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節 八方爭位(下)

青冥艦破空,此艦原本就是以速度見長,骨質爲基的飛艦勝在速度。

玄陰夫人命令玄陰宗弟子將自身真元注入艦體內的各個節點後,艦外那層青色光波越發明顯,到玄冥姥姥也親自去輸入真元后,艦體外那層青色已經宛如實質,彷彿一層鎧甲似的。

孔璋心中也不由讚歎,誰說只是大楚和道門人材輩出,來到這荒原般的北冰陸上,邪宗和散修也不乏有厲害之輩。

如此飛行了約五六個時辰,玄陰夫人始道:“快到我們與太玄派、昊天門約定的聚集地點了。”

青冥艦應聲下沉,穿過雲霧,隱約可見在一片山峰上,有人影晃動。

玄陰夫人下令向那處山峰飛去,山峰一側立即又飛起兩道巨大的烏影,卻是兩艘艦體極爲龐大的浮空艦。

翠原被黑風山所環繞,要前去,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步行,從風勢最小的谷口進去,另一條路便是仗着浮空艦從從黑風山各峰間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去。

因此對於浮空艦便有一定的要求,要麼堅固到那黑風都摧毀不了,要麼便是速度快到在艦體承受不了之前便以迅快的速度飛過去。

玄陰宗的浮空艦明顯勝過太玄派和昊天門一籌,因爲青冥艦看似只有速度上的優勢,但如果玄陰宗弟子的真元注入後,卻是能形成一層真元護甲,只要衆弟子真元不竭,這層護甲便始終存在,甚至孔璋還懷疑艦上的道法也可以依靠玄陰宗門人的真元額外加註。

而太玄派和昊天門這兩個宗門的浮空艦卻是笨重之極,不過從材質來看,孔璋認得出來艦體所用的材質竟然是紫金混和了天外隕鐵,還有其他以堅硬出名的材質。

這兩艘浮空艦最大的依恃便是自身的堅硬,與玄陰宗的青冥艦相比,差別很明顯。

山峰上的宗門想是認出了青冥艦,解除了警報,兩艘巨大的浮空艦停在空中等待,山峰上紛紛飛出遁光。

青冥艦亦停在離那兩艘艦的旁邊,青色光波微斂,骨質艦門左右旋開,玄陰夫人率領着孔璋、玄冥姥姥等人飛了出來。

那邊亦有七八道人影飛掠過來,正是昊天門的玄天君和昊天神君,太玄派的明葉真人和道玄真人,最後卻是左藏真帶着兩個副樓主加上執掌樓中刑律的首席執法。

“夫人終於來了。”左藏真欣喜的道。

玄陰夫人含笑招呼,又見過其餘諸人。

諸派會合在一起,在這山峰上又待了半日,卻是爲了等北宮望率領幾個門人前來會合。

“每個宗門都有數百人蔘加,到時候如何鬥技?”孔璋納悶的道。

玄陰夫人白了他一眼道:“翠原之會,是宗門相爭,非一人之爭,所以要前去的,必須顯示出自己宗門的一定根基,所以纔會這樣。”

聽玄陰夫人再細說,孔璋才知道始末。

北冰陸的宗門爲了既競爭又不至於自相殘殺到被外人所侵,煞費苦心。

正如玄陰夫人所言,翠原之會,實際上是各宗門劃分控制的地域,從而控制各處資源產出的地方,這是宗門之基。

若不控制一定的資源和地域,就算某個宗門強盛一時,出得了天人境的修士,但一旦大修士去後,無源之宗必然衰落。

而爲了避免外來的修士,來個修爲不弱的,打着自己的名頭便要分享,所以纔會設下這個標準,每個赴會的宗門至少要帶上二十人以上,且平安抵達翠原。

不要小看這人數,要平安穿越黑風山並不容易,那裡的陰風最強盛之時,連天人境修士都要避過峰頭。

真人境或是劍修雖然能嘗試飛過去,但是也極爲兇險,且不說這一路上還有兇獸。

這樣便杜絕了外來修士孤身便想與本土宗門平起平坐的資格,連二十個真人境弟子都沒有,還談什麼在北冰陸開宗立派。

這種近乎蠻橫的門檻攔住了不知道多少想進入北冰陸,獨立立足下來的散修或小宗門。

所以後世的弟子便學會了取巧之法,以門下隨意的弟子充數,而以浮空艦代步。

像玄陰宗這艘浮空艦是其創派祖師得自一篇遠古的遺文,歷代祖師好不容易蒐集了靈骨,在玄陰尊者手上才造出來的,此艦勝在構思巧妙,又能與玄陰宗道法相合,如果單論其造艦之藝卻並不佔優,若沒有玄陰宗弟子配合,此艦不過是一艘速度極快的黃級艦罷了。

