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
糜暘在得到劉備的王命之後,立即領着一隊百餘人的精騎朝着成都城疾馳而去。
十里的路程對於騎兵來說,並不算很遠。
不久後糜暘率領着百餘騎兵,就來到了成都城東門。
在來到成都城的東門之後,糜暘這百餘精騎被成都城的守卒所攔下。
但城門處的漢軍在檢查過糜暘的身份之後,立馬就放了糜暘這百餘精騎入城。
在得到放行之後,糜暘領着身後百餘精騎朝着成都城內而去。
不需要任何人帶路,在成都城中生活了幾年的糜暘,對周羣的府邸很是熟悉。
而城門校尉在放糜暘入城之後,臉上浮現了凝重之色。
這名城門校尉名句扶,字孝興,巴西郡漢昌縣人。
句氏在漢昌縣是大姓,句扶爲人寬厚,且忠誠勇敢,因名聲被舉薦擔任這成都城的四方校尉之一。
句扶發現了糜暘領兵去往的方向,正是城中益州士族所聚居的冠蓋裡。
看到這一幕,他臉上流露出凝重之色,而他的臉上的凝重之色,被他身旁的副將所察覺到。
副將並不知道句扶爲何會流露出這種神色。
糜暘的名字他是聽說過的,近來這個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
在知道糜暘的功績之後,副將心中對糜暘是很佩服的。
大王麾下有這種名將,不是應該是益州的幸事嗎?
爲何校尉會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在副將的問詢之下,句扶只是嘆息了一聲,並沒有說話。
他的副將出身不高,並不知道一些在成都城中的隱秘之事。
但是句扶卻很清楚,以往糜暘在成都所引發的那些事,“張裕逆案”至今還是衆多蜀中士族心中的一根刺。
現在句扶看到名聲大噪的糜暘,領兵朝着冠蓋裡而去,他心中不禁浮現起不好的預感。
希望一切都是他多想了吧。
冠蓋裡,位於成都城中城西的位置。
冠蓋者,官吏的帽子和車蓋也。
故而住在冠蓋裡中的大多都是成都城中的達官貴人,而這其中的大多達官貴人,又基本上都是蜀中背景的士族,故而冠蓋裡又被時人稱爲“蜀裡。”
入蜀裡,即可知蜀中諸望。
而若不居住在蜀裡,縱使在蜀地再有名聲,亦不過庶民之望也。
當糜暘帶着騎軍來到冠蓋裡的里門時,看着那幽深寬敞的里巷,看着里巷兩旁一座座表面光鮮亮麗的宅邸,他腦海中浮現起了往日在成都中的見聞。
在這無數人仰望、嚮往的光鮮亮麗之下,不知掩蓋着多少血腥罪惡。
在冠蓋裡的一座高門大院中,現任益州儒林校尉的周羣,正在府中的庭院中與一位年輕人對飲。
周羣,字仲直,巴西閬中人。
周羣年少時隨父周舒學習占驗天算之術。
周羣的父親周舒,年少時跟隨廣漢楊厚學習經學,名亞董扶、任安,乃是蜀中有名的大學士。
周羣年少時跟隨周舒學習,專心於占驗天算之術。
周羣在閬中的庭園中建有一座小樓,周羣家境富裕,有許多奴僕。
周羣常令奴僕輪流到樓上觀察天上的災變徵兆,剛一發現雲氣,奴僕就告訴周羣,然後周羣親自上樓觀察雲氣,不論早晚日夜。
所以凡有氣候變化,周羣都能親自看到,由是他的預言往往得到應驗。
因爲此,周羣的名聲開始顯聞,後來又因爲家族聲望,周羣被劉璋聘任爲益州師友從事。
在劉備拿下益州之後,爲了得到益州士族的支持,劉備便任命周羣擔任儒林校尉。
今日乃是漢中王劉備王駕歸來的日子,周羣身爲蜀中一地的儒林翹楚,以抱病爲由不去迎接。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對外宣稱抱病的他,現在卻悠然自得的在自己庭院中飲酒作樂。
成都地處盆地,空中水氣充足,故而每到冬季,成都中的天氣相比於北方各地,顯得更爲陰冷。
爲了驅散身體中的陰冷,每逢冬季時節,成都城中的士大夫都會每日溫酒暖身祛寒。
就算最近成都城中已經漸漸步入了春季,但成都城中的那些士大夫依然還保持着這個習慣。
身前桌案上的炭爐上,酒壺在火焰的炙烤下,開始散發出陣陣熱氣。
鼻間嗅着那飄蕩在空中的酒香,周羣的臉上浮現了陶醉之色。
他看着對面的一位年輕人言道:“佳釀在側,俊纔對坐,可謂人間一大樂事矣。”
對坐在周羣對面的年輕人,乃是近來在蜀中一帶聲名鵲起的譙周。
譙周,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縣人。
