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

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

在益州諸郡縣中,無疑是身爲帝都的成都中的流言流傳的最爲廣泛。

既然糜暘的文書已然送到成都,這就代表着那些益州士族無須再隱藏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自漢世祖創立東漢以來,東漢相比於西漢有個很獨特的政治特徵,那便是——清議。

清議是東漢官僚士大夫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品評人物、時事的行爲。

由於東漢的政治總體呈現黑暗腐敗的形態,所以東漢時期的清議,大多數是以批評態度居多的。

再加上由於清議的參與者要麼是世間的大名士,要麼就是在朝廷中掌握一定權力的官員,所以清議有時的確能起到改變朝政的作用。

自劉備建立大漢之後,爲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所以他便在成都中仿照洛陽舊制,建立起一所供士子學習的太學。

儘管劉備所建立的太學與當年洛陽城中的太學在規模上無法相比,但是在劉備的大力支持下,現今成都中的太學學子人數亦有千餘之數。

而這千餘學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乃是益州士族出身。

不能說這千餘學子都是存心要與糜暘作對,他們之中並不缺乏忠心爲國的熱血之輩。

只是由於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由於他們的見識不夠,所以在暗中許多人的有意推動下,目前在太學中發生的清議,在整體上是抨擊糜暘的新政的。

目前在成都發生的清議之中,許多太學生借用各自的家庭背景,師門背景形成一個個團體,開始發出一聲聲對糜暘新政的批判。

他們認爲糜暘的新政一則擅改祖制,有專權跋扈之嫌,二則過於激進,勢必會引起梁州一地的強烈動盪不安。

“梁州牧,不知書。好大功,亂樑政。”

漸漸的類似這種帶有強烈攻擊意味的言語,最近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開始甚囂塵上。

正所謂三人成虎,在義務教育還未普及的漢代,輿論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在這種甚囂塵上的流言之下,成都中許多本來保持中立立場的官員,士人,乃至於百姓都對糜暘心存疑慮起來。

並且隨着流言的不斷髮展,他們心中對糜暘的疑慮也變得越發深重起來。

很快的這種言論,就連深居簡出處理政事的諸葛亮也聽說了。

在聽到最近成都中那種種對糜暘,對新政不利的流言之後,諸葛亮雖沒有大發雷霆,但他的眼神之中儼然已帶上幾分冷意。

“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

成都的太學是劉備建立後才成立,但不代表這次對糜暘的批判,是益州士族第一次發起的清議。

嚴格來講自劉備入主益州後,時至今日,益州士族一共發起過兩次清議。

只是第一次的批判對象,是劉備與他而已。

因爲有着這種經歷,所以諸葛亮知道這次突如其來的清議事件背後,背地裡肯定有所組織。

諸葛亮正在凝眉思考着,該如何應對這次來勢洶洶的清議事件。

從他收到的各種情報來看,這次因爲糜暘新政而產生的清議,比他當年所經歷的更爲聲勢浩大。

可就在諸葛亮皺眉的時候,一直隨侍他身側的馬謖見諸葛亮面有愁容,一向機智的他頃刻間便猜出了諸葛亮因何而煩惱。

畢竟現在成都中的輿情之洶涌,他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馬謖跟隨在諸葛亮身邊多年,他之所以能得到諸葛亮的喜愛,除去他本人的確在謀略上有着建樹之外,還因爲他頗爲擅長揣摩諸葛亮的心意。

馬謖知道諸葛亮一直以來的治國理念便是“與民生息,鎮之以靜”。

而目前糜暘卻因爲妄施新政,在成都引起這麼大的動盪。

作爲帝都的成都一旦動盪,大漢其他地方的局勢難道就會安穩嗎?

現在可正是秋收時節!

所以馬謖推斷現在諸葛亮,可能會對糜暘引起的這番動盪感到不喜。

想起這馬謖不由得嘆息一聲說道:“當日我出使梁州時,曾獻策梁州牧治政先需仁義,不可酷虐激進過甚。

若當日梁州牧能聽我的,又何至於引起這場風波呢?”

馬謖發出這聲嘆息雖是有感而出,但也是故意說給諸葛亮聽的。

一則這樣一來可體現他的未卜先知,讓諸葛亮繼續對他刮目相看,二則也可表達他對糜暘的一些不滿。

說實話,他對糜暘是有着敬佩的,但他的確是對糜暘的治政方式不敢苟同。

豈不料當馬謖的話傳入諸葛亮的耳中後,諸葛亮並沒有對馬謖的機智如往常一般感到欣喜。

相反的,他對馬謖第一次心中浮現起不喜的情緒。

想起劉備對他的告誡,以及糜暘前段時間送來的那封信,諸葛亮看向馬謖的神色便變得深有意味起來。

諸葛亮看向馬謖問道:“幼常是覺得子晟做錯了?”

