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

在剛剛聽到“科舉”二字時,滿寵的眼神中有着迷茫。

可很快以他的見識,就對這二字有了大致的猜測。

“科”有考教、查覈的意思,至於“舉”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下盛行的察舉制。

就算是九品中正制,本質上也是一種察舉制度的創新。

在心中分別拆解完二字的意思後,滿寵心中不由的得出一個想法:

“大將軍是想建立一種,考試與察舉並行的選拔士人制度?”

滿寵口中吐出的推測,讓糜暘臉上的笑容愈盛。

與滿寵這名滿天下的大名士討論選官制度,就是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共鳴。

若說起科舉制,可能許多後世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會是,這是始於隋唐時期的一種選拔人才制度。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科舉制最大的特點便是,通過國家舉辦的正規考試,來選拔國家需要的各級人才。

並且隨着時代的發展,科舉制在唐代以後,逐漸成爲歷代朝廷選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徑。

但這是唐代以後,世人對科舉制的看法。

其實在漢代之時,科舉二字對世人來說也不陌生。

畢竟字義就在那裡,很多人很容易根據科舉二字的字義,得出與滿寵相同的理解。

而對當世人來說,察舉制自不必說,這一直是兩漢四百年間主要的選拔人才制度,世人都熟悉的很。

至於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對當世人來說卻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上位者都有考教士人的習慣。

“有何教我”這句話,難道真以爲是上位者什麼都不知道,必須要士人當他老師教他嗎?

這四個字無非體現着,上位者對士人的一種面試而已。

及至當世,甚至不止上位者會考察士人,就連士人在入仕前,也會想着考察上位者。

“君擇臣,臣亦擇君”,便是這社會現象的最佳體現。

從以上的情況可知,其實在漢代,通過考教選拔人才一事,是符合當世人的普世觀念的。

故而滿寵這個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在聽到“科舉”二字後,沒有大感迷惑,也沒有勃然大怒,覺得糜暘是要揮動鋤頭,開始掘世家的根了。

相反的滿寵臉上還流露出期待之色。

他想知道糜暘所言的“科舉”二字是不是如他猜測的那般。

又能爲天下的世家豪族,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面對滿寵的期待之色,糜暘果斷的點頭道:“滿君所言正是。”

見糜暘的回答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滿寵臉上的期待之色愈濃。

滿寵出身高門,他之所以會倡議糜暘在大漢境內施行九品中正制,不代表他就真的非九品中正制不可。

對滿寵來說,只要是能爲世家大族帶來利益的選官制度,那這個制度是不是九品中正制,是一點都不重要的。

而若糜暘所言的科舉制真是一種考試與察舉並行的選官制度的話,那麼這種選官制度對當世的世家大族來說,當然是有利可圖的。

例如察舉制。

察舉制的前身本就是春秋時期的鄉里舉薦制度,有着這種內核的察舉制,不管它如何創新,都不可能會損害在當地有着巨大影響力的世家豪族的利益。

這也是爲何九品中正制發展到後面,會變成“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的畸形形態的根本原因。

只要糜暘不廢除察舉制,那麼他無論提出怎麼樣的選官制度,都等於在間接保障天下世家的利益下限。

既然如此滿寵何必着急憤怒。

在知道自身的利益不會受到侵犯後,滿寵開始思考起“科舉制”中科一字給天下世家帶來的影響。

考試選拔人才,古往今來早已有之。

可以往的那些考試選拔人才的例子,大多是上位者與士人之間的私人奏對。

而且這種奏對也主要看上位者的心情纔會發生——並不穩定,更不是一種官方正式的選才制度。

而糜暘當下既然在自己面前,將科與制二字相聯,那就說明他有意要扭轉這種現象。

糜暘想在國家層面建立法度,讓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正式成爲國家的一種選官制度。

正因爲如此,糜暘纔會說“考試與察舉並行”。

對於糜暘的這個想法,滿寵正在心中快速的思考利弊。

見滿寵的臉上有着思索之色,糜暘開始適時說話鼓動滿寵:

“孤想留名青史,要想做到這一點,則必須施恩於天下士子。

以往肉食者與士子之間雖常有奏對之舉,可往往會不歡而散,爲何?

無非是士子之言,時常會觸怒肉食者,令彼等不喜而已。

這一點,縱是各位先賢也不能倖免。

孤以往每逢看到這些事例,常常爲諸位先賢之遭遇扼腕嘆息。

嘆息於他們的懷才不遇,更嘆息於肉食者的識人不明。

常言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難道不是你我士人最大的悲哀嗎?”

