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

建炎三年(1129 年),隨着南宋政府南遷,江寧府改稱建康府,作爲行都,稱“車都”。

趙明誠到湖州任職前,要到建康府去面聖。他與李易安商量暫且先把家安在池州,面聖後到湖州任職後再定居所。倆人把想法跟劉子羽一說,劉子羽連說:“榮幸,榮幸,萬分榮幸。你到江寧如此,到湖州還是如此,你我緣分斷不了。”“子羽,有你一知己, 愚兄死都瞑目了。”趙明誠話一出口,劉子羽、李易安都罵他烏鴉嘴。

從池州到建康要先走一段水路,再轉陸路。李易安堅持送夫君一程,任憑大家怎麼勸,李易安初衷不改。明誠再勸,她才答應只送水路。水路上,倆人心裡都有話,但就是找不到話頭,經常默默地對視,或是身體和動作上的交流。趙明誠這次旅途說的話,顯然比李易安多,他幾次三番地叮囑李易安,如遇到金人來襲應如何、

如何,聽得李易安頭都大了,甚至央求他“別說了,都能背誦了”。走了一整天的水路,傍晚船隻靠岸。趙明誠精神抖擻地跨上馬背,又叮囑道:“宗廟禮樂之器,《金石錄》要與身俱存亡!”李易安使勁點頭,倆人揮淚而別。

明誠走後不到一個月,就在建康府病倒了,且病至膏肓。李易安瘋了般即刻啓程,日夜兼程三百里趕到建康府,趙明誠已經是奄奄一息,見到李易安時他眼睛發亮,緊握住她的手不放,囑咐筆紙,寫完遺囑,就撒手人寰了,李易安當即哭得昏死過去。

幾個月後,李易安回到池州,大家都認不得了她了,她蒼老了許多。她被病拿捏得兩眼昏花,夜不成眠,精神恍惚。劉子羽一家勸了,表妹勸了,遠道趕來的親朋好友們勸了,都無濟於事。過了一段時間,她剛稍微好一點,看到趙明誠經常擺弄的金石書畫,又讓她睹物思人,又傷感、失眠了一陣。

探望、慰問李易安的人走馬燈般地來來往往,但她根本聽不進任何慰藉之言,她只是閉目養神,應對人們的只有眼淚。李易安被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倒了,這是一把從天而降的利劍,把她的肉體、精神的另一半生生地給劈去了,你讓她怎麼節哀順變,怎麼保重身體?她昏天黑地、迷迷糊糊地生活着,或說掙扎着、發泄着,她甚至想過放棄,想要一死了之。

香兒最理解她家小姐的性格,她家小姐的情緒必須慢慢地,用時間、用事情來轉移情緒,來化解心中的悲哀和愁苦。畢竟香兒進這個家幾十年了,她的情感與小姐的情感已經深深地融合成一體。香兒一邊剋制着自己的情感,周到細緻地伺候着來來往往的人,得空了就找個地方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在小姐房間裡,她經常一語不發, 直到看着小姐慢慢地發出輕輕的鼾聲,香兒纔在小姐的房間湊合靠着

睡一宿。香兒一直想找個恰當的機會好好勸勸她家小姐,卻一直不得機會。剛回來時,看到小姐幾乎喪失了理智,她不敢多言;到了晚上,香兒有機會單獨跟小姐在一起了,但看着勞累了一天的小姐靠在牀上疲憊的樣子,還是不敢多說,生怕哪句話又勾起小姐的心痛之處。香兒只能把勾起小姐傷心的東西儘可能地藏掖起來,像金石書畫,《金石錄》的原稿、謄寫件,甚至趙明誠用過的筆硯茶盞、杯碗筷勺,總之,只要有可能讓小姐觸景生情的物件,香兒都把它們轉移了地方,藏匿起來。

