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毒蛇的獠牙(一)

見天就要端午了,這可是一年中爲數不多的大節日,對於素來重視傳統的國人來說,端午節可是輕忽不得的,要準備的各項事物那可是海了去了,啥子雄黃酒、掛青用的菖蒲、沐蘭湯的各種藥物等等物事全都得備齊了方可,故此,儘管一夜的瓢潑大雨到了辰時方纔消停,滿城上下處處積水,可依舊擋不住人們採購的熱情,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上都擠滿了肩扛手提着各種包裹的行人,到處是一片的歡歌笑語,好一派歌舞昇平之景象,直到一騎快馬從北門外衝將進來,這才讓喜慶中的人們想起了北方如今還正打得激烈着呢。

“閃開,快閃開!”渾身是泥水的驛卒一衝進了北城門,立馬扯着嘶啞的嗓音,高聲地喲嗬了起來,也不管街上的行人是否及時避了開去,就這麼橫衝直撞地沿着北大街向前飛奔,馬蹄過處,激起泥水無數,不少來不及避讓的行人倒黴地被濺滿了一身,於是乎,臭罵聲,瞎議論之聲立時便糟雜四起,然則這名驛卒絲毫也不理會身後的喧囂,一路狂奔地趕到了兵部衙門,不多時,就見留守京師的兵部侍郎盧承慶行色匆匆地走出了兵部大堂,徑直往不遠處的尚書省議事大堂趕了去。

“諸侍中,大捷啊,北方大捷,陛下親率大軍於牛欄崗一戰,殺敵無數,高句麗十六萬大軍飛灰煙滅!”盧承慶幾乎是闖着奔進了尚書省議事堂,一見到正埋頭公文間的輪值大臣諸遂良,不等其開口詢問,立馬興奮地嚷了起來。

“哦?那可是大喜事啊,軍報何在?”諸遂良當初也是反對李世民親征最執着者之一,然則一聽到李世民寶刀未老之消息,同樣感到興奮異常,霍然而起,一伸手,緊趕着問了一句。

“啊,在呢,在這呢,呵呵,下官光顧着高興了。”盧承慶腆然一笑,忙將手中握着的軍報摺子遞了過去,口中兀自碎叨叨地念着:“此軍報方纔送到,下官一接信報便即趕了來,呵呵,這等大喜事當得儘快昭告天下,以增端午之喜慶。”

諸遂良根本沒功夫去聽盧承慶的碎嘴,迫不及待地將軍報摺子攤了開來,飛快地看了一番,長出了口氣,笑了起來道:“喜事啊,着實是件大喜之事,好,很好,此事重大,本官要即刻到東宮一行,盧侍郎隨意好了。”話音一落,也不管盧承慶是如何想的,急匆匆地便奔出了大堂,高聲喝道:“來人,備車!”

諸遂良這麼一走,可把盧承慶給鬱悶壞了——軍報之管理乃是兵部之責,當然了,將相關信息向各方轉呈也是兵部的活計,可諸遂良倒好,得了消息自己跑去找太子殿下報喜,卻把自己這麼個挖井人給丟在了一旁,這算個啥事麼?只可惜官大一級便能壓死人,更別說諸遂良的位分乃是宰相,着實不是盧承慶如今的地位所能得罪得起的,故此,哪怕心裡頭再有氣,盧承慶也只好忍了下來,黑着臉,冷哼了一聲,一拂大袖,怏怏地轉回兵部衙門生悶氣去了……

“……小麼小二郎啊,揹着書包上學堂……,丫丫,爹唱得好聽不?來笑一個,呵呵,乖小丫,爹爹親一個嘍”明月公主的寢宮中,一身明黃單衣的李貞正抱着安樂小公主開心地逗着趣,雖說歌喉着實很一般,卻依舊逗得小安樂咯咯直笑,可把李貞給得意壞了,洋洋得意地低頭親了一下小安樂那嫩嫩的小臉蛋,卻不曾想鬍子茬將安樂給刺得疼了,小丫頭不幹了,張着小嘴,哇哇一陣亂嚷,登時就令李貞慌了手腳,忙不迭地吹起了口哨,試圖安撫一下,那慌慌張張的樣子讓抱着小李敢的明月公主不禁莞爾一笑。