說到這裡,糜暘果真發出幾聲如鱷魚般的嘆息。

就是最近天氣太乾燥,不然糜暘不介意再流出幾滴鱷魚式的眼淚。

Wωω▪ TтkΛ n▪ Сo

哎,穿越久了,演技大大退步了。

不過哪怕糜暘的演技大不如往,可由於他的話道出了當世士人心中最大的悲切,也成功了引起了滿寵的共鳴。

糜暘是世家子弟,滿寵也是世家子弟,兩人的“階級”是一樣的,能不有共鳴麼。

聽完糜暘的話後,滿寵臉帶悲切的爲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後直接喝了下去。

寒門學子常常羨慕世家子弟的起點高,但正如糜暘所說的那般,當世的世家子弟,也不是事事順心的。

例如一位世家子弟再有才學,若得罪了統治者,那不要說他,恐怕他的家族都會受到牽連。

遠的例子就不提了。

就在數十年前發生的,讓無數世家子弟哭爹喊孃的兩次黨錮之禍,滿寵可是親身經歷過的。

可對於這一點,世家子弟又有什麼辦法呢?

哪怕你才能再高,得不到統治者得重視,那也只能一輩子默默無聞,甚至還會陷入顛沛流離的境地。

這一點,孔子當年不就用自己周遊七十二國的經歷證明了嗎?

見滿寵成功被自己調動情緒,糜暘主動爲滿寵斟了一杯酒,繼續蠱惑道:

“爲不讓你我這樣的子弟,有懷才不遇之痛,故而孤纔想設立考試選拔士子的制度。

只要這種制度一旦施行,對天下學子的好處,滿君難道看不出來嗎?”

在糜暘說到這點時,滿寵的神色變得越發期待起來。

他怎麼會看不出來嗎?

以往通過考試的方式提拔世家子弟,大多是君王的個人行爲,這種方式受到君王個人喜好的影響太大,根本對世家子弟就不公平。

奏對讓君王滿意還好,要是不滿意,別說能不能入仕,被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在滿寵看來,這無疑是對世家子弟的一種戕害。

可一旦將考試選拔學子的行爲制度化、公開化,那局面可就大大不同了。因爲到了那一刻,天下間的世家子弟,勢必會羣起踊躍參與這樣的選拔。

人一多,無論是哪位帝王,都不可能再親自主持這類事宜。

很可能的就是,帝王會讓九卿之一,或者專門設立一個官署,來主持這類大事。

畢竟既然有考試,就必然有試卷,幾千人乃至數萬人的試卷,需要一個龐大嚴密的機構來審閱批改。

這就保證了天下的世家子弟,不會因爲帝王的個人喜惡,而喪失入仕的機會。

單單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讓滿寵心動不已。

最重要的是,通過考試選拔學子入仕,這是比察舉制還有利於世家子弟的制度。

因爲察舉制對寒門子弟不公平,但對許多世家子弟來說,也不公平。

畢竟每年的名額就那幾個,世家子弟衆多,他們也不夠分呀。

而一旦通過考試選拔學子入仕的話:

對於從小精通經義的世家子弟來說,他們會懼怕任何書面形式的經書問答嗎?

對於從小跟隨家中長輩歷練的世家子弟來說,他們會懼怕任何書面形式的策論嗎?

自然是不懼怕的。

相反的他們定然躍躍欲試。

在想通這些後,滿寵現在心裡想到的都是科舉制對世家子弟的好處,而且這好處比所謂的九品中正制更大。

這樣的科舉制,滿寵又怎麼可能不傾心支持。

滿頭白髮的滿寵,激動的站起身對着糜暘連續三拜。

滿寵激動地,言語都開始不順暢起來。

“寵,寵代天下學子,先行拜謝大將軍。”

滿寵的這副姿態,無疑證明了他成功被糜暘提出的科舉制所打動,並且願意傾力協助糜暘完成這項壯舉。

看着七老八十的滿寵,一副激動無比的樣子,糜暘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難道不知道活字印刷術、糊名制度這些可以改天換地的先進產物嗎?

