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揭露

烏克蘭大饑荒讓不少像里爾托夫和索爾瓦斯夫一家的人逃向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接收了那麼多逃難的烏克蘭人,自然不會不會爲此爲難這些可憐的人。羅馬尼亞不經沒有爲難他們,而且還提供住宿和食物給他們。

不過對於烏克蘭大饑荒中蘇聯的表現,羅馬尼亞可沒有放過的打算。

米哈拉凱在首相府正詢問着一名下屬。“都準備好了嗎?”

“請放心首相,早已準備好了,這次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蘇聯人醜惡反對嘴臉。絕對能讓他們在世界民衆面前露個大臉。”

“去吧。”

將這名下屬送走後,米哈拉凱想起在王宮內面見埃德爾的那句話。

“這對羅馬尼亞是個絕好的機會,那些逃難而來的烏克蘭民衆就是最好的證據。只要我們將事情揭露出去,整個文明社會都會譴責這種不顧及民生的行爲。不過要主意,別將話題引導到對烏克蘭民衆救災上,而是要緊抓蘇聯在災荒年間依然對外出口糧食。最好將輿論引導到這是蘇聯政府對烏克蘭族的種族滅絕上,這會讓烏克蘭人對蘇聯怨恨加深,離間他們的聯繫。”

米哈拉凱首相對於國王的想法深感認同,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增加蘇聯的壓力,而且也打擊了歐洲民衆對蘇聯的認同,現在歐洲不少人將蘇聯看做工人階級當家做主的典範,而對其心生好感。現在這件事爆發出來,至少讓不少人對其認同會降低。

而且也能對蘇聯出口造成打擊,尤其是出口換取外匯的大頭糧食,更是要將其和烏克蘭人的性命聯繫到一起。口號都想好了,蘇聯出口的每一粒糧食都是從烏克蘭饑民口中奪來的,去買蘇聯的糧食就是在奪走別人的性命。

雖然着不可能阻斷蘇聯出口糧食的決心,不過能讓不少奸商利用這個藉口壓價,這又能減少蘇聯獲得的外匯,加大其工業化的難度。可謂是兩全其美的舉動,所以羅馬尼亞一定要讓這件事公開,讓其他國家的人好好看看蘇聯的嘴臉。

第二天,羅馬尼亞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報道烏克蘭的大饑荒。其中作爲羅馬尼亞最大的報紙,羅馬尼亞日報在報紙上刊登從烏克蘭偷拍到的照片。

照片上幾名骨瘦如柴的烏克蘭婦女帶着面黃肌瘦孩子,麻木的坐在地上。還有一個老農同樣枯瘦的眼巴巴望着乾枯的農田。

報紙在下面寫到,目前烏克蘭發生了大饑荒,而那些蘇聯人完全不顧及當地的那些災民,強行將其家中的糧食奪走,任其自生自滅。而且爲了保證自己的野心,蘇聯政府將從烏克蘭災民口中奪取的糧食,大量出口到歐洲,以換取需要的技術和設備。

據本報所知,蘇聯爲了掩蓋烏克蘭的災情,命令禁止各火車站向農民出售離開烏克蘭的火車票。而且從逃到我國的烏克蘭人講,在烏克蘭不禁要遭受到軍警的追捕,而且還有人餓的受不了開始吃人,他們先從墓地翻出那些剛死的人吃,後來發展到襲擊其他人。

蘇聯一直以來都標榜自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居然發生吃人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事,真是可笑之極。在這裡我們需要問問,蘇聯人敢不敢讓其他國家人去烏克蘭看看。本着良知的心,本報呼籲請那些購買蘇聯糧食的人停止把,你們買的那是烏克蘭災民的口糧。少購買一點蘇聯的糧食,就是對災民的最好貢獻。

羅馬尼亞報紙的大肆報道烏克蘭大饑荒的情況,很快將這股風傳到其他國家。不少報紙爲了吸引民衆注意力,紛紛派出記者前往羅馬尼亞採訪那些逃出來的災民。

而他們從災民口中得到的情況,果然如羅馬尼亞媒體上報道的一樣。而羅馬尼亞爲了更夠體現災民的規模,將他們集中居住。所以這些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烏克蘭災民們感到震驚。而其發回的報道,更進一步加大了民衆對烏克蘭大饑荒的瞭解。

其中泰晤士報就刊登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還面帶菜色的男子,而在下面的簡介寫到。他叫里爾托夫,來自烏克蘭扎波羅熱的一個叫多馬科夫的一個集體農場。在2月16日,里爾托夫一家人(五口)與自己好友一家(六口)從家鄉逃了出來。