一晃半年過去了。李清照的眼睛漸漸地看見了光亮,看見了藍天白雲、大地萬物。她發覺天還那個天,地還是那塊地,人們依然如常地活着,到處還是生機勃勃的生靈萬物。沒有了趙明誠,這世界並不是她感覺的、認爲的天塌地陷、萬劫不復。在天地之間,在生靈萬物之中,她,李易安心目中,視爲珍貴的,不可或缺的價值,實際上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太誇大其詞了。她醒了,睡醒了,一切都像做了一個她不願意做的噩夢,但她終於醒了。她走出院門,腳踩在棉花一樣的地上,陽光刺得她睜不開眼睛。香兒買菜回來,看到她走出了院門,慌忙想把她攙扶回去,但李易安用沙啞的嗓音說:“香兒, 我們到街上走走看看。”世間是美好的,太陽是暖暖的,人是可愛的。她想起了很多,她看着香兒,低聲吟誦着: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香兒聽着自己耳熟能詳的詞句,心裡一陣酸楚,但馬上抑制住了說:“當時我就是馬虎,看得不仔細,您一問我只是隨口一說而已, 沒想到被你抓到了破綻,我這個‘捲簾人’也要名垂青史了。”李易安並不答話,又低聲吟誦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勘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香兒聽出這是一首新詞,她也能聽出這是小姐近一段日子心情的寫照,她還聽懂了令小姐魂系夢繞的那個“愁”字。不過,儘管小姐一直寫“愁”,但不似以前把自己關在房裡了,香兒鬆了口氣,心情也輕鬆多了。她看出小姐已經走出了心情的迷途,理智現實地、設身處地爲今後的生活着想了。她們走在街上,沐浴着陽光,心情都明亮多了。街上,許多人認出了李易安,他們心懷敬意但又不敢言表, 都跟她遠遠地點頭、抱拳、作揖打着招呼,李易安謙和優雅地給大家回着禮。這時,表妹王什氣喘吁吁地找到街上,看到她倆時,喘了一大口氣說:“表姐你嚇死我了,我大早起來院裡找不到你,我心想壞了,腦子裡什麼念頭都閃過了,真嚇死我了。”當王什走近李易安, 細細端詳一番,又嚇了一跳,表姐和昨天相比簡直判若兩人,眼睛裡又閃爍出睿智的光,消瘦的面容柔和慈祥,瘦弱的身軀挺拔精神。王什心想:“五十多歲的人了,還是那麼雍容優雅,神采奕奕的。自己

四十多點,怎麼就成了黃臉婆?”她很久沒有的嫉妒心又跳動起來, 她又猜想:“表姐又遇到什麼了,想到什麼了?怎麼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再細細端詳表姐,王什覺得表姐雖然不能跟在汴梁年輕時相比,但她身上的那股勁兒,那股自己也說不出、道不明的勁兒沒變, 而且更濃郁了。就是表姐頭上隱隱約約的白髮,更加濃她那股勁兒的味道。王什想着,臉上的表情就出來了,年輕時她一旦嫉妒或不高興,就是噘嘴,現在改成撇嘴了。

這場噩夢,對李易安身心又是一次殘酷的錘鍊。她像一隻涅槃後的鳳凰,更加絢麗燦爛了。她的情感、她的觀念、她詩詞的風格,都從一己之情昇華至家國情懷了。

《詠史》 兩漢本繼紹, 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 至死薄殷周。

悼念明誠的詩詞也不像之前僅僅是悲哀、自憐了。以前她是這麼悼念的:

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 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而現在同是悼念明誠,她卻已經理智地變爲懷念了,像以下的這首詩: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李易安的心情平復了,她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金石錄》的最後勘定和後序的撰寫中。平靜的生活沒有過多久,池州等地就告急:金人揮師劍指建康府,江南又硝煙四起。李易安和官員、民衆都追隨宋高宗的鑾駕,走上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逃亡之路。

逃亡到金華時,她們在這裡暫住了幾天,竟意外地遇到張擇端一家,大家都喜出望外,高興得喜極而泣。張擇端精神矍鑠,瀟灑樂觀,敏捷睿智,並沒有像傳說的那樣憂鬱、糊塗、老態龍鍾。只是張擇端的妻子有些蒼老。令李易安更驚喜的是張擇端帶着新近完成的

