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兩伐高麗

隋朝這些年來的戰爭,基本上都有秦瓊的參與,而且秦瓊這些年來從無敗績。楊廣若說心中沒有一絲的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楊廣心中很清楚,臣子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都是在帝王的光輝之下的。史書上只會記載某年某月,某位帝王派某將軍出征,得勝而回。

心中雖然說很清楚,但是楊廣心中還是有些嫉妒。當年自己帶軍征討高句麗的時候,自己可以說是已經是完全失敗,所謂的功勞完全是秦瓊立下的。

所以這次征討高麗,楊廣從心裡不願意讓秦瓊一起去。因爲在楊廣看來,如果秦瓊也一起去,戰勝了之後,人人都會想到是在秦瓊的指揮下,纔打勝了這一仗。

這是楊廣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早早的就將秦瓊給派出去了。而且在楊廣看來,自己這一次集結百萬大軍攻打高句麗是根本不可能失敗的。

不過楊廣沒有想到的是,秦瓊會這麼快就結束了西突厥的戰爭。

雖然秦瓊上表,請求隋軍出征,但是楊廣還是以西域不穩,需要他這個安西大都護坐鎮爲由拒絕了。秦瓊接到聖旨之後輕嘆一口氣沒有一點的辦法。

將秦瓊請求伴駕一起出徵的要求拒絕之後,楊廣便前往涿郡,等着自己徵集來的百萬大軍到來,然後兵發遼東。

全國各地被徵調地軍隊都一支支的向着涿郡進發。等所有的軍隊全部聚集起來地時候,整整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

再加上運送物資的民夫,此次出征總共動用了兩百萬的人

看着涿郡周圍駐紮的兩百萬大軍。楊廣也是有些意氣風發,楊廣不認爲在自己如此龐大的的軍隊打擊下,高麗還能擋住。

楊廣心中已經在想象着自己站在平壤城的景象。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營帳,楊廣笑着向身邊地合水令庚質問道:“高句麗彈丸之地,不過於我大隋一郡之地相當。朕如今以百萬之衆北向伐之,愛卿以爲能否攻克?”

庚質躬身答道:“我大隋以百萬之衆功法高句麗彈丸小國,自然是無往而不利,應當會輕鬆的將高句麗拿下。不過臣竊以爲。陛下以萬乘之尊前往討伐如此彈丸小國,有失大國風範。如此小國,派一上將便足夠了。”

楊廣聞言心中極爲的不舒服,說道:“朕今總兵至此,豈可未見賊而先自退邪?”

庚質答道:“戰而未克,懼損威靈。若車駕留此,命猛將勁卒,指授方略,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克之必矣。事機在速,緩則無功。”

楊廣對庚質的話有些不滿意,便說道:“汝既憚行,自可留此。”

右尚方署監事耿詢上書切諫,楊廣大怒,命左右斬之,何稠苦救,方纔得以免除。

正月末,楊廣下詔,命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

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施、帶方、襄平等道,駱驛引途,最後兩軍在平壤會和。

楊廣親授節度: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騎兵四十隊,隊百人。十隊爲團,步卒八十隊,分爲四團,團各有偏將一人;其鎧冑、纓拂、旗幡,每團異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詔慰扶,不受大將節制。

其輜重散兵等亦爲四團,使步卒挾之而行;進止立營。皆有次敘儀法。癸未。第一軍發;日遣一軍,相去四十里。連營漸進;終四十日,發乃盡,首尾相繼,鼓角相聞,旌旗亙九百六十里。御營內合十一衛、三臺、五省、九寺,分隸內、外、前、後、左、右六軍,次後發,又亙八十里。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可是大軍出征的第一戰就不是很順利,大隋的大軍來到遼水之後,發現對面已經有高句麗的軍隊在把守。

楊廣下令強渡遼水。在工部尚書宇文凱造好浮橋之後,大軍開始強攻。

可是宇文凱建造的浮橋稍微短了一點點,距離遼水東岸還有一丈的距離,隋兵只好下水向岸上的高麗士卒發動進攻。被高麗士卒居高臨下不知道殺死了多少。

眼看自己地始祖無法登上對岸,被高句麗士卒屠殺,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心中極爲的着急,率先向着對岸殺去。

