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遺憾落敗

隨着奧斯卡日益臨近,《紐約黑幫》的賄選風波在米拉麥克斯的強大公關作用下並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獎項的歸屬、賄選事實是否存在已經成了近半個月來好萊塢議論紛紛的話題。

事實上,這一風波的擴大並非僅因爲賄選,而是好萊塢長久以來的“反韋恩斯坦”浪潮作用下的結果。

作爲好萊塢聲名赫赫的製片人、米拉麥克斯影業的掌權者,韋恩斯坦兄弟在好萊塢擁有的權勢可謂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一手遮天。這兩位兄弟親自主導的《莎翁情史》打敗《拯救大兵瑞恩》的案例至今爲人津津樂道,在強大的公關力量下,《英國病人》、《低俗小說》、《國王的演講》……這些不爲外界所看好的影片在韋恩斯坦兄弟的運作下,第二年就能夠登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獲獎臺上,即使那部電影本身並不是最優秀的。

公關的力量改變了好萊塢的格局——如果那部電影恰恰是韋恩斯坦兄弟的心頭好的話,它可以放心地在沙發上睡大覺,無論如何,關注度和名氣是不會缺少的。但對於競爭對手而言,那恐怕就不是件美妙的事情了。

換句話說,《紐約黑幫》就是“反韋恩斯坦”浪潮的犧牲品。無論製作公司是否真的採取了賄選的手段,《紐約黑幫》都必然成爲外界攻擊韋恩斯坦兄弟、攻擊奧斯卡組委會的靶子。而同是米拉麥克斯影業出品的《芝加哥》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相反,在《紐約黑幫》勢弱的情況下,韋恩斯坦兄弟將更多的公關力量用於遊說學院評委爲《芝加哥》投票——對於惡名昭彰的韋恩斯坦兄弟而言指責根本算不了什麼,他們手上攥了好幾張牌,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帶來的利益可以讓任何電影從業者心動。但對於《紐約黑幫》劇組而言,這就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噩夢。

而另一方面,美伊局勢的緊張也讓宣稱將如期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蒙上了一層陰影。《紐約黑幫》男主角、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者丹尼爾·戴·劉易斯就公開宣稱,如果奧斯卡在戰火瀰漫的情形下舉行,他將堅決拒絕出席。

3月23日下午,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柯達劇院舉行。《紐約黑幫》劇組帶着11項提名出席了本屆頒獎典禮。在美伊戰局不定的情形下,比起往屆,今年的奧斯卡氣氛偏冷,缺少光鮮亮麗的服裝,色彩鮮亮的配飾,正如《娛樂週刊》在第二天的報道上諷刺道,“就像在出席娛樂業的葬禮。”

紅毯更是直接被取消了。

頒獎典禮開場前,紅毯上聚集了數千位進行反戰示威的影迷,他們高呼着“拒絕戰爭”、“拒絕典禮”的口號,即使警察前來維持秩序,也無法阻止影迷們激動的心情。

諾伊選擇了一身保守的黑色禮服,這是最貼合今晚主題的裝扮。失去了走紅毯向米分絲揮手的機會,這感覺就像匆匆忙忙地完成了一項機械的工作。諾伊心中甚至在想,就算是得獎,在這樣的情況下恐怕也開心不起來。

也許,這一屆奧斯卡本就不應該舉辦。

“這簡直是癡人說夢!”一身黑色禮服、負責頒發最佳技術指導獎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扯了扯胸口的蝴蝶結,“奧斯卡並不只是一場頒獎典禮。如果不舉辦的話,各家電影公司的公關費呢?評委收取的禮品呢?收視率呢?商家的冠名和代言呢?還有那些一心想要站到頒獎臺上的演員呢?這其中牽扯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除非洛杉磯被轟炸,否則奧斯卡永遠不可能停辦。”

“既然我們沒有丹尼爾那樣宣佈拒絕出席的勇氣,那就老老實實等待獎項頒發吧。”

說話間,本屆奧斯卡的主持人史蒂夫·馬丁穿着一身銀灰色西裝站上了舞臺。史蒂夫是一位主持人、演員、製片人和導演,這是他第二次舉行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在正處於美伊開戰的關鍵時刻,奧斯卡從籌備之初便面臨着諸多困難和阻撓,儘管典禮如期舉行了,但如何挽救收視率以及在民衆心目中岌岌可危的聲望,這卻是本屆奧斯卡面臨的最大問題。

