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輔公祐終於反了
凌敬鄭重的點了點頭,“臣明白了……”
當即,凌敬將李元吉叮囑的話,一字不漏的寫在了給蘇定方的回信上。
寫完了以後,李元吉問道:“我父親跟突厥的使節交涉的如何?”
突厥使節到長安城已經有數日了,跟李淵也談過數日了,但還沒有結果。
主要是突厥人的胃口有點大。
獻上了一丁點的破魚膠,就要李淵釋放此前扣押的突厥使節,還要李淵下嫁一位大唐的公主做突利可汗的可賀敦。
李淵覺得突厥人純粹是癡心妄想,回絕了突厥人的要求。
但突厥人依舊棄而不捨的跟李淵交涉。
凌敬聽到這個問題,突然就笑了,“突厥人答應向我大唐俯首,並且每一歲向我大唐獻上三千匹戰馬,一萬頭牛羊。”
李元吉一愣,突厥人什麼時候轉性了?
凌敬不等李元吉開口,就笑着爲李元吉解惑道:“突厥人的內部如今似乎並不安穩,聖人應該是從長孫順德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所以對突厥使節的態度十分強硬。
突厥使節以出兵大唐爲要挾,聖人直言,不需要突厥出兵,我大唐可以在秋日的時候,率先向突厥進軍。
突厥使節嚇到了,只能向我大唐俯首,並且每一歲向我大唐獻上歲貢。”
李元吉恍然大悟,略微思量了一下後,沉吟着道:“我看突厥使節就是奔着稱臣納貢來的。”
凌敬提到了突厥人願意獻上三千匹戰馬,一萬頭牛羊,讓李元吉想起了歷史上李世民在登基以後不久,頡利可汗率領數十萬突厥大軍兵臨渭水。
最終被李世民率六騎給勸退。
退走以後,還向大唐獻上了數千戰馬和上萬的牛羊。
史稱渭水之盟。
爲了勸退突厥人,李世民向頡利可汗承諾了一個頡利可汗無法拒絕的鉅款。
頡利在退走以後,給李世民一些回禮,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以李元吉對頡利的瞭解,頡利並不是一個知道投桃報李的人,也不是一個大方的人。
給李世民的回禮,不可能這麼有模有樣的。
不然的話,頡利此次也不會以魚膠爲禮,向大唐討要被扣押的使臣,求取大唐的公主。
畢竟,比起成千上萬的馬和羊,魚膠才值幾個錢。
所以頡利有模有樣的回禮,很有可能就是提早定下的。
如今聽凌敬這麼一說,那應該就是突厥人此次向大唐請和的時候定下的。
也就是說,即便是沒有李元吉的影響,突厥內部沒有出現不安,突厥人依然會獻上牛羊和馬匹。
突厥人在對大唐的戰事中,一直處在上風,突厥人沒有特殊原因的話,不可能向大唐獻上牛羊和馬匹。
所以,突厥內部除了不安以外,恐怕還有其他的事情發生。
“臣也覺得突厥使節似乎急於向我大唐低頭。”
凌敬也覺得突厥使節的反應有點不符合常理。
李元吉看了凌敬一眼,沒有再開口。
他要是猜測的沒錯的話,突厥去歲的冬日,八成是遭受了白災。
突厥急需時間休養生息,所以才向大唐低頭,避免大唐趁機向突厥出兵。
此事只是他的猜測,而且大唐現在也需要時間修養生機,所以不好對突厥大規模動兵。
所以他只能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凌敬見李元吉不說話了,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繼續處理起了政務。
一直到晌午的時候,處理完了所有的政務。
楊妙言和陳善意端着一些飯菜出現在了殿內。
李元吉陪着凌敬吃了一點。
楊妙言親自爲李元吉佈菜,在李元吉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突然道:“阿郎,王夫人有一個堂弟,近些日子到了長安城,他有意在太學求學,只是找不到門路,所以求到了府上。
王夫人不好向阿郎開口,所以只能由我向阿郎開口了。”
楊妙言口中的王夫人,就是前些日子侍寢的王阮。
李元吉起初並沒有在意此事,只是隨口問了一句,“他可有真才實學,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太學是大唐的高等學府,可不是掃盲班。
所以到太學求學的學子,大多都有一些才學,又或者過人之處。
進太學只是爲了深造,也是爲了藉着太學出仕。
楊妙言思量了一下,緩緩的道:“才學的話,應該有一些,不然也不可能跑到太學求學。過人之處嘛……
似乎膽識過人。”
李元吉愣了一下,“膽識過人的話,跑到太學去做什麼,到府上充任兵卒不好嗎?”