高句麗的士卒雖然是在居高臨下攻擊,但是他們又怎麼能擋得住麥鐵杖這樣的猛將呢?被麥鐵杖衝上對岸,手中的鐵杖揮舞開,將面前的高句麗士卒打的節節後退,爲身後的士卒爭取了一線機會。

後方正在觀戰的楊廣看到麥鐵杖第一個衝到岸上不由讚道:“麥鐵杖真勇士也。”麥鐵杖手中的兵器極爲地特殊,楊廣雖然站的相當遠,但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看到麥鐵杖衝上岸邊,掩護自己的士卒向岸邊衝擊。隋軍其他的將領都受到了刺激,也都一個個率先向着對岸衝去,掩護自己地士卒衝擊對岸。

有了這一干將領做榜樣,這些將領身後的士卒也都一個個拼死衝擊。

雖然遼水東岸的高麗士卒攻擊也是極爲的悍勇,但是的攻擊雖然猛烈,又佔據着地形之利,但是人數與隋軍相比差的實在是太多了。

隋軍擁有百萬之衆,一名士卒死了,就會有兩名、三名,甚至更多的士卒衝上來。高麗士卒終於還是抵擋不住。潰退了下去。

隋軍看到敵人敗退,發出一聲地歡呼,就向着對面地正在潰逃地敵人追殺而去。

大軍一路追趕。一直追到遼東城,方纔停下了腳步。

戰後統計戰果,這一戰共殺死高句麗士卒一萬多人,戰將數十員。

不過隋軍由於處在對自己不利地地形,所以傷亡地數字更大。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一批將領也都戰死。

而麥鐵杖雖然身受創傷數十處,但是竟然幸運的沒有死掉。(歷史上這麥鐵杖就是死在了這一戰)楊廣更是親自前來探望這位第一個攻到遼水東岸的大將。||

看到麥鐵杖一身的傷口,心中對麥鐵杖的忠義極爲的欣賞,當場就將麥鐵杖封爲宿公。派人送回後方修養。麥鐵杖的長子孟才、次子仲才、季才並拜正議大夫。

雖然傷亡地數字不小,不過這個數字對大隋的百萬大軍來說根本就是滄海一粟,不會對大軍有任何的影響。

而高麗雖然僅僅戰死了一萬多名士卒,卻是讓遼東城內的守將難受不已。而城內的守軍看到自己僅僅一戰就損失了這麼多的士卒,加上城外連綿不絕的營帳,根本讓人看不出敵人有多少人,城內的士卒都是驚恐不已。

不過雖然驚恐,但是在城中將領的壓制下還沒有什麼問題。

遼東城內的高麗將領也曾經出城交戰,不過卻只是損兵折將,沒有起到一絲地作用。看到自己在野戰之中無法戰勝隋軍。高句麗將領便在城內堅守。

楊廣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下了一道讓所有人都覺得吃驚的旨意,所有的進攻都需要讓陽光批准才能執行。

而且爲了顯示自己的大國風範,下旨一旦高句麗投降,那麼就不許再攻擊。這條消息不知道怎麼的傳到了城內。

遼東城快要攻陷的時候,城中的守將便派人出來說準備投降。楊廣便不許城外的士卒再攻擊,等着高麗守將出城投降。

可是等過幾天,城內的守軍恢復過來地時候,高句麗又不投降了,而是開始了抵抗。城外的大隋軍士只好再次開始攻城。

城池快要守不住的時候,高麗將領又說要投降。過幾天又不投降了。如此幾次三番之後,所有人都知道城內的高句麗人是在拖延時間,只有楊廣還是執迷不悟。

如此數月時間,一座小小地遼東城還是沒有拿下來。

這麼長時間沒有將遼東城拿下。楊廣心中卻是有些不高興了,他並不認爲是自己的戰略有問題,而是認爲那些大將沒有出力。

六月初,楊廣親自來到遼東城下,召見攻城的一干將領,說道:“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願我來。恐見病敗耳。我今來此,正欲觀公等所爲。斬公輩耳!公今畏死,莫肯盡力,謂我不能殺公邪!”

