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

bookmark

由於內心中充滿了驚慌,雍闓奔逃的速度十分之快。

不久之後雍闓及他的幾名親隨便躍過了幽深密林,來到了一處廣袤的空地之上。

在這處空地上,正停留着數千枕戈待旦的精兵。

這數千精兵正是雍闓的嫡系部隊,而雍闓之所以將嫡系部隊放置在此處,爲的本來是在漢軍大營產生營嘯後,他好趁機率軍將漢軍大營一舉拿下。

可原本在雍闓看來天衣無縫的計劃,現在在得知漢軍早有準備之後,一切都變得是那麼可笑。

見雍闓的身影顯現,率領這數千叛軍的雍闓族人馬上迎了上來。

雍闓族人本來還以爲雍闓是親自來向他下達進攻命令的,只是他的詢問話語還未說出口,便得到了雍闓嚴厲的眼神。

在嚴厲眼神的震懾下,雍闓族人自然不敢再擅自詢問。

而在回到己方大軍的陣列中後,雍闓動盪不安的內心稍微平復了一些。

雍闓並未對他的族人解釋些什麼,他馬上發出撤軍的命令。

孟獲已經沒救了,現在雍闓想的是要如何保全他在當世的安身立命之本。

誰知道那個未卜先知的諸葛亮,會不會乘勝追擊他。

在高掛當空的明月的照耀下,只見有數千叛軍在一位將領的帶領下,如他一般慌不擇路地朝着後方不斷退卻。

那狼狽無序的模樣,直引得人發笑。

這便是那瞧不起諸葛亮的雍大將軍呢。

在雍闓率領着己方叛軍返回大營的時候,被五花大綁的孟獲正被漢軍押着跪倒在諸葛亮的身前。

這一幕,讓諸葛亮周圍的漢將感覺有種似曾相識之感。

諸葛亮看着跪在他身前的孟獲,一時之間並未有所話語。

而在諸葛亮沉默的時候,孟獲更是不敢發出一點聲響——他知道現在自己的小命,就在諸葛亮的手中拿捏着。

可是長久的沉默,讓孟獲心中的忐忑情緒愈發濃厚。

最後養氣功夫不行的他實在忍耐不住,他微微擡起頭看向高坐身前的諸葛亮,口中甕聲甕氣的試探道:

“獲今爲友人所害,不幸被丞相所擒,要殺要剮,任憑丞相決斷。

只是獲有一所求,希望丞相能放過我那三千兒郎。”

聽到孟獲的話語後,在列的一衆漢將覺得頗爲好笑。

孟獲第一次被擒時,說是爲了親情。

今次被擒後,又說是被友人所誤。

反正無論怎麼樣,他被擒都不是因爲他技不如人咯。

不過孟獲的話也體現了他愛護士卒的性格特徵。

而孟獲展現出的這點性格特徵,也讓在列的一些漢將對他這個蠻王改觀了不少。

相比於諸位漢將心中的各有想法,諸葛亮在聽完孟獲的話後,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決斷。

諸葛亮開口朗聲對孟獲問道:“從你的話語中,你貌似對吾的二次擒拿並不服氣?”

見諸葛亮詢問起這點,孟獲直接點頭承認。

“獲今夜失手被擒,非戰之罪。”

孟獲說這句話時那一副理所當然的神色,又讓一衆漢將覺得十分可笑。

可諸葛亮並未發笑,他只是緊盯着孟獲,對着他接着問道:“若吾再將你放歸,你當如何?”

當諸葛亮的這句話說出來後,不止孟獲詫異的瞪大了他銅鈴般的雙眼,就是一衆漢將臉上也紛紛浮現不解之色。

有好幾位漢將已經想着出身勸阻諸葛亮。

可是他們的舉動,卻被諸葛亮輕輕擺手所阻止。

在阻止諸將想要勸阻的舉動後,諸葛亮淡淡看着孟獲,想着從他的口中得到他的回答。

在諸葛亮的注視之下,性情豪爽的孟獲在巨大的驚詫之後,很快就給出了他的回答:“當整兵與丞相再戰。”

以孟獲的智慧,他真的很難明白諸葛亮爲何再次想放過他。

不過以他的性格,他也不會想着刻意去欺瞞諸葛亮。

孟獲不知道的是,儘管他兩次被諸葛亮所擒,但在他的心中已漸漸對諸葛亮產生敬意。

聽到孟獲情理之中的回答,諸葛亮的臉上方纔流露出笑容。

“你倒實誠。”

