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

bookmark

諸葛亮知道劉封心中的想法,可他卻不在意,他也不後悔當初的進言。

其實諸葛亮又何曾不知道,單單論能力的話,劉封遠在劉禪之上。

諸葛亮之所以會建議劉備“棄封立禪”,並不是出於後世有些人所猜想的那般,怕劉封繼位後他就無法獨攬大權了,也不是由於他跟劉禪的關係更親密。

當初諸葛亮投效劉備的時候,劉禪只是一襁褓幼兒。

在當世不滿十歲的孩童,基本都不會引起大人的過多注意,因爲當世孩童的夭折率太高了,這也是孩童十歲前皆有賤名的緣故。

所以在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封無論是從法理上,還是人情上都是劉備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由於這個緣故,當年劉備也曾讓諸葛亮教導過劉封一段時間,可就是有着這層經歷,讓諸葛亮看清了劉封的爲人。

劉封是有才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他卻有着兩個令諸葛亮大感憂慮的地方。

第一個方面便是劉封的性格。

劉封雖有主見卻剛愎自用,性情果敢卻易燥易怒,這樣的性格成爲一方大將尚且不穩妥,又怎麼能成爲執掌一國命運的君王呢?

有時候亂作爲,比不作爲更加貽患無窮。

相反劉禪雖性情優柔,但他能懂得從善如流,禮賢下士,劉禪一旦成爲帝王,要想做出多大的成就那自然是不可能,但在賢臣的輔佐下想犯下大錯,那也難得很。

兩相比較,性情謹慎的諸葛亮當然屬意於劉禪。

至於另一個方面的緣由,則是諸葛亮不想劉備百年後,大漢陷入內亂中。

劉封在法理上是劉備的繼子不錯,但他與劉備毫無血緣關係也是事實,這一點可能劉備不是太過在意,但劉封本人呢?

血緣方面的天然欠缺,肯定會讓劉封心有疑慮,這是人之常情。

而劉禪法理上是劉備的嫡次子,但在血緣上是劉備的嫡長子,這就難免會引起野心者的追捧。

縱算劉禪無與劉封奪位之心,但劉封在心中疑慮的影響下,登基後就不會對劉禪下手嗎?

甚至對那些在世的“弟弟”下手。

畢竟對劉封來說,將世上與劉備真正有血緣關係的皇子盡皆清除,這才能讓他的皇位永固。

以劉封的秉性來說,諸葛亮擔憂的很可能會成爲現實,這種現實會將大漢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中。

外有強敵環伺,內若再發生內亂,大漢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失敗。

所以爲劉備計,爲大漢計,諸葛亮都不贊同劉封成爲大漢的太子。

諸葛亮認爲他的一切選擇,皆是爲了大漢着想,至於他的選擇會不會引起劉封的忌恨,那不在他的考量範圍內。

劉封在將諸葛亮迎進劍閣後,便在大帳內再度參拜。

諸葛亮是大漢丞相,劉封只是一區區討寇將軍,哪怕他是大漢的皇子,但只要諸葛亮一進入劍閣就代表着接下來他都要聽從諸葛亮的指揮。

參拜之時,劉封語氣略微有些僵硬:“封拜見丞相。”

劉封不是個善於隱忍的人,他將他對諸葛亮的不滿,在語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在諸葛亮未明確支持劉禪之前,曾受過諸葛亮教導的劉封,都是恭敬地尊稱諸葛亮爲“恩師”的。

只是諸葛亮卻宛若沒察覺到劉封的情緒一般,在劉封對他參拜後,他便讓劉封先行退下了。

待劉封告退之後,一直在旁的鄧艾終於忍不住對着諸葛亮提及了他前段時日對劉封獻上的計策。

鄧艾倒不是要告劉封的狀,他只是想着劉封不同意,但諸葛亮肯定是會同意的。

諸葛亮與糜暘可是有師徒之情的。

可讓鄧艾意外的是,諸葛亮亦如劉封一般,斷然否決了鄧艾的提議。

這讓鄧艾最後只能無奈的退去。

鄧艾不解諸葛亮爲何會拒絕他的提議,甚至連嘗試都不嘗試一下。

在鄧艾離去後,大帳內就只剩下了諸葛亮的幾位心腹。

作爲諸心腹之首的主簿楊儀,率先對剛纔劉封的行爲表現出些許擔憂:

“討寇將軍臉色有異,接下來恐不會聽從丞相指揮。”

