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

見在座衆臣都初步明白了他的第一層用意,諸葛亮並未有所耽擱,他對着上座的劉備微微拱手後繼續言道:

“亮方纔見過孫賊寫的稱帝誓文。

在孫賊的稱帝誓文中,他不顧我朝存在的事實,並枉稱大漢的法統已然發生轉移。

我朝乃華夏正朔,雖短期內不能出兵征討孫賊,但卻不能對孫賊的這一行爲坐視不理。”

諸葛亮的話,引起了在座衆臣的認同。

他們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可向來陣地戰好打,口水仗卻不好打。

以孫權無恥的性格,要是大漢正式發文駁斥他,那麼還可能正中孫權的下懷。

可要是什麼都不做,他們的心中又難免覺得義憤。

爲了不讓孫權的陰謀得逞,亦爲了不讓今漢的法統遭受質疑,諸葛亮笑着說道:

“先不論孫權爲人如何,彼之父兄在世時,是世人公認的大漢忠臣。”

對於這一點,在座衆臣亦沒有異議。

羣雄討董時,唯有孫堅率軍奮進,併成功攻進了洛陽。

羣雄割據時,地方各大諸侯都對劉協不感冒,亦唯有孫策年年上貢,恪守爲臣的禮節。

這兩點是事實,也正是世人認爲孫堅、孫策是大漢忠臣的最有力憑證。

“既然孫堅、孫策父子有功於前漢,我朝續前漢法統,又豈可不對這二人大加封賞?

亮建議陛下,可追封孫堅、孫策父子,爲我朝太尉,並贈以美諡。

除去要對孫堅、孫策父子極盡哀榮之外,孫登作爲孫策的嗣子,陛下更要對他大加封賞。

賞官,贈爵、封地、賜婚!

因孫堅、孫策父子是天下人公認的前漢重臣,我朝對他二人及孫登大加封賞,自然就會在無形中彰顯着我朝得國之正!

另外一旦我朝大肆封賞孫堅、孫策父子及孫登的消息傳出,天下人自然會將我朝的這個舉動,與孫權的稱帝之舉進行對比。

孫權爲人子,爲人弟,他敢否認孫堅、孫策生前的功績嗎?

他若不敢,天下人會如何以爲?

江東孫氏滿門忠烈,可竟出了背漢稱帝的孫權,此舉不謂不孝,又謂何!

此外孫登的身份天下人皆知。

身爲江東孫氏嫡長一系的嗣子,卻在我朝接受封賞,這難道不是證明着,江東孫氏承認我朝的法統嗎?

另外孫登還是孫權的親子,身爲親子卻連太子亦不願做,寧願留在我朝爲一列侯。

當這件事在天下間傳開後,世人就會認爲哪怕是身爲親子的孫登,也不齒孫權的背逆行爲。

如此一來,長久之後逆吳的法統又何在?

孫權的真面目,又如何再能繼續在天下人面前粉飾!

孫權行詭道,意圖擾亂天下人的視聽。

我朝乃華夏正朔,自該行堂堂正正的王道,用最有力的事實以正天下視聽!

大漢,自有氣度。

亦該向天下人展現氣度。”

當諸葛亮洋洋灑灑的說完後,殿內衆臣中的許多人都聽得入神了。

包括糜暘。

孫權無恥的行徑,難以戳穿嗎?

說實話,並不難。

收復關中後,關西世家成爲了大漢中一股的新興政治力量。

關西世家的加入,最大的好處在於,爲大漢貢獻了許多有名的名士。

而名士在當世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不就是影響,乃至於操控輿論嘛。

只要糜暘一聲令下,不用多久的時間,許多關西名士就能在大漢境內,掀起一股討伐孫權的輿論風暴。

在那場輿論風暴中,衆多關西名士能將孫權噴的體無完膚。

但這樣的辦法,可以用來解氣,卻沒辦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因爲關西名士再多,他們最多能影響的也只是大漢境內。

收復長安後的大漢,每做一件事,都要從整個天下着眼。

畢竟大漢的定位是華夏正朔。

可這一點不是名士多就有用的,曹魏與孫吳境內的名士亦不少。

要是貿然暗中授意關西名士抨擊孫權,那麼曹魏與孫吳兩家的名士肯定會反擊。

三家名士各執一詞的情況下,會給天下人造成一個默認的心理印象——漢、魏、吳三家互相撕咬,本質上並無不同。

這樣的心理印象是有利於孫吳,卻是不利於大漢的。

該說不說,孫權的政治天賦真的是點滿了的,他走的每一步看似滑稽,但背後都有着深意。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糜暘從始至終,都未提出過這方面的建議。

