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平叛幷州

楊廣剛登基,萬事都需要以穩定爲前提,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平定漢王楊涼的叛亂,楊廣是極爲不利的。

秦瓊的表章上,已經表現出了這種意圖,將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都調動了,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漢王的叛亂平息。

而且從秦瓊的表章上可以看出,最適合此次平叛的還是秦瓊。因爲另外兩路兵馬,不管是靠山王楊林,還是北平王羅藝,都不是他楊素可以指揮的動的。

而秦瓊與這兩位王爺都有着不淺的關係,可以最大限度的對兩位王爺施加影響,讓三路大軍默契配合,將此次叛亂平息。

看完之後的楊素眼神極爲的複雜,因爲楊素知道,自己對於楊廣來說,一個重要的作用已經沒有了。先前楊廣需要靠自己的威望壓制朝中的一干文武,也需要自己統兵作戰的能力,而現在統兵作戰已經不需要他了。

現在他只剩下了對朝中一衆文武的影響力還在,可是隨着楊廣登基時間的過渡。楊廣一定會使用自己的一些人,自己對朝中文武的影響力也就會慢慢降低了。

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當自己沒有用的時候,楊廣還會這樣的寵信自己麼?這一刻,楊素的心中充滿了危機感。

尤其是自己這麼多年來,結下了不小的仇敵,自己在的時候,楊廣或許念在自己幫助他奪得太子之位的份上,不會對自己的後人怎麼樣。

但是一旦自己身故,自己的敵人很可能會羣起而攻之。自己地後人能不能頂住,真的是一件很難說的事。看來自己需要給後人找一個依靠了。

按照現在的情勢來看,秦瓊是一個最好地靠山,可是秦瓊這些年來一直對自己是不近不遠。不是很親近。雖然說秦瓊府中有紅拂女這個從自己府中出去的歌女,但是當時自己說地是紅拂女是晉王府中之人。也沒有落下秦瓊多少好。秦瓊會不會接受自己的囑託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

楊廣見楊素在看完秦瓊的表章之後一直低頭沉思沒有說話,便開口問道:“楊卿,楊卿,楊卿!”見到楊素在自己面前發呆,楊廣也是不太舒服。

一連叫了三聲,楊素纔回過神來,抱拳說道:“陛下,您叫老臣有事麼?”

楊廣將心中的不滿壓住,說道:“楊卿看叔寶的這份計劃如何?有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

楊素言道:“叔寶的這份計劃將所有的事都考慮到了。已經很是完善了,不必再做什麼考慮了。陛下按照叔寶地這份計劃施行,一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叛亂平息。”

楊廣聞言心中也是極爲的高興,笑着說道:“既然楊卿沒有修改的意見,那麼就按照這份計劃施行吧。傳旨讓叔寶帶着左右武衛出征,給靠山王與北平王傳旨,讓他們按照這份計劃施行吧。”

秦瓊得到旨意之後。便點起兵馬準備出征。等秦瓊出征的時候,才發現宇文成都竟然也在自己的軍隊之中。

左武衛的所有將領都是自己點頭才能進來,是絕對沒有宇文成都這個人地,那就只能是在右武衛之中。

原來大隋出精兵的地方全部都是楊涼的屬地。但是在大興的一干大臣眼中,楊涼是絕對無法戰勝京師討伐地大軍的。

自己一方是一定會勝利的,都想把自己的子弟安插進這次的討伐大軍之中。可是等他們知道秦瓊這些年來作戰的經歷之後,都熄了這個心思。

秦瓊喜好用奇兵,如果自己的子嗣因爲被秦瓊派去成爲奇兵而被殺死,自己可就是哭都沒有眼淚。

可是宇文化及卻是沒有這個顧慮。自己地兒子宇文成都有怎麼樣地本事,宇文化及是很清楚的。在秦瓊沒有到大興之前。號稱天子六軍之中地第一高手。一身武藝那是沒的說,就算是被派去執行危險的任務。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所以宇文化及動用關係,將宇文成都調到了右武衛之中,前去撈功勞。

秦瓊對於這位宇文成都也並不是很反感,雖然人有些剛愎,但是從後世的書中,秦瓊知道,這位宇文成都是少有的對大隋真正忠心耿耿的將領。

自己的義父靠山王對於宇文化及可以說是討厭之極,但是對這位宇文成都還是相當的欣賞的。現在的秦瓊還沒有自立的打算,所以對宇文成都也並不壓制將。大軍先鋒的職務交給了這位未來的天寶大將軍。

宇文成都也沒有想到秦瓊竟然會將先鋒這個位置交給自己,先鋒雖然說幸苦了一點,但卻也是最容易立下功勞的地方。

漢王楊涼起兵反叛之後,最難受的既不是漢王楊涼,也不是剛剛登基的楊廣,而是身在山西太原的李淵。

山西本來就在漢王楊涼的控制範圍內,李淵手中的權力也並沒有多少,手中的可用之兵幾乎沒有,根本就無法阻止楊涼的造反。

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楊涼將太原的控制權拿在手中,可是李淵心中也很是清楚,楊涼本本就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自己若是加入楊涼一方,一定會拖累到自己。

