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

吳王李恪是個很講究儀容的人物,儘自雪大,可卻無礙其翩翩的風姿,但見其一身白狐皮裘,腳下清水一色之厚底官靴,大袖飄飄,屹立在馬車旁的雪地上,面如冠玉,睛若點漆,骸下三縷長鬚隨微風飄揚,當真濁世之佳公子也,引得長孫府門房的下人們全都聚集在門口讚歎不已,可李恪卻依舊不動如山地立着,甚至不見其對雪中久候而有何不滿之色,那滿臉的微笑在寒冬裡着實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溫暖之意。

若是可能,李恪其實並不想來長孫府,只可惜形勢所迫,他卻是不得不來,儘自臉上掛着微笑,其實內心裡卻是苦澀得很——實力,這世上的一切都得靠實力來說話,沒有實力麼,那就得似自己這般奔走權貴門下,以尋求支持了罷,太子可以不來,除了有着大義名分之外,還有着軍方的強力支持,他根本就不需要看關隴集團的臉色;老四也可以不來,如今老四那廝實力又起死回生了,自也用不着急着去表態,完全可以等事情水落石出了再行動,而野心勃勃的老六卻壓根兒就不夠資格參與其事,於是乎,爲了能有個崛起的契機,他李恪就算再不想來,也得硬着頭皮前來了。

來了也就來了,然則能不能達成自己預計中的目標,李恪心裡頭卻是一點底氣都沒有,天曉得長孫無忌這頭老狐狸會不會上鉤,就算上了鉤,這廝過河拆橋的事情幹得還少麼?只可惜明知可能會被賣了,李恪卻還是不得不來,只因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要他李恪還想着能登上大位,哪怕是最縹緲的一絲希望,他也得緊緊抓住不放,這便是身爲帝王之子的一種無奈,又或說是種悲哀罷,一念及此,李恪的心便疼得厲害,險險些連面上那虛假得不能再虛假的笑容都保持不下去了,好在此時身爲主人的長孫無忌已從大開的中門匆匆地行了出來,李恪忙藉助着迎上前去的動作,掩飾住自己那混沌已極的心情。

“吳王殿下大駕光臨,老朽有失遠迎,恕罪,恕罪。”一見到李恪迎上前來,長孫無忌忙搶上前一步,一張胖臉上裝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樣子,躬着身子便告罪不已。

李恪一見長孫無忌迎了過來,立馬矜持地立住了腳,微笑着還了一禮,笑着說道:“司徒大人客氣了,小王冒昧前來打攪司徒大人之休息,罪過,罪過,真巧,諸侍中,崔博士也在,幸會,幸會。”

“見過吳王殿下。”崔澤官位低,一見李恪跟自己打招呼,忙不迭地便搶上前行了個禮,以示參見之意,可諸遂良卻只是笑着拱了拱手,卻並未開口說話。

“殿下能來,寒舍蓬蓽生輝啊,雪大天冷,殿下還請屋裡敘話,您裡面請。”長孫無忌自是早就猜到了李恪的來意,但卻絕口不提,只是笑着一擺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李恪先行一步。

“司徒大人請。”李恪自也沒多客套,笑着也比了個請的手勢,而後瀟灑地一擺大袖子,從容地踏上了長孫府門前的臺階,徑自向門裡行去,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飛快地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後,落後李恪半步,笑吟吟地便跟着進了門。

長孫無忌將李恪迎入了廳堂,各自分賓主落了座,自有下人們奉上了新沏的香茶,而後依次退了下去,偌大的廳堂裡便只剩下四名朝廷大員各自端坐,誰都沒有急着開口,一時間廳堂裡竟自詭異地安靜了下來。

李恪笑吟吟地端起了茶碗,淺淺地飲了一小口,而後隨手將茶碗擱在了身邊的几子上,裝模作樣地環視了一下簡樸的廳堂,這纔對着長孫無忌拱了拱手道:“父皇常言司徒大人富而不嬌,貴而不傲,生性儉樸,小王曾有疑惑,今日看着廳堂之擺設,始信然,小王該當向司徒大人好生學學。”

見李貞東拉西扯地不說明來意,長孫無忌也並不着急,笑着拈了拈鬍鬚道:“殿下客氣了,那是陛下謬讚矣,老朽實愧不敢當。”

李恪正容道:“不然,自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則難,若是一向富貴,卻依舊能保持儉樸者,則難上加難,近聖人矣,以司徒大人之富貴,常人難比也,卻依舊樸素如此,小王歎服。”

長孫無忌見李恪一味地吹捧自己,心中立馬暗自警醒,可臉上卻依舊是謙遜的笑,並沒有再接話,而是端起了茶碗,假做飲茶狀,暗中卻對坐在下首的崔澤使了個眼神。

崔澤乃靈醒之人,一見到長孫無忌如此做派,便知曉長孫無忌這是要他崔澤來挑起話題,探明李恪的底牌,這便會意地眨了下眼,笑着開口道:“吳王殿下所言甚是,司徒大人確是我等之楷模也,然則卻有人借事端暗中攻訐司徒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吳王殿下以爲如何?”