譙周出身巴西郡的冠帶大族,其雖幼年喪父,但因爲在家學的薰陶下,卻少讀典籍,精研六經,頗曉天文,自成年之後,他的名聲漸漸響徹成都。
譙周被許多蜀中本地士族,譽爲將來蜀中的士林領袖。
今年方纔及冠的譙周,面對對面蜀中大儒周羣的稱讚,臉上浮現謙遜之色。
他對着周羣微微一拜道:“周公謬讚了。”
對於譙周的謙遜,周羣臉上浮現笑容。
他對蜀中的這個優秀後輩,真是越來越喜歡。
周羣舉起食案上的一張木勺,從酒壺中勺起一勺酒倒入譙周身前的酒杯中,而後對譙周言道:
“近來王宮中有傳言,說葛氏聽聞允南的名聲,有意要徵辟允南,入大司馬幕府擔任勸學從事一職。”
“吾雖對葛氏執政不滿,但允南若能入大司馬幕府,亦不失爲一條好的進身之階。”
自糜暘走後,譙周在成都城中的名聲愈發響亮,儼然成爲成都城中年輕一輩的翹楚。
在這種名聲之下,譙周會引起諸葛亮的注意,被徵辟入府實屬常理。
而方纔及冠,就能擔任勸學從事一職,對於一般士子來說,這起點不算低了。
但譙周在聽完周羣的話後,臉上卻並沒有浮現什麼喜色。
二十歲的勸學從事,放在一衆蜀中俊傑當中,這起點自然是很高了。
但相比於糜暘二十歲就封侯拜將,譙周的勸學從事之位,就顯得毫不起眼了。
想起當初在成都中,處處與其作對,又處處壓其一頭的糜暘,譙周的心中實在提不起什麼喜色。
相比於糜暘已經在天下之間名聲大噪,而他譙周,再過有名,名聲最多亦不過是流傳在蜀中一地而已。
看見譙周臉上不喜卻反而有愁悶的神情,知曉往事的周羣心中猜出了譙周爲何會如此。
想起那個年輕人,周羣心中亦十分不喜。
他對着譙周言道:“鋒芒畢露,不是好事。”
“當年糜暘在成都時,便太過顯露鋒芒,飛揚於王都中,最後還不是黯然入荊。”
“今糜暘雖因公安一戰而天下聞名,被天下人寄予厚望,然過慧易夭,吾觀糜暘面相,此人壽祿必然不永。”
“允南,做人不能只爭朝夕,應該着眼未來。”
“只要你能砥礪自身,着眼未來,將來的成就不一定會下於糜暘。”
在周羣這麼說完後,譙周的臉上方纔浮現鬱結紓解之色。
周羣乃蜀中大儒,在蜀中名聲遠揚,而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本事,便是推演未來之事,周羣之推演,很少有失算的時候。
因此當週羣預言糜暘壽數不長時,譙周心中難免起了期待。
年輕人皆爭強好勝,特別是對於譙周這種年少聞名的人來說,誰也不想一直被一個人壓了一頭。
在心中的鬱悶紓解之後,譙周看向周羣,對周羣言道:“仲直公今日抱病不去迎接大王,以仲直公之名望,難免會有小人在大王面前進讒言。”
“還望仲直公多加小心。”
面對譙周的提醒,周羣卻發出一聲冷笑,他反問譙周道:“無德之主?吾爲何要去迎接?”
在周羣的這個反問之下,譙周沉默不語。
以周羣的名聲,他有底氣敢非議劉備,可他並沒有。
譙周深知周羣口中所說的劉備無德,指的是什麼。
周羣端起身前的一杯酒杯,而後他對着譙周言道:“古往今來,聖主治國者,無一不重德教,輕刑罰。”
“但自劉備治益以來,他在諸葛亮的蠱惑下,重刑罰,施暴政,顧小民而輕士大夫,弄得益州一地怨聲載道。”
“以嚴法酷律治民,這難道是明主所爲嗎?”
“因一都江堰,因一《蜀科》,你我多少故舊好友,死在屠刀之下。”
“當年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罷省諸法而收關中民心,今劉備爲高祖後裔,卻不從祖訓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暴政必不能久矣。”
周羣邊說邊喝完手中的酒,方纔至現在,他已經喝了不少酒了。
在酒精的麻醉下,周羣似乎想起了越來越多對劉備及諸葛亮不滿的往事。
因爲《蜀科》,他再也無法利用都江堰爲他家族謀利,擴大他家族的產業。
因爲《蜀科》,他在成都的產業遭受重創,許多田畝、佃戶紛紛從他的手中被划走。
因爲《蜀科》,他家族中許多優秀子弟被治罪,或殺或流放,令他周氏名望越發衰落。
而這一切,都是劉備與諸葛亮造成的。
他將酒杯重重敲擊在身前的桌案上。
酒杯撞擊桌案,發出一聲重響,隨即周羣口中充滿恨意地說道:“況且,南和何辜!”