而糜暘也一直未找到好的辦法,來從根本上瓦解孫權的陰謀。

糜暘想不出,諸葛亮卻想出來了。

大漢既然是華夏正朔,那他自然不屑與所謂的吳朝爭辯。

相比想在言語上取得勝利,諸葛亮則是直接用堂堂正正的行動,來讓孫權的一切陰謀不攻自破。

尊崇忠義、寬仁、自信、等等符合華夏正朔的形象,會在孫登被封賞後,一步步潛移默化的在天下人心中成爲今漢的標籤。

而分化、離間、種亂、等等能讓孫吳內政一團糟的手段,亦會在孫登被封賞後,一步步在江東的腹心之地發酵醞釀着。

在明白了諸葛亮的所有想法後,糜暘不自覺地想起了史書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諸葛亮今日的建言,不就是很生動地在詮釋着這句話嗎?

不止殿內衆臣對諸葛亮的建言感到驚喜,就是坐在主座上的劉備,這一刻看向諸葛亮的目光中,也充滿了滿意與驕傲。

臥龍向來不輕吟。

可一旦吟叫,那定然是天籟之音。

沒有過多的猶豫,劉備就開口道:

“丞相之言,深得朕心,當速施行。

至於孫登具體該如何封賞,亦由丞相一言決斷,無須報於朕。”

正所謂: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可身爲天子的劉備,卻毫不遲疑地將封賞孫登的權力交到諸葛亮手中。

由此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信賴程度,達到了何種地步。

而將事情甩給諸葛亮之後,劉備看向糜暘言道:

“明日太子就要到長安了。

你親自去接。”

突然被派了一個任務的糜暘有點愣。

他不是不知道劉禪明日到長安的事,也不是不願意去接劉禪。

他發愣的原因是,尚書檯內他還有許多政務未處理,實在是有些抽不開身呀。

政務已經積壓的夠多了,再積壓下去,他元旦那日也休想休沐。

劉備看到了糜暘臉上的些許遲疑之色,要是其他君王見臣下對接太子一事爲難,保不齊心中會疑慮重重。

但劉備卻不會如此。

相反的是他還一眼就看出了糜暘是爲何遲疑。

知道糜暘的“苦衷”後,劉備沒好氣地說道:

“即日起,尚書檯政務交由丞相處理。”

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糜暘不僅沒覺得劉備是在削他的權,反而覺得劉備是在拯救他。

“多謝陛下!”

糜暘響亮的感謝聲響徹在大殿之內。

如此響亮的感謝聲,着實有些驚了殿內的些許臣子。

但卻也讓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的臉上,都不受控制地流露出笑意。

這位子侄,未免太過憊懶了。處在衆臣末尾的那些新近投效大漢的魏臣,看着當下殿內發生的一切,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三觀,正在快速地崩塌着。

大漢的議事氣氛,好奇怪呀。

可,卻好喜歡呀!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漢太子劉禪的車輦,漸漸來到了長安城外。

坐在車輦內的劉禪,難掩年輕人的心性。

越接近長安之時,劉禪就越控制不住自己,不斷地掀開車簾朝外張望着。

劉禪自小在南方長大,從未來過北方。

相比於南方的溫暖溼潤,北方的空氣顯得乾燥寒冷。

特別是地貌,南方多以丘陵爲主,北方卻大多是平原。

感受着以往從未感受過的溫度,再看着眼中那一望無際的蒼茫平原,劉禪的眼神中充滿着驚奇。

自大漢發起北伐戰爭以來,劉禪就一直待在成都的皇宮內。

對於他來說,以往瞭解北伐的戰事,都是通過冷冰冰的書簡。

雖說書簡內的內容,亦時常讓劉禪感到熱血沸騰,但劉禪卻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在親眼見到關中的風貌後,劉禪終於知道少的是什麼了。

劉禪激動地伸手指着外界,對着一旁的黃皓言道:

“孤從未見過如此廣闊的天地,而孤只要一想起就在不久前,大將軍率領我漢家健兒在這片遼闊天地中與賊軍爭鋒,孤的心中就興奮的很。”