《清明上河圖》。畫卷剛一展開,李易安就泣不成聲了。她慢慢地、細細地品味着畫中的每一處樓臺宮殿,每一個人物表情,每一間店鋪商家,每一頭牲畜的姿態,汴河每一段的水流,甚至虹橋上的磚柱條石的細節部分,她都沒有放過。她從早晨一直看到掌燈,廢寢忘食, 茶飯不思。她邊看邊想,邊想邊看:虹橋,趙太丞府,孫羊正店,舊宋門下的水道。她邊看邊哭,邊哭邊回憶:自己在汴梁城度過的、無憂無慮的幸福少年時光,任性多情、無拘無束的青年時光還有與趙明誠幾十年似朋友又勝朋友的恩愛、患難經歷;回憶虹橋與張擇端的偶遇;回憶已經仙逝多年的父母和可愛、體貼猶如親孃般的婆婆,就連曾被她和明誠埋怨的那個“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天下父子情”的公公,她也理解了老人家當年的苦衷和不易,現在想來,老人家是何等的睿智,又是何等的堅強。

第二天一早,張擇端來駐地取畫,倆人又敘舊,直到夕陽西下。張擇端道出了這幅《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始末:“好在開始創作第一幅時,我留下一份畫卷的素描,就是初次遇到你時的那幅畫卷。聽你點撥後,我回去反覆地修改,仍是不盡人意,索性對照它重新繪製了一幅,就把原來的那幅與你的肖像畫一起收藏起來。不想真是天意,

真用上了。不然你看看汴梁城、虹橋邊的殘敗景象,別說畫了,就是看看,你都得哭。我在素描上潛心作畫,但就是來不了興致,就得到虹橋現場。哪怕是看着殘破的景象也行,這纔來了靈感,纔有感觸。一到現場,當年的繁華富麗、人聲鼎沸,幾個人相聚時的情景就在腦海裡閃現、流轉。尤其是你我偶遇當天的情景更是令人魂飛夢繞,於是才思、靈感就來了,幾年的功夫我就完成了。後來想了想,獻給徽宗皇上的那幅不是被金人擄走了嗎?我畫好的這幅再獻給當今的皇帝,讓他千萬別忘了汴梁,別忘了東京汴梁!想到這兒呀,我就在畫卷的上端舊宋門的上方加了不到兩尺的畫幅,把大內皇宮給補進去了,你沒發現?”李易安聽得正入神,聽他一問,想了想說:“我說怎麼多了點內容,怕是幾十年了,被自己給忘記了吶。”倆人又打開畫卷看看,果然金碧輝煌的皇宮也在畫兒上。收了畫卷,張擇端說: “我以前是憂國呀,現在國破了,我怕他們把汴梁、把江北給忘嘍。給皇上上了奏摺,倒是很快回復了,讓我‘就近候召’。這不,跟到金華了,還在候着吶,也不敢遠離,緊跟着唄。”李易安突然想到: “你有我一幅肖像畫?我怎麼一點不知道,也沒看過呀?”張擇端笑了,笑得很燦爛,像是回到了當年,笑過之後問:“不對呀,你沒聽說過?明誠沒跟你說過?再者,前兩年張汝舟說跟你們聯繫密切,我早就讓他帶給你了,沒有嗎?”李易安說:“沒有。張汝舟現在在幹什麼吶?”“聽說在杭州附近的禁軍當了參軍。”沉默了一會兒,張擇端又懷念起趙明誠來,引得李易安又黯然失色並眼淚汪汪了,張擇端見狀連忙告退了。倆人到門口告別時,張擇端建議下一段路程一起走,彼此有個照應,也能好好敘敘舊,李易安欣然同意了。

江面上風大,行程又耽擱了兩天。這天早上,一撥扈從來到李易安的駐地,下馬後就找秦夫人。王什出來看到信札,欣喜得一走三

蹦,高聲叫着“表姐,我夫君來信了”,易安聽了表妹讀信,才知道秦檜從金國潛回來了,並馬上得到皇上的倚重。

第二天她們早早打點好行禮,約上張擇端一家直奔碼頭。到碼頭一看,早已人滿爲患了。

十幾艘皇舟龍船一字排開,百官家眷的官船緊隨其後,李易安她們的幾隻船遲遲進不到碼頭。張擇端搭乘的是一隻官船,被人幾經催促只得上船先行,李易安、張擇端倆人只好依依惜別,高聲互道“後會有期”。張擇端走了幾步又回來了,李易安也往前迎了幾步。倆人近了,張擇端說:“差點忘了,你的《上樞密韓公詩》寫得好哇,其中的‘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真是鼓舞士氣呀!連北邊的義軍都在傳唱吶。”李清照說:“您回來就是爲了告訴我這些?” 張擇端點點頭說:“是呀。岳家軍、種家軍、北方的義軍將士們,都把它作爲征戰前的誓言吶。”說完,他急急忙忙登船去了。李清照看着這個倔強老頭的背影,眼睛溼潤了。