衆將聽到楊廣的話,都是面色大變,戰戰兢兢的不敢說話。

而高麗其他城池的守軍,在得到遼東城採用的方法之後,也都爭相模仿,讓攻城的隋軍苦不可言。

距離遼東不遠地北平王羅藝聽到楊廣地所作所爲之後,也是一陣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位皇帝陛下。

若是靠山王楊林在前線,自然不會將這樣錯誤地旨意放在心上,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遼東的戰事絕對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但是現在在遼東的一衆將領卻都沒有這個膽子。

在陸地上開始進攻的時候,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帥領的江、淮水軍,也從登州出發,向着高句麗國都平壤攻去。

高句麗雖然想要阻擋來護兒的水軍,但是高句麗國內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水軍,如何能夠抵擋來護兒所率領的隋朝水軍,只能眼看着來護兒從海路登岸。

登陸之後,來護兒便帶着自己的士卒向平壤城殺去。

等來到距離平壤城六十里遠的時候,高句麗守衛國都的軍隊也開拔過來了,兩支軍隊便在相遇地地方展開了攻擊。

高句麗的士卒自然是無法與大隋的精銳士卒相比。很快就被來護兒給擊潰。

將阻擋自己進軍地高句麗士卒擊退之後,來護兒突然起了獨佔此次征討高句麗的功勞,想要自己前往平壤城。將平壤城拿下。

水軍副總管周法尚知道來護兒的打算之後,連忙來到來護兒的大帳之中,對來護兒說道:“大總管,高句麗雖然是小國,但是一國之都的防守定然是相當嚴密的,而且高句麗士卒也一定會死戰,以求保住自己的國度。

我們水軍只有這麼一點人,恐怕難以將之攻下。我們還是稍微等一等吧,等陛下帶領大軍來到平壤城之後,我們再攻打平壤城也不遲。”

可是此時的來護兒已經被攻陷平壤城,獨佔此次大功地想法給衝昏了頭腦,擺擺手對周法尚說道:“高句麗士卒戰力低下,就算是平壤城有十萬大軍又能如何?本將定然能夠輕鬆的將平壤城拿下。”

周法尚還準備再勸,就聽來護兒說道:“周將軍既然害怕,那就留在這裡守衛吧,等本將將平壤城拿下之後,再迎接周將軍進城。”說着便擺擺手讓周法尚出去。

周法尚無奈。只得輕嘆一口氣離開來護兒的大帳。

來護兒在水軍士卒之中精選了四萬最精銳的,讓周法尚帶着其他人在這裡守衛,自己帶着這四萬精銳,就向着平壤城殺去。

來到平壤城下之後,機會沒有費什麼力,來護兒就攻下了平壤城。

看着平壤城被自己輕易的攻下,來護兒心中也是極爲的得意,笑着對身邊衆人說道:“法尚太過謹慎了,如此彈丸小城,如何能是我大隋天兵的對手。若是按照他的想法來做,我等如何能夠立下如此大功。”

周圍的將領看到平壤城被攻破,心中也都是極爲高興的,馬屁聲不絕於耳。讓來護兒極爲地得意。

得意之下的來護兒讓麾下士卒在平壤城內大肆劫掠。四萬士卒散亂的分佈在平壤城四處,沒有一支是成建制的隊伍。

可是他們都太小看了高句麗人,平壤城之所以如此輕易的就被來護兒攻破,並不是高句麗士卒的戰鬥力真的很弱,而是高句麗人故意將來護兒放進來的。

高句麗國主高元心中很清楚,硬拼的話,自己絕對不是大隋的對手,所以便讓城中最精銳地士卒都躲在城中各處的寺廟之中

而派了一些剛剛裝備起來的民兵前去迎戰來護兒。讓他們詐敗。返回平壤城。

其實也不用詐敗,這些剛剛拿起兵器的農民自然不可能是來護兒手下精兵地對手。很快就退回了平壤城中。

而此時躲在平壤城密室之中的高元,卻是在急切的等候着外面的消息。當得知進城的隋軍果然開始四處劫掠的時候,高元一陣的哈哈大笑,說道:“天佑我高句麗!”隨後便命令隱藏在城中各處的高句麗士卒開始反擊。