諸葛亮的語氣頗爲平淡,令馬謖無法捉摸他的真實想法。

只是面對諸葛亮的詢問,馬謖也不敢有所拖延。

他馬上對着諸葛亮回答道:“丞相一直教導臣,治政當鎮之以靜,從這點來說梁州牧此次的確是有欠考慮。”

馬謖回答的很是委婉,而且還拿出諸葛亮一向主張的治政之術來做解釋,以他看來,諸葛亮應當是會對他的這番回答滿意的。

畢竟以諸葛亮的品格,他只會就事論事,不會因爲對糜暘的個人情感而有所偏頗。

不過讓馬謖沒想到的是,諸葛亮這次在聽完他的回答後,深深的發出一句嘆息。

一句帶着失望的言語從他的口中說出:

“鎮之以靜的治政之術我的確教過你,但我也教過你“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一句治政之道。

可惜,他記得,你卻不記得了。”

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從坐席上起身,他再度看了馬謖一眼,然後就離開了議事廳之中。

而馬謖在聽到諸葛亮的那番話時,就已經明白了諸葛亮開始對他產生不喜了。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馬謖一下子呆坐在當場。

這樣的情況,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難道丞相要對他失去寵愛了嗎?

諸葛亮離開議事廳後,便立即讓隨從準備車馬,他要立即見宮面聖。

剛纔馬謖的回答令他意識到,情勢更加不容樂觀的一點。

本來諸葛亮以爲不管外面流言如何猖狂,只要他這個丞相在背後堅定支持糜暘,那麼糜暘就一定能夠順利實施新政。

畢竟他不僅個人在大漢都有着巨大的威望,他自己也有一整個荊州系重臣在背後支持着他。

可馬謖對這件事的反應,卻讓諸葛亮意識到,也許縱算是荊州系的大臣,也不一定會都理解糜暘這次的做法。

畢竟儘管那些流言有着惡意,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擔憂,並非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而且諸葛亮本身雖然是荊州系大臣的領袖,但不代表荊州系大臣都是他的提線木偶,許多荊州系大臣都有着自己獨立的看法的。

所以若想真正彌平這次來勢洶洶的風波,單單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唯有與劉備君臣二人合力。

尚書檯距離皇宮並不遠,但就是在這短短的距離之中,坐在馬車上行駛在街道之間的諸葛亮,就多次聽到了街道上行人對糜暘新政的討論。

而從那些討論聲中不難看出,支持糜暘做法的人很少。

就好像一瞬間,整個成都中的輿論都開始對糜暘的新政不利起來。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諸葛亮臉上的擔憂之色愈發凝重。

秋收時節人心若不穩,那麼對糧食的收成是會有很大影響的。

在心中的擔憂越來越濃厚的時候,諸葛亮終於來到了宮門之外。

就在諸葛亮剛下車輦的時候,一身戎裝早有等待的糜威便立即迎了上來。

糜威在來到諸葛亮身前對他施了一禮之後,便開口說道:“陛下有口諭,請丞相跟我去一個地方。”

見糜威這麼說,諸葛亮有些詫異。

劉備像算準了,他會在這時候到來的一般。

不過諸葛亮轉念一想,劉備那麼瞭解他,那麼提前有這種佈置也很是尋常。

所以諸葛亮對糜威微微點頭,在屏退隨從後便跟隨在糜威的身後朝着皇宮內走去。

在跟隨在糜威的背後的時候,諸葛亮敏銳的發現,好似近來皇宮內值守的虎賁軍的數量多了不少。

雖然劉備在成都有着自己的一萬羽林軍,但日常真正負責宮廷禁衛的,還是由糜威這個虎賁中郎將所率領的虎賁軍。

這一點發現,又讓諸葛亮的心中隱隱浮現某個猜測。

成都的皇宮規模並不大,在糜威的帶領下,諸葛亮很快就來到一座大殿外。

這座大殿正是太子劉禪的東宮——崇文殿。

若說皇宮中哪處建築讓諸葛亮最爲熟悉的話,那便是這座崇文殿了。

因爲當年的許多時候,他都在這座大殿中教導劉禪、糜暘、法邈及一衆二代。

只是成爲丞相後,他的公務十分繁忙,才漸漸少來這處了。

當諸葛亮來到崇文殿外後,糜威便適時的退下,只留下諸葛亮一人站在崇文殿外的空地上。

而當糜威離去之後,諸葛亮方纔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崇文殿的殿門外,附耳傾聽着什麼。

