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窮途

葉李、趙孟頫等人第一次面聖,便博得了皇帝好感。皇帝對南人信任的姿態,也絕非做做樣子。很快,他以葉李爲顧問,要求其五日一次入宮議事;而對於趙孟頫,本欲授以吏部侍郎,奈何朝官非議孟頫年少,不得不改授兵部郎中。

二月初,皇帝駕幸柳林,百官隨行,葉、趙二人便在其列。但凡議事,皇帝都令二人與聞,這般親暱態度,便是對蒙古勳舊,也是少有。

真金去世至今,已有一年的時光。我卻覺得一切宛如昨日,每每想到,心中便悲傷難抑。忽必烈的心裡又何嘗能夠平靜?國事縈繞心頭,連清靜地獨享這份悲哀,於他都是奢望。

去歲,皇子脫歡徵安南失利,皇帝一直耿耿於懷,圖謀再戰。可因太子突然病逝,爲朝局考慮,他再心有不甘,也不能輕舉妄動。真金之死不難傳到西道諸王耳中,海都窺伺漠北多年,又豈能安分?皇帝命長孫甘麻剌協助那木罕同鎮漠北,便是這個用意。而他,也絕不能再一次失去那木罕了。

而東道諸王,因爭奪遼東之地,與元廷的矛盾由來已久。此番太子新喪,諸王都瞧着眼裡。很快有人爲皇帝遞來密報:東道諸王乃顏圖謀叛逆。因其還未動作,皇帝謹慎考慮,特命伯顏去往乃顏處探聽虛實。

反觀朝中,自盧世榮伏誅,答吉古阿散鉤考生亂,乃至累及太子,朝局未有一日平穩,漢臣苦苦期盼的局面也未曾到來。鈔法虛弊仍未好轉;年後京師又遭逢饑荒,朝廷賑濟之後,國庫更是空虛;眼下戰事又顯端倪,皇帝不得不提前籌備……百般亂事,交雜心頭,理財無能的平章政事麥術丁,並不能爲君上排憂解難。皇帝欲更換理財大臣,已是再明顯不過的事了。

……

今日飛放,皇帝並無太大興致,讓宿衛們盡興放鷹捕鵝,自己轉身回了營帳。不多時,一衆宰執要員也被召進了帳內。

我進來時,果不其然看見了桑哥。也不知何時起,他逐漸走入權力中樞,初而隱秘,後而張揚。雖無宰相之名,卻比當今宰相更受皇帝倚重——畢竟連新任宰執名單,皇帝都授權他具擬。

帳內諸人,除了丞相安童,平章麥術丁等省臣,還有葉李、趙孟頫。兩人悄然立於衆人之後,斂容低首,行止拘謹。

忽必烈沉默着,目光環視一圈,待落到一處,嘴角才露出些笑影:“蠻子秀才,朕以爲你還未到呢!你素有足疾,何苦幹站着?——來人,賜座!”

“蠻子秀才”是皇帝對葉李的戲稱,說出來自帶幾分親暱。帳內皆是蒙古、色目高官,他一個南人得此殊遇,除了感激,更多是惶恐,百般推讓,不肯就坐。倒是桑哥笑着勸道:“葉先生何必拘束?聖寵加身,您又怎忍拂了陛下的好意?”

葉李推脫不得,只得勉強坐了,皇帝又給趙孟頫賜座。而他卻以年少位卑爲由,執意推辭,皇帝勸不得,也不再勉強。桑哥沉默地旁觀,斜睨他一眼,嘴角露出幾分玩味的笑意,臉上的輕蔑不加掩飾。趙孟頫到底是年輕氣盛,莫名承受這不知所謂的敵意,臉色便白了幾分,頂着桑哥的目光望回來,柔和的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帶着沉默的質問。桑哥看這目光,不由一怔,而後忍不住嗤笑出聲,他笑得無所忌憚,連皇帝都不禁側目。

忽必烈告誡似地望了他一眼,桑哥纔有所收斂,而後清清喉嚨:“陛下召臣等前來,所爲何事?”

我不禁挑了挑眉:桑哥眼下是總制院院使,有安童在此,他何以越過丞相,向皇帝發問?

我心下不悅,再看看安童,他果然臉色不好,卻也隱忍不發。皇帝於此視若無睹,神情肅然,直截了當地開口:“鈔法虛弊日久,物價騰踊,民力疲睏,各位可有良策?”

