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準備再戰

彰武會戰的結果,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美國。

十三個師團,二十四萬官兵,說沒了就沒了,兩個泡都沒有,即便一億多日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也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

算上之前在第四次國境會戰、瀋陽戰役、遼東掃蕩戰等等戰鬥中的傷亡,日軍的陣亡人數已經超過三十萬。

這纔打多久?

還不到三個月!

平均每個月十萬的傷亡速度,別說日本,任何一個國家也承受不起。

這也不難理解,爲在兩個集團軍全軍覆沒之後,韓國國內會拋起反戰浪潮,韓國當局被迫做出了不再出兵,也不再參與進攻作戰行動的決定。

對日本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韓國的前車之鑑。

彰武會戰之後,日本當局沒有隱瞞戰鬥結果,還大肆宣傳,只不過宣傳重點不是日軍陣亡了多少人,而是中國軍隊在前線殘酷殺害日軍戰俘,甚至把日軍官兵遺體釘在木樁上,殺害受傷人員等等。

這些,都是爲了激發日本國民的好戰心理。

至於日軍同樣在戰場上殺害被俘的中國軍人,日本的新聞媒體自然不會大加報道,甚至沒有一家電視臺報道過此類事件。

有意思的是,福田康夫在前線切腹未果的事情也沒有報道。

看樣子,日本已經深受美國影響,或者有所顧忌,不想渲染這些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愚蠢舉動。

總而言之,日本當局把彰武會戰說成了“國恥”、“軍恥”。

如果在美國,肯定會讓絕大部分美國人反思,即這場戰爭到底有沒有意義,是否值得繼續打下去。

不可否認,在日本,也有人反思。

可惜的是,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反思的日本人不佔多數,甚至連少數都算不上。

絕大部分日本人都受到宣傳鼓動,認爲政府參與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打擊的是被美國成爲“邪惡核心”的敵人。

趁此機會,日本當局在六月初通過了擴大範圍的?《戰爭動員法案》。

按照該法案,不但日本各大企業要聽從政府安排與調度,全力支援與協助軍事生產,日本國民還得響應政府號召,參軍服役。

該法案通過當日,日本各地就有上百萬年輕人報名參軍。

從這一點也看得出來,日本與韓國有着很大的區別。從本質上講,韓國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用軍事上的話來說,就是能打順手仗。只要戰事不順,肯定越打越糟糕。日本則不一樣,至少不像韓國那麼脆弱,即便在戰事不順的情況下,也能堅持下來,爲勝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與擴大徵兵規模相比,日本當局更重視裝備生產。

要,在組建國防軍之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只有二十多萬,很多部隊都不滿員,一些部隊甚至只有指揮機構。

軍隊規模較小,讓日軍嚴重缺乏主戰裝備。

比如讓日本人倍感驕傲的9式主戰坦克就只有一千輛,還不到中國陸軍坦克總數的零頭。而在參加臺海戰爭之前,被日本稱爲“全球第一種四代主戰坦克”的1式還沒有形成戰鬥力。

可以說,日本擴軍的最大障礙就是沒有足夠的裝備。

雖然早在冷戰時期,日本就建立起了較爲完備的裝備儲備體系,許多裝備的實際服役年限遠沒達到設計壽命,提前退役後就被封存起來,以備戰時急需。比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所有常規潛艇的服役年限均不到二十年,而設計壽命是三十年,退役後至少能封存二十年,在此期間隨時可以啓用。

問題是,封存的裝備不但落後,而且數量也不會太多。

日本國土面積本來就非常狹小,又有一億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國的三倍以上,加上本土環境保護得非常好,森林覆蓋面積高達七成,日本本土也沒有多少地方用來儲備封存的武器裝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日軍在東北戰場上的糟糕表現,與嚴重缺乏主戰裝備不無關係。

別說純步兵的二線師團,就連第七師與第十師這種一線主力師團,甚至是王牌師團也沒有得到足夠的主戰裝備。比如第七師在標準配備時,應該有二百七十二輛主戰坦克,而在開赴東北戰場的時候,實際只有一百四十多輛主戰坦克,缺口接近一半。

正是如此,在作戰的時候,充當主力的仍然是美軍。

顯然,日本政府也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不然不會在參戰前,要求美國爲日本提供大量戰略資源。

沒有資源,日本就生產不出足夠多的武器裝備。

從四月份開始,三菱、島磨等日本軍工企業就開足馬力,以全速生產主戰裝備。爲了擴大產能,這幾家軍火企業還新建了數條生產線。

與美國相比,日本的軍火生產主要集中在陸軍裝備上。

這也很好理解,日本能夠生產的、最急需的也就是陸軍裝備。

海軍方面,雖然作爲全球第三大造船國的日本有能力建造各型戰艦,甚至能夠建造大型航母,但是中國海軍只剩下了爲數不多的潛艇,而反潛作戰又主要依託部署在第一島鏈上的反潛巡邏機,所以日本對海軍的需求反而不是很迫切。

當然,日本也不會放棄擴建海軍的機會。

別忘了,日本是島國,而海軍是保證本土安全的戰略屏障。不管日本今後發展,都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

爲此,在正式組建海軍之後,日本就將建造航母、而且是大型航母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安排,並且將其當成海軍的首要任務。按照日本海軍提出的規劃,最遲二零一三年底,就得拿出航母的詳細設計方案,並且在二零一四年第二季度開工建造。

