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節 下盤棋(下)

王純陽不由愕然,這的確是連他都沒有想到的變化。

他親自來助武帝,卻是報着成仁之念,但道統的延續亦是他的責任,所以纔會同意弟子的勸告,命門下兩個弟子潛去祈皇子處,將他帶走。

這樣若是武帝勝,自是不必說了。

若是敗亡,至少大楚皇室有一支尚可掌握。

誠如其弟子所言,大皇子與二皇子都非良善,而且各自勢力已經深植,即算前去投效,恐怕也難以得重用,反倒是祈皇子身前身後並無大的勢力。

這本是他預作萬一的準備,此番武帝的舉動十分詭異,竟然在事先知道北地修士會孤擲一注前來襲京的情況下還任由大軍出動,身邊僅有龍影二衛,置自身於危局之中。

他卻想不到武帝亦是在下棋,他佈下此局的目的並非是狂妄,而是想借機將反對他的人一網打盡。

眼前之局,雖然王純陽並不似孔璋一般看出武帝力量的部份秘密,但是卻看得出來扶搖大聖三個聖階都奈何武帝不得,只要武帝在聖階之戰取勝,幾人身下那些修士的勝負就會被徹底翻盤。

此一戰,於北地和雲京着手,同時將北冰陸的修士力量徹底擊潰,連根拔起。

順便在這其中還有多少人敢冒出來頭與武帝爲敵,都將會一清二楚了。

比如那些修真的世家豪族,除了雷家出手拱衛之外,其他人的態度都將是他日被武帝清算的理由。

甚至連道門也沒有辦法,將會被一直壓制,因爲武帝已經有了近乎永恆的壽元。

聖階修士成聖後,原本就有悠長得與界天相齊的壽元,只不過因爲劫數卻也每隔一千三百多年便會降臨一次,罕有人能避過。

大楚皇室一脈力量雖雄,而且因爲是青龍聖靈在地上的使者,御盡萬法根源智經造出的劫數卻是不會落到其頭上。

一來是因爲龍使的力量是借自青龍聖靈,智經也不能感應靈驗,除非大楚皇室中人主動去修煉經過智經推衍過的法訣。

二來便是即使能清楚感應,向其降下劫數,便等於是直接收割青龍聖靈,這勢必引起一場大戰。

與之類似的還有佛門,佛門二聖成道於玄門之外,獨立建立一套修煉體系,智經亦難以感應到諸如諸法空相、大悲和尚這些人的蹤跡,除非他們都像眼前這四個聖階一般肆無忌憚的拼鬥。

否則只要刻意隱藏,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也難覓其蹤。

而眼前這戰鬥,無疑令得智經都又多了一層顧慮,是否要因此與青龍聖靈全面開戰。

或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鬥得如此厲害,劫數也沒有立即降臨。

但無疑眼前的局面對於武帝來說已經漸在掌握之中,即使沒有王純陽相助,他也並不懼被三大聖階圍攻,何況還多了一個王純陽。

孔璋的猜測並沒有錯,他不但成就了聖階,而且在成就聖階的過程中,偶然發現瞭如夜照空般的鏈式分解,這種力量已經隱隱觸及更細微的層次,原本以他的力量也是沒辦法掌控的。

但是他還可以借用青龍聖靈的力量,大楚皇室一脈作爲龍使,借用青龍聖靈的力量,每次施展都會損耗自身的壽元,加速身體的衰老,壽元只能和普通人相當。

不過青龍聖靈的力量卻足以讓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不論受到什麼程度的傷勢,幾乎都可以復原。

這種復原的力量看似與魔道的滴血重生,聖階中哪怕被毀滅至只剩下一個原子的程度也能依附神魂類似,但實際有層次上本質不同。

便如前面所說的魔道邪宗慣用的滴血重生,尚須一滴精血,吸足元氣後方能重生,但若被摧毀至原子程度,則徹底毀滅。

聖階更近一步,即使被毀滅到端,即只有一個原子的地步,神魂只要能依附其上,便也能重生,甚至其中厲害者,能依附在正核與負離上。

而武帝能在覈分解的力量下還能復原,只有一種可能,便是青龍聖靈的力量已經超出這個層次,即使是武帝的肉身被分解至比正核和負離還要細微,也能根據那更細微的微粒子重組武帝的肉身。