雖然大隋士卒地能力都在高句麗士卒之上,但是高句麗士卒是一隊隊成建制地殺出來,而城內的隋軍都是三五成羣地在城內搶掠。

而且這些士卒手中都抱着各種各樣的財物,有些人的兵器甚至都不知道哪裡去了,猛然遇上一隊隊的高麗士卒,隋軍士卒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些高麗士卒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想要反抗,可是手中沒有兵器,只有各種各樣的財物,如何能夠擋得住這些養精蓄銳的高句麗士卒呢?

來護兒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城中各處都突然想起了喊殺聲,讓來護兒心中極爲的奇怪,不知道這些喊殺聲是從哪裡來的。

不過這喊殺聲是從哪裡來的,對於來護兒來說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因爲高句麗的始祖已經殺到了來護兒不遠處。

雖然這些普通士卒在來護兒手中與泥捏的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看着不停的從各個巷陌中冒出來的密密麻麻的高句麗士卒,來護兒也是有些頭皮發麻。

在身邊親兵的護衛下,轉身逃出平壤城。而散亂在平壤城各處地隋軍士卒也已經發現了不對勁。一個個拼死向着城門衝去。

等回到戰船停留的地方,來護兒一清點士卒,四萬士卒隨自己前去。回來的竟然僅僅只有五千人,還各個都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看着前來接應自己地周法尚,來護兒覺得極爲的難堪。這時候高句麗的追兵也已經追過來了。

不過周法尚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站船上的投石機、牀弩一輪發射就讓高句麗士卒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高元已經是非常意外了,看到留守在這裡的隋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便收兵返回了平壤城。

戰敗之後的來護兒已經沒有餘力去繼續進攻了,只能帶着船隊返回了登州城。

雖然心中十分地不願意。但是到了登州之後還是必須去見靠山王。

靠山王對於來護兒回來的這麼早也是有些奇怪,等來護兒與周法尚將此次出戰的詳細始末告知楊林之後,暴怒的楊林差點將來護兒處斬。

隋軍此次出戰的共有一百一十多萬人,遼東等城雖然說不小,但是隻要留下一些人手攻打就是了,而其他的人自然不可能就這麼閒等着。

楊廣派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御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纔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出遂城道,檢校右御衛虎賁郎將衛文出增地道,皆會於鴨綠水西。

於仲文等人帶着大軍來到鴨綠江畔之後,駐紮在瀘河、懷遠二鎮。於仲文當年在討伐江南高智慧的時候,就因爲與宇文凱合謀貪墨糧草,而被隋文帝楊堅所罷免。

此次出征,於仲文卻是怕遇上與他一樣的人,所以將軍中的輜重糧草全部發給士卒。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排甲、槍槊並衣資、戎具、火幕。基本上每一個人都需要帶着三石的東西行軍,讓一干士卒都痛苦不已。

於仲文害怕士卒將發下去地東西丟棄,遂下令有膽敢遺棄米粟者斬!

不過這些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士卒在入夜之後都偷偷的將東西埋在了帳篷下面。不料才走到一半的時候,軍中的糧草就快要用完了。

一干士卒這時候才後悔當時將了事埋在地下,可是這時候後悔也已經遲了。

等渡過鴨綠江不遠的時候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看到軍中糧草已經用完了,便對於仲文說道:“總管,我軍如今糧草已盡,再走下去對我大軍不利,還是暫且退兵的好。”

於仲文此次是準備立功來的,聽到薛世雄的話。勃然大怒。說道:“我軍仗十萬之衆,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固知無功,何則?古之良將能成功者,軍中之事,決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勝敵!”

