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

自古以來,新帝一旦登基,但凡曾參與過奪嫡的天家兄弟都不會有甚好下場,甚或沒參與過奪嫡的兄弟也不見得就能倖免,尤其是那等能力突出之輩更是新皇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人物,這一條便是皇權政治的根本,即便李世民那等英明蓋世的人物在處理這等事上也是如此,否則也就不會有甚“玄武門之變”了。

李貞自忖若是自己登基的話,縱或能饒得一起子兄弟的性命,也必定不會再給他們有絲毫東山再起的機會,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將一起子混球全都發配到遙遠的邊州軟禁起來,這還算是仁慈的了,若是其他兄弟上了臺,那可就不同了,似李貞、李愔這等參與過奪嫡之爭的兄弟一準是沒得命在,眼下的局勢李貞雖不佔優,可好歹還有幾分機會在,可李愔卻是永無出頭之日矣,故此,他想要活命就只有投靠能容得下他的兄弟,而李貞就是李愔唯一的機會所在,這一點李貞倒是能確定無疑的,只不過李貞有着自己的計劃,並沒打算一步登天,而此計劃乃是絕密,除了兩大謀士之外,便是連燕十八都不清楚全盤,如今面對着上門來投靠的李愔,李貞一時間還真有點兒不知該從何說起纔是的。

話不好說,那就先不說,可送上門來的大禮卻還是得收下,李貞默默地沉思了好一陣子之後,沉吟地開口道:“不瞞六哥,小弟如今確是缺人手,能得六哥錯愛,小弟感佩在心,日後之事尚不好說,但請六哥相信,小弟絕非卸磨殺驢之輩。”

李貞從來都是個推託高手,向來不輕易許諾,可一旦許下的諾言卻是一定能做到的,哪怕再違本心也是絕不會打折扣,這一點李愔自是心中有數,此時見李貞雖沒明說將來一準會如何,可話裡的意思卻已是很明瞭了,心中自是喜悅不已,猛拍了下大腿,哈哈一笑道:“八弟覺得適用便好,哈哈,好,爽快,將來之事將來再說罷,哥哥等着八弟的好消息了,時候不早了,八弟你忙,哥哥這就先告辭了!”

李愔倒是爽快,事情一說完拔腳就走,乾淨利落得很,卻讓平白得了份大禮的李貞很有些子幸福的煩惱——按原定計劃,李貞此次不準備動,既沒有去聯絡朝臣,也沒讓秦懷玉、李戈等人動將起來,只是打算看熱鬧來着,可老六這麼緊巴巴地送上了份大禮,卻令李貞動也不是,不動也不好了。

“莫先生,叫您給猜着了,老六還真是送了本王一件厚禮。”送別了李愔,李貞也無心再用晚膳,急匆匆地便趕回了內書房,將手中那份聯名摺子遞給了莫離,臉上並無絲毫喜悅之色地說了一句。

莫離飛快地將摺子掃了一遍,笑呵呵地彈了彈摺子,很是滿意地道:“殿下,這東西正好適用,蜀王殿下這回可真是送了殿下一番大禮了。”

“嗯,這些人倒真是老六的全部家底了,不過只怕也派不上甚大用場了罷,別看父皇如今未曾處置老六,只不過是時機未到罷了,依本王看來,老六此次難逃發配的下場,他這麼一倒臺,那些個小朝官們一準是跟着吃掛落的份兒,被貶到外地爲官基本已是定局,與本王佈局朝中之本心實無補益之處。”李貞不以爲然地聳了聳肩頭,面露苦笑之色地說道。

“殿下能看明此點便是好的,日後的事可以日後再議,眼下這份摺子倒真是能派上大用的。”莫離不以爲意地笑着說道。

“哦?先生之意是……”李貞一聽之下,立時來了興致,精神爲之一振地追問了一句。

莫離淡笑了一聲,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道:“殿下明鑑,如今吳王、魏王都已發動,後日的早朝顯而易見必將是場混戰,衆朝臣蜂擁而動,各擁其主,若是無人爲殿下出頭吶喊,那反倒令人生疑了,不單弱了殿下的聲勢,只怕聖上心中也一準會起疑心,如今蜀王殿下送上這麼份大禮,豈不是正好合用麼。”