現在李淵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阻止,阻止不了。加入又是一定會失敗,拖累到自己,一天時間之內,李淵的頭髮白了許多,眉頭上的皺紋也多了不少。

竇夫人看到李淵的樣子,心中也是極爲的心疼,便對李淵說道:“老爺,我們現在既然已經改變不了了,那就只能是聽天由命。

一面派人秘密送信到大興,告知陛下我們沒有造反,一邊在府中準備。一旦朝廷的大軍開始攻伐,便裡應外合將太原城收復。

至於漢王那邊,就只能是閉府不出,若是漢王怪罪。那也是我李家命中註定當如此,誰也沒有辦法。如果漢王不怪罪,我們就靜靜地等着朝廷大軍的到來吧。”

李淵苦思良久,也想不到比這個方法更好的辦法,只能是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希望老天保佑我李家渡過此次大難。”

隨後李淵便將府門緊閉,稱病修養。

楊涼與楊廣相差不多,向來對這位表兄不怎麼看得起,看到李淵當了縮頭烏龜也不生氣,而且兩人畢竟也是表親,不好太過分。便笑着讓身邊衆人不要去理會李淵,就當沒有他這個人。李淵知道楊涼地反應之後,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楊廣在接到李淵的書信之後,也笑着對身邊衆臣說道:“朕這位表兄還算不錯,沒有跟着漢王造反,來信說自己在太原城等着天兵到來,然後與天兵一起裡應外合將太原城拿下。我京師大軍還需要他來相助?

朕早就說過。朕這位表兄和老太太一樣,唯唯諾諾、瞻前顧後,不像個男人。

現在既不敢得罪漢王,又怕朕怪罪。躲在家裡當縮頭烏龜,真是和朕當初說的沒有區別。哈哈哈哈哈哈哈!”

朝中衆臣聽到楊廣發聲大笑,也隨着一起發出一聲聲的大笑。

只有楊素皺着眉頭說道:“陛下,不管這位太原安撫使爲人如何,這眼光還是相當不錯地,知道漢王不是我朝廷大軍的對手。”

聽到楊素這麼一說,所有人都停下了笑聲想道:“我們都只看到了李淵膽小地一面。卻是忽略了李淵的眼光啊。”

楊廣揮手一笑。說道:“這件事不用去管了,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擊敗漢王的叛軍。李淵是否從賊,與我們的關係不是很大。秦瓊的大軍行進到那裡了?”

楊素出班奏道:“陛下,秦瓊的大軍已經向着蒲津關行去,應該很快就能到達蒲津關。”

楊廣正要說話,就見殿外的護衛將軍手持一封戰報,快步走進了兩儀殿。等楊廣看完戰報之後,一陣哈哈大笑,說道:“漢王果然不能成事,如此行事,如何能夠成就大業?”說完將手中的戰報交給了身邊地內侍,讓內侍傳給殿上的衆臣觀看。原來漢王在自己麾下的大軍已經開拔了許久之後,突然又改變了先前的作戰意圖,命令紇單貴拆斷黃河木橋,堅守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召回裴文安。又任命以王聃爲蒲州刺史,裴文安爲晉州刺史,薛粹爲絳州刺史,樑菩薩爲潞州刺史,韋道正爲韓州刺史,張伯英爲澤州刺史,採取分兵把守的策略。

王與蕭摩訶得知漢王的打算之後,苦苦勸諫,想要讓漢王大笑這個念頭。

要知道軍中之事最忌反覆。隨意改變軍令容易讓士卒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對大軍極爲地不利,可是楊涼沒有遺傳到楊堅的什麼好的方面。楊家人身上的剛愎卻是和楊堅、楊廣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地區別。

既然已經決定了,就絕對不會改變,王與蕭摩訶看着眼前這個自己託付了一家老小的人,發出一陣陣的苦笑。

雖然早就知道漢王不是能夠成事的人,可是也沒有想到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王與蕭摩訶很清楚楊涼這個樣子是因爲心中還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會敗在朝廷的大軍手上,所以想要堅守。可是現在堅守已經有些遲了。

王與蕭摩訶沒有能夠阻止漢王錯誤的決定,漢王的命令最終還是傳到了前線。而這時候裴文安、紇單貴、王聃、茹天保等人率領地大軍已經距離蒲津關只有不到百里地距離,眼看就要拿下防守薄弱的蒲津關。