別看楊儀在諸葛亮面前畢恭畢敬,但他實際上是個極爲倨傲之人。

以楊儀的性情,當然看不慣劉封剛纔的所爲了。

而諸葛亮在聽完楊儀的提醒後,他並沒有出言反駁,這代表他心中也有與楊儀一樣的看法。

可諸葛亮也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與劉封起衝突,他只是對着在場的幾位心腹囑咐道:“相忍爲國。”

這是諸葛亮對劉封的態度,同樣也是諸葛亮對幾位心腹的一種忠告。

當下大戰在即,他不想漢軍的內部出現問題。

面對諸葛亮的忠告,臉有不忿的楊儀也只能默默退下。

在這個小插曲過後,諸葛亮當即詢問起站立在另一旁的馬謖:“朝各地調撥糧草、兵力的軍令都發出了嗎?”

馬謖在當初討伐黃元一戰中,因爲影響軍心而被鄧艾仗責,自那以後他就被送回成都養傷。

後來諸葛亮回到成都後,在領兵北上前就又將馬謖帶在身邊。

只是相比於以往經常與馬謖參謀軍機,今番諸葛亮將馬謖帶在身邊,更多的是讓他負責一些政務上的事。

在三番幾次的差勁表現下,諸葛亮終於知道了馬謖在軍略方面的弊端。

馬謖很感激諸葛亮並沒有捨棄他,在諸葛亮的詢問之下,馬謖很快對着諸葛亮回稟道:

“數日前就已經發出。”

聽到馬謖的回稟後,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

經過那一件事後,馬謖的性情沉穩了許多,處事也越發的周到起來。

當下他雖然來至劍閣中,但他帶來的兵力並不多,許多兵力還在成都休整。

他先來劍閣一步,也是想近距離的具體察看下敵軍軍情。

而若想完成心中的那個構想,單單憑藉他帶回來的上萬兵馬是不夠的的——得如當年一般,傾盡整個益州之力。

這就需要益州各地的配合了。

幸運的是,糜暘在梁州的堅守爲大漢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隨着新一年的到來,新的兵卒正在被徵召入伍,成熟的糧秣也有序的被收割入庫,這一切一切都是諸葛亮心中的底氣。

在知道事情正在按他的設想發展之後,諸葛亮便揮手讓衆人退下。

接下來他要想想看,要通過怎麼樣的方式才能將他的心中構想告知給南鄭的糜暘。

若糜暘不知道他心中的構想,不能在梁州內部與他配合的話,那麼一切都是枉然。

可反之,糜暘若能與他配合的好,今年他與糜暘一同打的這場仗,將來也必定會成爲千古美談。

這幾日鄧艾的心情很不好。

他本以爲諸葛亮會看在師徒之情的份上,會採取他的建議,沒想到諸葛亮最後也是採取按兵不動的策略。

鄧艾不是不知道諸葛亮有他按兵不動的道理,可是一想到糜暘正在血戰中,鄧艾的心中就顯得很是煩躁。

在連續幾日的煩躁之下,鄧艾最終決定出關打獵。

經之前的大敗後,曹洪後退數裡紮營,這讓魏軍與劍閣有十數裡的距離。

這十數裡內多的是山林,正適合鄧艾以打獵的方式紓解心情。

在與十數位親信坐吊籃從劍閣城牆下來之後,鄧艾便手持弓弩,帶着十數位親信朝着劍閣外的密林中走去。

時間臨近夏季,正是山林中動物的活躍期,在兩兩配合之下,沒用多久時間,鄧艾與親信就打下了不少獵物。

豐收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很明顯鄧艾的心情並未紓解多少。

山中林木高聳,雜草遍佈,哪怕是在正午,陽光也不能肆意的投射進鄧艾腳下的這片天地中。

影影綽綽的陽光,更讓整片密林顯得幽深無比。

由於心中的煩悶,鄧艾不經意間帶着親信,一步步朝着密林深處走去,或者在這僻靜的環境中,才能讓鄧艾的心情有些好轉。

可就在行進的過程中,鄧艾卻不經意間聽到了一些異響。

不止鄧艾聽到了,就是他周遭的十數位親信也察覺到這一點。

鄧艾等人本以爲是一隻大型猛獸出現在周圍,可是在靜心聆聽之下,鄧艾等人卻很快發現了不對勁。

那些許異響由遠及近,正朝着他們的所在快速逼近,在越發接近之後,鄧艾等人終於聽清了那是雜亂的腳步聲。

並且從那腳步聲可以聽出,正在朝他們逼近的,絕對不是什麼大型野獸。

山林中的大型猛獸有着極強的領地意識,大多是獨居動物,若是單獨一隻大型猛獸出現,腳步聲不會如此雜亂。

況且山中動物大多善於跳躍,而他們所聽到的腳步聲雜亂卻不停歇,這並不符合動物出沒的特徵。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鄧艾使了個眼色,讓身邊的親信分別隱藏起來。