嗯哼,哈,想必老莫早就算到老六會來送禮了,怪不得先前始終堅持要咱不必去聯絡朝臣,敢情根子在這兒呢,嘿,這廝好算計,明明心裡頭啥都算到了,卻故意不先說出,就愛玩玄虛的!李貞這纔想明白前些日子莫離始終堅持不必去動用手中勢力上本的緣由所在,沒好氣地白了莫離一眼,苦笑着道:“莫先生,下回遇事還是先說明了好,本王膽子小,經不得嚇。”

“哈哈……”見李貞如此作態,莫離與納隆面色古怪地對視了一眼,各自放聲大笑了起來,笑聲遠遠地傳出了書房,在夜色下盪漾不已……

貞觀十六年四月十九日,李績率齊州平叛大軍回到京師,兵部侍郎李貞奉旨替天子郊迎凱旋大軍,並頒佈封賞詔書,各軍將士論功各有賞賜不等,其中第一個衝上齊州城頭的薛仁貴因首功得以晉升爲左金吾衛騎曹,算是成爲了十六衛中的一名低級軍官,正式踏上了軍旅生涯的開端。

值此奪嫡爭鬥正日益激烈的當口,李貞演了這麼一出代太子郊迎的戲碼,一時間不少持中立態度的朝臣都不禁爲之意動,各自在心目中揣測李世民的用心所在,一時間關於李貞得了聖心的流言倒是平地而起,傳說紛紛,不過嘛,流言怎麼傳李貞都不在意,他心裡頭自是清楚,這麼齣戲不過是老爺子導演的罷了,左右不過是要自個兒無法置身於奪嫡大戲之外而已,其實並沒有其他意思在內,故此,李貞除了安頓遠征大軍之外根本不與朝臣私下聯絡,也不私下接見遠征大軍中的心腹之將,便是薛仁貴也同樣被李貞拒之門外,倒叫一起子跟風的朝臣們暗自叨咕個沒完。

貞觀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晴,又到了早朝的日子了,這一日的早朝可不同尋常,或許將是定奪大唐未來氣象基調的一朝,是故,衆臣們都起得極早,卯時還差一刻呢,所有的朝臣們便都已趕到了朝房,倒是按着往日習慣而來的李貞卻反倒成了到得最晚的一個,纔剛到朝房門口呢,就發現這朝房裡的氣氛實在是很有些子詭異——往日裡總是按品級坐一塊兒閒扯的朝臣們如今已形成了數個大圈子,魏王李泰是一大撥,吳王李恪那兒又是一大砣,李道宗等不打算參與其事的宗室們又是一大幫,看熱鬧的朝臣們又是一聚,老九李治、老十李慎等幾個小一些的親王又是一圈,還有數十名朝臣正眼巴巴地等着李貞的到來,這一見到李貞露了面,呼啦啦地便圍了上來,問安的問安,討好的討好,那般子熱情倒令李貞很有些子吃不住勁了,額頭上都見了汗。

呵,這個蕭邈還真是能來事兒,孃的,老子昨日不過就是給了個暗示,這小子一呼嚕竟然能拉扯起如此多人來了,看來老子還真是有點兒號召力的麼!李貞一邊笑容滿面地跟圍上來的朝臣們寒暄,一邊不動聲色地盤點了下人數,猛然發覺,這圍上來討好的朝臣們竟然超過了六十之數,比起老六所給的那份名單上的人物整整多出了一倍還有餘,雖無甚重臣在內,可勝在人多,倒也很有一番氣勢的,若是再算上秦懷玉、李戈、王坤等軍中新銳,這文的武的可就都全了,比起吳、魏雙王來也差不到哪去,這令李貞得意之餘,也不禁有些子心虛——真要是讓老爺子一巴掌全給打死了,還真是可惜得緊了些,可問題是如今箭已在鉉上了,不發也不成了,李貞也只能期盼老爺子打的班子能輕一些了罷。

事到如今,一幫子兄弟們雖沒正式扯破臉,可彼此間的矛盾卻已是公開化了,再也無可調和,見着李貞進了朝房,不單吳、魏雙王,便是李治等一幫子小的也都裝成沒瞅見,別說招呼了,便是笑臉都沒給一個,各自跟身邊的心腹談笑着,就當李貞是空氣一般,不過李貞卻也不在意,也不去跟其他兄弟寒暄,只是跟圍在身側的朝臣們嘻嘻哈哈地閒談着,打發着上朝前這段難熬的時光。

