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一戰而下”

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爲折磨他的不僅是自己本身的失敗和挫折,還有別人的成功!

——亞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雖然凱撒提出來了組建商隊的計劃,但是凱撒本人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情的;於是,凱撒就派了一些弗拉維斯給他的親衛,讓他們帶着五十萬金幣和組建商隊的計劃去找弗拉維斯了。

將具體組建凱撒商隊的事務交給自己最信任的爺爺以後,凱撒就再次將全部的注意力轉移到三個軍團身上了;經歷了組建商隊的事情以後,三個軍團的將士們對凱撒的尊敬已經從對尤利烏斯家族的敬意,徹底轉變成了對凱撒本人的敬意。

無論這個組建商隊的計劃能不能成功,最起碼凱撒閣下對於將士們的關心和愛護是當不得假的,能夠有這麼一個大軍主帥,將士們又怎麼可能不對他敬重有加呢?

就算是凱撒本人,也察覺到了三個軍團的將士們這種心態的變化;以前,將士們在對凱撒打招呼的時候,都是尊稱凱撒爲‘將軍閣下’,這是對尤利烏斯家族命令的服從與尊敬。

而現在,所有將士在見到凱撒的時候,都會尊稱凱撒爲‘凱撒閣下’;這是他們徹底拋卻了尤利烏斯家族的命令和凱撒的特殊身份,發自內心的對凱撒本人的服從與尊敬。

不僅僅是那些普通的將士們,就算是那些小貴族出身的百夫長和大隊長們,對凱撒的態度也是與之前截然不同;哪怕他們並不在意一些金錢的得失,但是他們的眼界卻是讓他們能夠看出這個凱撒商隊組建起來以後帶來的影響。

再加上弗拉維斯家族領袖這次竟然任命十幾歲的凱撒閣下擔任大軍的主帥,率領三個軍團的強大兵力出征波海姆地區,這樣的暗示難道還不夠明顯嗎?

尤其是三位軍團長對凱撒的態度,以三位軍團長的資歷和地位,他們至於對凱撒那麼恭敬有加嗎?如果不是弗拉維斯領袖提前做好了安排,這三位軍團長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聽從凱撒的命令呢,還對凱撒保持如此恭敬的態度,這簡直就是不合情不合理的舉動!

從種種表現來看,弗拉維斯領袖都是在將凱撒作爲下一任家族領袖去培養,這些精明的小貴族們要是連這點東西都看出來,他們又怎麼可能帶着自己的家族在尤利烏斯家族生存下去呢?

所以,相比於不懂其中深意的普通將士和表達含蓄的軍團長,這些百夫長和大隊長們對凱撒的態度纔是最爲恭敬有加的;隨着尤利烏斯家族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大,尤利烏斯家族的前途也是越來越光明,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有什麼比追隨下一任家族領袖更重要的事情呢?

於是,這三個軍團的將士們,就這麼從下到上的保持着對凱撒的尊重與敬意;而凱撒本人也是一如既往的與普通將士們同吃同喝,不斷提升自己在將士們心中的影響力。

隨着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凱撒親自率領的三個軍團大軍終於在二十天以後抵達了波海姆地區的核心區域;此時,波海姆地區的洛沃西採部落早就得到了羅馬大軍來襲的情報,其部落首領更是親自率領兩萬大軍前來迎戰羅馬大軍。

三個軍團的尤利烏斯家族軍隊,擁有着將近三萬人的大軍;除了每個軍團標準的七千主力重裝步兵和器械部隊以外,還配屬一個由一千輕裝步兵和一千弓箭手,以及五百高盧騎兵組成的輔助軍團,用於配合主力軍團作戰。

而洛沃西採部落的兩萬大軍也是主要由槍兵和步兵組成,其中還摻雜着數量不少的標槍兵和兩千左右的騎兵;從兵種構成的角度來看,尤利烏斯家族的軍隊還是佔據着絕對的優勢的。

但是,洛沃西採部落的實力也絕對不容小覷,出現在凱撒面前的洛沃西採大軍只有一萬五千左右,還有五千左右的軍隊下落不明;在凱撒看來,那五千軍隊應該纔是洛沃西採部落的撒手鐗!

