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

在埃德爾回到布加勒斯特後,就這個問題專門找過首相。

可能是在西線頂住了德國的進攻,而東線因爲俄國在統帥布魯希洛夫的帶領下,重新殺回米西利亞的關係,羅馬尼亞和協約國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在王宮內,埃德爾正在聽首相布勒蒂亞努講述談判結果。奧匈看到的景象讓他決定不在躲在幕後,所以他召集首相親自聽聽談判的結果,可惜雙方的差距還是很大。

“陛下,我們要求,協約國只答應給我們巴特納、克里薩納還有馬拉穆列什地區,作爲我們的額外報酬。所以我們和協約國方面的談判陷入了僵局,現在誰都不願意讓步。”

埃德爾在聽到這裡先查看了地圖。協約國開出的條件,他從地圖上看來和羅馬尼亞後世面積差不多。

“這差不多是現在協約國的最大讓步。”

埃德爾看着地圖自言自語的說道。

布勒蒂亞努首相在旁邊也聽到埃德爾的話。“陛下目前看到這也是協約國最大的讓步,想要他們繼續讓步,除非發生重大的局勢變化才行。”

首相的話給埃德爾帶來了靈感,因爲他知道馬上在俄國局勢將發生重大的改變。鼎鼎大名的俄國革命,他在小時候就知道了。不過好像最開始是二月革命,不過具體情況因爲時間太久埃德爾記不清了,不過從俄國現在的情況看來估計也好不了多少。

埃德爾讓侍衛長拿來俄國的調查報告開始翻閱起來,他要親自查看俄國的目前的情況。說起這份調查報告也是有趣,這是俄國自己統計的數據。而米洛克的手下花了200英鎊,就從負責整理的一個小職員手上拿到這些關於俄國的機密情報,看來俄國官員的操守是在‘太高了’。

在一戰前俄國就是一個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這裡不是說資源,而是機械設備等。在1913的數據顯示,儘管在當年全國鋼的產量達到420萬噸。但是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佔37%,重要的設備、車牀的自給率不到1/3。

而在戰爭爆發後俄國因爲貪婪將奧斯曼推向了同盟國,這讓他的進口渠道大幅萎縮。要知道黑海一直都是俄國主要出口的航運通道,可是因爲俄國對君士坦丁堡的窺視讓他自食其果。

另一個方面,從開戰後俄國的生產大幅向軍用物品傾斜。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只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牀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採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

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在前線,武器、彈藥嚴重不足。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月~12月只造出13萬4千支步槍。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

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爲軍隊運送的糧食只能滿足需要量的61%。有的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裡海、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

而英法努力打通黑海航道的企圖又被奧斯曼給打破,所以英法對俄國的援助只能通過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海參崴。但是,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一直要等到蘇聯時期才通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1916年改爲寬軌),運輸不便。海參崴離俄國腹地又太遠。

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着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牀。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

大戰爆發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徵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400萬,主要來自農村。據1916年調查,在歐俄50個省份內,農村男勞動力減少42.4%,耕地面積減少9百萬俄畝。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少到1916年底的1400萬頭,糧食收穫量減少1/5。

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繫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1916年10月,彼得格勒只能得到計劃供應糧食的24%。地主、富農和商人卻掌握着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糧食往往從商店消失,卻又在黑市上以高價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糧食價格比戰前提高1.5倍~3倍,肉和糖尤其昂貴。廣大人民處在飢餓線上,怨聲載道,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在俄國因飢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農民暴動達510次。

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6年11月止,俄國共損失78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爲了維持戰爭,沙俄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到1916年11月,達280億盧布以上。其中1/3靠借外債支付,其餘靠借內債和濫發紙幣支付。1916年11月,盧布的官方牌價降到58戈比,購買力降到24戈比。

國債從1914年的88億盧布增加到1916年11月的307億盧布。沙俄政府的財政面臨崩潰的境地。沙俄政府爲了滿足戰爭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國防、糧食、燃料和運輸4個專門會議,來調節國內的經濟生活。但並沒有能夠挽救經濟的破產,卻對民衆實行無比殘酷的掠奪。

大多數工廠爲完成軍事定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剝削婦女、少年的勞動。據345個企業的統計材料,平均純利潤在1913年爲8.84%,1915年增加到16.49%,1916年又增加到17.58%。經濟混亂,加上軍事失利,促使全國民衆的不滿高漲起來。

埃德爾放下了這份經濟統計上的報告,拿起了羅馬尼亞駐聖彼得堡大使關於政府方面的報告。

在政府方面,政權危機趨於表面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阿歷山德拉在政治上、軍事上走投無路,在精神上便寄託於迷信。格·葉·拉斯普廷這位“先知”被引進宮廷。他以上帝填補沙皇和皇后心靈上的空虛,取得他們的信任,在宮廷日漸得勢,終於操縱了皇室部分的權力。1914年~1916年,在拉斯普廷的策劃下,更換了4個內閣總理、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農業大臣、4個司法大臣。

1916年,統治集團又分裂爲以大臣會議主席(內閣總理)斯提尤爾美爾爲首的親德派和以外交大臣薩鬆諾夫爲代表的親英派,互相攻訐。民衆和知識分子對沙俄政府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和國內問題發生表示憤懣。阿歷山德拉甚至被懷疑是德國的間諜,因爲她出生在德國,重用親德派。在貴族中間,對沙皇的所作所爲亦痛心疾首。

看完這些後埃德爾對於俄國嚴重的國內問題感到觸目驚心,他真想問問尼古拉二世這種情況下還敢繼續打下去。這怕是拿破崙和小鬍子綜合體都救不了俄國,在埃德爾內心已經給俄國政府判了死刑。埃德爾打算到時候在好生和協約國談談,爭取拿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果。

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81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上)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709章 空襲 (終)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六章 瑣事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222章 1915歲末第647章 空軍(中)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475章 發現(下)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655章 訪問(上)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365章 鯨吞(四)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304章 德瓦保衛戰(五)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440章 轉型的霍克(下)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777章 海中刺客(下)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648章 空軍(下)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708章 空襲(下)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207章 米茲克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721章 第二波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484章 啤酒館與校長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六十八章橡膠危機 三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668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五)第313章 後續(三)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469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下)第709章 空襲 (終)第655章 訪問(上)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204章 工會(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624章 向索菲亞進軍(三)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207章 米茲克第128章 巴爾幹同盟破裂第二章 採購 上第242章 安第齊·丹東(上)第784章 約旦大暴動第636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267章 八月革命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405章 撿漏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
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555章 羅蘇局部戰爭(八)第681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上)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709章 空襲 (終)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六章 瑣事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222章 1915歲末第647章 空軍(中)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475章 發現(下)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655章 訪問(上)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332章 多骨米牌第365章 鯨吞(四)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304章 德瓦保衛戰(五)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440章 轉型的霍克(下)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777章 海中刺客(下)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648章 空軍(下)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708章 空襲(下)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683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下)第207章 米茲克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721章 第二波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484章 啤酒館與校長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六十八章橡膠危機 三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310章 目標克盧日 (五)第668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五)第313章 後續(三)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469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下)第709章 空襲 (終)第655章 訪問(上)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204章 工會(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624章 向索菲亞進軍(三)第445章 威廉皇家造船廠第645章 空中遭遇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207章 米茲克第128章 巴爾幹同盟破裂第二章 採購 上第242章 安第齊·丹東(上)第784章 約旦大暴動第636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267章 八月革命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405章 撿漏第769章 美援來了(上)第710章 坎寧安的決斷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