所以武帝的敵人們只有等,等到每一代的大楚帝皇壽元的終結。

他們也不指望徹底去斷絕大楚帝皇的血脈,因爲那觸怒青龍聖靈。

智經也不會降劫數於大楚帝皇身上去,因爲這毫無意義,除了引起與青龍聖靈的大戰外,並無一絲好處。

即使滅絕大楚帝皇的血脈,也不過是讓青龍聖靈去尋找第二個龍使。

從前,大楚帝皇雖然殺不死,但是壽元始終會終結,或許幾十年,或許上百年,新一代的帝王要成長起來,重新掌握青龍聖靈的力量,這有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中便是其他勢力的機會,甚至於在這過程中,這帝王掌握力量的程度並不一樣。

但這一切到了眼前的武帝時徹底變了樣。

因爲他竟然在青龍聖靈的力量,自身達到了聖階。

這意味着他的壽元前所未有,他可以一直作爲帝王存在下去。

扶搖大聖和另外兩人也漸漸明白武帝的話,但是如今的局面已經是騎虎難下。

即使今日逃去,也同樣要面對天地輪迴劫的提前到來。

“和他拼了!”扶搖大聖瘋狂的叫道,金影狂涌。

能說動兩人幫手的原因,天妖是因爲仇恨,九幽神君是以利誘之,若滅殺了武帝,北邙山一脈可以光明正大現世了,而且分得大楚皇室的遺產,扶搖大聖和天妖絕對不會相爭。

除此之外,所有的壞處,扶搖大聖願意一力承擔,比如劫數,比如青龍聖靈若因此而動怒,扶搖大聖都答應由自己引走,如此方能說動這兩個幫手。

不過剛纔三人聯手都沒有奈何武帝,眼下天妖又被王純陽牽制,要殺武帝更是不可能。

相反,武帝倒是有滅殺他們三人之心。

即使三人中有人已經修至前面所說,細微至正核與負離都能重新復生地步,但如果被毀滅到這種地步,那亦需要漫長的時間。

眼前的一戰,將是武帝徹底立威的一戰。

天象異變,五個聖階的惡鬥,令得天象產生劇變。

孔璋藏身的雲彩終於掩不住他的身形了,在五大聖階的激戰中,如果他還想掩住身形,便同樣只有放出自己的聖階力場。

但一朵能在如此激烈戰鬥中還一動不動的雲彩,絕對足以讓任何人生疑了。

雲散,現出孔璋的身形。

看到孔璋,雙方的反應各不相同。

王純陽皺了一下眉頭,能在五大聖階的戰鬥中若無其事,本身的實力已經足以列入同階,這又平添一個變數。

武帝的眼中則射出的是狂熱,而扶搖大聖則是一片驚喜,“是你?快助我們一臂之力!”

孔璋邁步,直接跨入了戰場中,第六種聖階的力場開始與另外五種聖階的力場互相碰撞。

“誰給的好處多,我就幫誰。”孔璋笑道。

“你要什麼,只要我有的,我就給你。”扶搖大聖瘋狂的叫道。

武帝則狂笑道:“找死!”

武帝的回答就是一拳向孔璋揮去,那能令萬物分解的力量直逼而來。

此局中,武帝原本就是作好準備與每一個可能跳出來的聖階爲敵。

藉此一戰,震懾天下,從此將大楚皇朝變成永世不易。

他有這個信心,也具有這個實力。

不論有多少聖階來,都難敵他這能令萬物分解的力量,除非對方能突破至更細微的層次。

這一戰對孔璋來說,當然不至於替祈皇子賣命到這地步。

但是唯有參予此戰,孔璋纔能有機會從武帝身上窺視到更高的層次。

過了眼前這一戰,再要想有機會,要麼是自身有所突破,要麼便是獨自面對武帝纔有機會,又哪比得上眼前有三個聖階替自己分擔來得妙?

所以孔璋纔會毫不猶豫的現身,並且過來,而不是如大昭寺小靈境般扭頭便走。

當然,這般心思自然是不可能昭示於人的,相反孔璋還作出大要好處的樣子,以釋衆疑。

先前由於還顧忌着會誤傷王純陽,武帝收斂了力量。

現在隨着孔璋的加入,武帝被徹底激怒,力量毫無顧忌的迸發。

王純陽知機的先一步退開,與天妖鬥在一處。

孔璋再一次面臨當初在地肺中差點讓自己萬劫不復的力量,而且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危險。

不過今時的他也不比當初,剎那間他的力場分解崩潰,但在這力量侵襲到他身上這前,他已經重聚身周的所有微粒子。

有另外兩人的分擔,他居中一次次的聚合,便沒有那麼顯眼。

而在這一次次的出手中,每一次出手後,他便對那力量的細微熟悉一分。

到得最後,他開始慢慢掌握這分解與聚合之勢。

甚至於領悟到更上一層的法則,沒有分解,又哪來的聚合?