這句話軍中將領基本上每個人都想說,但是都不願意平白得罪於仲文,便都忍了下來,只有薛世雄擔心遇到危險,牽連到自己,沒有辦法便說了出來。

此時軍中官職與於仲文相當的,還有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右御衛將軍張瑾、右武將軍趙孝才、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檢校右御衛虎賁郎將衛文的官職與於仲文也僅僅相差一階。

除了薛世雄身爲右翊衛將軍,乃是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地副手之外,其他人根本就不歸於仲文管轄。

若是平時,於仲文自然是管不到這些人,但是在出徵之前,楊廣與於仲文一番詳談,認爲於仲文有破高句麗的方法,便讓衆軍都聽從於仲文的節制,讓於仲文成爲此次的行軍總管。

薛世雄身爲於仲文地副手,一旦大軍因爲於仲文的原因而戰敗,自己這個右翊衛將軍也免不了要受到責罰,所以冒險勸諫。

看到於仲文不聽,其他人也都知道於仲文已經打定了主意,便也不再去勸。

薛世雄也已經勸過了。盡到了自己身爲副將地責任,便也不再多說。

高麗國主高元這時候已經擊敗了來護兒的水軍,聽到於仲文帶領大軍向着平壤殺來。便命大將乙支文德帶兵前去抵擋。

乙支文德來到陣前之後發現大隋士卒都是一臉的菜色,知道於仲文軍中地糧草不足,心中極爲的高興,便準備使用疲兵之計。

一天之中與宇文述的大軍大戰七場,每次都是剛一接戰就轉身逃跑。而隋軍剛準備休息,乙支文德便又帶着人殺回來了。

如此雖然是一天之內七戰七勝,但是荊元恆都有些膽顫心驚地感覺,忙聯袂來到於仲文營中。苦勸讓於仲文退兵。

而這時候地於仲文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如此簡單的疲兵之計都沒有看出來,執意讓大軍繼續進發。

渡過薩水,距離平壤城還有三十里地地方方纔停下紮營休息。

乙支文德看到於仲文紮營休息,便派手下前來拜見於仲文,說只要於仲文能夠退兵,他們願意束縛高元前往楊廣面前。

於仲文見士卒疲弊,不可復戰,又平壤城險固,度難猝拔。遂因其詐而還。述等爲方陳而行,高麗四面鈔擊,述等且戰且行。秋,七月,壬寅,至薩水,軍半濟,高麗自後擊其後軍,左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於是諸軍俱潰,不可禁止。

一日一夜時間。隋軍戰敗的士卒竟然奔逃了四百五十里,渡過了鴨綠江。也可算是古代行軍史上地一個奇蹟。

於仲文前往高句麗的時候,麾下士卒共有三十多萬,可是當於仲文回到遼東城下的時候。竟然只剩下了兩千七百多人。丟失的潦草輜重、軍器器械更是數不勝數。

楊廣聽到消息之後心中極爲的憤怒,準備懲罰這些隨同於仲文前去攻打高句麗的將軍。到了這時候,所有人也都顧不得他於仲文了,更何況他們多次勸諫,他於仲文都不聽,也就怪不得他們了。

所有人都將罪責退到了於仲文的身上。

薛世雄在於仲文敗退的時候,就知道於仲文這次是倒黴定了,自己這個於仲文的副將也免不了受到責罰。所以在諸軍退卻的時候。自己帶着士卒在後方一邊收攏敗卒,一邊拼死抵擋。希望自己戰死之後,楊廣不會去怪罪自己地後人。

不過正是由於薛世雄的拼死抵抗,讓薛世雄得到了楊廣的讚賞,此次前去的一衆將領都被罷官奪職,只有薛世雄安然無恙。

於仲文敗退,來護兒敗退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楊廣這裡,軍中的糧草也快要盡了,楊廣無奈之下,只好於八月初帶着大軍返回了中原。

回到東都洛陽之後,楊廣越想心中越是憤怒,認爲是於仲文等人的敗退才使得自己揚威於塞外的想法沒有實現。

加上所有人都已經將罪責推到了於仲文的身上,所以楊廣便將其他人都官復原職,只有於仲文被關在牢中,沒有得到寬恕。

於仲文見所有人都已經被放出去了,只有自己一人還被關在牢中,又羞又怒,很快就病倒了,等楊廣將其從天牢放出,送到家中的時候,於仲文已經是不行了,沒有幾天就過世了。

當時間走到大業九年地時候,楊廣再次徵調百姓軍民,準備第二次征討高句麗。

秦瓊聽到消息之後,連忙再次上表,想要隨軍出征。

上次秦瓊請求隨軍出征,楊廣沒有同意,現在就更加不可能同意了。在楊廣看來,上次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因爲於仲文的原因,這次只要自己小心一點,大軍徐徐而進,以泰山壓頂之勢向着高句麗壓過去,高句麗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得住。