空軍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國,不但在戰場上依靠美軍,即便在新式戰鬥機的研製與生產上也嚴重依賴美國。

說白了,日本在航空技術上的欠缺並不小,需要花大力氣才能追上美國。

在此之前,日本只能按照美國的安排做。

因爲美國承擔起了制海、制空任務,所以日本能夠發揮能力的,也就只有地面戰場,不然美國也不會一再要求日本參戰,並且讓日本頻繁向東北增兵。

這擺明了是苦差,可是日本沒有選擇餘地。

如果日本不能在地面戰場上發揮作用,美國就不會讓日本參戰,也就不會在日本的國家主權問題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讓步。

再說了,美國至今仍然是日本的佔領國,在日本有規模龐大的駐軍。

如果日本政府不聽話,美國隨時可以顛覆日本政權。

在這一點上,日本還不如韓國。

受此影響,日本只能把重點放在陸軍上。

到六月份,日本生產出的武器裝備足夠武裝五個主力師團與十五個二線師團。

可惜的是,日軍在前線的損失比這個還要大,結果所有新生產的武器裝備全部拿去補充給前線部隊,或者重建主力師團。

也就是說,日本陸軍的規模並沒因此得到擴充。

不管說,能補上損失也行,至少能讓日軍恢復戰鬥力。

在美軍撤下來休整的時候,日軍則在向前線增兵,把武器裝備送到作戰部隊手中,讓一些二線師團升級爲主力師團,也讓剛剛組建的部隊到佔領區磨練。

到月底,進入東北的日軍規模再次恢復到七十萬左右。

不可否認,日軍確實瘋狂,也確實投入了血本。

進入七月份,得到休整的美軍主力部隊陸續返回前線。

此時,美日聯軍的戰鬥力已經得到大幅度提升。

僅空中力量方面,美軍就新增了近三百架F-3A與一百多架F-3C,還有數十架FB-部署在後方基地上。

關鍵還是地面力量,美日聯軍基本上恢復到了彰武會戰前的水平。

因爲美軍的狀態大大改善,日軍卻有所降低,所以美日聯軍的進攻實力比彰武會戰前還要強大一些。

考慮到空中力量增強帶來的幫助,美日聯軍更加具有進攻性。

如果算上美軍炮兵提升的作戰能力,那就更能體現出帕特里奇在東北戰場上的基本戰略思想了。

很明顯,美日聯軍即將再次發動進攻,而且是戰略進攻!

與之相比,中國軍隊的問題就非常突出了。

雖然一個月下來,各主要集團軍得到了充分休整,新編集團軍的戰鬥力也有所提升,還有十多個民兵大隊得到了正式番號,成爲主力部隊,但是各部隊的缺員情況特別嚴重,特別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兵。

要,在彰武會戰中,中國軍隊的傷亡也不小。

對羅耀武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乏裝備。

以前可以依靠東北地區的軍工生產體系,及時得到各類武器裝備,彈藥更不是問題。瀋陽淪陷後,只有部分生產彈藥的軍工廠撤了下來,並且依靠秦皇島、天津等地的工業區,實現了再生產,彈藥問題得到解決,可是重裝備卻嚴重匱乏。

不是中國生產不了重裝備,而是內地軍工廠生產的重裝備主要提供給了東南戰場。

在六月份,也只有東南戰場那邊有戰鬥,而東北這邊相對平靜,也就沒有重點補充東北軍的損失。

當然,這其中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羅耀武解決不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麻煩困擾着羅耀武。

就拿糧食物資來說,雖然搶到了美日聯軍的給養,但是羅耀武並沒高興起來,因爲他丟掉了吉林與黑龍江,還得在分配糧食物資的時候講“政治覺悟”。

到底該講覺悟,羅耀武不。

他只,把糧食分出去,軍隊作戰就會受到影響!

第87章 鋪開了打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16章 祿口惡戰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53章 關鍵一炮第77章 彈盡糧絕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40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75章 攻守易勢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3章 請客喝酒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94章 大禍臨頭第65章 及時彌補第41章 背靠本土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62章 額外任務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75章 攻守易勢第79章 誰最受傷第81章 壓軸大戲第22章 絕對射殺第32章 全旅壓上第84章 小鬼壓場第38章 額外獎賞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37章 全面撤退第6章 兌現承諾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2章 生死瞬間第30章 客串演出第50章 再遇貴人第8章 蓄勢待發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87章 面授機宜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73章 政治木偶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75章 攻守易勢第39章 戰鬥英雄第92章 秘密協議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74章 最後選擇第46章 步兵防線第71章 雪上加霜第83章 量力而爲第33章 適可而止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5章 爲戰爭活
第87章 鋪開了打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16章 祿口惡戰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53章 關鍵一炮第77章 彈盡糧絕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40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75章 攻守易勢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3章 請客喝酒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94章 大禍臨頭第65章 及時彌補第41章 背靠本土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62章 額外任務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75章 攻守易勢第79章 誰最受傷第81章 壓軸大戲第22章 絕對射殺第32章 全旅壓上第84章 小鬼壓場第38章 額外獎賞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37章 全面撤退第6章 兌現承諾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2章 生死瞬間第30章 客串演出第50章 再遇貴人第8章 蓄勢待發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87章 面授機宜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73章 政治木偶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75章 攻守易勢第39章 戰鬥英雄第92章 秘密協議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74章 最後選擇第46章 步兵防線第71章 雪上加霜第83章 量力而爲第33章 適可而止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5章 爲戰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