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

bookmark

諸葛亮之所以會下令數萬漢軍出劍閣,在魏軍的大營數裡外紮營,主要有着兩方面目的。

一方面目的在於迷惑曹洪。

看到己方大軍浩浩蕩蕩做出一副要強攻的態勢後,曹洪接下來的精力都會集中在如何防備己方大軍的猛攻上,這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將漢軍的真實目的隱瞞起來。

明出劍閣,暗度定軍,這便是諸葛亮的戰術。

除去迷惑曹洪的目的之外,諸葛亮也並不想漢軍的真實行蹤提前暴露。

曹洪是老將,哪怕他現在的任務是以守爲主,但最基本的派斥候探查敵情一事他還是會做的。

而數萬漢軍從劍閣外出發,跨越百里羣山前往定軍山,一般情況下這是瞞不住曹洪的斥候的。

唯有將“數萬漢軍”的軍營就建在離魏軍大營的不遠處,這才能阻止魏軍斥候的探查。

劍閣外的山道狹窄,當“數萬漢軍”如魏軍一般聯營紮寨後,魏軍的斥候也沒空間可以探查到漢軍大營後方的情報。

況且“數萬漢軍”就在眼前,曹洪更加沒有必要讓斥候翻越山林,繞到漢軍大營背後繼續探查敵情。

由於諸葛亮的統籌及準備充分,可供數萬大軍居住的營壘不久後就修建完畢,這也代表着奇襲定軍山一事,正式提上日程。

漢章武四年六月十日,今日天朗氣清,方士言,宜遠征。

這一日在魏軍斥候探查不到的漢軍大營後方,劍閣關口之外,正早就排列着一隊隊軍容整肅的精兵。

那一隊隊精兵身穿精甲,頭戴紅纓兜鍪,在日光的照耀下顯得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從劍閣關牆往下粗略觀之,一隊隊精兵的數量合起來足在上萬之衆。

這上萬精兵不是今年招募的新兵。

這上萬精兵中有着護主心切驍勇善戰的四千梁州兵,有着剛剛取得大勝並得到充分養精蓄銳的六千益州兵。

在平定南中大戰時,這兩支來自不同地方的精兵,便在諸葛亮的統帥下翻越南中的千里崇山峻嶺,討伐着一切膽敢反叛大漢的亂臣賊子。

論相互之間的契合,這兩支精兵早就趨於完美。

論對山林的熟悉,這兩支精兵也已經是當世翹楚。

最重要的是,這兩支精兵是大漢身經百戰的野戰軍,他們之中每一位兵士,對大漢的忠誠都不比高站在關牆上的那些達官貴人低。

這代表着只要大漢有需要,那他們就會有不懼死難的信念,儘自身最大的努力來爲大漢拋頭顱灑熱血。

當這樣的兩支精兵集合在一起後,他們即將要進行的任務勢必是最艱難的,但同樣的,當下大漢中同樣也唯有他們,纔有可能完成那最艱難的任務。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心中充滿了自信。