若是這一次帶着秦瓊前去,就難免讓人說上次沒有帶秦瓊所以失敗了,這次帶上秦瓊馬上就勝利了,這樣的話,楊廣是受不了的。

所以在此將秦瓊地請求駁回,秦瓊無奈之下,只得一邊命河西諸郡收攏流民積攢實力,一面密切關注着中原地局勢。

楊廣認爲上次一次戰敗的原因還有自己麾下士卒不夠精銳的原因。所以從天下各軍之中挑選精銳,組成驍果,任命宇文成都爲大將軍。用來保護自己地安全。

隨後下令再次調集大軍於涿郡集合,準備攻打高句麗。

而當時天下已經是烽煙四起。

濟陰有孟海公起聚衆數萬呼嘯山林。齊郡王薄、孟讓、北海郭方預、清河張金稱、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勃海孫宣雅,各聚衆攻剽,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這些人幾乎全部聚集在山東,使山東苦不甚言。

由於楊廣將天下最爲精銳的士卒都帶去攻打高麗了,所以地方上都沒有多少精銳的士卒。使得這些反賊發展的越來越大。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拿這些反賊沒有辦法。以前地齊州,現在地齊郡之中就有一位能勝善戰的大將——張須陀。

張須陀得士衆心,勇決善戰,將郡兵擊王薄於泰山下。薄恃其驟勝,不設備;須陀掩擊,大破之。薄收餘兵北渡河,須陀追擊於臨邑,又破之。薄北連孫宣雅、郝孝德等十餘萬攻章丘,須陀帥步騎二萬擊之,賊衆大敗。賊帥裴長才等衆二萬掩至城下。大掠。須陀未暇集兵,帥五騎與戰,賊競赴之,圍百餘重,身中數創,勇氣彌厲。會城中兵至,賊稍退卻。須陀督衆擊之,長才等敗走。庚子,郭方預等合軍攻陷北海,大掠而去。須陀謂民屬曰:“賊恃其強。謂我不能救。吾今速行,破之必矣!”乃簡精兵倍道進擊,大破之,斬數萬級。前後獲賊輜重不可勝計。

張須陀地這一系列地戰績,讓天下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聲望也是直直而上,雖然還不能與秦瓊十多年來的功績相比,但是隱隱已經有人將這位張須陀與秦瓊相提並論了。

不過張須陀自己心中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當初就是在秦瓊麾下爲將。對於秦瓊的本事還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還比不上秦瓊。

秦瓊接到探子報來的張須陀的戰報之後,心中也是非常的高興。對身邊衆人說道:“張須陀真良將也。我大隋有此等人物,山東無憂矣。”

程咬金看着戰報卻是相當的驚奇。對秦瓊說道:“二哥,這張須陀還真是不錯,當初在齊郡的時候,怎麼沒看出他有這樣地本事?”

秦瓊微微一笑沒有說話,雖然當初張須陀的本事還沒有完全的表現出來,但是從後世來的秦瓊對於這位正史上獨立支撐大隋的大將怎麼可能不知道呢,當初雖然說對張須陀相當的不錯,但是並沒有將張須陀帶走,爲的就是提放今日之事。

不過這戰報之中,最讓秦瓊感到驚訝的並不是張須陀,在秦瓊看來張須陀擊敗那些反軍乃是極爲正常的事。

可是張須陀麾下的一員大將卻引起了秦瓊地注意,雖然從傳來的消息上可以看出這員大將的武藝是相當高強的。

張須陀每次作戰都是讓此人帶領精銳士卒在前面衝殺,等敵軍地陣勢被衝亂之後,張須陀纔會帶着士卒前去攻打。

真正讓秦瓊對此人提起興趣的原因是此人的名字——姜鬆姜永年。

“沒想到這位這麼快就出來了,呵呵,張須陀也是運氣不錯,竟然能夠讓這位前去相助。有這位相助,這位的武藝在世上能夠相比的恐怕也不是很多。”