不過,那五千軍隊到底隱藏在何處並不是凱撒願意去想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不過是一戳即破的紙老虎罷了,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在發現了洛沃西採部落的一萬五千大軍以後,凱撒並沒有浪費時間的去召開什麼商議進攻方案的作戰會議;他以主帥的身份直接命令拉賓努斯的第五軍團和塞西爾的第六軍團,立即開始對對面的洛沃西採部落大軍展開進攻!

兩個軍團的器械部隊首先開始運轉起來,體型巨大的石弩擁有比弩砲更遠的射程,只需要在大軍後方就可以攻擊了;而那些弩砲卻都是要推到敵軍附近才能進攻的。

除了主戰軍團的重裝步兵們直接做好戰鬥準備往前緩緩推進以外,輔助軍團的輕裝步兵和騎兵負責在器械部隊的附近保護器械部隊不受敵人的威脅;而三個輔助軍團的弓箭手部隊則是全部被抽調到了一起,負責在器械部隊攻擊結束以後,配合重裝步兵的推進用箭雨攻擊敵軍。

至於最後剩下的瓦魯斯的第六軍團,他們的任務就是原地守衛在凱撒的身邊充當整個戰場的後備軍;一旦敵人隱藏的軍隊出現,第六軍團的任務就是立即消滅這些隱藏的軍隊!

第五軍團和第七軍團的重裝步兵們推進到距離敵軍不足兩百米的位置以後,就停下了推進的腳步,而組裝完畢的器械部隊則是開始了攻擊;令人恐懼的石塊和呼嘯的弩箭、再加上犀利的砲彈,從來沒有見識過這些器械武器的洛沃西採部落軍隊立即被打懵了。

毫無防備的洛沃西採部落軍隊,在這一輪器械武器的進攻下,無數將士被呼嘯而來的弩箭和砲彈擊殺,那些被從天而降的石塊砸中的將士則更顯悽慘,整個人都被砸成一團模糊的血肉了。

反應過來的洛沃西採部落首領,沒有理會還在痛苦哀嚎的傷員直接對着剩下的將士們下達了全線進攻的命令;看着全軍奔跑而來的敵軍,兩百米的距離根本不足以讓器械部隊再發起一輪攻擊了,拉賓努斯和塞西爾也是果斷的命令各自麾下的重裝步兵立即向前迎戰敵軍!

重裝步兵身邊的弩砲部隊則是趁機在輕裝步兵和騎兵的掩護下開始後撤,其實器械部隊的主要作用就是攻擊城市和要塞而已,根本就不是野戰;這些攻擊緩慢的器械,在野戰中的唯一作用可能就是通過一輪強大的齊射來有效打擊敵人的士氣了,其他的實際作用並不大。

拉賓努斯和塞西爾的軍團各有六千重裝步兵,而敵軍在遭受一輪器械進攻以後也不過只有一萬三四千完整戰力而已;雙方之間在人數差距不大的時候,蠻族軍隊又怎麼可能是重裝步兵的對手?

問題的關鍵在於,雙方距離還有五十米的時候,隱藏在重裝步兵中的三千輔助弓箭手也開始了他們的齊射;而洛沃西採部落的標槍兵們,也是適時的投擲出了他們的標槍。

弓箭手的箭雨,比起標槍兵的標槍來說,威力還是過於小了;但是,洛沃西採部落軍隊可是毫無任何防具的蠻族軍隊,而尤利烏斯家族的軍團將士,卻是着甲持盾的重裝步兵。

在敵軍標槍兵投擲了他們的標槍以後,迎擊標槍的卻是尤利烏斯家族軍隊嚴密組合的盾牆,而那些洛沃西採部落的戰士們,卻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迎擊尤利烏斯家族的箭雨。

雙方在遠程打擊力量上的差距並不大,但造成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毫髮無損的尤利烏斯家族重裝步兵與再次死傷一片的蠻族軍隊形成了戰場上最鮮明的對比。

幾輪互相射擊以後,雙方的步兵就進入激烈的肉搏交戰了;蠻族的槍兵和步兵在尤利烏斯家族重裝步兵的堅固戰陣下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卻始終無法將進攻的步伐向前推進一步。

