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兌現承諾

經過羅耀武的努力,游擊隊首先兌現了承諾。

從六月十九日開始,東北地區的敵後游擊隊就全面出擊,不但擴大了襲擊範圍,還增強了襲擊行動,甚至主動招惹了龜縮在營地裡的美日聯軍。

僅在十九日夜間,東北地區就爆發了數十場戰鬥。

雖然在絕大部分時候,游擊隊都沒有佔到便宜,但是頻繁的襲擊,仍然對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工作,甚至對美日聯軍的部署產生了巨大影響。

單純從軍事角度看,游擊隊在敵後戰場上收穫的戰果早就大不如前。

這主要是美日聯軍採取了很多專門針對游擊隊的戰術。

比如在保衛後勤補給線的時候,美日聯軍除了增強地面護送力量之外,還在所有主要交通幹線上每隔三十千米就設置一處軍事據點,部署一個營的步兵,在某些重要地區,還會加強一個炮兵連與一個裝甲連。更重要的是,赤山會戰之後,美日聯軍調整了部署,後勤補給線大大縮短,因此可以出動直升機掩護運輸車隊,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出動機動部隊,控制沿途的主要制高點。

毫無疑問,這些針對游擊隊的戰術,都是美日聯軍在戰場上總結出來的。

比如在赤山會戰初期,美日聯軍挺進承德,就在山區裡與游擊隊鏖戰,總結了大量專門用來對付游擊隊的戰術,而且這些戰術都經受住了戰火考驗。

問題是,游擊隊紮根在民衆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戰術能夠真正消除游擊隊的威脅。

說得直接一點,游擊隊的存在,本身就對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構成了威脅。雖然在增強了護衛力量之後,美日聯軍在後勤補給線上損失的物資大大減少,但是在游擊隊的威脅確實存在的情況下,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效率大大降低。比如在六月二十日,從錦州運到唐山的作戰物資就比以往減少了一半。

游擊戰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讓美日聯軍疲於奔命。

雖然守衛後勤保障線的主要是日軍,特別是日軍二線師團,但是在一些關鍵地區,特別是在靠近游擊隊實際控制區的路段上,仍然得部署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因爲日軍主力師團在赤山會戰中損失慘重,而且缺乏實戰經驗,更缺乏與游擊隊作戰的戰術技巧,所以在這些重要地點,主要部署的是美軍的主力師。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在六月十九日之前,帕特里奇就把第七步兵師撤了下來,分散部署在從錦州到唐山與承德的交通線上。爲了增強第七步兵師的戰術機動能力,帕特里奇還從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抽調了一個航空旅。

隨着游擊隊擴大襲擊範圍與襲擊規模,帕特里奇不得不繼續在後方增強兵力。

比如在六月二十二日,帕特里奇就讓到達錦州的第二騎兵師參加了護送運輸車隊的作戰行動。雖然此舉的主要目的在於鍛鍊這支剛剛完成重建工作的主力部隊,讓那些還沒有上過戰場的美國大兵知道戰爭是個什麼樣子,但是這肯定增加了美軍的戰爭負擔,也大大消耗了美日聯軍的作戰物資。

別的不說,第二騎兵師在執行護衛任務的時候,每天就要少掉上萬噸燃油。

由此可見,游擊隊確實是牽制美日聯軍的重要力量。

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

六月二十三日,瀋陽周邊地區的六個游擊區的九支游擊隊展開聯合行動,偷襲了位於瀋陽市南面的美軍機場。在持續近四個小時的戰鬥中,參與作戰的一萬多名游擊隊員不但突破了美軍的防線,還在撤退之前摧毀了機場上的上百架敵機,其中至少有二十多架是美軍最先進的F-22A戰鬥機。

這場戰鬥,成爲了一種全新游擊戰的開端。

雖然在此之前,游擊隊也襲擊過美日聯軍的營地,但是主要打擊日軍,而且主要對付分佈在偏遠地區的軍事據點。這也很好理解,軍事據點不是軍事基地,不但防禦設施簡陋,部署的兵力也不會太多。更重要的是,偏遠地區本來就在游擊隊的控制之中,就算打不贏,游擊隊也能順利撤退。再說了,這些軍事據點存在的價值就是對付游擊隊,因此對游擊隊的活動與生存構成了巨大威脅,是游擊隊的眼中釘肉中刺,游擊隊自然會想方設法的拔除,甚至願意爲此付出較大的代價。

在襲擊軍事基地方面,游擊隊還真沒有多少足以令人驕傲的戰績。

在此之前,最大規模的一次以打擊軍事基地爲主的戰鬥就是圍攻喀喇沁旗。在這場戰鬥中,參戰的十多支游擊隊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犧牲了數千名游擊隊員,結果仍然沒有能夠突破美軍的防線,直到正規軍參戰纔打開了局面。

主動襲擊美軍基地,而且是防衛森嚴的空軍基地,無疑是游擊隊的一大突破。

毫無疑問,這場戰鬥對美日聯軍的作戰部署造成了更大的影響。

連瀋陽附近的空軍基地都不安全,那麼分散在東北戰場上的其他空軍基地也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對美日聯軍來說,保衛空軍基地比守住後勤補給線更加重要。要知道,隨着戰線推進到華北地區,美軍的主要空中力量都部署在東北地區,就連日本都在東北地區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