楊廣這時候也已經再次來到了遼東城下,知道張須陀的功績之後,心中極爲的高興的。後方反賊作亂讓楊廣心中也是有些不安穩。

正在準備調派靠山王楊林或者安西大都護秦瓊前去平叛地時候,傳來了張須陀平定了大部分反賊地消息。

楊廣齊郡將張須陀與姜鬆的花畫像送到涿郡,看着兩人地畫像對衆人說道:“我大隋英雄輩出,如何是一些草寇所能撼動的。”

說着就是一陣的哈哈大笑,心中因爲遼東城久攻不下的鬱悶也淡了很多。過了沒有幾天,新的戰報又送到了楊廣的面前。

原來齊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並佔據蹲狗山(今山東招遠東北),隊伍發展至10萬人。張須陀統兵進剿起義軍,隋軍列“八風營”緊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衆出降。其部將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各擁兵萬餘,亦均被張須陀鎮壓。張須陀一時威振東夏,因功遷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當年楊素活着地時候,楊素一家可以說是榮耀之極,滿朝文武誰敢正眼看楊玄感等人,就是邱天豹這些小王爺也不敢在楊玄感兄弟等人面前放肆。

可是自從楊素死後,楊玄感等人明顯的感覺到人們對他們兄弟的冷落。而且楊廣對他們兄弟也不像以前那麼好了。而且去年楊廣回到洛陽之後突然頒佈了一條法令,那就是廢除大部分地爵位,只留下王、公兩等爵位。

雖然楊玄感自己身上還有着越國公的爵位,柱國、禮部尚書的職位,但是他的兄弟們突然間爵位都沒有了。

楊玄感心中對於楊廣的怨恨是越來越深了。

當然像楊玄感這樣對楊廣削減爵位做法不滿的人相當的多,這些人雖然都是幹吃飯不幹事的,可是他們地父兄都是朝中的重要人物,或者說曾經都是重要人物。

按說楊廣對楊玄感還是可以的,楊廣忌憚的是楊素,對於楊玄感還沒有什麼感覺。這從楊玄感能夠擔任禮部尚書的職位就能看出來。

此次第二次攻打高句麗,楊廣更是讓楊玄感在後方押送糧草,輕輕鬆鬆的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可以獲得功勞。

正因爲擔任着押送糧草的重要任務,楊玄感可以接觸到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平民百姓,從百姓的談話中楊玄感知道這些百姓對於攻打高句麗都沒有什麼好感。心中不禁一動。

當年因楊素功高蓋主,楊廣想除掉他,便設宴同楊素太子楊昭一起喝酒。有一杯毒酒是給楊素準備的。但宮人弄錯了,毒酒被太子喝了。三天之後,毒性發作。太子臨死前說:“想不到我替楊素死了。”楊素知道後,鬱鬱不樂地死去。楊玄感心中對楊廣地怨恨也是相當深,但是楊廣是皇帝,這份怨恨只能是深深的壓在心中。

可是現在的情況。讓楊玄感突然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楊廣的一系列動作已經犯了衆怒。削減爵位得罪了一大批的貴胄子弟,征討高麗又令天下百姓不滿。

楊玄感突然起了一絲取而代之的念頭,雖然這絲念頭很快就被楊玄感壓下去了。

但是慾望就像是魔鬼,一旦沾上了,那就會越來越大,根本不可能去除。輾轉反側數天之後,楊玄感終於下定決心起兵。

楊玄感用督運糧草的名義。徵發了年輕力壯的民佚、船工八千多人。要他們運糧到遼東前線。那些年輕人怨透了勞役,聽說叫他們遠離家鄉去幹苦差使。更加氣憤。

有一天,楊玄感把民佚集合在一起,說:“當今皇上不顧百姓的死活,讓成千上萬的父老兄弟死在遼東,這種情況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來幹這件事地。現在我決心跟大夥一起,推翻暴君。你們願意跟我一塊起兵造反嗎?”

