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新年第一朝(下)

“皇上,臣以爲越王殿下此議雖是不錯,然,實屬無必要之舉措,一者,我大唐惶惶軍威,所向披靡,四海鹹服,二來軍中將帥輩出,豈有無纔可用一說,故此,臣以爲越王殿下此議稍欠考慮。”一片寂靜之中,尚乘奉御、襄陽郡公杜荷站了出來,高聲反對道。

杜荷,名臣杜如晦之子,娶唐太宗第十六女城陽公主,爲駙馬都尉,乃是有名的太子黨,他這一出列,便如同一個信號一般,呼啦啦站出了十數名中級官員,個個都口陳李貞之議欠妥,更有甚者,還說李貞此議是譁衆取寵,有損於軍中將領正常升遷云云,這裡頭雖無甚重臣,可一者人多勢衆,二來全都是太子一系的人物,七嘴八舌之下,倒也熱鬧非凡,大傢伙一見太子跟李泰、李貞哥倆個鬧上了,都來了精神,個個都等着看好戲了。

狗日的老大,終於還是忍不住跳出來了,媽的,也好,趁這個機會削削你的面子也不錯。李貞雖跪在殿前,耳聽着那些個反對的聲音愈來愈大噪雜,可並沒有就此出言反駁,只是靜靜地跪着,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李貞能忍,李泰可就有些子忍不住了,耳聽着那些噪呱的屁話,立時憋不住勁了,頭一擡,亢聲道:“父皇莫聽那些狂悖之言,此等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不精、武不通,何曾有過見識,囉噪罷了,父皇,兒臣以爲八弟深通軍略,又經戰事,所言必然無虛,父皇請看,今日殿上之武官除八弟外,何曾有五旬以下之人,長此以往,我大唐情何以堪!望父皇明鑑!”

李泰話音剛落,芩文本立刻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爲魏王所言極是,此乃關我大唐千秋大業之事斷輕忽不得,望聖上明察!”

得,這回好了,芩文本一發話,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黃門侍郎杜楚客等三十餘名朝臣立馬站了出來,全都是爲李泰搖旗吶喊之輩,呵,這回有意思了,太子跟李泰算是正面對上了,正主兒的李貞反倒成了看客。

看客就看客,李貞卻是滿不在乎的,無他,管太子與李泰誰贏誰輸,李貞纔不在乎呢,就連這本摺子能不能通過朝議李貞都不放在心上,只要太子跟李泰鬧起來,李貞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只要有李泰在邊上牽扯着,太子勢必無法全力封殺李貞,如此一來,李貞這個兵部侍郎的位置就算是暫時無憂了,就算有些小風浪,李貞也不會太在意了罷。

李泰一邊人多勢衆不說,還有芩文本這個刑部尚書在,無論是氣勢還是官位都遠遠壓過了太子一系的人馬。眼瞅着要敗陣,太子是真的急了——他原本只是想打壓一下李貞的,卻沒想到會將李泰給惹了出來,一時間急紅了眼,在位置上坐立不安,有心想親自出馬,只不過李承乾還算是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個兒壓根兒就不通軍事,哪可能說出啥道道來,沒奈何,只好可着勁地向吳王李恪使眼神,卻不曾想頭前還跟他眉來眼去的李恪這會兒竟然裝起了木頭人,別說笑容,便是表情都不給一個,氣得李承乾直咬牙,在心裡頭狠罵了李恪一通,無奈之下,也只好將手勢變換來變換去地給侯君集打暗號。

侯君集如何不知道太子着了急,可他卻不以爲此事如此簡單,在他看來,這會兒若是貿然跟李泰起衝突,只能是白白便宜了始作繭者的李貞,有心不露面嘛,卻又不耐太子的催逼,無奈之下,也只好站了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爲自古以來只有沙場出將帥,何來科舉出武將,況且我大唐人才輩出,又怎可言無將可用,豈不見朔州已戰之後,涌現出的青年將領自不在少數,故此,臣以爲越王所獻之策實乃紙上談兵耳,當不得真。”

侯君集雖說如今已是閒散之武將,可其戰功在朝廷諸將中也算是排得上號的,他這麼一說,滿大殿頓時靜了下來,芩文本等人一者大多是文官,談起軍事來自然是不如侯君集的話有說服力,再者,一聽侯君集話裡頭死咬着李貞,卻絕口不提李泰,頓時會了意,也就不再出頭,滿大殿頓時靜了下來,大傢伙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貞身上,都想聽聽李貞是如何辯解的。

他媽的老侯,老子欠你的啊,每回都是你個龜孫子出來攪事!李貞一聽侯君集的話就知道事情要起變化了,頓時又氣又恨,可在這等朝堂之上,李貞還真拿侯君集沒辦法,本打算繼續裝傻,可惜這會兒老爺子也起了興致,想聽聽李貞如何說叨的,這不,李貞還在暗罵着侯君集,老爺子發話了:“貞兒,爾且說說看,沙場出將帥與科舉出將才何如啊?”

