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

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

只是雖然心中有着贊同之意,但諸葛亮的臉上卻沒表現出什麼異常。

諸葛亮看向糜暘言道:“既然子晟有這番見解,那可有相對應之策略?”

諸葛亮的語氣很是尋常,令糜暘有些摸不着諸葛亮的想法。

他方纔那番言論,除了有借鑑歷代以來各大賢臣的理解之外,還加入了自己的看法。

不可否認,大漢亡於土地兼併及地方豪族壯大。

但這是原因,不是根源。

土地兼併與地方豪強,都是歷朝歷代滅亡的重要原因。

但造成土地兼併,地方豪強不斷壯大的根源在於小農經濟。

而直接原因就在於封建制度的不完善,朝廷的軟弱。

這種根源在封建社會,是無法輕易改變的。

這一點目前,亦並不適合在諸葛亮面前提及。

所以只能從直接原因入手。

只要朝廷能夠作爲,在不同的時期採取相應的制度去抑制、去打擊,那麼就能改善這種情況。

只要維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能保證社會的基本穩定。

例如漢宣帝,他之所以能將大漢帶向鼎盛,就是他深知民間疾苦。

他掌握實權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核心一個是整頓吏治,一個是打擊豪強抑制土地兼併。

在他的努力之下,終於將漢朝推向鼎盛。

歷代朝代之中興,大多就這兩個手段。

而他的繼任者漢元帝,論人品他這個皇帝不見得有多差。

但他上臺之後的作爲,幾乎就是與漢宣帝反着來。

他甚至將漢代帝王歷來整治地方豪強的絕招“陵遷”制度給廢黜了,終於將西漢帶入了滅亡的深淵一去不復返。

前後至多不過三十年而已。

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負責創造與改良制度的執政者,就要承擔起相對應的責任與作用。

雖然不懂諸葛亮是否贊同他的想法,但糜暘還是接着對諸葛亮言道:“因觀其失道緣由,從而可得應對之策。

暘認爲當務之急,在於正本清源。

朝廷首先應當招攬賢能之士輔佐朝政,黜退無能奸詐者以正時局。待朝廷一穩,再發布惠民之政策,以恩義及信用來獲取天下人心。

而要想做到這一點,當有三步:分別爲賞罰分明令民衆各盡其力,儉約用度以豐國庫,薄徵稅賦以令民富。

待國庫充盈,軍備有餘,人心向附時則可舉兵出征。

敵國民衆,若知道我朝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則勢必會對我國有所期盼。

期盼之心一起,則必取敵國之勢即成。

有此大勢在,熟悉敵國國情之人,會爲我國充當間諜。

熟悉敵國山川地形之人,便會成爲我方進攻敵國的嚮導。

若北方之民與我國之民心意相通,則是天意即是如此。

以實利喚起天下人思念漢室之心,到那時大王舉兵北向,則無有不勝。”

在糜暘看來,所謂的天下人人思漢,更像是一個政治口號,但這個政治口號既然會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就像歷史上,曹魏與司馬晉禪代之時,社會名士出於私心一片讚譽之聲,都以爲盛世要來臨了。

而後就是神州陸沉,更大的一場災難來臨。

在那場災難降臨之後,社會上下才知道大漢的好,紛紛開始人心思漢。

就連許多異族建立政權,爲了籠絡人心,都紛紛以漢爲國號,直到最後,都把漢這個國號給用爛了。

所以在有時候,復興漢室不單單可以當做一個口號,更是可以當做一個籠絡人心的大好利器。

畢竟漢室四百年之天下,大漢的強盛富強已經深入人心。

但要想做到這一點,於戰略上來說就必須是要先將納於漢中王治下的民衆治理好,讓強大的國力可以傳到敵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藉助於原本根深在天下人心間的“漢”字旗號,在北伐時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例如之前關羽水淹七軍後引發的中原大動亂,例如歷史上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時西北三郡不戰而降。

當糜暘繼續說出他的見解之後,諸葛亮的臉上漸漸浮現了笑容。

這是糜暘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闡述他對天下大亂的看法,不能說糜暘說的就是金科玉律,但糜暘能在這個年紀有此番見解,已經實屬難得。

最重要的是,糜暘所說的看法,與諸葛亮內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那篇名揚天下的《隆中對》中,諸葛亮曾提出類似的看法。