這支規模龐大的空中力量,正是美日聯軍進軍北京的希望。

沒有了空中支援,美日聯軍別說進軍北京,能不能在華北與東北站穩腳跟都是個問題。

可以說,帕特里奇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派遣重兵守衛空軍基地。

問題就在這裡,需要守衛的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超過一百個,而游擊隊的襲擊行動又沒有任何徵兆,更沒有固定的戰線,所以美日聯軍只能加強所有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的防禦部署。

要想守衛這麼多基地與機場,肯定需要足夠多的軍事力量。

即便保守一點,也需要部署數十萬地面部隊。

顯然,這遠遠超過了美日聯軍的承受能力。即便全部派遣日軍二線師與美軍的國民警衛隊師,也會因爲沒有足夠的力量保衛後勤補給線,使得前線部隊的作戰行動受到影響,甚至讓前線部隊無法集中兵力發起進攻。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只是不太理想。

除了縮減空軍基地與機場的規模,撤消一些次要的空軍基地,將航空兵集中部署在大型空軍基地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兵。

受此影響,六月底,帕特里奇就向五角大樓與日本國防省提出了增兵要求。

按照帕特里奇提交的報告,至少需要增派十二個國民警衛隊師與相當於二十萬兵力的三十個日軍二線師團。

對美國與日本來說,如此大規模的增兵行動都不太現實。

打到這個時候,美國動員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三百萬,其中僅美國陸軍與國民警衛隊的總兵力就超過了一百八十萬,而且超過九成的美軍地面部隊部署在中國戰場上,其中一大半部署在東北戰場上。

繼續擴大軍隊規模,肯定需要時間。

短期之內,只能從其他地區抽調兵力。從中國以外的地區抽調兵力顯然不現實,畢竟美軍是全球部署的軍隊,在中國之外還有上百座軍事基地,而僅僅只有十多萬駐軍,再抽調兵力的話,美國的全球軍事網絡就將變得脆弱不堪。從南方戰場上抽調兵力也不太現實,別說無兵可調,就算有,臺灣當局也會提出反對意見。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軍部署在南方戰場上的兵力,僅夠守住戰線。雖然南方戰場上的中**隊沒有發動反擊,但是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只要美日聯軍向北京進軍,陳必時就將在東南戰場上發起反擊,減輕羅耀武在北方戰場上的壓力。

對日本來說,增兵也困難重重。

雖然日本並不缺乏兵員,在長崎遭到戰略打擊,上百萬日本平民死於非命之後,日本國內的戰爭氣氛已經點燃了,日本當局擔心的不是徵不到兵,而是徵到的士兵太多,影響到了國內生產。但是日本已經瘋狂擴軍,而基礎設施,特別是訓練設施的建設工作沒有跟上,導致絕大部分日本新兵在上戰場之前都沒有獲得足夠的訓練,素質十分低下,甚至到了影響作戰的地步。

說得簡單一點,就算日本答應增兵,也只能派遣一些根本算不上士兵的“武裝平民”。

這樣的增兵,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拖累美日聯軍。

增兵不成,帕特里奇就只能在部署上做文章。比如,合併空軍基地與陸軍基地,或者在空軍基地附近設置兵營,以此讓同一支部隊執行多重任務,提高部隊的利用效率。

當然,這也增強了部隊的活動強度。

不管怎麼說,到了六月底,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認,就算美日聯軍能夠在七月中旬做好攻打北京的準備工作,因爲後方不穩,所以美日聯軍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來對付游擊隊,從而推遲北京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在赤山會戰結束後,帕特里奇就知道,美日聯軍不可能在七月份進軍北京。

在他看來,羅耀武會不惜代價的遲滯美日聯軍,甚至有可能在七月上旬發動一場規模有限的戰役反擊行動。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羅耀武竟然用游擊隊來對付美日聯軍。

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6章 鬆弛有度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6章 兌現承諾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4章 飢寒交迫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3章 秘密任務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32章 福大命大第77章 彈盡糧絕第9章 以進爲退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95章 棟樑之危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3章 假戲真做第58章 環形防線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3章 捷足先登第34章 尋求突破第41章 預備力量第20章 大舉推進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40章 壞的開始第84章 託人帶信第48章 只靠自己第4章 突然襲擊第60章 一飛沖天第6章 鬆弛有度第82章 戰地少尉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25章 虛張聲勢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3章 發動羣衆第69章 燃眉之急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0章 最後底線第44章 再次入朝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5章 大局爲重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2章 戰場小兵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57章 左右挨刀
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6章 鬆弛有度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6章 兌現承諾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4章 飢寒交迫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3章 秘密任務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32章 福大命大第77章 彈盡糧絕第9章 以進爲退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95章 棟樑之危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3章 假戲真做第58章 環形防線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3章 捷足先登第34章 尋求突破第41章 預備力量第20章 大舉推進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40章 壞的開始第84章 託人帶信第48章 只靠自己第4章 突然襲擊第60章 一飛沖天第6章 鬆弛有度第82章 戰地少尉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25章 虛張聲勢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3章 發動羣衆第69章 燃眉之急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0章 最後底線第44章 再次入朝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5章 大局爲重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2章 戰場小兵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57章 左右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