他要看看正在朝他這處趕來的,是什麼身份的人。

若是獵戶那還說,可若是敵軍的奸細話,那就難免要進行一場小型伏擊戰了。

在讓親信散開之後,鄧艾也彎曲身體隱藏在一顆大樹的身後,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傳來腳步聲的那個方向。

鄧艾沒有等多久,不久後他就見到有幾位瘦骨嶙峋的男子,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

而從那幾名男子手中拿着的武器可知,這幾人絕不是什麼獵戶。

鄧艾見狀正要下令周圍埋伏的親信一起衝出,可隨着那幾人越發的接近,鄧艾卻驚訝的發現那幾人穿着雖早已破爛不堪,但卻給他一種極爲熟悉的感覺。

在細細察看之後,鄧艾不由大驚,那是糜暘親軍的裝束。

糜暘親軍雖只有千人,卻是整支梁州軍中最精銳的存在。

爲了體現親軍的特殊,糜暘曾在漢軍常規的軍服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並賜予了他的親軍穿着。

鄧艾身爲糜暘的心腹,當然是知道這事的,鄧艾不僅知道,常年跟在糜暘周圍的他,對糜暘親軍的裝束再清楚不過。

察覺到這幾人可能是糜暘的親軍之後,鄧艾再也按捺不住,他當先朝着那幾人衝去。

而隨着鄧艾的衝出,周圍早就埋伏好的十數位親信也齊齊出現,將那幾人給包圍了起來。

正在行進的幾人本就時刻處於杯弓蛇影的境地中,他們突然見密林中有人衝出將他們包圍,他們馬上舉起手中的武器自保。

可還未兩方正式交戰,鄧艾的一聲大喊率先發出:

“吾是梁州主簿鄧艾,爾等是何人!”

在鄧艾的自報姓名之下,那幾人中的爲首一人定睛朝着鄧艾看去。

不看還好,當鄧艾的身形與腦海中的某個印象重合後,這人便眼含熱淚的扔下手中武器,朝着鄧艾的方向跑去。

老鄉見老鄉,自是雙向奔赴。

在雙向奔赴之下,那人很快就來到鄧艾的身前,到了這一刻,鄧艾才完全看清了這人的相貌。

這人正是時常護衛在糜暘的親衛之一。

鄧艾在認識出他的身份後,不由得拽住他的衣領厲聲問道:

“你怎麼在此,你怎麼可以在此!

大將軍呢?

我軍的其他人呢!”

糜暘的親衛,猶如戰敗了一般遊蕩在密林中,這很難不讓鄧艾心中浮現起一個極差的猜想。

在這個猜想之下,鄧艾哪裡還能保持冷靜。

面對鄧艾的厲聲喝問,這人在穩定下心神之後,便對着鄧艾言道:

“我等奉大將軍之命,穿越山林前來劍閣報信。

大將軍安好,梁州亦安好!”

這人快速稟報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再不快點,他可能就要被鄧艾吃進去了。

在聽到一切是糜暘的安排且糜暘安好後,鄧艾漸漸恢復了冷靜。

但隨之一個新的疑問浮現在他的心中。

“大將軍讓你們報的信是什麼?”

鄧艾的這個詢問令這人有些遲疑,但想到鄧艾的身份,他便對鄧艾講出了他的具體任務內容。

而鄧艾在聽完話,先是愣了一愣。

然後他的臉上便浮現驚喜莫名的笑容。

不愧是大將軍,他就知道大將軍不可能坐以待斃,他是一定有辦法的!

鄧艾馬上意識到事情的緊急,他隨即便讓十數名親信帶着這幾位同袍,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劍閣返回。

至於那些獵物,則是被鄧艾徹底拋棄在密林中。

獵飛兔走雉算什麼,他接下來要獵的是魏軍的虎狼之師!

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7章 懾服徐詳第36章 麋鹿破槽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9章 糜暘到了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
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7章 懾服徐詳第36章 麋鹿破槽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9章 糜暘到了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