站在關牆下的諸葛亮,俯視着下方眼神堅定的萬餘精兵,最後他的目光停在了萬餘精兵最前方的那道身影上——漢左中郎將鄧艾。

諸葛亮是不打算親自領軍前往定軍山的。

這倒不是他畏於路途中的艱辛困苦,只是要想成功翻越百里羣山到達定軍山,單單靠這萬餘精兵肯定不行。

後續的糧草水源供應,後續的其餘大軍開拔,每一件都是繁重到難以想象的事務。

且這種種事務,都極爲重要。

若這些事務一旦出了差錯,莫說梁州最後的希望將失去,就是這先期進入羣山中的萬餘精兵,也很可能會面臨着崩潰的境地。

故而他必須留在劍閣中,親自爲大漢,爲糜暘,把關着這些事務。

除去這個原因之外,諸葛亮還考慮到前線指揮權的問題。

雖說糜暘目前是行大將軍,但他終究還未真正開府治事,在軍隊的指揮權上,行大將軍與丞相之間,很難說誰該聽誰的。

甚至這種難說,還不僅源於職分上,還源於人情、世故、法理上。

諸葛亮深知,軍隊中最忌指揮不一。

既然如此,他便最好不到前線,這樣可以讓糜暘有充分發揮他才能的空間。

更何況諸葛亮也知道,若是糜暘得到了大量有生力量的支援,那他一定是有辦法扭轉戰局的——至少可以保住梁州不失。

這是糜暘之前多項的光輝戰績,塑造出的世人對他的自信。

諸葛亮見到鄧艾的臉上,有着急不可耐的神色,他的嘴角露出幾分笑容。

在決定自己不親自領兵後,諸葛亮曾在心中考慮過許多領兵的將領人選,最後他力排衆議選擇了鄧艾。

精兵唯有配強將,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

鄧艾的能力在南中一戰中,早已展露崢嶸,而從心志方面來說,目前劍閣內或許鄧艾纔是最心急救援梁州的那人。

見鄧艾用請示的目光看向自己,諸葛亮會意的從一旁的楊儀手中接過一根令旗。

而當諸葛亮從楊儀手中接過令旗後,奇異的一幕發生了。

本來寂靜無風的劍閣內外,卻陡然間有着微風出現。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一陣陣微風,正變得不斷喧囂起來。

察覺到這一幕後,諸葛亮身邊的楊儀不禁輕咦了一聲:“這是東風。”

逐漸喧囂的東風吹得萬餘精兵兜鍪上的血紅纓羽不斷搖動,亦吹得關牆上的絳紅軍旗獵獵作響。

東風的到來,讓本來無戰鼓聲助興的劍閣內外,瞬間瀰漫着一股蕭殺的氣氛。

而楊儀之所以在察覺到是東風后,會輕咦一聲,實在是東風在當世有着不同的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東風一般象徵天遠路長,前路艱辛,這隱隱對應着當下漢軍要進行的大事。

至於第二層含義則是:“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東風乍起在當世被南方人認爲是神靈到來的徵兆,而這種徵兆亦預示着即將有好事發生。

東風的兩層含義頗爲矛盾,但在當下的這個場景中,卻好似隱隱之間形成了某種統一。

前路艱難萬分,可一旦成功趟過那艱險的前路,美好是否也會不期而至呢?

諸葛亮聽出了楊儀輕咦中的期許,而他,乃至於現在站在關牆上的一衆公卿大臣,心中又何曾沒有這樣的期許呢?

不及多想,諸葛亮果斷的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當五彩令旗在東風中逆向舞動時,收到出兵訊號的鄧艾,當即轉身朝着一側的山道上走去。

鄧艾一動,在數百將校的指揮下,整支萬餘精兵的隊伍,亦按照好排列好的隊伍,跟在鄧艾的身後朝着那不知前路的山林內走去。

萬餘精兵的走動引起了一陣陣甲冑的碰撞聲,而在那鐵器碰撞聲之中,後續又響起了許多刀刃劈砍樹枝草木的聲音。

兩種不一樣的聲響,在這一刻卻好似匯聚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引得關牆上的公卿將相們臉上紛紛露出笑意。

亂世之中,何音最美?

唯己方兒郎破陣之音也。

諸葛亮一直在注視着下方萬餘精兵的行進,由於草木幽深,走在最前方的鄧艾的身影早已經看不見,而很快的被無邊的山林吞沒身影的兵士越來越多。

從諸葛亮的視角看去,都對廣袤山林中的幽暗有些不寒而慄,何況那些直面這未知幽暗的萬餘精兵呢?

這是人對未知事物的,一種天然上的警惕與忌憚。

可縱使前路再如何幽暗,只要心中有所信念,那必有光明相隨。

今漢,不就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嗎?

想到此,身爲大漢丞相,身爲當世無數名士膜拜對象的臥龍諸葛孔明,他情不自禁地於關牆上對着背對着他的萬餘精兵三揖後深深一拜。

諸葛亮的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出乎了關牆上所有人的預料。

三揖拜送,這是當世十分禮重的禮節,更何況是諸葛亮這等身份做出來的三揖拜送。

但如今。

可也許是在諸葛亮的帶動下,也許是內心也有感而發,站在關牆上的一衆朱紫貴人,九卿列侯,他們也在諸葛亮的身後朝着那萬餘精兵獻上了三揖拜送的禮節。

他們的身份或許與那萬餘精兵有着雲泥之別,但他們之間卻有着一個共同的身份——季漢的理想者們。

此禮不止敬這萬餘精兵的義無反顧,亦敬數十年來爲大漢基業獻身的先驅者們。

良久之後,諸葛亮緩緩擡起了身子。

到這時,萬餘精兵的身形都已經消失在前方的山林之中,後續跟上的則是一隊隊押運物資的民夫們。

萬餘精兵身形的消失後,劍閣內外的東風也漸漸停息。

這讓諸葛亮的心中有種奇妙的感覺,亦讓他的心中浮現了一段話。

今日爲師借一場東風,贈你數萬精兵!