“嘿嘿,丫丫乖,爹爹,啊……”李貞剛說這兒,突覺手上一熱,再低頭一看,得,小安樂竟然毫不客氣地在李貞的手上撒了一泡,這完全是剛纔李貞吹口哨的功勞。

“……”李貞愣愣地看着舒爽了一把的小安樂,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那尷尬的樣子登時就令明月公主笑得花枝亂顫了起來。

“快,給丫丫換了。”李貞無奈地搖了搖頭,將尿溼的小丫丫交到了強忍着笑的乳孃手中,看着自己被尿溼的腰腹,自嘲地笑了一下道:“還是丫丫乖,知道天熱,這是要本宮去澡堂子裡輕鬆一下呢。”

“咯咯咯……”一聽李貞竟拿這麼個蹩腳的藉口來掩飾,原本只是無聲笑着的明月公主再也忍不住了,撫着胸口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哈,好啊,小月兒竟敢取笑本宮,看打!”李貞怪叫了一聲,也不管自己滿手都是安樂小公主的“傑作”,一伸手,便在明月公主身上亂抹了幾把,而後得意地一笑道:“得,這回公平了,小月兒該陪本宮一道去洗洗了,嘿嘿……”

明月公主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身上的溼痕,再一看李貞那曖昧不明的眼神,臉“唰”地一下子便紅了起來,將懷中不明所以的小李敢也交到了乳孃的手中,揮退了室內的下人們,款款地起了身,輕移蓮步走到了李貞身前,一伸手,環柱了李貞的腰,將頭貼在了李貞的胸口上,輕咬着紅脣,用細細的音調道:“妾身是殿下的,一生都是殿下的。”

“好月兒。”李貞一想起明月公主陪伴着自己渡過了西域那段最艱難的日子,心中的柔情不由地便涌了上來,伸手撫摸了一下明月公主那一頭金燦燦的長髮,呢喃地說了一聲,低下頭,靜靜地嗅着明月公主的體香,愛意在無聲中悄然地在寢室裡蔓延了開去。可就在這等無聲勝有聲之際,打攪卻不期而至了——王秉和急匆匆地便從外頭轉了進來,低着頭稟報道:“殿下,諸侍中求見,說是前線軍報到了。”

該死的,早不來晚不來,偏生在這麼個時辰來了!李貞無限美好的心境立馬被攪得亂七八糟,氣恨恨地看了王秉和一眼,可也沒好意思發作,畢竟此乃緊急公務,王秉和並沒有行差踏錯,李貞萬般無奈之餘,只好歉然地看着明月公主道:“小月兒,本宮……”

“殿下,此乃正務,妾身懂。”明月公主知曉李貞從不許後宮干政,壓根兒就不問軍報之事,一伸柔夷堵住了李貞的嘴,柔聲地說了一句。

“那好,本宮先去了,唔,本宮的晚膳便在此用了,吩咐膳房備膳罷。”李貞歉意地吻了一下明月公主的掌心,擡了頭來,笑着吩咐了一句,一轉身便要往外行去。

“殿下,且慢,您還沒更衣呢。”一見李貞穿着溼了一大塊的衣裳便要出門,明月公主忙不迭地拉住了李貞的手,緊趕着道:“讓妾身侍候殿下更衣罷。”

“哦?哈哈哈……”李貞低頭一看自己的溼衣,登時便忍俊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來,也再不多說些什麼,任由明月公主親手爲其更換了身新衣,這才行出了寢宮,向着顯德殿的書房趕了去……

“老臣參見殿下。”正在書房中等候着的諸遂良一見到李貞走將進來,立馬躬身行禮道。

“諸相不必多禮,請安座罷。”李貞笑着虛擡了下手,客氣地將諸遂良讓到了客座上。

“殿下,捷報已至,我軍大捷,陛下英明神武,於牛欄崗一役,全殲高句麗十六萬大軍,當真是貞觀以來不多見的大捷啊,殿下請看。”諸遂良語氣激動地一邊說着,一邊將軍報雙手捧着遞給了李貞。

“哦?待本宮先看看。”李貞心中自是清楚諸遂良之所以對此事如此熱心,一來是爲了增進與自己的感情,二來麼,說穿了其實是爲了彌補當初其堅決反對老爺子親征的“過失”,然則心裡頭清楚歸清楚,以李貞的城府,自是不會出言點破此中之奧妙的,這便笑着漫應了一聲,伸手接過了軍報,細細地看了起來。