這些民夫本來就對前往遼東極爲的不願意,聽到有人願意帶頭,都轟然應諾。在這些人看來,前往遼東是死,起兵造反還有一線的生機,自然是要爭取這一線的生機。

楊玄感既然決定了起兵,便將自己地決定告知了自己的親信,以及一些當初對自己抱怨楊廣削減爵位的人。隨後楊玄感稱徵遼東的水軍總管來護兒謀反,傳書傍郡,令發兵會黎陽。

聽到楊玄感造反的消息之後,不少對楊廣削減爵位不滿的人都來到了楊玄感的軍中,很快觀王楊雄子恭道、韓擒虎子世諤等四十餘人都來軍中,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與他通謀。

前來的這些人之中,最讓楊玄感覺得高興地還是韓世諤與薄山公李密地到來。

韓擒虎在大隋軍中的聲望也僅僅比楊林弱了一點點,如今大隋地將領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當初韓擒虎的部下。

而李密更是楊玄感的少年至交,楊玄感向來知道李密足智多謀,這兩人的到來對楊玄感來說比其他四十多人加起來還重要。

第124章 轅門第28章 伐陳8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92章 回京第22章 伐陳2第149章 出征吐谷渾第124章 轅門第43章 軍法第82章 五年第79章 認親4第143章 洞房花燭第181章 雙刀會(2)第200章 回京第95章 李元霸第118章 崩第六十八 掌泉州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23章 圍城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31章 五招第204章 江淮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131章 五招第78章 認親3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06章 預兆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66章 最後的時刻2第33章 進城第57章 偷襲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80章 雙刀會1第17章 校場比武1第124章 轅門第84章 招攬第21章 伐陳1第90章 新城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58章 江潮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92章 回京第124章 轅門第53章 猛於虎!第15章 參軍3第30章 伐陳10第59章 謠言第一五九章第193章 李密之死第126章 招降第181章 雙刀會(2)第32章 封賞第37章 遊山明志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70章 撤軍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62章 相遇第50章 強攻1第32章 封賞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67章 援兵第111章 除患(下)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88章 初戰第51章 強攻2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180章 雙刀會1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29章 伐陳9第118章 崩第17章 校場比武1第52章 強攻3第15章 參軍3第80章 太保(上)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91章 乞降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194章 亂!第74章 回家2第96章 拉攏1第200章 回京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63章 元慶(下)第75章 親事第111章 除患(下)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107章 出塵上第131章 五招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67章 援兵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208章 亂!亂!亂!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5章 參軍3第一五九章
第124章 轅門第28章 伐陳8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92章 回京第22章 伐陳2第149章 出征吐谷渾第124章 轅門第43章 軍法第82章 五年第79章 認親4第143章 洞房花燭第181章 雙刀會(2)第200章 回京第95章 李元霸第118章 崩第六十八 掌泉州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23章 圍城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31章 五招第204章 江淮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131章 五招第78章 認親3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106章 預兆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66章 最後的時刻2第33章 進城第57章 偷襲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80章 雙刀會1第17章 校場比武1第124章 轅門第84章 招攬第21章 伐陳1第90章 新城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58章 江潮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92章 回京第124章 轅門第53章 猛於虎!第15章 參軍3第30章 伐陳10第59章 謠言第一五九章第193章 李密之死第126章 招降第181章 雙刀會(2)第32章 封賞第37章 遊山明志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170章 撤軍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62章 相遇第50章 強攻1第32章 封賞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18章 校場比武2第67章 援兵第111章 除患(下)第185章 怪物之間的戰鬥第88章 初戰第51章 強攻2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180章 雙刀會1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29章 伐陳9第118章 崩第17章 校場比武1第52章 強攻3第15章 參軍3第80章 太保(上)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91章 乞降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194章 亂!第74章 回家2第96章 拉攏1第200章 回京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63章 元慶(下)第75章 親事第111章 除患(下)第207章 李淵稱帝第107章 出塵上第131章 五招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67章 援兵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208章 亂!亂!亂!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5章 參軍3第一五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