這是困擾皇帝許久的問題。阿合馬當權時,爲了斂財,圖一時便宜,挪用鈔本,增發紙幣,結果物重鈔輕,鈔法大壞。盧世榮當政的半年裡,也沒有多少治本的良策。待其下臺後,理財一職落到平章麥術丁身上。同爲回回人,比之阿合馬,麥術丁雖然清廉,卻無理財之術。鈔法之弊延宕至今,仍是無解。

“平章大人,眼下的難處,你來說一說罷。”安童一嘆,輕輕開口。

麥術丁本欲迴避,如今卻不得不出頭,他主管理財,鈔法出了問題,總要給個說法纔是。

“鈔法之行二十餘載,官吏奉法不虔,以致物重鈔輕,公私俱弊。今有省官奏請,謂法弊必更(1),臣、臣……”他一時語塞,苦着臉說不出話來,皇帝卻無絲毫體諒之意,冷冷逼問:“卿有何更張之策?”

“臣、臣別無良策……”衆目睽睽之下,麥術丁無奈承認自己的無能,幾乎丟盡了顏面,一張臉急得漲紅,幾乎要哭出來。

皇帝氣恨地橫了他一眼,想要斥責,又覺無益,揉着額頭煩躁不安。麥術丁乾乾站着,進退不能,安童見狀,只得出面道:“麥術丁所言,並非無益。鈔法之弊,正因官吏奉法不虔。遙想中統之初,鈔法初立,公私貴賤,愛之如重寶,行之如流水。十七八年,鈔法無少低昂(2)。蓋因平準庫鈔本充足,印鈔節制。及至阿合馬當政,枉顧法令,濫印超發,挪用鈔本,終至鈔法大壞,民信盡失。爲今之計,在於重立鈔法,以增民信。”

他心裡十分明白,卻只點到爲止,不說詳情,不施一策,原因爲何,我自是清楚:當初增發紙鈔是爲的什麼?挪用鈔本又因爲什麼?皇帝龍驤虎視,雄心不已,四海烽煙不歇,民生凋敝已久。而天下之財本有定數,軍需若無節制,民用自是匱乏,鈔法哪有好起來的道理?平準庫裡的金銀原本用以平衡物鈔輕重,沒有白銀爲本,紙鈔只是一紙虛文。如今都挪作他用了,想要重新充實,又從哪裡籌措銀本?皇帝卻還想着徵安南、徵緬國、徵日本、徵爪哇、發歲賜、行佛事……這哪一樁事,又能離得了銀錢?

安童話畢,緘口不言。忽必烈直直望了他半刻,似是明白他的深意,冷淡地哼了一聲,似有心事一般,扭過頭望向別處。

安童見此,臉色一灰,神情黯然,默默退回原處,茫然出神,眼眸裡盡是無力和悲哀。

桑哥冷眼觀望,而後感慨似的,望着安童憫然一嘆,自然而然便引來皇帝注目:“汝可有建言?”

“如丞相所言,不如重立鈔法,以增民信。”

他的答覆並無新意,附和得卻是乖巧,以圖消解安童的疑慮。皇帝卻是不滿,不依不饒地追問:“如何重立鈔法?”

桑哥卻不急於回答,他目光流連,兜兜轉轉,不意間落到葉李身上。葉李一直坐在下首,久未開口,幾乎要被衆人遺忘了,此刻陡然靈醒過來,起身上前一揖,做恭順聆聽狀。

“鈔法本起自江南,故宋慣用會子,葉先生於此,或有嘉謨。陛下不妨聽之。”桑哥笑道。

他無意間賣了個人情,給葉李一個獻策的機會。葉李自是感激,卻仍是剋制,推辭了一番,才勉強開口:

“中統鈔空虛日久,已成事實。若欲重立鈔法,不如更換新鈔。以新鈔一貫兌舊鈔五貫,擡升幣值,平抑物價。新舊鈔並行,逐步回收舊鈔。至於平準庫銀本,也亟待充實,規定銀鈔比價,允許百姓以鈔兌銀,如此方能重獲民信。否則縱有新鈔,也是無本之木,滯澀難行。”

葉李言罷,屏息許久,始終不敢擡眼。皇帝積威甚重,不語時,那股無形的壓力更爲迫人。葉李的脊背稍稍鬆懈,在皇帝的目光下,又很快打直,繃得像一棵鬆,再過了一會兒,後背的衣襟都要汗溼了。

忽必烈輕聲笑了,滿意地點點頭,這便是無聲的嘉賞。他示意葉李落座,而後又開口:“國家財賦不足已是大患,平準庫胎本又將如何充實?”

此言一出,諸人神色俱是一凜。理財之策可以說的輕巧,籌來真金白銀纔是真正的難題。中統鈔貶值的根本,便是沒有足夠的銀本作爲準備金。皇帝籌措軍需歲賜還來不及,哪裡還有多餘的銀子充作胎本呢?