此時,一頂轎子顫顫悠悠地晃到李易安面前,跟隨轎子的一位扈從說:“秦丞相接夫人上龍舟。”王什匆匆跟表姐道了聲:“表姐, 妹妹先走一步,我在前面等你們。”就上轎登龍舟去了,從轎子裡還飄出一句:“這等日子我可熬出頭了。”香兒聽了暗罵道:“無情無義的勢利小人。”李易安只是皺了皺眉頭,嘆了口氣。

從此,李易安隨着這支東衝西撞的浩浩蕩蕩的逃亡大軍,漂泊遊蕩了好幾年,最終在杭州西湖邊,找了個雅緻、清靜的院子定居下來。此時,杭州已改名爲臨安,宋高宗把他的朝廷也遷到這裡。

一日,張汝舟突然登門拜訪,李易安頗爲驚訝。一進門張汝舟只說了一聲“德甫他……”,就泣不成聲。李易安掉淚了。張汝舟哭哭啼啼不停,弄得李易安勸也不是,不勸他也不是,最後好不尷尬地

問:“汝舟一向可好?”張汝舟說:“一直在軍中公幹,這些年我追隨皇上漂泊不定,德甫他過世我真應該—嗨……”說到這兒他又抽泣起來。李易安不知如何是好,倆人一時無話。香兒進來送茶,纔給張汝舟送來話茬。“啊呀,這是香兒嗎,也老成這樣了?啊呀,歲月呀。”香兒說:“是呀,您頭髮都花白了,香兒能不老嗎?”“一直沒有婚嫁?”李易安覺得張汝舟這個人真不會聊天,人家哪兒疼他往裡戳,就接過話茬說:“這些年,一直想給香兒找家合適的、稱心的,也碰上過幾家不錯的,可香兒說什麼都不嫁,要陪我,到現在一直陪着我。”香兒說:“我早就這麼想的,在李府、在趙府都說過, 你們就是不信。嫁個好的,也是生孩子做飯,茶米油鹽醬醋茶,吃苦受累;要是嫁個不濟的,行爲不端的,那這輩子可就是遭罪了。再說,跟小姐這麼多年了,衣食無憂習慣了,換個人家還真受不了。張大人,您可有妻室?”李易安在邊上,心想:香兒也真是不饒人,剛纔她也想問,但沒好意思開口。張汝舟被問得有點尷尬,看看香兒, 又看看李易安,支支吾吾地說:“啊啊,我有過……有過妻室。可是……還是……不過現在沒有妻室。”香兒聽得費勁,問:“您有還是沒有哇?這麼多年了,您還是**慣,說話不爽快。”“沒有哇, 我沒有妻室呀。”聽了這話,李易安更沒法搭話了。

香兒出去後,倆人還是找不到話題。張汝舟突然想起什麼,從懷裡掏出一幅畫來,展開一看,李易安臉上有了笑容。看到自己年輕時竟然如此俏麗,竟有點靦腆,看到張汝舟正看她,她就不好意思地問:“正道畫的是我嗎?沒搞錯嗎?”張汝舟說:“千真萬確是你。正道畫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我去找他,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這張畫, 後來跟你一見面,一絲不差,真像。我覺得畫兒還沒你本人漂亮吶。” 李易安覺得張汝舟的眼色盯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感到很不舒服,馬上