“哦?竟有此事?小王闇昧,竟不得而知,是何人竟如此之狂妄?”李恪自是清楚崔澤說的是甚子,可卻裝出一副莫名驚詫的樣子,緊趕着便追問道。

“這個……”崔澤假做躊躇的樣子,沉吟了一下道:“爲尊者諱故,下官不好明言是何人,然,卻確有其事,殿下不聞有人慾借實關東之事,行摧折我關隴一脈根基之事乎?司徒大人一生清譽竟也落得個爲門閥張目之罪名,豈不可笑也哉?”崔澤一將題目點出,正假裝飲茶的長孫無忌雖沒望向李恪,可低垂的雙目卻忽地掠過一絲精光,至於始終笑嘻嘻的諸遂良卻是玩味地看向了李恪,一副等着看李恪如何表演的樣子。

“哦,崔博士所言原來指的是這件事,呵呵,小王倒是有所耳聞,有趣,很有趣。”李恪呵呵一笑,不以爲意地說了一句,卻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有趣?殿下覺得何處有趣,還請指教。”見李恪不接茬,崔澤也不急,笑呵呵地拱了拱手,緊扣着主題不放。

李恪此番前來,是要幫着長孫無忌一把不假,可卻沒打算無條件地幫忙,他要的是一個承諾,此時沒見到兔子,自然是不肯撒鷹的,一見崔澤緊追不放,這便笑了笑,並不接口,同樣端起了茶碗,假做飲茶狀。

“好茶,難得的好茶啊,此茶該是今年新出的貢茶罷,司徒大人深得父皇之恩寵啊,呵呵,小王府上雖也得了些貢茶之賞賜,可惜到不了秋日便告馨了,倒是司徒大人府上尚有,好叫小王嫉妒煞的。”李恪嘻嘻哈哈地岔開了話題,讚賞起貢茶來了,可話裡卻藏着話,聽得長孫無忌滿心不是滋味的,卻又拿李恪沒辦法,無奈之下只好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陪着笑道:“殿下說笑了,老朽得蒙聖恩,也就得了些茶葉,平日裡捨不得用,加之前番隨軍出征,也沒顧得上用,所以到了此時還能剩餘些罷了,並非聖上特意多賜的。”

“哦,原來如此,那是小王錯怪了,海涵,海涵。”李恪本意就是爲了岔開話題,兼拉長孫無忌開口,又哪是真的吃味了,此時見長孫無忌接了口,自是順坡下驢了,哈哈一笑,拱手爲禮地道了個歉。

長孫無忌老於世故,如何看不出李恪的算路,偏生李恪先前提到了聖上,卻也由不得長孫無忌裝啞巴,這會兒眼瞅着自己無法再保持沉默了,也只得陪着笑地搖了搖手道:“無妨,無妨,不知者不罪也。”

“司徒大人真實誠人也,心胸寬廣,自有溝壑萬千,常人難及矣,小王自該多向司徒大人請益,若能得司徒大人不棄,小王願執弟子之禮,還請司徒大人受小王一拜。”李恪話說到這兒,霍然而起,納頭便要拜倒在地,驚得長孫無忌忙不迭地跳了起來,槍上前去,扶住李恪的身子,驚慌地叫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老朽當不起殿下之大禮,使不得啊。”

“該當的,司徒大人本就是國舅,乃小王之長輩,又兼德高望重,小王以師禮相侍,乃理所當然之事。”李恪一邊說着,一邊堅持要拜,長孫無忌自是不肯依,這老少二人就這麼你推我不讓地糾纏在了一起,煞是有趣得緊,生生讓諸遂良與崔澤二人都看傻了眼,到了末了,還是崔澤反應快,強忍着笑意,大步走上前去,幫着長孫無忌扶住了李恪的身子,口中卻道:“殿下拳拳之心可感日月,然此事卻實草率不得,縱要拜師,也須尋個良辰吉日方好,殿下且請安坐,一切從長計議如何?”