哦,他的確不知道。

那就不奇怪了。

達到目的的糜暘,心中暫時收起對滿寵的吐槽,他也“激動”地起身握住滿寵的手,然後對着他說道:

“孤之發心,原本只願天地知。

可一個人爲天下學子謀福祉,實在是一件太過艱苦的事。

孤只希望滿君能與孤並肩,一起讓天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若此事能成,百年後史書之上,滿君當與孤並傳也!”

滿寵不知道糜暘曾經也對某人說過並傳之語。

在聽完糜暘的話後,本來就激動的滿寵,直接顱內高潮了。

滿寵現在心裡都在想着,將來自己在史書上會得到什麼樣的評價了。

不敢說比肩聖人,至少與董仲舒齊名是沒問題的。

想到這滿寵的臉色愈發潮紅。

從今日起,誰阻擋科舉制的施行,誰就是他滿寵的生死大敵。

“大將軍請放心,只要大將軍不嫌棄老夫年邁,老夫日後一定追隨在大將軍左右,爲大將軍的大業鞍前馬後!”

在滿寵看來,糜暘要實行科舉制絕不是他表面上說的,單純爲天下學子謀福祉。

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科舉制能夠順利推廣下去,糜暘作爲科舉制的首創及維護者,估計會得到天下大部分士子的效力。

軍權在手,又在謀劃天下人心,大將軍所圖的是什麼,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這才正常。

世間哪有真心爲天下者。

感覺到再次找到明主的滿寵在平復下心情後,對着糜暘一拜道:

“科舉制雖乃是曠世之舉,可人心向來詭譎,此事宜緩不宜急。

還望大將軍切莫心急,寵會盡快用心籌劃這一事,待有一初步章程後再獻於大將軍審閱。

寵亦會勾連相熟世家,讓他們一同支持大將軍這一壯舉。”

滿寵的勸諫正合糜暘心意。

他還擔心滿寵太心急呢。

糜暘對着滿寵言道:“滿君所言甚是,孤會等着滿君的好消息的。”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便讓滿寵先好好歇息,日後有時間他會再來尋滿寵。

在滿寵依依不捨的目光下,糜暘走出了大帳之外。

糜暘一走出大帳外,便見到了一直守在帳外的姜維。

在見到糜暘出來後,姜維連忙對糜暘行禮。

心細的姜維在對糜暘行完禮後發現,糜暘從帳內出來後,臉上掛着怎麼也掩飾不住的喜色。

這讓姜維感到有些奇怪。

在姜維看來,糜暘今日很可能是來勸降滿寵的。

只是哪怕成功勸降了滿寵,滿寵的投效,值得糜暘這麼開心嗎?

姜維好奇的神色,當然瞞不住糜暘。

不過糜暘也沒解釋什麼。

他的幼麟哪裡知道,他今日進入滿寵帳內,談的乃是一件利在千秋,足以改天換地的大事。

這件大事有了初步進展,哪裡會不讓糜暘感到十分愉悅呢?

糜暘讓姜維在前方帶路,他則是腳步輕快的跟在姜維身後,心中在繼續想着科舉制的一些重要章程。

糜暘知道滿寵方纔會那麼激動,是因爲在他看來,科舉制乃是大大有利於世家豪族的一項制度。

從當下的天下局勢來看,滿寵想的也並沒有錯。

可惜滿寵不知道的是,糜暘既然敢在這時候提出科舉制,那就說明當下他有控制科舉制按照他設想發展的底氣。

之前的糜暘之所以不建議劉備施行科舉制,原因就在於之前的大漢,之前的糜暘,並無十足的把握可以控制科舉制的走向。

暫時沒把握控制,那就寧願先不提出來。

方纔糜暘在帳內對滿寵說的那些話,也是在刻意加深滿寵心中對科舉制的期待。

他就是要讓滿寵以爲,科舉制是一項單純利於世家豪族的制度。

只有如此,糜暘才能以滿寵爲突破口,讓天下的世家豪族漸漸接受科舉制的存在。

萬事開頭難。

要想改革成功,絕不是要自己一人費力的推着天下走,那樣很累,且失敗的風險太高。

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讓天下因爲利益的驅動,主動推着糜暘去施行改革。

如當初在梁州的均田制一般。

科舉制是一項利於世家豪族的制度嗎?

從短期來看,那自然是的。

可一旦等活字印刷術推廣開來呢?

用數十年的時間以無上的軍權,爲科舉制保駕護航,將來有世家豪族哭的時候!

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請假一日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
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請假一日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