伸開胳膊拿着畫,閃開張汝舟一點。香兒提水進來,李易安就讓香兒幫她拿着畫,自己便退後幾步,又欣賞了一番。香兒和張汝舟把畫又往上舉了舉,讓李易安看得更順眼點。香兒一邊舉着畫,一邊也伸着頭看畫兒。她看看畫,看看小姐,驚訝地說:“哎呀,是小姐呀!小姐您當年多漂亮呀!跟別人聊天,我老跟人家說,我們家小姐當年如何、如何漂亮,可怎麼也形容不出您當年的神態。這回好了,這幅畫留下來的吧?”張汝舟邊收起畫兒,邊極不情願地說:“要說這幅畫兒呀,是我從正道那費了很大勁才弄過來的。他可珍惜這幅畫兒了。我當時也傾慕您呀,就經常請求他拿出來讓我看看。時間長了,他就有點不耐煩,總推三阻四的不讓我看,不看我心裡就彆扭。特別是你們去青州之後,好久看不到這幅畫,我這心吶—”說到這兒他又哭了。李易安、香兒都聽得莫名其妙,李易安先聽出點蹊蹺:跟正道說的不一樣呀。香兒心裡也說:他什麼意思呀?張汝舟擦拭着眼淚, 說:“後來,我就跟他說,不給看,那我買,我買這幅畫行不?”李易安聽了驚奇地看着他。張汝舟看到李易安用這樣的眼神看他,就更肆無忌憚地說:“他捨不得,還故意擡價難爲我。”李易安有點聽不下去了,問:“他要多少錢?”張汝舟說:“嗨,過去的事了,不提了。多少錢你別管,反正是心意,送給你啦。”他把畫遞給李易安, 李易安沒接,香兒一把給奪過去了。

張汝舟隔三差五就往李易安的小院跑,今天送點瓜果,明天帶點蔬菜,反正有點藉口就過來一趟。李易安聽出張汝舟說話有點裡出外進的,不靠譜,但她覺得男人嘛,咋咋呼呼是他們的本性,小事而已,像德甫那樣的畢竟不多。想到張汝舟當年也是個風流倜儻的青年才俊,今天也變得頭髮花白、滿臉皺紋的樣子,心裡倒也很感慨。想到張汝舟,她不得不又想到張擇端,想到張擇端,又不能不聯想到夫

君德甫,想到繁花似錦的東京汴梁,想到當年的歲月和人人事事,她又傷感地流淚了。

張汝舟對李易安的情感是認真的,雖然比不上當年張擇端、趙明誠對她那樣的單純、激情、高尚,當然也談不上知己、知心,更別提志同道合了。對她的情感,張汝舟有張汝舟的認識和解釋。有愛慕的成分嗎?當然有。但這些成分裡更多是對他當年的慾望和虛榮心的一種補償和滿足。想結婚過日子嗎?這一點比愛慕更重要、更實際, 也是張汝舟情真意切的目的,這一點在張汝舟心裡也盤算得最多:雖然今天李易安已是半老徐娘,但她的風韻、才華猶存,名聲依舊。除此之外,趙明誠的收藏,汴梁城、臨安城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不光他張汝舟惦記,連皇上和丞相大臣們都眼紅吶,那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呀!自己一個小參軍,那點俸祿遠遠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就連自己的那點虛榮心也滿足不了,更別說滿足自己奢侈糜爛的生活需求了。有時興起,他能把一年的俸祿都花淨賭光。大丈夫嘛,能花就能掙! 但他只是半拉“大丈夫”,是隻能花不能掙的“大丈夫”,這就尷尬了。那這麼辦?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東摘西借,拆東牆補西牆唄。補不上怎麼辦?東藏西躲唄。開始張汝舟還擔驚受怕,時間長了,他竟然喜歡上了這種刺激的生活。“妻室”他倒有過好幾個,但太累贅, 撒謊、躲債、潛逃還得顧忌她們,所以在他的“妻室”中,有的是他跑了把人家扔了,也有的是人家先跑了,倒不是人家把他扔了,而是他要拿人家抵債,人家一聽說先逃了。但是有沒有妻室他並不犯愁, 他嘴好,又會哄人,不愁人家不跟他。還有,他有錢時,比如拿了搭救張擇端的五兩金子溜號時,走到哪兒,都有人願意跟他、膩他。不過近些年,他收斂多了。一是歲數大了,對燈紅酒綠、尋花問柳的興趣不大了;再有,就是來錢的機會不多了。這不,被他挪用的軍餉至

今還沒還上吶,他頭上還頂着罪過吶。

李易安的降臨,讓張汝舟看到了希望,又燃起了他的邪念。就像深陷泥潭後,他揪到一根粗粗的樹杈,得救的感覺油然升起。想想呀,在汴梁時,是誰在危難時候幾次搭救他,是清照小姐呀!你說這不是一種緣分嗎?張汝舟心想:“你們愛信不信,反正我信。現在, 李易安那裡有錢,有用不完的錢,還有從大臣到皇上都喜好的東西, 這就足夠了,什麼愛慕呀、結婚呀,重要嗎?重要的是馬上和她一起生活,圓當年的夢,享受她給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他想升官,拿她兩件東西送送禮,說不定就官運亨通;沒錢了,只要伸伸手,就不怕沒有;另外,還能享用着她的名聲,他想得心都醉了。不過,目前他還要把這些心思往肚子裡壓一壓,否則……