一聽崔澤如此說法,李恪立馬借勢站直了身子,笑着拱手道:“不錯,崔博士此言有理,是小王孟浪了些,還請司徒大人海涵,若能蒙司徒大人收於門下,乃小王三生之幸也。”

長孫無忌一聽便知李恪的算計何在,這是要拉攏自己來着——雖說長孫無忌早前也有心要扶李恪上位,然則如今時移世易,李貞的根基已深,絕非輕易能動搖得了的,長孫無忌這份心思早就泯滅了,若不是此番李貞來勢太洶,長孫無忌壓根兒就不想跟李恪套近乎的,畢竟此時尚未到必須與李貞生死相搏的地步,長孫無忌又怎肯輕易地跟李恪拉拉扯扯地糾纏在一起,不過麼,長孫無忌乃心機深沉之輩,卻也不願輕易得罪了李恪,萬一將來李貞真要對自己動手,說不得還真要李恪這麼個人物來紮起,故此,面對着李恪誠懇已極的表情,長孫無忌也只是笑呵呵地道:“好說,好說,一切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罷。”

聽話聽音,以李恪的智商,自是聽得懂長孫無忌話裡的潛臺詞,那就是說一切走着瞧,將來或許有可能聯手,而這對於李恪來說,卻已經算是勉強達到目的了,自是不會再故作姿態地糾纏此事,這便笑着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小王受教了,您請安坐。”

見李恪如此識趣,長孫無忌心頭一鬆之餘,也甚是欣賞李恪的機靈,哈哈一笑,拱手爲禮道:“殿下請坐。”待得見李恪落了座,這才走回自己的主位上端坐了下來,笑眯眯地看着李恪,等着李恪將底牌亮將出來。

見今日已經不可能再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李恪雖心中略有不甘,可也沒轍,此時見衆人都笑咪咪地看着自己,自也清楚是到了該交出底牌的時候了,這便沉吟了一下,笑着道:“司徒大人,諸相,這幾日雪大天冷,極易傷風,若是一不留神病倒了卻是不好,恐有貽誤朝議之虞也,還請千萬小心方好。”

李恪這話說得蹊蹺,長孫無忌及諸遂良一聽之下都愣住了,一時間也鬧不明白李恪話中的含義何在,倒是崔澤靈醒,心頭猛地咯噔了一下,有心不想解釋,可一見長孫無忌探詢的目光掃了過來,無奈之下,也只能笑着道:“殿下所言甚是,這天氣還真是糟得很,衆臣工若是不留神,只怕還真會全都病倒了,若如此,朝議之事恐難以爲繼也。”

長孫無忌這回可就全聽懂了,眼珠子轉了轉,胖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鼓了下掌道:“是極,是極,老朽倒是忘了此事,哎,本該提醒一下諸臣工的,回頭就緊趕着去辦上一辦罷,不過……”長孫無忌話說到這兒,卻又停了下來,露出一副憂慮的樣子,看着李恪,一派欲言又止狀。

李恪乃是有備而來,自是清楚光使出拖延戰術並不足以阻止《移民疏》的通過,此時見長孫無忌如此做派,不問亦知長孫無忌想說的究竟是什麼,卻並不以爲意,笑呵呵地接着道:“洛陽乃是數朝古都,好地方啊,更難得的是如今地廣人稀,若是按我朝體制授田,當可延續數代而無缺田之窘境,當然了,若是廣移民以實之,那可就不好說了,呵呵,若真如此,卻不知洛陽之民衆會做何想,小王倒是期待得很呢。”

李恪此言一出,長孫無忌等人全都倒吸了口涼氣,瞪大了眼,驚疑不定地看着李恪,一時間竟無人出言詢問個究竟,可心裡頭卻都被李恪的膽大妄爲所震駭——民變向來是歷朝歷代最害怕的事情,處理上稍稍一個不小心,便會摧垮一個皇朝的根基,似李恪這個主意乃是殺雞取卵的辦法,真要是強盛的大唐因此事而陷入崩潰,那麼,參與其事之人可就全是十惡不赦之輩了。

長孫無忌雖不滿李貞的《移民疏》,可爲的僅僅只是關隴諸門閥的利益罷了,他可不打算做葬送了大唐基業的罪人,畢竟大唐之強盛乃是長孫無忌爲之奮鬥了一生的願望,豈能因着私怨而坐看大唐亂起,故此,李恪話音一落,長孫無忌立馬收起了笑臉,也不開口問話,只是一味冷冷地盯着李恪,一副李恪不解釋清楚此事,便要下令逐客之狀。

李恪敢出這麼個主意,自然有着他的把握在,此時見長孫無忌變了臉,卻依舊渾然不以爲意,淡然地笑了笑,隨口解釋道:“父皇向來信奉聖人之名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是民意所向,父皇向來從善如流,今若真有移民之事,既累了關中之民有遷徙之苦,又害關東之民無授田之福,弊政也,以父皇之英明,又豈能坐看此事發生?”