可悲的現實是,儘管史蒂夫·馬丁絞盡腦汁妙語連珠,卻始終無法挽回冷淡尷尬的現場局面。

“可憐的史蒂夫。”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饒有興致地分析着史蒂夫編出的搞笑臺詞,“正如你所說,這屆奧斯卡或許還是不舉辦比較好,除了廣告商,此刻沒有一個人覺得開心。”

按照奧斯卡一直以來的慣例,率先頒發的是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獎。

去年的最佳女配角詹妮弗·康納利首先出場,她宣讀了今年獲得提名的五位男星的名單,並宣佈獲得最佳男配角的是《改編劇本》的克里斯·庫柏。

而頒發最佳女配角獎項的則是男演員吉姆·布勞德本特,他首先介紹了一番五位提名人的情況,舞臺兩側的大屏幕上便隨之出現了五位女演員在電影中的精彩演繹。諾伊的部分截取的是阿姆斯特丹受傷之後珍妮照顧他爲他難過的那一幕,儘管知道自己得獎的希望並不大,諾伊還是揮了揮手,自如地對鏡頭露出了一個笑容。

隨後,吉姆·布勞德本特便宣佈了女配角的最終歸屬:“獲得最佳女配角的是——凱瑟琳·澤塔·瓊斯,《芝加哥》。”

柯達劇院內立刻爆發出一陣響亮的掌聲,鏡頭在對向獲獎者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照顧此刻失落的提名人。諾伊鼓着掌,見鏡頭掃過來,便獻出了一個飛吻。獲獎的凱瑟琳·澤塔·瓊斯極爲興奮,諾伊甚至能看到她眼底有淚光在閃動,儘管今年頒獎典禮的氣氛極爲冷清,但對於獲獎人來說,能夠獲得這個行業的最高認可,這是一項難得的殊榮。

“謝謝,謝謝。”凱瑟琳·澤塔·瓊斯泣不成聲,“感謝學院把這座獎盃交給我,這是獻給我的孩子的最棒的禮物。感謝我的丈夫邁克爾,感謝我的父母,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所有的工作人員,我很榮幸能夠參與這部偉大的傑作。最後,雖然我是一個英國人,我還是希望戰爭不要發生,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平民,謝謝。”

凱瑟琳·澤塔·瓊斯一席話引來了現場熱烈的掌聲,掌聲經久不散。諾伊也爲這位對手奉上了誠摯的掌聲。

“有沒有嫉妒?”萊昂納多壞笑道。

諾伊眨眨眼:“沒有,好歹我有一個提名呢!”

萊昂納多喪着氣往諾伊身邊挪了挪,嘆息道:“諾伊,女孩子的嘴巴是不是都這麼毒?”

“也許吧,我是爲數不多的溫柔的一個。”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一副被擊中的表情,隨後他趁着鏡頭不注意悄悄翻了個白眼,便一門心思盯着舞臺上的表演者和頒獎嘉賓。

今年的奧斯卡節奏上也比往年稍稍快了一點,就連表演的時間都被大大縮短,獎項卻一個一個地接着頒發下去,快得幾乎叫人記不清楚獲獎的究竟是誰。

令人遺憾的是,頒獎典禮已經進行了大半,但《紐約黑幫》至今一獎未得。

最佳女配角是《紐約黑幫》失去的第一個獎,隨後的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響、最佳原創歌曲《紐約黑幫》均是一獎未獲。劇組成員面色嚴肅地盯着舞臺,心中卻已經有了結論,這一屆奧斯卡獎,《紐約黑幫》恐怕會大敗而歸。

果然,在最後頒發的演員獎項中,丹尼爾·戴·劉易斯輸給了《鋼琴師》的阿德里安·布羅迪,在典禮前的預測中,阿德里安的獲獎概率幾乎是最小的,畢竟相比較公認的演技大師丹尼爾·戴·劉易斯和獲得第12次奧斯卡提名的傑克·尼克爾森,阿德里安還是一個純粹的新人。

但歷屆奧斯卡爆冷的情形並不少見,獎項已經頒發出去了,就沒有再收回的道理。

而《紐約黑幫》則處於十足的噩夢之中。最佳導演頒發給了法籍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最佳影片則頒給了一路大熱的《芝加哥》,攜帶着11項提名登上奧斯卡舞臺的《紐約黑幫》最終一獎未得,成就了這屆頒獎典禮最大的冷門。