左等等,右等等,所有朝臣們都在等,可等了許久,天色都大亮了,卯時都過了,卻始終沒等到那聲熟悉的“上朝”之聲,大傢伙都等得心焦無比,誰也不曉得老爺子究竟唱的是哪齣戲,就在朝臣們等得不耐煩之際,卻見內侍少監柳東河急匆匆地從朝房外走了進來,還沒等朝臣們發問,就聽柳東河憋足了勁宣道:“陛下有口諭,今日不朝,衆臣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柳東河這話一出,滿朝文武先是一片死寂,緊接着喧譁之聲大作,誰也鬧不明白李世民來上這麼一手的用意何在,李貞雖也同樣驚疑不定,不過他本來就沒打算在此次早朝全力以赴的,自是無可無不可,可魏王李泰就不同了,他可是費了偌大的心機,打算就在此朝一戰定乾坤的,如今老爺子來個不上朝,這令李泰很有種一記重拳打到了棉花堆裡的感覺,鬱悶地簡直想吐血,不管不顧地大步走上了前去,面色鐵青地瞪着柳東河看了好一陣子,這才面色稍和地開口問道:“柳公公,父皇可是身體不適?小王身爲兒臣,自該進宮問安一、二,還請公公代爲通稟一聲。”

李泰這一開口,滿朝房的大臣們立時靜了下來,都想聽聽柳東河是如何分說的,卻不曾想柳東河口風緊得很,只是面無表情地搖了搖頭道:“老奴不知,陛下只是交待今日不朝,殿下若是有旁的疑問,且容老奴回稟聖上。”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又是一片大譁。

媽的,老爺子搞什麼鬼?這場大戲不是老爺子自己挑起的麼,怎麼臨到頭了,卻又縮了回去,搞什麼妖蛾子?難不成老爺子怕了麼?唔,或許罷,而今朝臣分化實在是嚴重了些,這等局面只怕超出了老爺子原先的預計,看樣子老爺子玩上這麼一手,是打算虛晃一槍了,嘿嘿,先挑起奪嫡的紛爭,而後看看都有哪些人物跳將出來,等搞清了狀況之後,再來個釜底抽薪,呵呵,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這兵法之道老爺子還真是個行家,唔,若是換成咱處在老爺子那個位置上,只怕也只能如此做法,看樣子,老爺子接下來將會對朝局進行清洗了,就算不清洗,私下做工作只怕也是不免的,支持諸皇子的重臣們若是聽話也就罷了,倘若不聽話,嘿,只怕難逃被貶的下場,鬧得最歡快的老四這回怕是要一腳踢到鐵板上了,呵呵,有意思!就着一片譁然聲,李貞心思動得飛快,立馬想明白了事情的關竅所在,不免暗自慶幸自個兒沒有全力發動,眼瞅着朝臣們還在那兒喋喋不休地議個不停,李貞已然打定了主意,率先排開衆人,走到了柳東河的身前,也不多言,只是笑呵呵地將早已備好的兵部事務摺子遞了過去,說了聲:“有勞柳公公了。”這便大袖一揮,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朝房。

一見李貞如此突兀地來上了這麼一手,滿朝文武都有些子傻了眼,待得李貞離去之後,一起子大臣們也只能將原本打算當庭提交的奏本一一呈上,百無聊賴地各自散去不提,一場原本可能是大唐立國以來最激烈的朝議就這麼還沒開始便煙消雲散了,這令滿朝文武大惑不解之餘,不得不感慨天威難測。

天威確實難測,就在羣臣們無趣地各自散去之後,一代大帝李世民卻並沒有閒着,而是在甘露殿中看起了摺子,不過李世民卻並沒有如同往日一般地細看,而只是看個由一幫子內侍監知書達理的太監們整理出來的節略,也不怎麼關注內容,只關心這摺子是何人所上,又是支持那位皇子,這不看也就罷了,一看之下,李世民的臉色便愈發沉了下去,待得一起子太監們將名目整理出來之後,李世民臉上都已寒得能結出冰渣子了,就這麼端坐在龍椅上,一句話都不曾說過,那等威嚴之勢,令一幫子奉詔而來的內侍省太監們心膽俱寒,雙股戰慄者不勝其數。