在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揮手示意一旁的士卒爲孟獲解綁。

從他的這副舉動可以看出,他說要再次釋放孟獲,絕不是信口開河。

當漢軍爲孟獲解綁之後,諸位漢將眼中的不解之色幾乎要溢出眼眶,而孟獲也沒好到哪裡去。

在身體重新獲得自由後,他整個人的腦袋都是懵懵的。

二擒二縱,這樣的仗別說他沒打過,聽都沒聽過。

在讓士卒爲孟獲解綁之後,諸葛亮似乎覺得這還不足以展現他的仁義,於是他便對着一旁的楊儀下令道:

“待送孟獲出營後,也將他的三千兒郎放離吧。”

諸葛亮的這個命令,更讓楊儀及一衆漢將心中的勸阻之心大盛。

就算諸葛亮釋放孟獲有着深層不爲人知的考量,但他現在釋放那三千彝軍又是何用意?

一個孟獲或許不足爲懼,但三千彝軍可是一股足夠令漢軍感到頭疼的軍事力量呀。

在心中的濃厚不解之下,諸將紛紛將目光看向趙雲。

目前在南征大軍中,趙雲是除諸葛亮、于禁之外地位最高的大將。

而於禁地位雖高,身份卻頗爲敏感,所以這時候只有趙雲有可能勸的動諸葛亮。

可面對諸將投來的求請目光,年逾五十的趙雲好似沒看到一般。

這倒不是趙雲老眼昏花了,只是趙雲本能的不想搭理那些目光。

諸將想勸阻諸葛亮,無非是看不明白諸葛亮的舉動,說實話趙雲也看不懂。

可趙雲與諸將不同的是,作爲劉備元從大將的他,可是很早以前就見過諸葛亮的神奇之處。

就例如現在爲世人所知的《隆中對》。

當年當諸葛亮第一次向劉備闡述《隆中對》的戰略構想時,除了劉備,幾乎所有人都以爲諸葛亮是在癡心妄想,誇誇其談。

但後面劉備的發展,卻讓一衆當年嘲諷諸葛亮的人,臉上齊齊捱了一巴掌。

有着這種經歷的趙雲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他不需要看的懂諸葛亮的佈置,只需要聽從就好。

畢竟年紀越大,臉面越重要,他可不想再被打臉了。

而在趙雲不出身勸阻的情況下,饒是有許多漢將心中十分不解諸葛亮二放孟獲的打算,但面對着已經在漢軍中建立起威望的諸葛亮,諸位漢將還是沒有一人膽敢出來勸阻。

諸葛亮在對楊儀下達完命令之後,又對着孟獲言道:“事不過三,今我對你二擒二縱已經是仁至義盡。

若你下次再被我擒拿還是不降的話,你斷然再難以活着離開我軍大營。”

諸葛亮的話語中透露出慎重的語氣。

孟獲在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後,臉上浮現不服氣的神色。

這丞相品德猶如山嶽般沉重,可是也太過小瞧他了。

二擒二縱已經是奇恥大辱,哪能再被他擒第三次?

若自己真能被諸葛亮再擒第三次,不用諸葛亮說,他自己就會對諸葛亮叩頭臣服,絕不再叛。

由於感覺自己被諸葛亮看輕了,心中有些不平的孟獲在對着諸葛亮拱手後,口中並未說什麼感謝的話語,便大步邁出了大帳之外。

待孟獲離開大帳之後,諸葛亮看着帳內一衆不解他深意的將領,大笑着問道:

“諸卿可是以爲我太過託大?”

在諸葛亮的這句問話出來後,並沒有將領回答諸葛亮。

只是有時沉默,已然是一種最好的回答。

面對着諸將的不解,諸葛亮不再隱瞞他心中的謀劃,開口對着諸將說道:

“在我軍南征之前,我曾寫信詢問過樑州牧,他有何計略可敗南中叛軍。

梁州牧對我獻上了“分而化之”的計策。

剛纔在我軍擒獲三千彝軍後,我已尋一二彝軍詢問今夜彼等夜襲的大致由來。

從那些彝軍的口中可知,今夜夜襲之策乃是由雍闓所獻,然如今諸將可見雍闓此人在何方?

既獻夜襲之策,卻在友軍陷入重圍之時,果斷臨陣脫逃,由此足可見叛軍諸部並非是一條心。

我料那雍闓在逃離之時,心中斷定孟獲必無活路。

當此時,若我將孟獲放歸爲敵營,雍闓與高定將會如何看待孟獲?