看着那道蒼老卻又挺拔的身影,諸葛亮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那人不是劉備還能是誰。

觀劉備作態,似是不想讓人發現他,因此諸葛亮便輕手輕腳的登上臺階來到劉備的身後。

諸葛亮的到來,劉備早有預料。

所以在見到諸葛亮來到身後後,他只是作了個手勢讓諸葛亮一起傾聽殿內正在發生的事。 щшш⊙ ттκan⊙ c o

對於劉備的這個請求,諸葛亮自是無不可。

當這兩位大漢帝國的實際執掌者將注意力都放在大殿內時,大殿內發生的一幕也恰好到達最關鍵的時候。

身爲太子的劉禪,這時正被十幾位白髮老者“圍攻”着。

這十幾位白髮老者,俱是益州有名的大名士,也是劉備特意請來教導劉禪的。

但很明顯劉禪現在所面臨的局面,不是簡單的授課環節。

只見十幾位益州名士官僚,正圍坐在一起將劉禪包圍,然後話語中不斷在訴說着糜暘新政的惡處。

他們有此舉倒也不是自發的,而是經過劉備默許的。

既然身爲丞相的諸葛亮都能得到的消息,那麼身爲君主的劉備沒有道理得不到。

甚至就在諸葛亮瞭解事態嚴重性的前一日,就有許多大臣上書給劉備,希望他能下詔讓糜暘暫停新政。

那些上書的大臣足有上百位,那上百位大臣之中也不都是益州系的,荊州系乃至東州系的都有。

就例如尚書令劉巴。

面對這些上書,劉備並沒有表現出明確的態度。

他只是讓侍郎透露出一個消息,他最近身體有所不虞,所以這類事件大臣可以稟告給太子劉禪,聽聽他的看法。

在得到劉備的這層示意之後,今日劉禪的大殿中,便發生了這樣的事件。

當然太子還年少,所以不可能上百位大臣都一次性來到他的大殿中。

最後經過那些大臣的討論,挑選出本來就是劉禪的十數位大臣,來爲劉禪闡述糜暘新政的危害。

可是儘管只有十數位大臣,但還是讓性格一向柔弱的劉禪,感受到壓力山大。

以往他哪裡面對過這樣的陣仗。

看着十數位皓首窮經的老者,坐在他對面將自己圍在其中,然後引用各種典故來抨擊糜暘的新政,劉禪就感覺到如坐鍼氈。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劉備給他的考驗,所以他只能忍耐住心中的不適繼續坐着。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十數位大臣抨擊糜暘的言語越來越尖銳,聽着那些尖銳的言語,劉禪有心要爲他的表兄分辨。

只是性格柔弱的他,實在沒有那番勇氣做出這樣的事。

他的學問,也不足以支撐他可以辨倒這些大儒。

十數位大臣在見劉禪面對他們的勸諫,態度越發動搖的時候,終於有一位大臣的膽子變得更大了起來。

這位大臣便是李邈。

李邈錯將劉禪的不知所措,當做他態度上的動搖,所以李邈對着劉禪言道:

“糜暘專權擅勢,以輕爲重,私門成黨,以壯其勢,擅矯祖制,以自顯貴,如此者,賊臣也。”

在對劉禪說完這番話後,李邈便眼露期待的看向劉禪。

太子是儲君,凡是君者沒有不多疑的。

況且糜暘往日的所作所爲的確有令人疑慮之處,所以他自認爲他的這句話,足以一錘定音徹底讓劉禪轉變對糜暘的看法。

畢竟劉禪的性格,早就被一衆臣下摸透——性情優柔,無甚主見,這樣的君主是最容易受到大臣言語擺弄的。

可惜的是,李邈不知道的是,劉禪雖然有着各種各樣的缺點,但他也是一條幼龍。

凡龍者,必有逆鱗。

劉禪在聽完李邈的這句話後,他本來緊張無措的臉馬上漲的通紅。

他的眼神中有着憤怒在聚集,旁人只以爲他是因糜暘的所爲而憤怒,但他接下來的舉動,卻讓在場的人都嚇了一大跳。

由於內心中的憤怒,劉禪抓起身旁的一冊竹簡,然後重重地朝着李邈砸去:

“伱在胡言亂語什麼!”

“冠軍侯的清名,豈容你污衊!

你混賬,你混賬!”

劉禪這突如其來盛怒的一幕,令在場的人全部嚇壞了。

這是劉禪第一次在衆人面前,發如此大的火。

(本章完)

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章 江陵城中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23章 誅心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0章 夜襲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
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章 江陵城中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23章 誅心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0章 夜襲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