他們經歷了軍警的追捕,理由是沒有農場的出具的通行證,不能亂跑不然就要被抓起來送到勞改營(據里爾托夫說,他從來沒有見到從勞改營放出來的人)。還經歷過吃人暴徒的追捕,據說他們有一次差點被這些人抓住。最後還有邊境巡邏隊的攔截,里爾托夫親眼看到好幾起軍隊對他們的處決。而歷經磨難的他和他朋友兩家人,一共跑出來六人。(別以爲這個數字低了,在這個難民營中好多都是一家人只跑出一兩人的。)

而在我們採訪中發現,這樣的慘劇在他們口中非常普遍。幾乎每一個人的遭遇都是這幾樣。那麼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出,烏克蘭境內的社會秩序已經崩塌,這裡既有天災也有人禍。不過來自人禍的因數居多,這些人基本都是烏克蘭人。而且我還從他們口中得知,蘇聯政府對烏克蘭的受災不感興趣,也沒有救災的舉動。這讓我感到深深的疑惑,這些烏克蘭人不是蘇聯的國民麼,現在將其丟在一邊不管,這是爲什麼?

泰晤士報的報道,將烏克蘭大饑荒推向了新的層次。不少慈善機構紛紛要求蘇聯允許他們前往烏克蘭救災,不過都被蘇聯斷然拒絕。死硬撐着也比將這些人放進烏克蘭強,這一點莫斯科政府還是清楚的。

而面對國際上的輿論,蘇聯一方面矢口否認自己國內受災,一方面不得不拿出一部分糧食來救災。那麼蘇聯到底拿出了多少糧食呢?

35萬噸糧食。

這麼多糧食如果是救助數百萬人還不錯,不過可惜受災的烏克蘭有三千萬人。這點糧食根本不可能維持下去,而烏克蘭大饑荒依然會持續下去。

而其他國家民衆在得知蘇聯禁止其他國家的人進入蘇聯,而且還污衊那些逃到羅馬尼亞的人是罪犯的時候,對於蘇聯的厭惡情緒就高了很多。不少國家的政客乘機向國民指出,這就是紅色政黨執政的下場,他們不會顧忌民衆的死活。

甚至有人在報紙上,這是蘇聯對烏克蘭族的有意屠殺,以達到起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關於這個言論,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了。

不過歐洲民衆隨着對烏克蘭大饑荒的瞭解,其對紅色思想的興趣大減,而歐洲的公會運動,也陷入了低迷。

第744章 無題第二章 採購 上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622章 向索菲亞進軍(一)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五十三章 電力供應第784章 約旦大暴動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四章 家事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220章 裝甲營演練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217章 坦克(上)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737章 奪島(中)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608章 1933年第548章 羅蘇局部戰爭(一)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604章 截胡(下)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613章 揭露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31章 最後通牒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217章 坦克(上)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299章 增員計劃第九十七章 回家下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五十二章 合成氨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708章 空襲(下)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636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上)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750章 克里特戰役(六)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656章 訪問(中)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432章 風起華沙第102章 婚禮中第132章 塞爾維亞的準備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280章 丘吉爾的方案(下)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335章 還鄉(下)第258章 黃金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267章 八月革命第六十五章 準備投機第553章 羅蘇局部衝突(六)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142章 出擊,王國利劍(二)第525章 後續影響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
第744章 無題第二章 採購 上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622章 向索菲亞進軍(一)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五十三章 電力供應第784章 約旦大暴動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四章 家事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787章 大馬士革淪陷第220章 裝甲營演練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217章 坦克(上)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737章 奪島(中)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357章 飲馬蒂薩河(下)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第608章 1933年第548章 羅蘇局部戰爭(一)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604章 截胡(下)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613章 揭露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31章 最後通牒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217章 坦克(上)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299章 增員計劃第九十七章 回家下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五十二章 合成氨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801章 中東戰役(一)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708章 空襲(下)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636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上)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750章 克里特戰役(六)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656章 訪問(中)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432章 風起華沙第102章 婚禮中第132章 塞爾維亞的準備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280章 丘吉爾的方案(下)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335章 還鄉(下)第258章 黃金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267章 八月革命第六十五章 準備投機第553章 羅蘇局部衝突(六)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142章 出擊,王國利劍(二)第525章 後續影響第408章 羅烏合並(中)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488章 德國訪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