每次送完瓜果蔬菜他就走了,李易安留他吃飯他也假裝客氣,說是路過順便過來看看。這天,送完東西,他沒走,留下來吃飯了,喝了點酒他又流淚了,說了一些試探李易安情感的,那種暖心的、慰藉的和討女人喜歡的“酒話”。當又聊到趙明誠時,他又露骨地說: “我想替明誠兄照顧易安一輩子。”

夜深人靜時,想着張汝舟的造次!李易安靠在牀上幾次委屈得想哭,但哭不出來,心裡憋屈得不行,就把香兒叫過來,委屈地問: “張汝舟何等人,敢與吾妄談情感?可知天高地厚否?可知人間榮辱否?”香兒說:“我也看他進屋老賊眉鼠眼的,挺彆扭的。一次您不在時,他還到院裡東張西望的,這人幹什麼都是神神秘秘。”“我是不是待他有的地方過於客氣,讓他如此放肆?”李易安問。香兒想了一下說:“咱們客氣也是待客之道哇。他即便是居心不良,抓不住他的歹意,咱也不能把他轟出去。”香兒看看小姐的神色,見小姐心氣平和了,就說:“您也別往心裡去,兵荒馬亂的,有人照應總比沒人

照應強。如看他不軌,我們再趕他、轟他也不遲。”李易安說:“德甫在世時很討厭這個人,張正道也不待見他。我也看不慣他的爲人處世。”香兒說:“這個人確實不討人喜歡,但是,我總覺得你們嫌他官小,不是世家出身就把人家看低了。”李易安問:“可能嗎?”香兒說:“我也說不好。反正人在下層吧,就說我們黎民百姓吧,對上總是卑躬屈膝、畢恭畢敬的,不然飯碗怎麼辦?可能是習慣,不是他的秉性。他也許想道貌傲然、趾高氣揚,但他沒有這個底氣。您看, 咱家老爺是禮部員外郎,說話什麼底氣?您的公公右僕射、丞相,能低聲下氣、卑躬屈膝嘛?當然也許也有這樣的時候,比如他們對皇上的時候,那誰看到了?小姐您看見過嗎?”李易安聽了笑着說:“你這個香兒,說話還一套一套的。”香兒看到小姐笑了,說:“不怕小姐不愛聽,人呀,命也。我老看您的詞,悟出些道理,當下,我們已經不比當初,有些事情得適應、得將就。您看在金華,您表妹那德行,爲什麼?”李易安聽了若有所思,神情黯然,欲言又止,淚水又淌了下來。香兒慌了,緊打自己的嘴。確實,香兒不是有意爲張汝舟開脫的,只因她一路上的顛沛流離,看清了世態炎涼。當年她和小姐的生活,哪裡有這麼費勁,什麼時候不是前呼後擁,不用你說出口, 就有人猜對了你的心思,生活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出門也只要吆喝一聲就全齊了。如今,在金華的時候,她們一等再等,就是輪不到她們的船靠岸。要在以前,她們一定是坐官船的,皇上的船駛出後,第一二撥就得是她們家的船靠岸了。看小姐家的表妹登御駕船時的那德行,如果小姐的公公在,還有他們家秦檜什麼事。在趙府時, 我們家小姐的鞦韆你敢隨便蕩嗎?香兒一想到這兒就生氣。可是,她馬上就接着嘆氣了。現在吶,她累得不行,最主要的是,搭把手的人都沒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連小姐都得事必躬親。小姐又不在意結