諾伊,或者說《紐約黑幫》劇組沒有一個人參加《名利場》舉辦的奧斯卡之夜。即使好脾氣如馬丁·斯科塞斯此刻也有些鬱郁,對於這位在電影界打拼了半輩子的導演來說,奧斯卡的選擇如同一把尖利的刀子刻在了他心上。

這一切都是不光彩的,馬丁·斯科塞斯雙手有些哆嗦。如果是電影本身的原因,馬丁·斯科塞斯絕不會如此生氣,但造成這一切結局的卻是製片方自以爲是的討好奧斯卡評委……

韋恩斯坦兄弟可以憑藉今晚大獲全勝的《芝加哥》和《時時刻刻》繼續保持其在好萊塢的權勢,但《紐約黑幫》的失敗卻狠狠刺痛了每一位奧斯卡參與者的心靈。

諾伊回到家後就睡了,她沒有看電視也沒有看報紙,所以她並不知曉外界對本屆奧斯卡的評價。

根據統計,本屆奧斯卡共吸引了3305萬觀衆收看,是奧斯卡歷史上收視率最低的一屆。甚至,在奧斯卡頒獎典禮播放時,同時段播出的《美國偶像》收視率要高於奧斯卡,這不得不說是個極大的諷刺。

《紐約時報》特意撰文評價了這一現象,指出“這是一屆完全背離了觀衆意願、由資本家的意志堆砌而成的奧斯卡,無聊而虛僞,既想依靠反戰的口號得到主流的認同,卻又不願拋棄繁榮的表象”。

至於在本屆奧斯卡上一獎未獲的《紐約黑幫》,全美數十家媒體用“遺憾”一詞報道了這一消息。無論是丹尼爾·戴·劉易斯失去最佳男主角還是馬丁·斯科塞斯失去最佳導演,在媒體眼中都能算是一個冷門。尤其是在紐約地區擁有不俗影響力的《紐約時報》更是直接點出,好萊塢的西海岸背景令它總是忽略東海岸的傑出藝術家,加上《紐約黑幫》血腥的背景違背本屆奧斯卡力圖和平的主題,它的落敗其實是學院內部追求平衡的結果。但這種所謂的平衡,對一部優秀的電影來說反而是最大的不公平。

面對觀衆冷漠的態度以及媒體辛辣的諷刺,高傲的奧斯卡也不由焦頭爛額起來。

這其實已經和諾伊無關了。偶爾被媒體拉出來填充字數以外,諾伊這個名字極少和奧斯卡聯繫在一起。頒獎典禮結束後,她便回到了《冷山》劇組,電影的拍攝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露比的戲份還未完全開始,諾伊是過來提前熟悉戲份的。

“諾伊,再見你可真高興!”新晉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一見諾伊就露出了驚喜的笑容,“我和安東尼還在猜測你什麼時候會來呢!”

“妮可,我可是等不及要過來見我們的新影后!”她微笑着回抱了妮可·基德曼,“那座獎盃是你應得的。”

“謝謝你諾伊,你真是個可人兒!”

來到劇組後,諾伊和劇組成員們稍稍熟悉了起來,便坐在一旁觀看拍攝。《冷山》最開始講述的是英曼和艾達相識相愛的情節,等到英曼踏上戰場後,電影的拍攝便會分成兩條線,一條講述英曼在戰場上、逃亡時的情節,另一條則是艾達苦苦守候英曼的情節。

諾伊不慌不忙地研讀着劇本,她看劇本一向很認真,包裡足足帶了三支筆用來劃線,她還帶了一本有關美國內戰的歷史資料,還有《冷山》的原著小說。導演安東尼·明格拉湊過來看了幾眼,第二天就將諾伊那本歷史資料的篇名記了下來。

在日復一日的閱讀中,露比這個人物也被諾伊分析得極爲透徹。閱讀之外,諾伊還被培訓做一些農活,這是演好角色的必需。4月初,英曼踏上了戰場,艾達過上了驚慌恐懼的生活,就在這時候,女孩露比出現了。

爲了演好露比這個角色,諾伊特意增肥了10斤,鏡頭前她的臉又紅又圓,透着一股鄉下女孩的淳樸,但她的眼神卻堅強無比,只需看一眼,觀衆便能察覺到這個女孩強大的心靈。

“諾伊,開始拍攝吧!”