“柳東河,備輦,朕要到天牢一行!”就在諸宦官各自揣摩着聖意如何之際,李世民突地開口斷喝了一句。

“是,陛下。”冷不丁聽到聖諭的柳東河被嚇了一跳,也不敢問緣由,低眉順目地應了一聲,一路小跑地自去準備御輦不提。

巳時正牌,帝駕出宮,巳時一刻抵達刑部天牢,帝召見被囚月餘之廢太子李承乾,獨處相談幾近半個時辰,無人知曉這對父子究竟談了些什麼,一時間朝野震動,值此立儲之爭已明發之際,滿朝文武當即議論紛紛,朝野間流言遂起。

什麼?怎會這樣?老爺子好端端地跑去看老大那廝想搞啥子?李貞原本正在兵部理事,一聽到“旭日”傳來的消息,頭皮不禁一陣發麻,也顧不得再署理政務,將事務分派了下去,自個兒急急忙忙地便打道回了王府,也顧不得歇口氣,立馬將莫離、納隆兩大謀士召集到了書房,緊趕着議了起來。

“都說說看,父皇今日不早朝卻跑去看老大那廝是何道理?”李貞早已派人回府將自個兒對老爺子今日不早朝的判斷告知了兩大謀士,此時自是不必多浪費口舌再去解說,直截了當地將問題擺了出來——李貞可是來自後世,自是知曉後世清朝康熙年間因諸皇子奪嫡鬧得不可開交,導致康熙帝不得不將廢太子再次搬出來的戲碼,儘管李貞也知道大唐年間沒有這等戲碼,可問題是如今原本好端端的歷史早已被李貞鬧得面目全非了,天曉得這等蹊蹺事兒會不會搬到唐朝來上演,李貞心裡頭可沒有半點的把握了,若真是如此,就李承乾那等記仇的惡劣品性,一旦翻了身,一起子兄弟們可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不是麼?

兩大謀士都是當世智者,儘管李貞沒將心事說明,可他倆卻都明白李貞在擔心些什麼,各自互視了一眼之後,納隆率先開口道:“殿下莫急,廢太子起復無望矣,就算陛下肯,諸臣也絕對不會同意,這一條是必然之事,依某看來,陛下此舉不過只是表明一下父子情深罷了,並無其他用心,若說有的話,那隻能是一個信號。”

“信號?什麼信號?”李貞有些子不耐地截口問道。

莫離笑了一下道:“這個信號便是說,哪怕諸皇子奪位失敗,陛下也絕對不會過於己甚,就連想要造反的太子都如此,參與奪嫡之爭的朝臣們就更不會加以重處了,陛下這是下決心要立儲了!”

“哦?何時?”李貞先是一愣,接着很快便明白了過來莫離之言有理,立時好奇心起,不由地緊趕着問道。

“不清楚,不過應該快了,這幾日便會開始。”莫離輕輕地搖了搖頭道。

他媽的,該來的總是逃不過去,也罷,等着便是了!李貞見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由地苦笑了一聲,不再多言,默默地走到了窗前,凝望着皇城的方向,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三百四十四章全面對決(上)第三百九十四章父子相見盡悲聲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四百四十章陰差陽錯(一)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二百七十三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四)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三百九十五章捨我其誰(上)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六十九章喋血長安城(十)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三百八十五章離別安西(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第三百八十八章最難消受是纏綿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四十一章半道而擊(下)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下)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三百九十二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下)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一百九十五章虛晃一槍(上)第三百一十五章分贓協定(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喋血長安城(四)第三百五十二章京師之倒劉行動(四)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五百五十章京師風雲錄(九)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五百二十八章巧取烏骨城(四)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三十章無妄之災(下)第三十七章不歡而散(上)第七十九章動物兇狠(下)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長安城(十二)
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三百四十四章全面對決(上)第三百九十四章父子相見盡悲聲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四百四十章陰差陽錯(一)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二百七十三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四)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三百九十五章捨我其誰(上)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六十九章喋血長安城(十)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三百八十五章離別安西(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第三百八十八章最難消受是纏綿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四十一章半道而擊(下)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下)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三百九十二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下)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一百九十五章虛晃一槍(上)第三百一十五章分贓協定(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喋血長安城(四)第三百五十二章京師之倒劉行動(四)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五百五十章京師風雲錄(九)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五百二十八章巧取烏骨城(四)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三十章無妄之災(下)第三十七章不歡而散(上)第七十九章動物兇狠(下)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長安城(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