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一月革命

俄國官員的種種舉動讓這個國家更加雪上加霜。根據事後統計,在1916年俄國流失物資達到218萬噸的數額,許多都是被報告損失於各種意外。

其中最大的損失,三艘大型運油船滿載原油消失於黑海之上。當時所有人都以爲是奧斯曼海軍俘獲了他們,但是一年後有在上面工作過的人,在羅馬尼亞見過相仿的船,不過具體是不是這就不得而知。

羅馬尼亞在大肆的和官員做交易,讓本就因爲生活物質價格太高,日漸不滿的民衆終於不甘忍受了。在1917年1月24日,聖彼得堡的工人們再也不能接受這種生活。50家工廠約14萬男女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拉開了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參加罷工示威的羣衆增加到20萬。

在莫斯科、哈爾科夫、巴庫等城市也舉行羣衆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當時彼得格勒警察局局長在給內務大臣的報告中說:“總罷工的思想一天一天地獲得新的支持者,並像1905年一樣流行。”

在這個時候,感到恐慌的人民向沙皇呼籲,希望沙皇讓他們參加政權。和歷史上一樣,尼古拉二世根本對於民衆的願望不予來理睬,並以解散國家杜馬進行威脅。組織罷工的社會黨人爲着給人民撐腰,邀請工人去國家議會所在地塔夫裡達宮附近舉行和平示威,要求議會建立一個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這樣可以提高議會的聲望,對沙皇施加壓力。

與此同時罷工中也傳出一些其他聲音。“打倒沙皇君主制度!”“以戰爭反對戰爭!”“臨時革命政府萬歲!”等口號也出現在遊行隊伍中,這也是布爾什維克黨對於這次遊行的作用之一。只是在當時因爲其高層領導人大部分被都在國外(做法口號太過於激進,俄國境內待不去下),所以在這場民衆不滿爆發之際,布爾什維克黨對於這場革命影響十分有限。

不過布爾什維克對於把爭取軍隊轉變方向作爲重大的任務。布爾什維克組織工人深入營房、哨所、巡邏隊,說服士兵不向人民開槍。因爲國內混亂形勢和戰爭中糟糕的表現,讓士兵漸漸不再忠於沙皇,開始同情起民衆。

這也讓布爾什維克黨在軍隊中發展的很順利,軍隊中加入這場革命的從24號不到500人,逐漸增長到6萬多人。還有更多的士兵因爲同情民衆,而保持中立態度。

看到在聖彼得堡大量反對自己的民衆暴動,尼古拉二世第一個反應就是像1905年一樣,先行鎮壓。

因爲在1905年1月22日(儒略曆1月9日),東正教神職人員蓋龐神父,帶領一個爲數約三萬人的工人組織到冬宮外廣場和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遞交請願書,以表達勞工階層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與遭受到的欺壓,請求沙皇進行社會改革與終止日俄戰爭,並期望不要有超時的工作與合理的待遇。

但是遇到當時負責守護宮庭的武裝士兵,列陣與示威羣衆對峙,而聚集的民衆已漸漸增加到二十萬人。士兵後來對空鳴槍示警,不久之後便向羣衆射擊,民衆在驚慌中逃亡而爭相推擠,蓋龐神父也在混亂中身亡。據估計大約1,000人傷亡。此一血腥鎮壓事件,引起公衆的憤怒,俄國人民不再寄望沙皇。

事實上在1905年事件之後,俄國各個政黨已經不追求沙皇的妥協。而現在被稱爲小爸爸的沙皇和民衆對立起來,也是對統治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的諷刺。

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皇村,接到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關於首都局勢的報告後,下令對彼得格勒罷工運動實行鎮壓行動。不過因爲士兵對於民衆的同情,拒絕執行這項命令,讓尼古拉二世的情況更加糟糕。

“這些叛徒,他們在背叛政府。在我們同德奧作戰的時候,他們在背後煽動民衆破壞這場戰爭。”

尼古拉二世在皇村中面紅耳赤的斥責那些革命團體,軍隊一夜之間不在聽他命令,讓他恐懼起來。他一直沒有想明白是什麼樣的狀況,讓軍隊一夜之間不在聽統帥的命令。

“我們該怎麼辦?”