這場仗,要好好打!

立於南鄭城牆上的糜暘突然打了個噴嚏。

緊接着又打了一個。

突如其來的噴嚏,引得糜暘周圍的衆人對糜暘投去關懷的眼神。

當下戰事緊急,大將軍可不能病倒了呀。

糜暘倒是沒因爲突如其來的噴嚏,覺得自己的身體可能着涼了。

來自後世的他,更傾向於他的噴嚏源於有人在遙遠的千里之外想他。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在暗摸摸地咒罵他。

這也很正常,人站得高了,總是容易被人惦記,不管是好的壞的。

只是人站的高了,還容易有一個長處,那便是看得多。

可看得多的長處,放在局勢對己方不利的戰場上,那很可能就會演變爲一個壞處。

例如當下。

看着大量魏軍的民夫,輔兵在南鄭城的周圍搬運泥土石料,糜暘只感覺他的右眼皮一直跳個不停。

曹閹,真要來水攻!

糜暘也不知道吳懿的那一箭,是否真的讓曹真變太監了,但介於曹真的惡劣品質,糜暘一向不吝嗇以最大的善意祝福對手。

返祖歸宗,在當世不算祝福還能是什麼?

城牆不止有糜暘在,還有他的一衆部下。

相比於糜暘察覺到魏軍意圖後的“鎮定”,州泰等人可就沒這麼從容了。

哪怕是怕擔心影響軍心,沒將心中的擔憂直接說出來,可他們臉上的不安那是怎麼也掩飾不了的。

這幾日城牆上有軍士來報,說是魏軍有異動,於是糜暘便帶着一衆屬臣走上城牆前來觀察。

相比於城牆上軍士的茫然不知,被糜暘教導過水攻之道的州泰等人,一眼就看出了魏軍是在做什麼。

建堤圍!

這是糜暘所說的水攻之道的第二步。

或許短短時日之內,水攻的第一步魏軍不一定能做好。

但魏軍既然能開始做第二步了,那就證明第一步魏軍勢必也正在進行,甚至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度。

這,怎麼辦?

州泰等人下意識將求助的目光望向糜暘,糜暘在見到這些目光後,便帶着一衆屬臣從城牆上走下。

走下城牆後還未等回到州牧府內,在一處四下無人的地方,州泰便急着對糜暘言道:

“今賊軍真如大將軍所料欲水淹南鄭,接下來我軍該如何自處呢?

城內百姓,又該如何自處呢?”

州泰顯得最急切是因爲他是糜暘的衆部下中,最清楚水患災害的人。

想起以前在南陽時遇到水災千里一片洪澤的景象,州泰就難以鎮定。

一旦真讓魏軍的水攻之策成行,哪怕洶涌的洪水不一時間沖垮南鄭的城牆,但城內的許多生民也必然喪生在涌進城內的洪水之中,這讓身爲南鄭縣令的州泰心急如焚。

在他的兢兢業業的治理下,南鄭好不容易聚攏了數萬居民,總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喪命吧。

而當州泰發言之後,其餘如法邈等人,也相繼表達了自己內心中的擔憂與不安。

聽着諸位心腹的盤根進言,糜暘心中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洪水未至,城內人心卻開始亂了。

不過這也正常,哪怕再堅強的人,遇到大自然的偉力時,都會有着疑懼。

況且他的諸位心腹雖皆是一時之傑,但與治世之奇才還是有着差距,在心中無所盤算之下,更會加深着心中的疑懼。

不過好在,他不屬於這一行列。

糜暘伸手止住了諸位心腹的喧囂,他先看向呂乂言道:“這段時日以來,城樓修建的如何了?”

這段時日以來,糜暘命呂乂繼續加高四面城牆上的城樓,擺出一副死守南鄭的樣子。

見糜暘問起這事,呂乂答道:“均已按大將軍吩咐,加高數丈有餘。”

聽到呂乂的回答後,糜暘的臉上露出笑意。

加高數丈的大工程,曹真不可能注意不到吧。

既然如此,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

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2章 出獄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4章 屠殺?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番外:亡國之恨第36章 麋鹿破槽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
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2章 出獄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4章 屠殺?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番外:亡國之恨第36章 麋鹿破槽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