這次皇帝沒給別人說話的機會,直接望向桑哥,君臣二人眼神一匯,已有默契。桑哥得皇帝默許,無所顧慮,篤定開口:“海內錢穀,中央及諸路官員率有欺蠹,侵吞漁利者,不在少數。朝廷寬縱日久,鮮有咎責。不如鉤考天下,一則追徵錢穀,以資國用;二則嚴懲官員不法事,肅清風紀,重振國法。”

一言落定,聲如驚雷,在場諸人無不變色。先前答吉古阿散鉤考,便惹得京師騷動,更是牽累太子,以致真金憂懼而死。此番桑哥竟不顧皇帝忌諱,重提此事,更要將鉤考的範圍擴至天下諸路,那後果恐怕不堪承受。

“臣以爲不可!”未等皇帝開口,角落裡已有人抗議,久未開口的趙孟頫陡然發聲,讓皇帝不免爲之一驚。桑哥亦是訝然,再望向他時,眼裡已寫滿恨意。

忽必烈一時沉默,目光在那張年輕的面孔上停留片刻,而後決然不顧,轉而顧視桑哥:“內外官員果有欺盜,的確不得不查。若能追徵錢穀,於國於民,都是益事。汝若能爲此事,朕以汝爲宰相!”

他的話語沒有分毫猶豫,怕是早有此念。我內心一驚,腦中卻亂無頭緒,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趙孟頫不甘地望着皇帝,卻再無說話的機會。

“陛下!”安童隱忍多時,終不能忍,不待皇帝允准,近前道,“陛下莫非忘了太子之事?太子緣何而逝,陛下不明白?”

“這二者又有何干系!”皇帝目中有一閃而過的驚痛,旋即又恢復冷酷,語氣亦是十分不耐。

安童見此,心喪若死,卻又打起精神,毅然上前,撩袍跪叩:“昔日漢武帝惑於羣小,大興邊事,急徵苛斂,以致民力屈,財用竭,天下騷嚷,羣盜蜂起;更有巫蠱之禍,牽累太子無辜身死……最後不得已下《輪臺詔》,才得免亡國之患。史書明鑑,歷歷在目,陛下便全然不顧麼!”

他切切諫言,面色悲慼,眼裡幾乎滴出血來,卻只換來皇帝的冷漠。桑哥亦無謂一笑:“丞相言之過重。鉤考天下,爲的是清濁虛實,複覈奸贓,嚴懲官員不法事,何至於斂及百姓?實乃利國利民之善事也。丞相何必憂心過度?”

桑哥的態度稱得上溫和,面對安童的嚴詞指責,仍是笑如春風。安童視若無睹,只是搖搖頭慘然一笑:“自古至今,聚斂之臣,言之爲國爲民,其所行之策,又何曾惠及百姓?上有逋欠之需,下必強徵苛斂。權豪勢要不甘自損,必將重負轉嫁百姓。更遑論奸臣惡黨,藉此爲名,剝害生民以自肥。歷代姦凶酷吏,如此行事,不爲少見。院使廣聞博知,何不知史書也?”

安童冷冷望他,詞鋒甚利,逼得桑哥也一時無言。見皇帝亦是沉默,他猶豫片刻,終是心下一橫,憤然進言:“陛下欲理財富國,心意難改,臣力不能迴天,惟乞不用桑哥,別相賢者,猶不至虐民誤國。”(3)

桑哥哪料安童如此直言,當即如遭掌摑,瞠目結舌,一張臉霎時慘白,全無剛纔的談笑自若。他呆怔半晌,待回過味兒來,眼裡羞恨交加,兀自平復半晌,也難能忍氣,只得可憐地望向皇帝,以求公道。

忽必烈卻是出奇的平靜,他已冷眼漠視許久,看着針鋒相對的兩人,突然笑了,輕輕踱步下來,走到安童面前,用腳踢踢他膝蓋,示意他起身。

同僚面前,這番舉動於他無異於羞辱。他咬住嘴脣,恨恨起身,望着皇帝,並無半分妥協的意思,因爲憂急,眼睛泛紅,幾乎被激出淚來。看着他近乎偏執的倔強,皇帝臉上笑意更深:

“汝欲爲百姓哭耶?汝欲爲百姓憂也。卿既有此心,何不爲朕分憂,爲國分憂?汝乃朕之宰相,非民之宰相。不用桑哥,誰爲朕斂財,卿可爲之乎?若不可爲,無復多言!”

