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俄國臨時政府的難題

“真沒想到,俄國這麼快就爆發了革命。只是革命不是那麼好過的,可憐的俄國人。”

埃德爾看着羅馬尼亞駐聖彼得堡大使館發來的消息,對首相布勒蒂亞努開口感嘆道。

埃德爾對俄國人充滿同情的話,半點也沒有獲得首相的同情。因爲眼前這位纔是俄國走私通道的幕後首腦,只是沒人敢抓而已。這裡要重點說一下,在1916年最後兩個月,羅馬尼亞在俄國走私各種貨物達到1.06億列伊比正常時代的貿易還要高。而且這些貨物都是被俄國官員以30%—50%的實際價值,將錢收入自己囊中,所造成俄國的損失是在2-3億列伊之間,最主要是讓俄國政府財政壓力更加嚴重,損耗物資也是越發驚人。所以俄國的革命提前爆發,埃德爾陛下功不可沒。

不過埃德爾現在可沒有關心俄國民衆的意思。提前爆發的革命,讓想在其中摸魚的埃德爾有點措不及防,許多佈置都沒有完成,讓他熄了準備爲羅馬尼亞利益搏一把的心思。

“現在協約國對於我們的條件還沒有其他舉動,就是不知道現在俄國的局勢能不能穩住。”

首相布勒蒂亞努想起目前的談判,有點顧忌的對埃德爾說起。

已經共事了多年,埃德爾一聽首相的話就知道他有點退縮了。俄國的爆發革命,明眼人都知道這算是廢了北極熊一半的戰力,因爲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穩定上的新政府,到底還有多少精力能用於戰爭只有天知道。知道歷史的埃德爾以爲不敢確定新的俄國臨時政府能不能穆智一回,要是俄國臨時政府一口答應了退出戰爭,這纔是會打亂埃德爾的計劃。要知道在他計劃中有一半以上的新增領土需要俄國提供,要是不變亂羅馬尼亞是沒有機會成功的。

“現在我們只能等聖彼得堡發來的消息。”

埃德爾對首相說到自己的打算,因爲他知道英法兩國比其他國家更關注俄國的舉動。他們需要俄國拖住德奧數百萬軍隊,緩解西線的壓力。

事實上英法兩國對俄國的革命最爲關心。在革命平息選出臨時政府後,英法大使就爲此事找過剛剛成立的臨時政府,表達了對俄國新政府的關切,當然他們最爲關切的還是俄國是否繼續參戰的問題。而剛剛總理兼內務部長的李沃夫不敢自己做決定,於是拉着外交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陸軍和海軍部長亞歷山大·古契科夫、財政部長米哈伊爾·捷列先科等人商議。

這一屆臨時政府成員有五人都是憲政民主黨,所以也被叫做憲政民主黨政府。憲政民主黨於1905年成立,由自由主義人士,中產階級和地方議會人士所組成。主張在俄國成立一個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身兼兩職的政府首腦李沃夫,讓外交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將英法的要求說了出來。事實上在座的各位部長都知道英法關心的問題,只是在這方面完全就和民意背馳。他們在臺下鼓動民衆的時候,可是將退出戰爭喊得震天響,他們這些人可都是依靠民衆的支持上的臺,現在要作出繼續戰爭的決定這不是難爲他們嗎?

作爲政府首腦的格奧爾基·葉夫根耶維奇·李沃夫親王,當然不會自己來做這個艱難的決定,而是讓相關人等都召集起來商議。

李沃夫是俄國古代留裡克王朝後裔,生於薩克森王國首都德累斯頓,早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學系,日俄戰爭期間在滿洲主持紅十字會工作。1905年參與立憲民主黨的組建,以後長期在杜馬中代表該黨,一戰爆發後出任地方自治機關聯合會總委員會主席,負責後方民政工作。在一月革命後,臨時政府成立,李沃夫成爲俄羅斯后帝國時代的首位總理。

在外交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將衆人早已知道內容說完後,身爲政府首腦的李沃夫開口講到。“大家都知道英法的要求了吧,現在我們新政府該如何回覆呢?”