交有用的朋友,說話做事還無意中常傷到朋友,所以,香兒遇到肯幫忙的朋友,一般都幫小姐維繫着,有點分歧,她也給團和着。今天, 她的話確實多了,話也過了,小姐一傷心,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李易安病了,發燒了,而且燒得直說胡話,吃了郎中的幾服藥也不見效果。這天,張汝舟把一位御醫朋友請來了,下了幾劑猛藥,又接上了幾劑調理藥,李易安燒退了。十幾天都是香兒和張汝舟在牀前伺候她,李易安對張汝舟的態度有了根本的轉變。由此,張汝舟就常來常往了,在家裡吃飯也成爲常事。但非議從此卻多了起來。明誠的朋友們先是來勸說、告誡,後來漸漸地都疏遠了。明誠的大哥聽了傳聞,甚至要把李易安接到自己的府上去住,李易安顯得更加孤單了。特別是表妹王什,還專門過來耀武揚威地教訓了張汝舟幾次,後來還捎了封書信給表姐,對李易安一頓奚落:“一個不入流的小官,辱沒了舅舅和外公家的門庭。掰開了揉碎了跟你說都聽不進去,簡直不可理喻也。”李易安看了兩三眼就把信撕了,她不解地對香兒說:“都要幹嘛呀?我又沒怎樣,這些人怎麼如此瘋狂,如此不講道理,如此沒有人情,如此沒人性?”香兒說:“不行就讓張汝舟以後少來,避諱着點。”“就這樣,看他們能把我如何。不就是來吃幾次飯嗎? 用得着他們如此大驚小怪嗎?”李易安的倔脾氣又上來了。張汝舟知道這些後,反而來得更勤了,香兒就側面點撥張汝舟要注意點。張汝舟聽了一笑說:“易安小姐都不在意,你就別多操心了。”香兒得機會也跟小姐說:“閒言碎語說的都是風俗習慣,這就是‘舌頭根下壓死人’。小姐您是生在開明之家,家裡全寵着您。像女人出入酒樓, 進出賭場,在我們鄉下是了不得的大事,弄不好就是家法、祠堂,嚇死人吶。”李易安說:“我們李家也有家法,也有祠堂。德甫家更是如此,又能怎樣?”香兒聽了,急得腦袋上直冒汗說:“當然,家裡

老爺寵着您,相公家大家都喜歡您,誰敢把您怎樣?換個人誰敢?在我們鄉下我親眼看到過沉塘的。”李易安坦然地說:“我自知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人活在情理中,理直氣壯!世俗奈何不得!不在情理的人,世俗又奈何他幾次?蔡京、童貫、高俅,橫行朝野幾十年,他們的所爲可在情理之中?世俗奈何他們幾何?年輕時,我認這個理兒; 夕陽之年,我還認這個理兒!”

李易安與張汝舟真的結婚了,朝野震驚。

但結了不到三個月,張汝舟就變臉了。張汝舟今天張手要錢,明天伸手要物,不給就罵、就拿、就偷。後來看到李易安留下的藏品與他想象的相差太遠,掃興至極,便天天大發雷霆,尋釁找事兒。起初看到李易安和香兒把東西藏起來,就惱羞成怒地謾罵、辱罵,後來發展爲拳腳相加。李易安發現世上竟有如此低俗、卑鄙、野蠻、混賬的人,先是驚呆了,被罵、被打後,她覺得如同夢裡,就是做夢她也想不到世俗裡有這等沒有教養、沒有理性、讓人不齒的“人”!她懵了,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應對了。在她幾十年的生活裡,一個臉色,一個撇嘴、噘嘴,一個不厭煩的手勢,甚至一個髒字,一句加重了語氣的譴責話,就足以讓她於心不安、窘迫臉紅了,可今天她遇見了一個完全是畜生本性的叫做張汝舟的混賬,讓她對世俗纔有了切身的體會和感悟。她想:聽香兒說世俗如此可怕時,她看着香兒自己被嚇得戰戰兢兢的樣子,心裡覺得可笑,現在她笑不出來了。碰到世俗中的張汝舟,才把李易安幾十年裡沉浸在某個環境—一個罩子裡的現實給擊碎了。她才知道罩子外的現實,世俗是如此的厲害!她驚訝得許久合不上嘴。

香兒倒是有辦法對付這個世俗的混賬,她爲了保護自家小姐,把廚房的所有用具,刀、碗、盤子、擀麪棍等都用上了。見到張汝舟,

香兒抄起什麼是什麼,就向他砸去。張汝舟抵擋了幾下,威脅了幾句,香兒根本不聽,他只得跑了。張汝舟試探着回來幾次,香兒“照方抓藥”,照砸不誤。她只要見到張汝舟就是這套,任誰也攔不住, 張汝舟不敢露面了。