見周羣提起那個名字,譙周臉色大變,想提醒周羣慎言。
但在酒精的麻醉下以及覺得在自家府內,所以周羣已經忘記了“君子慎獨”這四個字。
“南和乃蜀中名士,卻因爲一句讖語而慘遭屠戮,這難道是吾等當初希望的明主該做出來的事嗎?”
“早知如此,當初吾等不如扶保劉公死守成都,守衛家園,南和亦不會遭此橫禍也。”
周羣以爲在自家府中及信任的晚輩面前,所以他可以肆無忌憚的言語。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說出這番話時,一位年輕將軍帶着士卒正好進入了他的庭院之中,將他的怒吼都聽了個一清二楚。
這人正是剛剛趕到的糜暘。
坐在周羣對面的譙周看見那熟悉的面龐出現,他臉上浮現了驚駭之色。
他現在怎麼會在這裡,他不是應該被諸葛亮迎至王宮中宴飲嗎?
糜暘在初入庭院之中,就聽到了周羣的言語,他的眉頭下意識的一皺。
在糜暘進入庭院之中後,他身後的士卒亦齊齊上前將在座的周羣與譙周給圍住。
身後甲冑碰撞的聲音以及譙周臉上那驚駭的神色,終於令周羣反應過來不對。
他轉身朝着身後看去,當看到糜暘正按劍站在他身後時,周羣手中的酒杯不禁嚇得跌落在地。
酒杯落地一路翻滾,最後滾到了糜暘的鞋履邊上。
佳釀散了一地,糜暘彎身從地上拾起那個酒杯,手中握着還散發着餘溫的酒杯,糜暘看向周羣言道:
“仲直公,好久不見。”
“聽說你今日病了,卻沒想到還有這種閒情雅緻,冒着病痛與允南在寒風中一同飲酒作樂。”
糜暘雖臉帶笑意說出這番話,但譙周與周羣都從糜暘的話語中聽出了不善。
如今在庭院中飲酒的兩人,糜暘都認得,說起來,這兩人還是當初他在成都城中的“老相識。”
雖然記憶不怎麼愉快就是了。
看着糜暘突然帶兵闖入他的府中,並且語氣還頗爲不善,周羣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他對着糜暘怒斥道:“糜子晟,雖然伱現在已經封侯拜將,職分在我之上,但你擅自帶兵闖入吾府中,也太過狂妄了些。”
“吾必要上奏大王,參你恃寵生嬌,狂妄無禮之罪過。”
面對周羣的怒斥,糜暘毫不在意。
這麼久沒見了,周羣還是如往常一般,只會狐假虎威,無能狂怒。
而譙周見狀,他雖不如周羣一樣仗着己身的名聲對糜暘怒斥,但他的臉色也不太好。
他起身對着糜暘言道:“糜將軍,仲直公德高望重,你這樣貿然帶兵闖入仲直公府邸,有失禮之嫌,還請速速退去。”
直到這一刻,譙周與周羣都以爲,糜暘乃是因爲以往過節,在衣錦還鄉後特意帶兵來周羣府上耀武揚威的。
正因爲是如此覺得,周羣雖在糜暘突然到來後有着失態,但他很快就將這種失態掩飾下來。
雖說糜暘現今與以往相比,身份有着天大的變化。
但周羣堅信,憑藉着自身的名聲,饒是漢中王往日裡亦要重他三分,何況糜暘。
糜暘在聽完周羣與譙周的話後,不但沒有退去,反而下令周圍士卒將周羣帶走。
在身邊士卒上前要帶走周羣之時,譙周想要上前阻止,但他的行動卻被糜暘的一句話所阻止。
“奉王命,擒拿周羣面見,敢有擋者殺無赦。”
糜暘的這句話語,讓譙周一下子停住了腳步,讓周羣的臉上亦浮現了恐懼。
在離去前,糜暘看了一眼歷史上的這個帶投大哥。
糜暘深沉的眼神,加上他身上從戰場攜帶而出的恐怖氣勢,瞬間嚇得譙周跌坐在了身後的坐席上。
猶如一隻燕雀見到了鴻鵠一般。
在不知鴻鵠之威勢時,燕雀會妄想與鴻鵠爭鋒,但一旦見到鴻鵠真容,一切都只是笑話而已。
跌坐的譙周看着周羣被如狼似虎的士卒帶走,他腦海中浮現當年的那一幕。
成都,又要亂了嗎?
昨日第三章,早上手機碼沒電,就睡着了。
工作原因,疫情期間是不能外出的。
哪怕停電了,也不能去網吧啥的。
連做核酸都是醫院主動派人來。
剛來電,繼續碼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