而在歷史上他主持國政之時,亦是如糜暘今日所說的一般,那麼做的。

在聽完糜暘的看法之後,諸葛亮對糜暘的感官開始產生了變化。

糜暘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沒有。

糜暘取得公安一戰的勝利,很令人矚目以及讚歎。

但這並不代表糜暘就是天下間唯一的名將,有了糜暘,劉備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勝負得失往往不是在於一個人,而是在於方方面面的比較。

諸葛亮更喜愛的是治世之軍政能臣,是能與他一起平定天下亂世的夥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單靠武略,亦要有着長足的眼光。

糜暘今夜的見解不足以讓諸葛亮驚爲天人,引爲圭臬,但卻讓諸葛亮在糜暘身上看到了一種希望。

糜暘今年不過二十一而已。

諸葛亮今年已經四十歲,在萬事順遂之下,他最多隻能再輔佐大漢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後的大漢就要有新的賢臣來看護,要有新的賢臣來繼承他的衣鉢繼續守護大漢。

以往諸葛亮將這種期望大多傾注在馬謖與蔣琬身上,但今夜糜暘的表現,令他心中有了第三個人選。

諸葛亮眼中閃着欣喜之色,他的臉色不再如方纔一般古井無波,而是流露出了讚譽之色。

諸葛亮看着糜暘言道:“你說的很好,雖然你的見解中亦有着疏漏之處,但你能在這般年紀有這般看法,已經是十分難得。”

相比於馬謖,糜暘的回答更符合諸葛亮的心意。

諸葛亮覺得以往他有些忽略糜暘了。

既然符合,那諸葛亮自然不吝於指教糜暘。

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糜暘方纔所問的治政之道,而是先問糜暘道:“子晟可知何爲兵權?”

諸葛亮話語中已經有了教導之意,糜暘不會聽不出來。

他對着諸葛亮一拜道:“還望先生教我。”

糜暘的求教態度很好。

諸葛亮見狀,臉上的滿意之色更濃,他對着糜暘言道:“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羣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亂世之中,人心莫測,若想治政,則必先握有兵權在手。有兵權在手,子晟到漢興郡中後,方能治政。這一點,子晟一定要切記。”

糜暘聽着這點,點了點頭。

在糜暘點頭之後,諸葛亮繼續教導道:“天下有治政之術,繁雜紛亂,不一而定。”

“王化之政,適合於全局性、長遠性的治理,用來處理具體事務就顯得遼闊;

策術之政,適合於扶危救難,在安定太平的時局下就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矯亢之政,適合於糾正侈奢墜落的風氣,靠它來治理已經病入膏盲的國家只會越弄越糟;

公刻之政,適用於糾正朝廷裡的邪惡勢力,靠它來治理中央之外的不正之風就容易失去民衆;

威猛之政,適合於討伐內亂,靠它來管理和平時期的老百姓就未免大殘暴了;

技巧之政,宜於發展經濟,富國強民,用來解決貧窮衰弱,但過於看重,只能勞民傷財,給民衆增加困苦。”

這時在大堂之外,黃月英端着一些點心來到了大堂門口。

但就在她要踏入大堂內之時,她看到了諸葛亮抱膝的舉動。

看見這一幕,黃月英的臉上浮現了驚訝的神色。

自入益州以來,她很久沒見過諸葛亮的這個舉動了。

黃月英又看了看諸葛亮對面的糜暘,她臉上流露出笑容,而後爲了不打擾這兩人,黃月英又默默退出了大堂。

子晟,有福了。

糜暘聽着諸葛亮所言的治政之術,聽得幾乎有些入迷。

糜暘從小到大亦看過不少經書典籍,亦聽過許多政纔講政,但如諸葛亮這般將方方面面都分析到的治政之術,糜暘是第一次聽聞。

這是來自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政治心得與智慧!

在入迷之時,糜暘的心中也有着感動。

諸葛亮將自己的政治心得與智慧無私地告知給他,這便是傳道受業解惑!

在聽完諸葛亮所說的話後,糜暘花了好一會兒,才完全消化諸葛亮所傳授的知識。

諸葛亮看着糜暘臉上的思索之色,他也不打擾,就這麼靜靜等着糜暘。

在糜暘消化完以後,他就馬上問諸葛亮道:

“葛師,以上都是治政之術,那治政之道呢?”