李沃夫的話讓在座的各位部長都不好回答。於是每個人都開始研究起自己的腳面,尤其是陸軍和海軍部長亞歷山大·古契科夫,覺得自己黝黑髮亮新做的意大利小牛皮鞋長了一朵花,需要好生觀摩一番。看到大家沉默不說話的樣子,李沃夫也是有點生氣,平常爭權奪利一個比一個嗓門粗,輪到處理問題都變得啞口無言。

“古契科夫這個問題關係到你們軍隊上,你發表一下意見吧。”

看到沒人說話,李沃夫點名讓人回答。爲什麼要先點古契科夫的名除了他名義上管着陸海軍之外,還因爲他是十月黨人。

十月黨是一個非革命中間派俄羅斯帝國政黨。,正式名稱爲十月十七日聯盟。十月黨是俄國大工商業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地主的政黨,成立於1905年11月,由地方自治運動的右翼代表聯合經濟進步黨、工商業同盟組成。該黨擁護尼古拉二世頒佈的《十月十七日宣言》,故以《宣言》發表時間命名。

被李沃夫點名的古契科夫在心中暗罵一句,不得打起精神講到。“我認爲英法作爲我們的盟友,他們的要求我們需要仔細傾聽。民衆的願望我們也需要理解,所以這件事我們需要多多的考慮一下。”

聽到古契科夫廢話連篇,李沃夫忍不住的講到。“古契科夫閣下,你的意見到底是什麼?”

見到沒辦法拖延後,古契科夫說出自己的決定。“我認爲目前軍隊士氣不高,而且軍事物資也是缺失很多,不適合繼續打下去。”

一聽到古契科夫的話,身爲財政部長的米哈伊爾開口反駁道。“要是停戰那麼我們政府立刻破產。光是法國的債務我們就還不上,而且我們政府稅收目前只能維持到5月份,在之後就只有破產,所以英法的條件我們很難拒絕。”

作爲無黨派人士的米哈伊爾,說出在座各位的部長心中沒敢講的話,讓這場會議更加的沉悶。道理誰都懂,可是坐在這個位置後,有些問題就不能再簡單來看。退出戰爭史所有俄國民衆的願望,但是退出戰爭後英法的逼債能夠讓任何繼任政府破產,這就是成爲死循環。

這也成爲臨時政府的難題。

補昨天的

第286章 準備(六)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400章 間隙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363章 鯨吞(二)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346章 喀山黃金(九)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393章 戰敗第203章 工會(上)第六十八章橡膠危機 三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365章 鯨吞(四)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765章 激戰(下)第二章 採購 上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298章 德瓦戰役(完)第483章 趁火打劫(下)第207章 米茲克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711章 愛琴海大飆車(上)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二章 採購 上第十八章 演習 下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364章 鯨吞(三)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748章 克里特戰役(四)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207章 米茲克第393章 戰敗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285章 準備(五)第203章 工會(上)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490章 嗨,希特勒(上)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24章 收尾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540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第403章 工業的缺口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367章 鯨吞(六)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759章 空降塞浦路斯(上)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
第286章 準備(六)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400章 間隙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363章 鯨吞(二)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346章 喀山黃金(九)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393章 戰敗第203章 工會(上)第六十八章橡膠危機 三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365章 鯨吞(四)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765章 激戰(下)第二章 採購 上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298章 德瓦戰役(完)第483章 趁火打劫(下)第207章 米茲克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711章 愛琴海大飆車(上)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二章 採購 上第十八章 演習 下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364章 鯨吞(三)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428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下)第748章 克里特戰役(四)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207章 米茲克第393章 戰敗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285章 準備(五)第203章 工會(上)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490章 嗨,希特勒(上)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24章 收尾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566章 克虜伯(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四十九章 航空工業第803章 中東戰役(三)第540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第403章 工業的缺口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367章 鯨吞(六)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759章 空降塞浦路斯(上)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