而太玄派和昊天門這兩艦卻是玄級艦,論起防禦力,實際已是地級艦的標準,能正面硬抗黑風山的黑風。

但是此艦也就只有這一個優點,本來就是兩宗爲了爲了門下取巧渡過黑風山而請南海公輸家打造的巨靈級浮空艦。

這兩艦唯一可讓人瞧得上眼的就只有那厚重的防禦,只憑材質和厚度便堪比有道法額外防護的青冥艦,不相上下。

當然,如果真的鬥起來,並且只是以浮空艦本身相鬥,肯定是載有玄陰宗弟子的青冥艦會贏。

外來者中幾乎沒有人能打破這一門檻,因爲若是不服,北冰陸原有的宗門便會共逐之。

任那外來修士如何神通廣大,要孤身與北地絕大部份修士相抗,也是不可能的事。

但要做到門下有二十人以上的真人境修士,或是擁有一艘地級防禦的浮空艦,這對散修或小宗門來說也是極爲困難的。

唯一有點例外的是大楚的廣源城,那是當楊戰利用北冰陸這一規矩的漏洞,以軍中修士組成一隻隊伍進入北冰陸,冒充宗門得了一塊小地域,在上面建起了廣源城。

事後此事掀起軒然大波,引起北地修士與大楚的戰爭,但仍是被大楚強行保住了這唯一的橋頭堡。

此事橫亙在北地修士心中成了一根刺,每一次翠原之會都想將之逐出。

但依照實力,各個宗門中強大的宗門就算能勝過大楚的修士,但都不可能拿自己現有的地域去換廣源城,必然是優先選擇自己宗門所在的地域,然後在這之後尋求擴展時纔會去爭奪。

而對於大楚和楊戰來說,需要的只是在北地有一個橋頭堡,紮下一根刺而已。

翠原之會如果有大宗門能勝過楊戰派出的修士,楊戰便會以下駟上駟之策,向強大的宗門認輸,轉而去與較弱的宗門爭奪。

但那個作出如此犧牲,在第一輪選秀權中連自家宗都不要的,極可能最後連自己的宗門駐地都被另外的強大宗門按規矩選走,所以沒有哪個大宗門願意作出如此犧牲。

而較弱的宗門又不是大楚負責北方防禦的修士的對手,所以一連兩次翠原之會,都沒能如願的把大楚的勢力驅逐出去。

對於限制外來的孤身強者雖然絞盡了腦汁,但是並不禁止小宗門援請外援,作爲自身宗門代表。

按百城之會上較技的規矩,各個小宗門是在路上便要決定是獨自去赴會,還是在八個不同方位上屈服於大宗門的安排。

這麼多年來,除了廣源城是獨自赴會,八個方向上基本上都是先合在一起,沒有宗門敢單獨跳出來去面對數個,甚至是數十個宗門的臨時組合。

按規矩,每方可出代表三人進行較技,因此如果某個小宗門出了天才級的人物,能在這三人中躋身,會後必然在分配上得到較重的優先。

所以偶爾也會有宗門爲了勝出,而以重寶請動一些外來修士助陣,像孔璋便可以作爲玄陰宗的外門護法而參戰,不過不管是誰,每輪都只能上場一次。

如此設置是爲了體現宗門實力,而杜絕某一個宗門出了一個厲害無比的修士便獨佔所有資源。

玄陰宗這一路倒是極好安排,玄陰尊者在時,都是玄陰宗、太玄派、昊天門各出一人,向外擴展,奪下別路的地盤不容易,但要保住自己原有的卻也不難。

不過玄陰尊者逝世後便有些麻煩了,有一次便是由八荒藏真樓遣人蔘加的。

八荒藏真樓在這一域中地位獨立,其實翠原之會上,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爭奪地域和資源,十方珍寶坊也是如此。

他們要爭的是行商權,通常勝出後,他們會以放棄自己選擇一塊地域爲條件,而增加向一些區域進行行商的通行權。

如此,在西南這一路之後選擇地域的多數便會同意,否則八荒藏真樓硬行指定一處,便會有一路的某個大宗門要爲此失去山門駐地,這便成了天大的笑話。

但這種事對於八荒藏真樓來說也是損人不利己的,因爲他們是以行商爲主,就算要駐地,只要像藏真樓這樣與玄陰宗等三派達成良好的關係,便可以選擇一地作爲總壇駐地。

至於資源,他們本身便是商盟,而非像宗門一樣要依靠控制地域來得到,而是在行商中交易,從交換的差額中便可以得到。

向孔璋大體上解說完畢後,北宮望也到了。

衆人分赴上艦,兩艘巨靈級的浮空艦,一艘載着昊天門、太玄派、藏真樓的大多數人,三個宗門組織的首腦卻是上了玄陰宗的青冥艦,另外那艘巨靈級的浮空艦是卻載了其他依附四宗而來,同在北冰陸西南域的其他小宗門。