若他能掌握這兩者間的轉化,武帝眼前的攻勢將會反過來變成在推動聚合。

第113節 鬥妖魔(二)第258節 鬥法(三)第128節 天人對戰(上)第148節 天魔極樂(中)第259節 第四魔奴第252節 壽誕(八)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36節 結盟(上)第8節 捕蟬(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258節 鬥法(二十)第92節 交易(上)第194節 逃匿(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198節 壓力(中)第221節 暗流(中)第74節 募然相見(上)第216節 較量(上)第260節 亂乾坤(六)第248節 降臨(八)第241節 開始(中)楔子第212節 大明尊(下)第98節 試丹(上)第32節 晉升內門(下)第160節 天志明鬼(上)第101節 提升第205節 求助(下)第81節 投名狀(上)第222節 八方爭位(上)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126節 元辰道尊(中)第234節 太平記(下)第237節 魔蹤(中)第214節 援兵(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114節 妖魔鬥(下)第171節 風起靈州(中)第137節 結丹(上)第117節 調教(中)第179節 惡鬥(上)第27節 交易(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6節 脅迫(上)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58節 鬥法(十)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81節 投名狀(下)第38節 僬人(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139節 暗盟(下)第16節 逃亡(下)第164節 局(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上)第248節 降臨(七)第171節 風起靈州(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177節 抉擇(下)第150節 道場(下)第251節 南方(下)第28節 鬥蛇(下)第207節 援手(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254節 蜀山會(三)第230節 互噬(中下)第75節 挫敵(下)第88節 救人(中)第80節 煉屍宗(中)第141節 你謀我算(上)第103節 十年(上)第27節 交易(下)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四)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251節 南方(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七)第253節 亂像(上)第125節 宗門陷落(中)第131節 爭祭(一)第131節 爭祭(四)第87節 外道內魔(下)第136節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169節 人間(上)第212節 大明尊(上)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118節 首功(中)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64節 局(中)楔子第92節 交易(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221節 暗流(中)第120節 指路(上)第258節 鬥法(十)第256節 幫手(上)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
第113節 鬥妖魔(二)第258節 鬥法(三)第128節 天人對戰(上)第148節 天魔極樂(中)第259節 第四魔奴第252節 壽誕(八)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36節 結盟(上)第8節 捕蟬(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258節 鬥法(二十)第92節 交易(上)第194節 逃匿(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198節 壓力(中)第221節 暗流(中)第74節 募然相見(上)第216節 較量(上)第260節 亂乾坤(六)第248節 降臨(八)第241節 開始(中)楔子第212節 大明尊(下)第98節 試丹(上)第32節 晉升內門(下)第160節 天志明鬼(上)第101節 提升第205節 求助(下)第81節 投名狀(上)第222節 八方爭位(上)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126節 元辰道尊(中)第234節 太平記(下)第237節 魔蹤(中)第214節 援兵(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114節 妖魔鬥(下)第171節 風起靈州(中)第137節 結丹(上)第117節 調教(中)第179節 惡鬥(上)第27節 交易(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6節 脅迫(上)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58節 鬥法(十)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81節 投名狀(下)第38節 僬人(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下)第139節 暗盟(下)第16節 逃亡(下)第164節 局(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上)第248節 降臨(七)第171節 風起靈州(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177節 抉擇(下)第150節 道場(下)第251節 南方(下)第28節 鬥蛇(下)第207節 援手(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254節 蜀山會(三)第230節 互噬(中下)第75節 挫敵(下)第88節 救人(中)第80節 煉屍宗(中)第141節 你謀我算(上)第103節 十年(上)第27節 交易(下)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四)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251節 南方(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七)第253節 亂像(上)第125節 宗門陷落(中)第131節 爭祭(一)第131節 爭祭(四)第87節 外道內魔(下)第136節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169節 人間(上)第212節 大明尊(上)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118節 首功(中)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64節 局(中)楔子第92節 交易(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221節 暗流(中)第120節 指路(上)第258節 鬥法(十)第256節 幫手(上)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