嘿,看樣子裝傻是裝不成了,孃的,咱不露上一手,還真當老子沒本事呢!李貞心裡頭早就有了底,頭前爲了整這份摺子,該考慮過的早就都琢磨透了,這會兒一聽老爺子發了話,李貞不慌不忙地跪直了身子,恭敬地答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以爲侯大人所言固然是實,然卻不全面,沙場固然出將帥,可若是承平日久,這將帥又該從何而出?總不能等到出了亂子再四下抓瞎罷,故此,兒臣以爲沙場上能出將帥不假,可科舉卻能出人才,但凡能通過科舉出身之人,總是有些才幹的,若是再到軍伍中稍加磨礪,或能成才,若如此,則即便是承平之日,朝廷也能有個人才儲備,總好過有了戰事時胡亂點將來得強。此兒臣之淺見耳,望父皇明斷。”

李貞一番話下來邏輯清晰,不單是朝臣們點頭不已,便是李世民也聽得面露微笑,說實話,李世民乃一代雄主,並不是沒意識到將才出現年齡斷層這個問題,也明白現如今大唐的軍制恐有些問題,也想着着手去解決,只是一時半會還沒顧得上罷了,李貞提出的武舉之策其實極爲合李世民的心意,之所以要朝議一番,除了是慎重其事的緣故之外,還想看看李貞會如何應對朝中重臣們的不同意見,此時見李貞說得頭頭是道,李世民滿意地笑着說道:“好,這摺子朕準了,爾既是兵部侍郎,這事兒就交由爾去承辦好了,回頭朕會給你旨意。”

暈,這事兒咋落到咱頭上了,該死,這回有的忙了!李貞一聽李世民將科舉的事情壓到了自個兒的頭上,心裡頭頓時有些子發苦——原本按李貞的想法,這科舉之事乃是禮部的活計,兵部只是配合罷了,再說了,兵部裡還有蘇老爺子在,這事情怎麼算也跟自個兒沒多大的關係,可老爺子都已經開了金口,想拒絕是不可能的事兒,沒奈何,李貞只好磕了個頭道:“兒臣謝父皇宏恩。”

老爺子已經表了態,事情也就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即便有些個朝臣心中尚有不服,此時也沒膽子立馬站出來說“不”字,只可憐太子心中氣恨交加,一雙憋得通紅的眼來回在李貞與李泰之間描來掃去,臉色陰沉得可怕,恨不得衝上前去一刀劈了這兩狗屁弟弟的。

一場朝會被這齣戲一鬧,滿朝文武都有些子無心議事了,草草地又議了一陣子小事,時間便已近午時,坐了一晌午的李世民見再無甚大事,便起了身,在高堯一聲“退朝”的話音中轉身走入了後宮,貞觀十六年的第一次朝會到此就算是了結了罷,一起子朝臣們各自三五成羣地退出了太極殿。

“八弟,哥哥今兒個爽氣得緊,走,到萬花樓喝酒去,哥哥做東了。”纔剛散了朝,心情大好的李泰,笑呵呵地走到李貞身旁,很是親熱地打着招呼,渾然不理會此時太子正憤怒地看向李貞這邊。

“怎麼,四弟要做東?那敢情好,三哥的酒癮也起了,同去可成?”李貞還沒答話呢,老三李恪就滿臉子笑容地湊了過來,笑呵呵地說道。

“哈哈哈……,好,同去,走嘍。”李泰也沒管李貞是否答應了,很是爽利地揮着手大笑了起來,笑得本就氣得臉發青的李承乾更是難耐,恨恨地一揮大袖,咒罵了聲:“一羣小人!”瘸着腿在一起子太監的簇擁下也轉入了後宮去了。

李承乾臨去時那聲咒罵聲音不小,儘自周圍一片噪雜,可圍在一起的兄弟三人卻還是聽得一清二楚,可反應卻大不相同——李貞是無所謂,反正他如今跟太子早就鬧僵了,被罵不被罵的李貞壓根兒就不放在心上;老三心機深沉,裝作沒聽見,只是眼中卻閃過一絲怒氣;李泰卻不幹了,額頭上青筋暴起,怒視着太子離去的方向,咬着牙發着恨,只是顧忌到此地乃是朝堂,這纔沒有破口大罵起來,臉色青白了好一陣子之後,突地揮了下手道:“走,喝個痛快,也好去去穢氣!”話音一落,自顧自地便往殿外行去……

第三百八十九章另類的刺史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二百零一章儲君立,諸王出(上)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三章羊城暗哨?第一百二十四章岐州諜影(一)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九十三章高陽的難題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攘外必先安內(四)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一百八十五章二王私會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一百四十六章攘外必先安內(一)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二百五十九章連蒙帶坑(一)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六十六章決戰諾真水(二)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八章喋血長安城(九)第四百六十四章毒蛇的獠牙(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二百一十一章先聲奪人(下)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八十四章新年第一朝(下)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二十三章憂國不忘發財(下)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師起微瀾(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會戰(一)第五百三十二章血洗安市城(三)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四百九十八章亂之表象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蹤第三百零五章京師裡的躁動(三)第五百三十三章血洗安市城(四)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上架公告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五百四十一章半道而擊(下)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二百八十五章內訌(上)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五百一十三章戰幕拉開第三百六十三章清水河會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惡戰白村江(一)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二百七十三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四)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
第三百八十九章另類的刺史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二百零一章儲君立,諸王出(上)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三章羊城暗哨?第一百二十四章岐州諜影(一)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九十三章高陽的難題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攘外必先安內(四)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一百八十五章二王私會第五百五十五章決戰平壤城(五)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一百四十六章攘外必先安內(一)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二百五十九章連蒙帶坑(一)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六十六章決戰諾真水(二)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九十七章碾莊血案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八章喋血長安城(九)第四百六十四章毒蛇的獠牙(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二百一十一章先聲奪人(下)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八十四章新年第一朝(下)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二十三章憂國不忘發財(下)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師起微瀾(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會戰(一)第五百三十二章血洗安市城(三)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四百九十八章亂之表象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蹤第三百零五章京師裡的躁動(三)第五百三十三章血洗安市城(四)第五十四章血戰(一)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上架公告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五百四十一章半道而擊(下)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二百八十五章內訌(上)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六十八章決戰諾真水(四)第五百一十三章戰幕拉開第三百六十三章清水河會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惡戰白村江(一)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二百七十三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四)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