安童聞言,如遭雷殛,猶如失了魂魄一般,眼睛空洞茫然,怔怔下淚,口中喃喃:“陛下欲富國,亦當取財以道,施發仁政。否則民不存,國焉在,陛下又何以自處?”

“可朕要救鈔法、籌軍需,以防乃顏!若乃顏興亂,朕無錢糧以對,亡國指日可待!”

一聲怒喝轟然響起,皇帝驟然爆發,聲如雷霆過境,震得整座營帳搖搖欲墜。震怒之後,帳內猶有迴音,而後是駭人的沉默,如致命的毒酒,慢慢沁入人的肺腑,迫得人幾乎窒息。

“陛下欲斂財,總有一百個理由;陛下欲富國,也不止這一個辦法;陛下欲用人,國人可用者豈止桑哥?臣今日言盡於此,聽與不聽,全在陛下。臣無復多言。”

安童冷淡一笑,擡頭諦視皇帝,神色全無顧忌。兩人沉默地對視許久,幾乎又要釀成一場風暴。他卻突然收回目光,正色一拜,而後不顧皇帝意旨,徑自離帳而去。

第202章 入覲第28章 局勢第148章 挑撥第156章 歡飲第238章 解脫第224章 慷慨第148章 挑撥第93章 想法第89章 奏對第71章 斥責第127章 瓜分第150章 矛盾第18章 開平第94章 起鬨第63章 波羅第150章 矛盾第94章 起鬨第3章 和林第192章 伴讀第141章 套問第204章 讒害第250章 金秋第23章 日常第75章 歸返第6章 真金第165章 雜劇第38章 誘導第179章 獻藝第237章 探病第218章 更迭第167章 勸進第116章 出嫁第195章 痛打第210章 叔侄第9章 診病第105章 鬥鷹第235章 表章第42章 辯駁第108章 怒斥第164章 戲班第243章 平叛第190章 宴請第72章 轉變第201章 歸寧第18章 開平第179章 獻藝第31章 稱汗第154章 求和第85章 治道第11章 挑釁第248章 夙願第11章 挑釁第33章 用心第120章 學字第99章 求情第223章 疑心第117章 啓程第159章 出路第180章 諷喻第230章 月色第224章 慷慨第86章 考驗第231章 論罪第109章 榮辱第105章 鬥鷹第194章 元正第218章 更迭第204章 讒害第60章 真心第230章 月色第188章 君心第172章 求教第125章 重逢第115章 待嫁第153章 生機第91章 心志第175章 除夕第188章 君心第103章 大宴第80章 逼婚第99章 求情第169章 舊情第21章 參謀第18章 開平第25章 變故第175章 除夕第105章 鬥鷹第246章 夜襲第38章 誘導第130章 勸慰第16章 出逃第212章 孤臣第181章 春水第158章 決戰第228章 謗怨第159章 出路第81章 道喜第81章 道喜第51章 叛亂
第202章 入覲第28章 局勢第148章 挑撥第156章 歡飲第238章 解脫第224章 慷慨第148章 挑撥第93章 想法第89章 奏對第71章 斥責第127章 瓜分第150章 矛盾第18章 開平第94章 起鬨第63章 波羅第150章 矛盾第94章 起鬨第3章 和林第192章 伴讀第141章 套問第204章 讒害第250章 金秋第23章 日常第75章 歸返第6章 真金第165章 雜劇第38章 誘導第179章 獻藝第237章 探病第218章 更迭第167章 勸進第116章 出嫁第195章 痛打第210章 叔侄第9章 診病第105章 鬥鷹第235章 表章第42章 辯駁第108章 怒斥第164章 戲班第243章 平叛第190章 宴請第72章 轉變第201章 歸寧第18章 開平第179章 獻藝第31章 稱汗第154章 求和第85章 治道第11章 挑釁第248章 夙願第11章 挑釁第33章 用心第120章 學字第99章 求情第223章 疑心第117章 啓程第159章 出路第180章 諷喻第230章 月色第224章 慷慨第86章 考驗第231章 論罪第109章 榮辱第105章 鬥鷹第194章 元正第218章 更迭第204章 讒害第60章 真心第230章 月色第188章 君心第172章 求教第125章 重逢第115章 待嫁第153章 生機第91章 心志第175章 除夕第188章 君心第103章 大宴第80章 逼婚第99章 求情第169章 舊情第21章 參謀第18章 開平第25章 變故第175章 除夕第105章 鬥鷹第246章 夜襲第38章 誘導第130章 勸慰第16章 出逃第212章 孤臣第181章 春水第158章 決戰第228章 謗怨第159章 出路第81章 道喜第81章 道喜第51章 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