諾伊點點頭,眼神逐漸變得堅韌:“沒問題的,導演先生。”

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82章 奧斯卡臨第29章 上映前第107章 拍攝繼續第100章 更新很少第109章 半夜求婚第80章 聖誕之夜第89章 海盜票房第151章 奧斯卡獎第135章 無題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90章 地位上升第14章 上映第56章 金球獎第101章 最佳女配第128章 金球第1章 諾伊第143章 布拉德·皮特第57章 新電影第73章 坑爹劇情第132章 頒獎第109章 半夜求婚第63章 暴躁第150章 奧斯卡第99章 奧獎提名第38章 爭取失敗第47章 回擊始第33章 大牌邀請第23章 拍封面第42章 意大利夜第57章 新電影第106章 萊昂納多第23章 拍封面第155章 番外三第145章 北美上映第90章 地位上升第49章 風波止第142章 新劇本第121章 繁忙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85章 返回英國第142章 新劇本第13章 大神第91章 有男朋友第35章 票房後續第150章 奧斯卡第120章 情話第58章 握金球第9章 拍攝第42章 意大利夜第75章 記者採訪第121章 繁忙第122章 無題第114章 場景第152章 正文完結第53章 論選擇第33章 大牌邀請第108章 繁忙五月第115章 雜誌第126章 故人第13章 大神第12章 面試第30章 首映禮第153章 番外一第39章 合作之始第69章 挖苦第64章 拍攝第103章 後續反應第125章 對戒第56章 金球獎第87章 在談戀愛第141章 結婚第134章 採訪第10章 搞笑第6章 試鏡第43章 萊昂讚美第88章 海盜首映第4章 初見第131章 紅毯第17章 金球獎第70章 進組第102章 奧斯卡續第50章 拍攝完第18章 我很窮第87章 在談戀愛第103章 後續反應第104章 選新電影第22章 新邀約第143章 布拉德·皮特第41章 意大利人第57章 新電影第118章 代言第46章 風波續第107章 拍攝繼續第7章 成功第49章 風波止第41章 意大利人第42章 意大利夜第64章 拍攝第123章 首映
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82章 奧斯卡臨第29章 上映前第107章 拍攝繼續第100章 更新很少第109章 半夜求婚第80章 聖誕之夜第89章 海盜票房第151章 奧斯卡獎第135章 無題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90章 地位上升第14章 上映第56章 金球獎第101章 最佳女配第128章 金球第1章 諾伊第143章 布拉德·皮特第57章 新電影第73章 坑爹劇情第132章 頒獎第109章 半夜求婚第63章 暴躁第150章 奧斯卡第99章 奧獎提名第38章 爭取失敗第47章 回擊始第33章 大牌邀請第23章 拍封面第42章 意大利夜第57章 新電影第106章 萊昂納多第23章 拍封面第155章 番外三第145章 北美上映第90章 地位上升第49章 風波止第142章 新劇本第121章 繁忙第137章 拍攝結束第85章 返回英國第142章 新劇本第13章 大神第91章 有男朋友第35章 票房後續第150章 奧斯卡第120章 情話第58章 握金球第9章 拍攝第42章 意大利夜第75章 記者採訪第121章 繁忙第122章 無題第114章 場景第152章 正文完結第53章 論選擇第33章 大牌邀請第108章 繁忙五月第115章 雜誌第126章 故人第13章 大神第12章 面試第30章 首映禮第153章 番外一第39章 合作之始第69章 挖苦第64章 拍攝第103章 後續反應第125章 對戒第56章 金球獎第87章 在談戀愛第141章 結婚第134章 採訪第10章 搞笑第6章 試鏡第43章 萊昂讚美第88章 海盜首映第4章 初見第131章 紅毯第17章 金球獎第70章 進組第102章 奧斯卡續第50章 拍攝完第18章 我很窮第87章 在談戀愛第103章 後續反應第104章 選新電影第22章 新邀約第143章 布拉德·皮特第41章 意大利人第57章 新電影第118章 代言第46章 風波續第107章 拍攝繼續第7章 成功第49章 風波止第41章 意大利人第42章 意大利夜第64章 拍攝第123章 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