就在雙方陷入焦灼戰鬥的同時,尤利烏斯家族大軍的左右兩翼突然殺出來兩支步兵,每一支步兵的規模都在三千左右;這兩支軍隊應該就是洛沃西採部落埋伏的精銳之師,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明顯比戰鬥中的洛沃西採部落軍隊高出了一個檔次。

可惜的是,迎擊他們的並不是正在戰鬥中的第五軍團和第七軍團空虛的側翼,而是嚴陣以待的第六軍團將士;蠻族軍隊的所謂精銳,與尤利烏斯家族的重裝步兵比起來也不過就是一般,雙方的正面廝殺更是毫無懸念可言,第六軍團很快就將這突然冒出來的六千敵軍壓制住了。

與此同時,正面戰鬥中的搏殺也很快結束了;洛沃西採部落的一萬四千大軍在付出了五千餘衆和首領陣亡的代價以後,就迅速崩潰了。其實,他們的首領本不該陣亡的,只是他在發現他的埋伏軍隊無法建功以後過於着急了;他親自率領親衛參戰的後果,就是遭到尤利烏斯家族的重點打擊。

全部擊潰了洛沃西採部落的兩萬大軍以後,尤利烏斯家族的三個軍團只不過付出了一千人陣亡和兩千人受傷的代價,就斬殺了六千餘敵軍,並俘虜了八千之衆;隨後,趁勝追擊的尤利烏斯家族軍隊就一舉拿下了洛沃西採部落的首府,並順勢佔據了整個波海姆地區。(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三章·強強對決”“第五百八十章·塞琉古帝國”“第六百三十三章·兵敗美因茨”“第十六章·三家之謀”“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三百五十五章·圍城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半年發展”“第五百七十五章·噩耗連連”“第二百九十七章·兵分兩路”“第五百六十三章·意外命令”“第一百八十五章·巴利阿里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五章·勸降俘虜”“第六百五十二章·趁虛北上”“第二百三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八十九章·泛地中海聯盟”“第二百二十章·努米底亞戰爭·五”“第十五章·家族之爭·下”“第六百零九章·五年時光·九”“第四百一十六章·扎馬對戰·六”“第六百零五章·五年時光·五”“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第三百七十一章·仇恨成長”“第八十五章·爲了羅馬”“第一百二十五章·重返撒丁島”“第二百七十七章·北非大軍”“第二百零四章·紋絲不動”“第三百四十章·艦隊對峙”“第四百八十二章·昔日秘聞”“第八十八章·馬略身份”“第二百一十二章·家族將傾”“第二百六十二章·抵達拉丁”“第二百七十章·恢復家名”“第二百二十四章·以失換生”“第九章·宴會之爭·下”“第五百九十章·四省之國”“第二百零三章·噩耗來襲”“第一百二十章·漢尼拔的謀劃”“第455章·敗退東方”“第六百九十二章·邊境搏殺”“第一百二十章·漢尼拔的謀劃”“第四百二十八章·一統西西里”“第一百二十三章·亞歷山大”“第三百五十七章·高盧總督”“第三十八章·君臣交心”“第五百九十三章·慘重代價”“第一百八十八章·馬爾庫斯到訪”“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第一百八十一章·南線戰事·二”“第六百零九章·五年時光·九”“第664掌·跨海進攻”“第四百九十二章·強勢反擊”“第五百八十章·塞琉古帝國”“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一百七十六章·先西后南”“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第二百九十一章·東征計劃·上”“第六百六十九章·鐵甲洪流”“第三百六十五章·大勝而歸”“第四百二十八章·一統西西里”“第一百七十三章·迦太基危機”“第六百四十六章·佔領糧倉”“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第三百一十章·戰或不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騎兵對決”“第一百九十八章·貝提卡之戰·中”“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五百九十一章·同盟交易”“第一百五十四章·高盧戰爭”“第三百五十九章·三大部落”“第一百九十章·西線戰事·二”“第六百三十章·再次進攻”“第四百九十八章·四面包圍”“第三百六十二章·海戰序幕”“第五百六十三章·意外命令”“第三百五十九章·三大部落”“第三百一十八章·驚現軍團”“第三百三十九章·三家聯盟”“第六百七十三章·亞歷山大大帝·下”“第九十八章·婚禮進行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新的交易”“第五百三十八章·無敵魔神”“第十章·三家聯盟·上”“第六百七十五章·三方反應”“第一百零一章·鉅款收入”“第六百二十五章·一統北非”“第三百六十七章·強大海軍”“第一百九十五章·南線戰事·五”“第四百三十四章·遷都構想”“第三百一十二章·出征準備”“第一百八十六章·巴利阿里之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連夜出走”“第一百章·婚禮進行曲·下”“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第三百二十二章·再戰圖爾博·一”“第一百五十八章·滅國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拿下墨西拿”“第二百九十四章·備戰高盧”“第六百一十六章·全面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人才培養”