李恪雖說得風輕雲淡,可長孫無忌卻依舊板着臉,絲毫沒有就此放鬆下來的意思在內,倒是坐在一旁的諸遂良皺着眉頭問了一句:“《國語》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今若民心變易,何如之哉?”

“諸相問得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此自古不易之真理也,然,若是移民伊始,百姓積怨必深,莫非便不會有怨言乎?小王誠不信也,既然如此,與其事後補救,不若事先制止,與百姓剖析利弊,由百姓自擇之,豈不更佳,若控制得宜,更是安撫人心之良方也,諸相不可不察。”面對着長孫無忌的冷臉以及諸遂良的詰問,李恪瀟灑地拈了拈胸前的長鬚,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這個……”諸遂良依舊覺得李恪此策有着不妥之處,卻又無法從李恪的言語中找出破綻來,一時間尷尬地不知說啥纔好了。

“卻不知殿下所言的‘控制得宜’又是如何個控制法,下官愚昧,還請殿下指點迷津。”一見諸遂良被駁得無話可說,崔澤立馬接口追問了一句道。

李恪饒有深意地看了崔澤一眼,哈哈一笑道:“自古以來,所謂民變有二:其一爲有小人作祟,並操縱,乃爲民亂,乃大忌,當絕之;其二爲民憤不可遏,乃是對朝廷之舉措有所不滿,自發簽名以爲請願,乃是出自對朝中奸佞之不滿,非針對朝廷社稷,此等變對於開明之朝廷當是好事,實不能以變亂而視之,不知崔博士以爲然否?”

崔澤學富五車,自是知曉民亂不可倡之理,哪怕李恪說得天花亂墜,他自也不信,剛要出言反駁,卻見長孫無忌一揚手道:“殿下請見諒,老朽偶感了風寒,恐難支撐矣,所有諸事概無法參預,身子骨乏了,得早些歇了,殿下請自珍重罷。”

李恪見長孫無忌雖是下了逐客令,可話裡卻暗示他會稱病不去朝議,但絕不會參與到李恪鼓動民間的事情中去,這原本就是李恪的策劃,只消長孫無忌肯配合着讓一衆關隴權貴們稱病不朝,李恪也不擔心將來無法將長孫無忌拉攏上船,這便笑呵呵地起了身道:“司徒大人請留步,小王先告辭了。”話音一落,瀟灑地拱手爲禮之後,一轉身,緩步行出了廳堂,由在門外侍候着的長孫衝陪同着出了長孫府,徑自回自家王府去了,只留下長孫無忌等人面色凝重地在廳堂裡默默地沉思着……

第一百六十三章喋血長安城(四)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二十九章殺局(下)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二十章同人不同命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六十章血戰(七)第一百八十一章後宮風波起(上)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蹤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三百五十六章風雲詭變之莫離的出手第五百三十八章惡戰白村江(四)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一百六十四章喋血長安城(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敲完太子敲老四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零六章針鋒相對(八)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會戰(一)第八十六章武庫遺失案(上)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二百三十七章碧血染黃沙(五)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七十一章決戰諾真水(七)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二)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四百一十二章各懷算計(上)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五百三十六章惡戰白村江(二)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一百八十八章廷議之變(中)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四百五十七章牛欄崗會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六十六章決戰諾真水(二)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四十一章校場揚威(中)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百一十七章選菟城之戰(下)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七十五章君臣際遇
第一百六十三章喋血長安城(四)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二十九章殺局(下)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二十章同人不同命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六十章血戰(七)第一百八十一章後宮風波起(上)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蹤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三百五十六章風雲詭變之莫離的出手第五百三十八章惡戰白村江(四)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一百六十四章喋血長安城(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敲完太子敲老四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零六章針鋒相對(八)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會戰(一)第八十六章武庫遺失案(上)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二百三十七章碧血染黃沙(五)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七十一章決戰諾真水(七)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二)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四百一十二章各懷算計(上)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五百三十六章惡戰白村江(二)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一百八十八章廷議之變(中)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九章誰主沉浮(中)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四百五十七章牛欄崗會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六十六章決戰諾真水(二)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四十一章校場揚威(中)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百一十七章選菟城之戰(下)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七十五章君臣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