面對糜暘的詢問,諸葛亮取來書案上的一支毛筆,而後在書案上緩緩寫下了一句話。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諸葛亮所寫的這八個字,乃是出自《尚書》。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民纔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諸葛亮年少時酷愛書法,在多年持續不懈的練習之下,諸葛亮亦是當代有名的書法大家。

他目前的所寫這八個字猶字體優美,猶如龍飛鳳舞。

而這八個字在燭光的照耀下落在糜暘的眼中,因爲諸葛亮優美的字體,加上這八個字所代表的含義,更讓糜暘讀起來感覺別有一番韻味。

《尚書》作爲儒家弟子必讀經書之一,這八個字想來很多儒士都知道,但又有多少儒士還記得這八個字呢?

無疑諸葛亮就是那少數記得的幾個儒士之一,現今諸葛亮亦想糜暘記住這句話。

在寫完這句話後,諸葛亮最後語重心長的對糜暘言道:“吾方纔所言,都是針對某種特定情況下而採取的治政權宜之術,都不是根本的治政之道。”

“何爲道?道乃根本矣。”

“而治政的根本在於重民,民安,則天下安。”

“要想做到大治,唯有時刻懷抱一顆憂懼天下百姓之心,而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治政之術施政。”

“治政之術可根據實際情況多變,但治政之道不能忘,否則就會過於劍走偏鋒,最後適得其反,引發大亂。”

“子晟,答應吾,要時刻記住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八個字,並以這八個字時刻警醒自己!”

諸葛亮在說最後一句話時,語氣格外嚴肅,糜暘亦意識到了諸葛亮的鄭重。

他馬上從坐席上起身,而後對着諸葛亮跪下,口中承諾道:“葛師今夜所教,暘一個字也不會忘。”

在灰暗搖擺的燭光下,一位莘莘學子心悅誠服地拜倒在,一位面露鄭重之色的長者身前。

這種畫面像極了先秦流傳下來的,古之賢者教導弟子的畫面。

而這一副畫面,亦深深落在了門外的黃月英眼中。

在教導完糜暘之後,諸葛亮見天色已晚便讓糜暘早些歸府。

在糜暘起身離開之時,諸葛亮與糜暘方纔察覺到站在門外的黃月英。

糜暘對着黃月英一拜後,他便緩步離開了大堂。

只是在糜暘離開之時,黃月英往糜暘的手中塞了幾塊點心。

這是來自師母的慈愛。

在糜暘走之後,黃月英來到諸葛亮身旁。

這時諸葛亮已經來到大堂中的一處劍架之前,這處劍架之上放着一把寶劍。

後世有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延請蜀中名匠鑄造八柄寶劍。

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

劉備給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但其實這件事,發生的時間點是建安二十四年,畢竟章武元年關羽都已經去世了。

如今諸葛亮目光所注視的這把劍,正是當年劉備賞賜給他的那把劍。

這把劍劍名慎獨。

何謂慎獨,意爲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在注視之後,諸葛亮拿起這把寶劍,將劍身從劍鞘中抽出,一聲劍鳴之後,一把利劍已經出現在諸葛亮的眼前。

淡淡寒光在劍身上流轉,諸葛亮看着眼前的慎獨劍,不知在想着什麼。

黃月英看着諸葛亮凝視劍身的舉動,她口中問道:“夫君可是有收徒之心了?”

知夫莫若妻,聽到黃月英的話,諸葛亮的臉上流露出笑容。

“子晟確是個佳徒人選。”

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黃月英問道:“那爲何剛剛夫君不向子晟透露這層意思?”

面對黃月英的疑問,諸葛亮答道:“吾在等子晟來日之政績。”

“察其行,觀其人,等他到漢興郡之後,若真能聽從我今日的教誨爲漢興百姓帶來福祉,到那時,我再收其爲徒不遲。”

黃月英聽完諸葛亮的話後笑道:“將來子晟若能成爲夫君之徒,夫君準備以慎獨劍相贈嗎?”

當世的拜師之禮,最明顯的標誌便是師徒之間互贈信物,明確關係。

對於黃月英的這個猜測,諸葛亮點點頭,他將慎獨劍收劍入鞘:“若子晟能以數十萬百姓之安定爲拜師禮,那我贈其慎獨又有何妨?”

哐噹一聲,入鞘的慎獨劍再次被諸葛亮放置在劍架之上,在搖曳的燭光之下,諸葛亮負手而立:

“劍就在此,能不能取的到,就看子晟自己了。”

各位晚安。

(本章完)

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番外:亡國之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3章 誰敢殺我?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番外:亡國之恨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41章 第三條路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
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番外:亡國之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3章 誰敢殺我?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番外:亡國之恨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41章 第三條路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