“殿下,而今恰逢端午喜慶,又得此捷報,可謂雙喜臨門啊,老臣建議將此捷報通傳天下,以增喜慶之氣氛,又可揚我大唐之國威,不知殿下意見如何?”諸遂良偷眼看了看李貞的臉色,試探地問了一句。

三路合擊安市城?果然還是要打安市城!李貞臉上雖是笑着,可心裡頭卻是黯然一片——李貞對於老爺子的整體戰略思想壓根兒就不認同,在李貞看來,無論牛欄崗一戰中破敵多少都無濟於事,一旦唐軍踏上了攻打安市城的道路,這戰只怕有得打了,儘管早已預計到會有這麼一天,而李貞也安排了數處的佈置,可依舊無法保證唐軍一定能儘快地攻克安市城,而一旦仗打成了僵持,速勝就已是不可能之事了,萬一再有個閃失,鬧不好還可能大敗一場,當然了,大敗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可無功而返的概率卻是奇高無比,就老爺子那愈見剛愎的個性,一旦此戰不勝而返,對其心理上的打擊毫無疑問將是無比巨大的,問題是如此李貞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此時鞭長莫及,有勁也是不上去,除了心中徒呼奈何之外,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好想了。

“此事諸相自可與房相、蕭相商量着辦好了,有爾等在,本宮放心得很。”李貞心中雖焦慮,可臉色卻依舊不變,笑呵呵地回了一句。

“那好,老臣即刻去辦便是了。”一聽李貞話裡已流露出了逐客的意味,老於世故的諸遂良自是不會多遷延,笑着站了起來,對着李貞一躬身,恭敬地雙手接過那份軍報,便即退出了書房,自去安排相關之事宜不提。

“安市,安市,唉!”諸遂良退下之後,李貞默默地揹着手站了良久,苦笑地搖了搖頭,呢喃了一句——安市城所在地理位置太過複雜了些,是個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守城之將若是個精明能幹之輩的話,要想破城絕非易事,哪怕李貞事先通過程咬金安排了來自安西的工匠營相助,也不見得一準能奏效,至於先前安排李道宗獻策之事,從前番反饋回來的消息來分析,也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今之際,也只能做最壞的打算了。

“來人!”李貞默默了良久之後,突地高聲喝了一句。

“殿下,老奴在此。”聽到書房裡的喊聲,王秉和忙領着幾名小宦官匆匆從房外行了進來。

李貞看了王秉和一眼,緩緩地開口道:“秉和,爾即刻去禮部,通知紀王殿下,就說本宮之意已決,拔灼之莫賀莫羅可汗乃是我大唐之封,由其繼任薛延陀汗位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大度設狼子野心,竟敢篡位自立,乃是無視我大唐天威之舉,詔令草原各部共討之!”

“是,老奴即刻去辦。”王秉和一聽便知李貞已下定決心要對薛延陀發難了,也不敢多問個究竟,忙不迭地應答了一聲,領着人便要退將出去,卻不曾想李貞突地又加了一句:“即刻請莫、納二位先生來書房,去罷。”

“是,老奴告退。”王秉和躬身應答了一句,領着人退出了書房,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諸王前番連受重挫,如今都在舔傷口,暗自積蓄力量,自是不敢在強勢已極的李貞面前使絆子,而李貞也沒打算趁着監國的時機出手對付諸王,故此,京師近來風平浪靜,毫無波瀾,不單李貞本人,便是兩大謀士也都藉着這麼個良機好生休整了一番——李貞本人因着是監國太子的緣故,輕易無法走出東宮,可兩大謀士卻無此限制,這不,前些日子,兩大謀士同時跟李貞告了假,拿了東宮的條子,帶了燕十八等人攜手到上林苑裡打了回獵,昨日方纔迴轉,此際正在崇文館裡與一幫子新晉的學士們閒聊着,一聽李貞傳喚得急,忙不迭地便趕回了書房,一見到李貞面色凝重,兩大謀士立馬知曉怕是有大事發生了,不經意地對視了一眼,各自行上前去,對着李貞躬身行禮道:“臣等見過太子殿下。”

兩大謀士如今越來越堅持行君臣之禮,李貞明說暗示了好幾回了,都不見效,索性也就懶得再計較此時,隨意地擺了下手,沉着聲道:“免了罷,二位先生請坐。”

“殿下可是準備對薛延陀動手了?”納隆與莫離都是當世之智者,雖尚未看過軍報,卻已然猜出了李貞叫自己二人前來的意圖所在,然則納隆較沉穩,而莫離相對隨意一些,這纔剛落了座,莫離便笑着率先開了口。