“第六百五十三章·強強對決”“第五百八十章·塞琉古帝國”“第六百三十三章·兵敗美因茨”“第十六章·三家之謀”“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三百五十五章·圍城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半年發展”“第五百七十五章·噩耗連連”“第二百九十七章·兵分兩路”“第五百六十三章·意外命令”“第一百八十五章·巴利阿里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五章·勸降俘虜”“第六百五十二章·趁虛北上”“第二百三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八十九章·泛地中海聯盟”“第二百二十章·努米底亞戰爭·五”“第十五章·家族之爭·下”“第六百零九章·五年時光·九”“第四百一十六章·扎馬對戰·六”“第六百零五章·五年時光·五”“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第三百七十一章·仇恨成長”“第八十五章·爲了羅馬”“第一百二十五章·重返撒丁島”“第二百七十七章·北非大軍”“第二百零四章·紋絲不動”“第三百四十章·艦隊對峙”“第四百八十二章·昔日秘聞”“第八十八章·馬略身份”“第二百一十二章·家族將傾”“第二百六十二章·抵達拉丁”“第二百七十章·恢復家名”“第二百二十四章·以失換生”“第九章·宴會之爭·下”“第五百九十章·四省之國”“第二百零三章·噩耗來襲”“第一百二十章·漢尼拔的謀劃”“第455章·敗退東方”“第六百九十二章·邊境搏殺”“第一百二十章·漢尼拔的謀劃”“第四百二十八章·一統西西里”“第一百二十三章·亞歷山大”“第三百五十七章·高盧總督”“第三十八章·君臣交心”“第五百九十三章·慘重代價”“第一百八十八章·馬爾庫斯到訪”“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第一百八十一章·南線戰事·二”“第六百零九章·五年時光·九”“第664掌·跨海進攻”“第四百九十二章·強勢反擊”“第五百八十章·塞琉古帝國”“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一百七十六章·先西后南”“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第二百九十一章·東征計劃·上”“第六百六十九章·鐵甲洪流”“第三百六十五章·大勝而歸”“第四百二十八章·一統西西里”“第一百七十三章·迦太基危機”“第六百四十六章·佔領糧倉”“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第三百一十章·戰或不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騎兵對決”“第一百九十八章·貝提卡之戰·中”“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五百九十一章·同盟交易”“第一百五十四章·高盧戰爭”“第三百五十九章·三大部落”“第一百九十章·西線戰事·二”“第六百三十章·再次進攻”“第四百九十八章·四面包圍”“第三百六十二章·海戰序幕”“第五百六十三章·意外命令”“第三百五十九章·三大部落”“第三百一十八章·驚現軍團”“第三百三十九章·三家聯盟”“第六百七十三章·亞歷山大大帝·下”“第九十八章·婚禮進行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新的交易”“第五百三十八章·無敵魔神”“第十章·三家聯盟·上”“第六百七十五章·三方反應”“第一百零一章·鉅款收入”“第六百二十五章·一統北非”“第三百六十七章·強大海軍”“第一百九十五章·南線戰事·五”“第四百三十四章·遷都構想”“第三百一十二章·出征準備”“第一百八十六章·巴利阿里之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連夜出走”“第一百章·婚禮進行曲·下”“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第三百二十二章·再戰圖爾博·一”“第一百五十八章·滅國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拿下墨西拿”“第二百九十四章·備戰高盧”“第六百一十六章·全面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