身爲大漢的太子,劉備對劉禪的教育一向是很重視的。

可劉備又將劉禪保護的太好了。

不能說劉禪智商有缺,只能說在劉備的保護之下,劉禪的性格並未得到有效的鍛鍊。

看着劉禪雀躍的樣子,黃皓先是好言附和了劉禪一番,然後又忍不住開口勸諫道:

“昨日長安就有消息傳來,今日是大將軍親自在城外迎接殿下。

殿下身爲大漢儲君,應當注重儀態。”

自己是劉禪的近隨。

黃皓知道劉禪在自己面前,對儀態不太重視,算不上什麼大事。

可黃皓擔心的是,一會見到糜暘之時,劉禪也會如此作態。

黃皓能在短時間內就被劉禪當成心腹,他自然是一個聰明的人。

作爲一個聰明的人,又處在一國太子的身邊,有些事黃皓肯定是會關注的。

糜暘是何人?

年紀輕輕就立下不世功勳成爲大漢的大將軍,深得陛下器重,權勢滔天。

可以說糜暘已經具備成爲權臣的一切條件,差的只是一個時機而已。

權臣不一定是奸臣。

只是對劉禪來說,無論如何他都應該要在糜暘面前保持着威儀。

唯有威儀深重,纔會讓糜暘不會輕視劉禪。

黃皓知道他的未來全在劉禪身上,所以他考慮事情定然會更全面一些。

在聽完黃皓的話後,劉禪微微思考了一下。

隨後劉禪便對黃皓言道:“你說的有道理。”

說完這句話後,劉禪便主動坐好,不再有張頭四望的舉動。

見劉禪聽進去了自己的建言,黃皓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隨着車輦的不斷行進,在到了某一處後,劉禪的車輦就直接停了下來。

劉禪知道這是到達長安城了。

在車輦停下的那一刻,車輦外亦適時響起了一聲渾厚的聲音:

“臣暘拜見殿下。”

這聲渾厚的聲音,對黃皓來說可能顯得陌生,但對劉禪來說卻是他所熟悉的,也是他所想念的。

表兄!

許久不見,並未讓劉禪忘記他與糜暘的情誼。

而兩人之間濃厚的情誼,亦讓當下的劉禪下意識地做出了一個舉動。

劉禪沒有迴應糜暘的拜見。

他選擇了一個更爲直接的方式。

劉禪陡然起身掀開車簾,走出了車輦外的車架上。

當站在車架上後,劉禪終於看到了數年未見的糜暘。

君臣之間多年不見,或有芥蒂。

可親人之間呢?

激動、欣喜的劉禪不等侍從攙扶,就一躍跳下車輦,然後大步朝着糜暘走去。

“表兄!”

在走向糜暘的同時,劉禪也下意識地喊出了這句數年來一直想喊的稱謂。

劉禪的行動太快了,黃皓甚至都來不及阻止,最後他只能跟在劉禪的身後一起朝着糜暘走去。

而劉禪的反應,確也出乎了糜暘的意料之外。

但看着一臉歡喜朝自己走來的劉禪,糜暘卻也無法開口勸諫什麼。

數步的距離,一會就走完了。

等劉禪站在糜暘的身前後,糜暘方纔有些無奈地小聲對劉禪勸道:

“君臣之禮不可廢。

殿下不該稱臣爲表兄。”

劉禪興致勃勃地來到糜暘面前,沒想到糜暘對他說的第一句話竟不是想念,而是規勸他不要稱呼他爲表兄。

這可就讓劉禪不開心了。

表兄變了?

“我問你一句,漢是以何治天下。”

面對劉禪突然的詢問,糜暘雖有些奇怪但也很快答道:

“自然是以孝治天下。”

得到糜暘的回答後,劉禪臉上露出一些狡黠。

“襄陽王在世時,父皇亦時常稱呼襄陽王爲二弟。

難道襄陽王與父皇不是君臣嗎?

而身爲兒子,遵循父道,又有什麼問題呢?”

劉禪的兩句反問直接把糜暘問住了。

隨後看着劉禪臉上的狡黠之色,糜暘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劉禪從來都不是愚笨之人。

他從來都是重情重義之人——這一點跟劉備,真的很像。

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訂婚啦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章推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
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訂婚啦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章推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