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鯨吞(二)

而且在普烈山上將的電報中,還對薩拉米克上將暗示儘量將佔領區的匈牙利人趕到蒂薩河以西。當然能讓普烈山上將這樣做的人,只能是我們的主角埃德爾陛下。

隨着普列山這道密令的下達,羅馬尼亞軍隊開始了清洗新佔領區匈牙利的運動。大量居住在該地區的匈牙利人,被驅除到蒂薩河以西。根據羅馬尼亞的要求,而這些人允許攜帶財物離開。不過作爲作爲絕大部分被驅除的匈牙利人,其主要財產都是房屋、土地等不動產。所以這導致該地區不動產價格的暴跌,大量有資格購買的羅馬尼亞國民蜂擁而至,搶購這些被迫放棄的財產。

根據事後的統計,從18年7月至19年6月一年的時間中,共有206萬匈牙利人被驅除出這片土地。其損失是在5.54-6.37億美元之間,這也讓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人之間的仇恨就此落下。這種敵視的情況一直延續到後世,就連二戰時兩國在一個陣營都沒能化解。不過兩國的實力,卻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不過這種結果早就在埃德爾預料之中。從匈牙利國土上劃了這麼大一片領土,不被敵視纔是奇怪的事,既然已經被敵視那麼不如多敵視一些。這一切都是這些年匈牙利人自己種下的惡果,看看未來匈牙利王國周圍一圈的國家,誰沒有這樣驅除過匈牙利人,只不過羅馬尼亞算是率先起了帶頭作用。而且如果該地區匈牙利人過多,會給新領土帶來隱患。

在埃德爾內心對未來的規劃中,未來必須讓羅馬尼亞人佔據國民的六層。其餘的四層,纔是烏克蘭人、波蘭人、保加利亞人、匈牙利人等民族,這也是國家能夠保持穩定的必要條件。而爲了保證這個最低比例,那麼驅除、打壓、誘導、篡改等方法也是不足爲怪了。

對民族意識較強的民族需要驅除打壓,而對於意識較弱的可以分化誘導,甚至直接篡改都可以。而埃德爾所做到一切,都是爲了讓羅馬尼亞變得更加強大。

羅馬尼亞在新佔領土的驅除運動,引來了不少國內外輿論和民間的關注。這些人對此多有指責的聲音,埃德爾對於此的辦法就是遮蔽國外的消息。對國內輿論進行引導壓制,讓這些吃飽沒事幹的人,讓他們多關注前線爲國家浴血奮戰的將士們。

國外民間在關注羅馬尼亞的驅除運動,不過作爲政府可沒有閒心關注這個,他們把精力放在羅馬尼亞調兵遣將上。在從特蘭西瓦尼亞到摩爾達維亞,繞行喀爾巴阡山脈的鐵路上,晝夜不間斷的列車在飛速行駛。上面載滿的士兵和被雨布覆蓋的大炮坦克等裝備,無不顯示羅馬尼亞在轉運軍隊。

當然這麼大規模的轉運行動不可能瞞住其他國家,而羅馬尼亞也沒打算瞞住。就拿裝甲旅來說,全旅人員和裝備的轉運,就需要21列二十節的火車,更別說後續的彈藥油料的補充。這麼多列車裝載着官兵和裝備的列車,只要有心都能觀察到。

羅馬尼亞調兵遣將的舉動,自然就引起了目前在沃利夫的馬肯森元帥注意。

作爲東線德軍的總指揮官,馬肯森元帥目前除了需要面對羅馬尼亞軍隊之外,從俄國奪取領土上的治安也需要他的關注。不過元帥閣下看來,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羅馬尼亞。

所以在精力上基本都是放在羅馬尼亞一線。而對其他地區就有些放任不管的意思在裡面,那麼目前這些新佔領土上治安環境可想而知。不過這些地方治安環境再差,也比俄國內戰強太多了。

“元帥,目前羅馬尼亞的動作一定是衝着我們來的,我們該怎麼做?”