離婚!消息又震驚了朝野。李易安不再震驚,她已被“驚”明白了,她恢復了理智。她向衙門遞上了訴狀。知府都是老熟人,私下告訴她:“妻告夫,勝訴、敗訴都要坐牢兩年,你可還告?”李易安說:“告,告定了。”“罪名吶?”“我告他妄增舉數。”知府受理了。

張汝舟沒把打罵李易安當回事。他心想:“居家過日子,誰家不是打打鬧鬧?就算你李易安是個大家閨秀,朝野上下無人不曉,親朋好友官宦無數,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呀。你現在是我的女人,婦道人家,大張旗鼓地鬧將起來,你那點斯文還要不要哇?”所以,張汝舟該怎麼瀟灑還怎樣瀟灑,他想:“你把我看透了,好,我就是想把你折騰死,取得你的財產,你一個婦道人家能把我怎的?我休你只需一紙文書,你就得給我滾。你想告我,讓我滾蛋,大宋朝的刑律寫得清楚—妻子先坐兩年牢再說,這就是道理!諒你李易安不能糊塗到自己要去坐牢的地步吧。張汝舟現在頭疼的,只是那個‘潑婦’香兒, 不然他早就回家拿出幾個物件換點錢花了。”他閒下來就琢磨怎樣把趙明誠的那點東西早點拿過來。

張汝舟一天到晚竟想着怎樣算計李易安了。衙門的兩個衙役在街上枷走他時,他還沒明白過來。上了大堂,知府驚堂木一拍,他才傻眼。又聽他是“妄增舉數”,他立馬癱倒了。他心裡暗罵:牀上的話你竟然告到大堂上。他氣得“啪啪”地抽自己的臉。他太清楚這個罪名了,欺君罔上呀。三年考一次舉人,九年三次再不中舉,皇上恩賜

個功名。張汝舟只考一次,他暗自作假報了三次,騙取了功名。被騙的自然有許多人,重要的是皇上是其中的一個。張汝舟當即被罷官, 削去功名,打入大牢待大理寺嚴審。這一來,張汝舟的流氓無賴本性才顯露無疑。他撒潑打滾,咆哮公堂。他喊着:“李易安你也得在大牢裡先陪老子兩年,兩年的滋味你受得了嗎?兩年吶!你能活到出去嗎?你們與草寇勾結救張正道,趙德甫私藏傳世玉璧,後來還送給了金人,你們勾結草寇,勾結金人不是罪過嗎?幾個罪名加一塊兒,你李易安也得十年八年的,比我少不了多少,你值嗎?”知府說:“別的罪名暫且不論,先打這咆哮公堂的張汝舟二十殺威棍。”隨後張汝舟的喊叫變成了嚎叫,殺豬般的嚎叫。

李易安坐了九天牢就出來了。入獄當天,臨安府、大理寺,甚至高宗的御案上堆滿了求情書,申冤的信札、奏摺。高宗覺得新奇,把奏摺和臨安府的卷宗細看了一遍,不由笑了。“這個李易安啊,可是當年東京汴梁風流才子們的追求對象,當年康王時,自己也崇拜這位才女。讀李易安的詞可是當時汴梁的一種時尚吶。當年,父皇、哥哥們時不時會提起她,她在汴梁與李師師的‘新麗人行’家喻戶曉。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美女、才女,怎麼跟一個無名鼠輩搞出這些名堂?” 他問了問秘書省少卿,也就是明誠的大哥,知道點原委後,宋高宗感嘆不已,他不禁想起了趙挺之、李格非。特別聯想到趙明誠,烈日炎炎地跑了幾百裡來建康面聖,竟因病無緣相見,想到這兒,宋高宗御筆一揮:“李易安赦,欺君者懲。”

張汝舟公堂上栽贓的罪名已審理出眉目。張汝舟勾結強人,接受贓金罪加一等。玉璧查無實據,掛檔續查。

李易安知道明誠重病期間,賣玉人確實找過他,但當時根本無暇顧及此事,再說手頭也沒有現錢。喪事辦理完畢,自己昏天黑地地回

到池州。張汝舟竟然血口噴人,污衊明誠的人品,簡直可恨至極!李易安又被張汝舟最後的無賴行徑刺激了一番。

官司過去了,生活似乎平靜了,但隨後的流言蜚語又搞得李易安心神不寧,她有一種看透紅塵、逃離紅塵的絕望。

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八章 算計玉璧
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八章 算計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