他們是會認爲我愚不可及縱虎歸山,還是會認爲孟獲已經變節,成爲我軍內應了呢?”

當諸葛亮的這兩句問話落入在場漢將的耳中後,在場漢將的臉上皆浮現了思索之色。

有些反應快的漢將,臉上則是出現了喜色。

那兩句看似是有兩個可能的疑問句,但實際上卻是陳述句。

陳述着一個只要是常人,都會認爲的事實。

二擒二縱,古往今來從未有過。

更何況從常理上來說,諸葛亮是平叛的漢軍主帥,而孟獲是在地方上造反的叛軍首領。

從身份上來說,諸葛亮與孟獲是天然對立,甚至於應該是不死不休的。

可就是在這樣不可調和的身份之間,卻發現了二擒二縱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高定與雍闓又怎麼不會對孟獲起疑呢?

要知道他們之間本就是以利益結合在一起的盟友關係,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穩固。

而既然是身爲叛軍一方,那肯定是小心謹慎的。

只要高定與雍闓一旦對孟獲起疑,那麼他們勢必會對孟獲做出相應的防備舉動。

甚至他們之間直接有可能發生火拼。

而一旦敵軍之間發生規模大的火拼,那麼漢軍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現在諸將才明白,爲何諸葛亮也要將孟獲的三千彝軍放回。

既然諸葛亮是抱着讓敵軍火拼的打算,那麼當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孟獲的軍事力量。

不然要是將孟獲孤身一人放回邛都縣,高定與雍闓輕易就可除去孟獲,那樣還怎麼讓敵軍發生火拼呢?

二擒二縱,乃是一個陽謀。

雍闓與高定不難看出這可能是諸葛亮的離間之計,但就算他們看出來了,他們敢去冒這個險嗎?

最重要的是,從表面上看二擒二縱都是諸葛亮仁義無雙的表現,也是大漢身爲華夏正朔展現在世人眼前的一種氣度。

我想對敵人施行仁義,可敵人自己要火拼,關我天朝正兵什麼事?

從始至終,我大漢天兵都是代表正義的一方。

世人常言實利與虛名,二者不可兼得,例如當年的曹操便是不幕虛名只取實利的代表人物。

可在諸葛亮這裡,好似這一點常識卻不再是常識。

實利與虛名,諸葛亮都可以用他的智慧得到。

在明白諸葛亮的全盤謀劃後,諸將心中紛紛對諸葛亮浮現佩服至極的想法。

諸將在楊儀的帶領下,盡皆臉露佩服的對着諸葛亮一拜,口中臣服地讚歎道:“丞相英明。”

而面對諸將的拜服,諸葛亮臉上卻沒有浮現自得之色,他對着帳內的諸將言道:

“諸卿下去好好整訓士卒,不出三日,越嶲叛亂可定也。”

諸葛亮的話語中,透露出強大的自信。

諸葛亮沒有食言,當孟獲走出漢軍大營後不久,他便見到他的三千兒郎,正在從漢軍大營中被陸續放出。

漢軍不僅沒有傷害三千彝軍的性命,甚至連他們的武器都未收繳。

這倒是讓孟獲心中對諸葛亮又高看了一層。

不過作爲被二擒二縱的一方,孟獲心中卻有着難以掩飾的失落與羞恥感。

不止他有這種感受,就是他的三千兒郎在被放出漢軍大營之後,也一個個垂頭喪氣的。

昨夜他們的情緒有多高漲,他們現在心中的失落與羞恥感就有多強。

這叫打的什麼仗呀!

見自己的三千兒郎情緒都不高,孟獲一時之間也沒什麼好的辦法。

他只想着先帶這三千彝軍返回邛都城內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歸心似箭的孟獲很快就帶着三千彝軍回到了邛都城的不遠處。

而孟獲及他的三千兒郎逃出生天的情報,也很快被送到了雍闓與高定手中。

當得知這個情報的時候,雍闓還在與高定正在爭論着。

他們是爲昨夜的戰敗爭論,可雍闓與高定本就語言不通,所以他們的爭論縱使持續很久也未得出一個定論。

可就在這時,雍闓與高定得知了孟獲平安歸來的消息。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雍闓與高定的心中齊齊浮現一種荒謬至極的感覺。

特別是在知道孟獲的大軍毫髮無傷後,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

諸葛亮是在將他們二人,當做傻子嗎?

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章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
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章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