皇后阿歷山德拉看着自己的丈夫憤怒的斥責發動暴動的政治團體,滿臉悲傷的問道。

阿歷山德拉皇后在俄國風評並不好,不僅比不上前輩楷模葉卡捷琳娜,而且在戰爭爆發後,還傳出謠言皇后德國間諜的謠言。儘管這個謠言很快平息,從這裡也能看着皇后在俄國的評價不怎麼樣。

更別說在尼古拉二世上前線督戰之際,皇后將妖僧拉斯普京引爲心靈上的寄託。讓這位不學無術的西伯利亞農民,在宮廷大肆擾亂俄國政府的運轉。直到一個月前,才由保皇派的尤蘇波夫等人將這個妖僧給擊殺。可惜保皇派的舉動太晚了,民衆因爲無法生存,對政府和沙皇的不滿達到新的高度。

“現在我們需要拖延時間,在前線還有忠於我的軍隊。”

在聽到妻子的哭訴後,尼古拉二世在反覆思考後還是想到要派軍隊鎮壓,這還真是木魚腦袋。其實這並不是尼古拉二世傻,而是因爲在他手上沾染過太多革命者的血,不管是不是來自他的命令。許許多多的革命者,都將他視爲俄國最大的反動頭目,所以尼古拉二世害怕自己權利被奪取後,生命都很難保證。

不過對於沙皇的舉動,參加這次革命的人早有預料。十月黨人亞·伊·古契柯夫和國家杜馬代表瓦·維·叔爾根代表革命團體,前往皇村和尼古拉二世攤牌。而且這些革命團體還號召大量軍隊倒戈,並且阻止忠於沙皇的軍隊進入聖彼得堡。

在看到自己沒有任何辦法改變這一切後,尼古拉二世於1月31日讓位給其弟弟米哈依爾。第二天,米哈依爾也宣佈退位。這樣,統治俄羅斯長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被革命沖垮了。俄國民主革命獲得了勝利。

從1月24日到31日,短短8天時間羅曼諾夫王朝就垮臺,讓依然在戰場廝殺的協約國和同盟國兩方措不及防。不過這次革命存在兩個臨時政府,這也將爲未來俄國的局勢,存在一定的變數。

第505章 歸程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743章 美援?第178章 夢想(下)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708章 會師華沙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一)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240章 諜影重重(終)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354章 戰前準備(下)第658章 訪問(終)(爲小興上盟主加更)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792章 耶路撒冷空襲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361章 鯨吞(一)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609章 新首相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646章 空軍(上)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726章 走入正軌的德國海軍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236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220章 裝甲營演練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102章 婚禮中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777章 海中刺客(下)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679章 青黴素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五十七章 新的施利芬計劃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132章 塞爾維亞的準備第394章 奪取布達佩斯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204章 軍隊擴編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469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下)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786章 插曲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282章 準備(二)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786章 插曲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
第505章 歸程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743章 美援?第178章 夢想(下)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708章 會師華沙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470章 庫爾圖瓦退役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133章 塞羅談判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一)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240章 諜影重重(終)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354章 戰前準備(下)第658章 訪問(終)(爲小興上盟主加更)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792章 耶路撒冷空襲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361章 鯨吞(一)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三十九章 福特T型汽車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609章 新首相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646章 空軍(上)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726章 走入正軌的德國海軍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236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220章 裝甲營演練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102章 婚禮中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777章 海中刺客(下)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679章 青黴素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第五十七章 新的施利芬計劃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132章 塞爾維亞的準備第394章 奪取布達佩斯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204章 軍隊擴編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469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下)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786章 插曲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282章 準備(二)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786章 插曲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