在指揮部內,參謀長馬克斯·赫夫曼少將在看完探查到的情報後,詢問起馬肯森元帥的意見。

因爲天熱沒有戴自己死亡輕騎兵帽的馬肯森元帥看着作戰地圖,不慌不忙的說到:“那麼羅馬尼亞爲什麼衝我們來。”

“因爲我們是他們周圍,唯一的威脅……”

被馬肯森元帥詢問的赫夫曼少將在回答的時候,一個念頭一閃而過,立刻就反應過來:“你是說他們只是想將我們驅離加利西亞?”

赫夫曼少將的能力,馬肯森元帥還是非常認同。

“沒錯。羅馬尼亞人佔據多數的東摩爾達維亞地區,他們都不先收回,就是因爲我們在這裡妨礙着他們的行動。”

馬肯森沒有優先考慮戰局,反而關心起東摩爾達維亞來,讓赫夫曼還是忍不住問道:“那麼元帥你的意思是?”

面對自己參謀長的詢問,馬肯森元帥微微一笑:“我們爲什麼要阻擋這些羅馬尼亞人。讓他們和感受到獨立喜悅的烏克蘭人去戰鬥吧,誰贏了這塊領土就歸誰。”

聽到元帥的決定,赫夫曼少將有些擔心的說到:“可是柏林那邊的指示,我們該怎麼應對?”

“這個簡單。我們人員和彈藥都沒有補充軍中怨氣很重,沒辦法繼續打下去。”

聽到元帥的話,赫夫曼少將也苦澀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說法。自從和俄國簽訂和平條約後,東線就很少獲得物資補充。甚至上一次進攻羅馬尼亞的彈藥,有不少都是抽調其他地區的庫存。而且元帥也沒有說謊,上次摩爾達維亞戰役後,柏林的確沒有補充他們人員和彈藥的損失。要不是再從其他地區收集一部分,士兵們都只有使用繳獲的戰利品了。

目前東線德軍唯一比西線好的一點,就是吃的比西線德軍好,畢竟都是平原地帶,糧食籌集方面還不成問題。

“那麼我給基輔發報,讓這些烏克蘭人將軍隊派過來接防。”

“去吧。”

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九十四章 三國借款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178章 夢想(下)第225章 凡爾登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695章 最後的機會,但澤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660章 德奧合併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181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上)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760章 空降塞浦路斯(中)第753章 薩拉丁計劃(上)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557章 和談(上)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101章 婚禮 上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367章 鯨吞(六)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271章 情報入手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529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下)第648章 空軍(下)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169章 合成氨工廠第192章 石油爭奪戰(中)第七章 軍隊整編 上第373章 流感爆發第五十章 魯道夫·狄塞爾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558章 和談(下)第619章 風起保加利亞(中)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五十七章 新的施利芬計劃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474章 發現(上)第203章 工會(上)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311章 後續第152章 各國的反應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280章 準備(一)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736章 奪島(上)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117章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615章 G33半自動步槍(求訂閱)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503章 遠東行(二)
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九十四章 三國借款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178章 夢想(下)第225章 凡爾登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695章 最後的機會,但澤第774章 北非第一戰 (終)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660章 德奧合併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181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上)第507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上)第766章 奪取塞浦路斯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760章 空降塞浦路斯(中)第753章 薩拉丁計劃(上)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六十六章 橡膠危機一第557章 和談(上)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101章 婚禮 上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367章 鯨吞(六)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156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二)第271章 情報入手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529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下)第648章 空軍(下)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第169章 合成氨工廠第192章 石油爭奪戰(中)第七章 軍隊整編 上第373章 流感爆發第五十章 魯道夫·狄塞爾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558章 和談(下)第619章 風起保加利亞(中)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五十七章 新的施利芬計劃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474章 發現(上)第203章 工會(上)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311章 後續第152章 各國的反應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280章 準備(一)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736章 奪島(上)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316章 德軍的攻勢(中)第117章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615章 G33半自動步槍(求訂閱)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503章 遠東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