“嗯。”李貞對於莫離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一點都不感到奇怪,點了下頭道:“北方軍報剛到,父皇親率主力於牛欄崗一戰中全殲高句麗十六萬大軍,如今已下詔三路合擊安市城,算時日的話,此時父皇所部應該已經抵達了安市城,若是本宮所料不差的話,攻城戰只怕已經開打了,這與本宮事先的推演相吻合,此戰能勝否尚屬未定之事,唔,在本宮看來,即便能破城,沒有半年之功怕也難成,若如是,薛延陀之計劃也就得開始了,本宮已讓人通知禮部,承認拔灼爲正統,二位先生對此事有何看法,都說說好了。”

兩大謀士都通軍略,只不過納隆在這一方面稍遜一些,而莫離之軍略才幹卻是極強,尤其是在大勢的判斷上,未必就比李貞差多少,此時一聽李貞將情況介紹了一番,莫離心中便已是有了數,笑着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道:“殿下儘管按原定計劃展開好了,唔,若是陛下此番不勝而歸,自是需要一個出氣筒,便拿薛延陀作法也無甚不妥之處。”

納隆與莫離不同,他乃是出自草原部落,當初已開始是爲了族人的安危才選擇投奔了李貞,當然了,在李貞的氣概與知遇之恩的感召下,如今已是李貞最信得過的兩人之一,可他的內心深處卻還是不免有着草原之情節,此時一聽李貞已然下定決心要對薛延陀動手,心中難免起了些波瀾,可因着目下的立場之故,卻又不好多說些什麼,只是面帶憂慮地坐在那兒,良久不發一言。

納隆雖不開口,可李貞卻清楚地知道納隆的憂慮與彷徨之所在,這便慎重地開口道:“納先生,本宮當年曾與先生有約,當視草原各部爲我大唐之一體,本宮始終不敢或忘,旁的不敢說,倘若本宮得掌天下之權柄,定當以教化草原爲己任,務求草原各部能融入我大唐之中,成爲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將爲我大唐之國策,倘若窮本宮一生都未能做到,尚有本宮之子孫接着做,愚公移山,萬折不悔!”

一見李貞沒有忘了當初與自己的約定,納隆心中立時滾過一陣感動,激動地站了起來,對着李貞便是深深一躬,哽咽着嗓音道:“臣代草原各部多謝殿下成全了。”

李貞並沒有就此再多說些什麼,而是坦然地受了納隆的大禮,站了起來,在書房裡來回踱了幾步之後,猛地頓住了腳,一字一句地道:“給安西傳信,毒蛇可以亮出獠牙了!”

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三百三十六章京師起微瀾(上)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第一百章搶婚記(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四百七十一章迂迴包抄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三百九十九章刑部之爭(下)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一百八十章兄與弟第三百章龜茲人的反撲(三)第三百七十三章剪不斷理還亂(三)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三百五十一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三)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八十四章新年第一朝(下)第二百九十三章龜茲攻略(三)第五百二十三章血戰周留城(二)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四百四十八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下)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三章暗潮洶涌(上)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一百三十三章齊州事變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八章老子要賺錢!第二百四十七章軒然大/波(二)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五百零九章推波助瀾(上)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三百九十五章捨我其誰(上)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三十三章實力纔是硬道理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一百七十章喋血長安城(十一)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十四章出征準備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四百六十三章安市之殤(六)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四百六十九章雛鳳初啼(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三百一十八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
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三百三十六章京師起微瀾(上)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第一百章搶婚記(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四百七十一章迂迴包抄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三百九十九章刑部之爭(下)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一百八十章兄與弟第三百章龜茲人的反撲(三)第三百七十三章剪不斷理還亂(三)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三百五十一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三)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八十四章新年第一朝(下)第二百九十三章龜茲攻略(三)第五百二十三章血戰周留城(二)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四百四十八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下)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三章暗潮洶涌(上)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一百三十三章齊州事變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八章老子要賺錢!第二百四十七章軒然大/波(二)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五百零九章推波助瀾(上)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三百九十五章捨我其誰(上)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三十三章實力纔是硬道理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一百七十章喋血長安城(十一)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十四章出征準備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四百六十三章安市之殤(六)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四百六十九章雛鳳初啼(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三百一十八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