而這時候秦瓊地大軍還沒有能夠趕到蒲津關,一旦楊涼的大軍拿下蒲津關,秦瓊將會陷入極爲不利的境地。

他楊涼或許還有戰勝的機會,可是這最好的一個機會就被楊涼錯誤的命令給毀了。裴文安接到命令的時候,心中雖然不甘卻也只能收兵返回。

裴文安回到晉陽之後,先去見了王與蕭摩訶兩人,喝問這兩人爲何不阻止漢王這個明顯的錯誤決定。

王與蕭摩訶苦笑道:“文安焉知我二人沒有勸阻?”說着兩人都齊齊嘆了一口氣。裴文安也知道漢王的脾氣相當的倔強,一旦決定了的事,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改變,之所以前來責問這兩人,也不過是心中鬱悶難耐而已。

隨後裴文安又去見了漢王楊涼,對楊涼說道:“王爺,所謂兵貴神速,本欲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王既不行,文安又返,一旦朝廷大軍到來,我軍大勢去矣。”

楊涼左顧而言他,並不正面回答裴文安的問題。

裴文安長嘆一口氣,迴轉晉州堅守去了。

而秦瓊在知道楊涼的大軍在距離蒲津關不到百里地的時候突然迴轉,也是一陣大笑,對身邊的房玄齡、杜如晦說道:“漢王如此行事如何能夠不敗?”

遂一面將這件事派人送回大興,另外一方面讓宇文成都加快行軍,率五千輕騎襲擊蒲州,爭取在楊涼麾下大軍反應過來之前將蒲州拿下。

急於立下戰功的宇文成都加快行軍,等趕到黃河岸邊時,已是夜間,遂收買數百艘商船連夜渡河,清晨即發動攻擊,依靠宇文成都的勇猛,一戰就擊敗了蒲州的楊涼軍隊,使得紇單貴敗走,王聃投降。

第56章 糧草第6章 國破家亡2第142章 婚事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200章 回京第20章 傳藝第87章 互傳2第174章 三雄揚威1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74章 回家2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97章 拉攏2第64章 詐第72章 牧守一方第90章 新城第23章 伐陳3第128章 五王第33章 進城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88章 初戰第111章 除患(下)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81章 雙刀會(2)第134章 戰南陽1第72章 牧守一方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205章 朝議上第96章 拉攏1第一五八章第57章 偷襲第32章 封賞第26章 伐陳6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65章 最後的時刻1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29章 姨父第114章 廢立第50章 強攻1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6章 國破家亡2第76章 認親1第31章 伐陳(完)第27章 伐陳7第13章 參軍1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62章 相遇第77章 認親2第95章 李元霸第10章 大帳內羅藝套話第124章 轅門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55章 破敵第31章 伐陳(完)第120章 平叛幷州第65章 勝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21章 無敵(上)第一五九章第181章 雙刀會(2)第72章 牧守一方第一五九章第96章 拉攏1第148章 機關算盡第208章 亂!亂!亂!第126章 招降第136章 戰南陽3第119章 漢王反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98章 見面第149章 出征吐谷渾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197章 分道揚鑣第21章 伐陳1第100章 除患(中)第70章 平叛第一功(2)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29章 姨父第36章 箭術2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53章 猛於虎!第132章 禍端第60章 水戰(上)第137章 戰南陽4第41章 攻城第74章 回家2第103章 出征東突厥2第13章 參軍1第108章 出塵(下)第100章 除患(中)第31章 伐陳(完)第91章 乞降第66章 揚名第156章 楊玄感第32章 封賞
第56章 糧草第6章 國破家亡2第142章 婚事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200章 回京第20章 傳藝第87章 互傳2第174章 三雄揚威1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74章 回家2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97章 拉攏2第64章 詐第72章 牧守一方第90章 新城第23章 伐陳3第128章 五王第33章 進城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88章 初戰第111章 除患(下)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81章 雙刀會(2)第134章 戰南陽1第72章 牧守一方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205章 朝議上第96章 拉攏1第一五八章第57章 偷襲第32章 封賞第26章 伐陳6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65章 最後的時刻1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29章 姨父第114章 廢立第50章 強攻1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6章 國破家亡2第76章 認親1第31章 伐陳(完)第27章 伐陳7第13章 參軍1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62章 相遇第77章 認親2第95章 李元霸第10章 大帳內羅藝套話第124章 轅門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55章 破敵第31章 伐陳(完)第120章 平叛幷州第65章 勝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21章 無敵(上)第一五九章第181章 雙刀會(2)第72章 牧守一方第一五九章第96章 拉攏1第148章 機關算盡第208章 亂!亂!亂!第126章 招降第136章 戰南陽3第119章 漢王反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98章 見面第149章 出征吐谷渾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197章 分道揚鑣第21章 伐陳1第100章 除患(中)第70章 平叛第一功(2)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29章 姨父第36章 箭術2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53章 猛於虎!第132章 禍端第60章 水戰(上)第137章 戰南陽4第41章 攻城第74章 回家2第103章 出征東突厥2第13章 參軍1第108章 出塵(下)第100章 除患(中)第31章 伐陳(完)第91章 乞降第66章 揚名第156章 楊玄感第32章 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