大唐如今正值創業發展階段,對武勳看的可比文臣重。
所以同等地位條件下,武勳的話語權要比文臣大很多。
一個膽識過人的人,去馬上搏富貴,遠比去讀書搏富貴要容易。
楊妙言苦笑着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她也不明白,王阮的堂弟爲何放着通天大道不走,偏偏要去走羊腸小道。
凌敬下意識的插了一嘴,“大概是不希望藉着齊王府的名頭去出仕吧。”
少年人嘛,沒經歷過社會的險惡,沒被社會毒打,總是心比天高。
不希望藉着裙帶關係往上爬,只想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搏一個富貴,也在情理之中。
李元吉也是從少年的時候過來的,瞭解少年人的秉性,當即笑道:“他既然看不上我齊王府,那就讓他去太學闖一闖吧。”
齊王府往太學內塞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王阮和楊妙言都開口了,李元吉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那我就代替王夫人謝過阿郎了。”
楊妙言笑着說。
李元吉擺了擺手,並沒有在意此事。
對別人來說,這是一樁事。
對他而言都不算個事。
畢竟,太學是他家開的。
在陪着凌敬吃完了飯以後,李元吉就吩咐人送凌敬出了武德殿。
楊妙言陪着李元吉說了一會兒話,就回到了寢宮,將李元吉答應讓王阮的堂弟去太學求學的事情,告訴了王阮。
王阮千恩萬謝,楊妙言則表示,只是一樁小事,不用在意。
若不是李元吉沒有準許她插手府外的事情,這種小事她都不需要向李元吉開口。
王阮在謝過了楊妙言,送走了楊妙言以後,立馬派人出宮去見了自己的堂弟。
準確的說,是她的堂弟,以及她堂弟的父親。
她堂弟不願意藉着裙帶關係入太學,是她堂弟的父親在得知了她飛上了枝頭以後,舍下臉,求她爲自己的兒子謀一個前程的。
她沒兒沒女,沒辦法讓太學的官員們給她一個面子,只能求到李元吉頭上。
於是乎,在李元吉的恩准下,一個姓王,名玄策的半大的小子,在父親的逼迫下,不情不願的入了太學,成爲了太學史上最年輕的太學生。
李元吉並不知道,一個名聲赫赫的傢伙,因爲他入了太學,還被太學上下打上了他的印章。
李元吉繼續在武德殿裝病。
在李淵跟突厥使節‘談判’妥當,派人送走了突厥使節以後,數匹快馬,身揹着信旗,腰懸着太平牌,闖進了明德門。
李元吉心心念念惦記着的輔公祐,終於反了。
輔公祐在丹陽稱帝,國號爲宋,以昔年的陳朝舊宮爲殿,設百官。在輔公祐稱帝后不久,洪州總管張善安也反了。
輔公祐當即派人去遊說張善安,招降了張善安,任張善安爲他手底下的西南道大行臺。
在招降了張善安以後,分別派遣麾下的徐紹宗和陳政道攻打海州和壽陽。
海州和壽陽被攻破。
李淵得到了消息,雷霆震怒。
當即就要下詔讓李孝恭率李靖、黃君漢、李世𪟝去討伐輔公祐。
但是旨意還沒出宮,就被收回去了。
原因是因爲屈突通在‘不經意’間說了一句‘李孝恭現在所節制的兵馬太多了’。
魏徵、王圭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李建成在軍功上追上李世民的機會,紛紛請李建成上書主動請纓。
但沒等李建成上書,李建成宮裡就有人勸解李建成。
此次請纓出戰,固然能謀取一些軍功,但會耗費多少時間,誰也不知道。
李建成人在外面,李世民人在長安。
李建成此去,很有可能會載譽而歸,但同樣的,也有可能會被李世民趁機奪取太子之位。
李建成瞬間就偃旗息鼓了。
李淵要派遣其他人去平定輔公祐的時候,突然發現,手底下似乎沒有能值得他信任的統帥可以用了。
兒子們裡面能用的李世民和李元吉病倒了,李建成明裡暗裡向他透露,政務太忙了,根本抽不開身。
李淵派人去找李神通和李道宗。
李神通苦笑着跟他說‘讓我做先鋒還行,做統帥,我沒那個能力’。
李道宗毫不猶豫的告訴他‘神通王叔都不行,我更不行了’。
李淵一下子不知道該派誰去好了。
將兵權下放的話,他又不願意。
因爲他信不過李姓以外的人。
就在李世民的人準備告訴他,李世民雖然有病在身,但勉強能一戰的時候。
李秀寧全身披掛,率馬三寶等人,出現在了朝堂上,主動請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