這些小宗門多則近百人,少則二十人以上,其中也多數湊不出來二十人以上的真人境修士,但是依靠有巨靈艦代步,倒也能前去翠原赴會。

而且其中有些小宗門帶着門人弟子,本來就是去開眼界,順便結識人緣的。

第260節 亂乾坤(五)第60節 退敵(上)第254節 蜀山會(六)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230節 互噬(中)第191節 人妖之戰(三)第121節 反算(下)第256節 幫手(六)第103節 十年(中)第190節 奪符(中)第187節 貝葉靈符(上)第130節 報訊(下)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二)第34節 師傅(下)第174節 劫殺(下)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58節 鬥法(十四)第131節 爭祭(一)第137節 結丹(下)第256節 幫手(八)第43節 圍殺妖蛇(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45節 窺窳現身第44節 捷足先登第100節 人情(下)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39節 僬王姜僬(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43節 圍殺妖蛇(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199節 闖殿(上)第46節 請君憐惜第174節 劫殺(下)第218節 勸說(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64節 蟲洞(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42節 雙修提議第99節 轉折(上)第32節 晉升內門(上)第28節 鬥蛇(下)第159節 爭奪(下)第152節 稷下學宮(下)第109節 領賞(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182節 識破身份(下)第140節 拜訪(下)第22節 役事(下)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下)第100節 人情(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35節 符文院(中)第17節 交*媾(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24節 入閣(上)第176節 八方來人(四)第15節 亂鬥(下)第16節 逃亡(上)第153節 法會(下)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60節 亂乾坤(一)第55節 私會(上)第106節 元辰道(下)第237節 魔蹤(中)第221節 暗流(上)第117節 調教(下)第12節 在路上(上)第100節 人情(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208節 千雪城(中)第191節 人妖之戰(四)第230節 互噬(上)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下)第248節 降臨(三)第185節 宮變(下)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18節 首功(下)第236節 千魔法會(中)第216節 較量(下)第222節 八方爭位(下)第228節 地肺之鬥(上)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185節 宮變(中)第216節 較量(中)第241節 開始(中)第187節 貝葉靈符(下)第208節 千雪城(上)第158節 亂戰(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126節 元辰道尊(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186節 殿中大戰(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上)第253節 亂像(下)第224節 黑風峽(下)第75節 挫敵(上)第214節 援兵(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一)
第260節 亂乾坤(五)第60節 退敵(上)第254節 蜀山會(六)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230節 互噬(中)第191節 人妖之戰(三)第121節 反算(下)第256節 幫手(六)第103節 十年(中)第190節 奪符(中)第187節 貝葉靈符(上)第130節 報訊(下)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二)第34節 師傅(下)第174節 劫殺(下)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58節 鬥法(十四)第131節 爭祭(一)第137節 結丹(下)第256節 幫手(八)第43節 圍殺妖蛇(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45節 窺窳現身第44節 捷足先登第100節 人情(下)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39節 僬王姜僬(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43節 圍殺妖蛇(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199節 闖殿(上)第46節 請君憐惜第174節 劫殺(下)第218節 勸說(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64節 蟲洞(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42節 雙修提議第99節 轉折(上)第32節 晉升內門(上)第28節 鬥蛇(下)第159節 爭奪(下)第152節 稷下學宮(下)第109節 領賞(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182節 識破身份(下)第140節 拜訪(下)第22節 役事(下)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下)第100節 人情(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35節 符文院(中)第17節 交*媾(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24節 入閣(上)第176節 八方來人(四)第15節 亂鬥(下)第16節 逃亡(上)第153節 法會(下)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60節 亂乾坤(一)第55節 私會(上)第106節 元辰道(下)第237節 魔蹤(中)第221節 暗流(上)第117節 調教(下)第12節 在路上(上)第100節 人情(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208節 千雪城(中)第191節 人妖之戰(四)第230節 互噬(上)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下)第248節 降臨(三)第185節 宮變(下)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18節 首功(下)第236節 千魔法會(中)第216節 較量(下)第222節 八方爭位(下)第228節 地肺之鬥(上)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185節 宮變(中)第216節 較量(中)第241節 開始(中)第187節 貝葉靈符(下)第208節 千雪城(上)第158節 亂戰(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126節 元辰道尊(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186節 殿中大戰(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上)第253節 亂像(下)第224節 黑風峽(下)第75節 挫敵(上)第214節 援兵(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