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邊關之急(三)

于謙的一番話,的確讓很多大臣側目,幕簾後的張太后似乎也被他的話觸動,久久都沒說話。

“於大人之言卻有幾分道理,不過我們現在討論的戰與和,你不必扯的那麼遠!”年資最老的蹇義開口道,雖然有幾分贊同于謙,但似乎並不怎麼欣賞他這個人。

徐秋澗聞言,開口道:“蹇大人不必心急,於大人之言並未扯遠,之所以提到太祖太宗,實是爲諸位舉例,我大明北境經常受到韃靼瓦剌侵擾!不得安寧,言下之意,便是告訴諸位,胡人蠻橫,一味的妥協,只會令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于謙見徐秋澗在爲他說話,感激的對徐秋澗點了點頭。又道:“正如徐指揮使所言,我大明想要徹底解決北方禍亂,只能打!而且要打一場漂漂亮亮的大勝仗,打的他們十年,甚至百年都不敢南下!”

“另外,北方防線的防禦措施也有待欠缺,在痛擊敵人的同時,還得加緊北方防線的防禦措施,多築城牆,廣設邊關,若能做到此二者,我大明方可無虞!”徐秋澗也補充道。

“哼哼!徐指揮使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我朝這些年來天災不斷,全國各地更是戶籍遞減,每年的財政幾乎都是入不敷出!哪裡還有銀子用來修築邊城?”死胖子苟錢聞言,不禁陰陽怪氣的咕噥道。

徐秋澗不由得一陣冒火,這死胖子又在針對他!大明朝自朱元璋建國以來,歷經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且不說有多富裕,但怎麼也不可能入不敷出,這死胖子是戶部侍郎,現在戶部尚書夏元吉又重病在身,可以說整個戶部都是他一個人在掌控,全國的財政收入都要經過他的手,怕是沒少撈油水,到時有空,徐秋澗還真得查一查他;

“苟大人掌管全國賦稅,對全國經濟自然是清楚的!不過徐某卻有一事不明,去年我在渠江縣做知縣之時,查處順慶府知府黃道明貪污一案,得知他假冒朝廷旨意,私漲賦稅,甚至牽扯進了四川右布政使和按察使!我想你身爲戶部侍郎,對這點不可能毫無察覺吧!當然,你要說真沒察覺也沒關係,充其量說明你這戶部侍郎當的有些不稱職而已!”徐秋澗撇了撇苟錢,一副大有深意的道。

“你……你……”徐秋澗這話問得確實很實在,苟錢無論如何回答,都像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邊不是人!

“行了!苟錢。徐大人說得一點都沒錯!自戶部尚書夏老病重後,這戶部一直都是你在打點,關於順慶府私漲賦稅一事,你難辭其咎,不過眼前邊關之急未解,老夫暫時還不追究你的責任!一會休的再針對徐大人!”楊榮冷瞪了瞪苟錢,因爲他們都知道,這苟錢對徐秋澗很有敵意,不禁出言幫徐秋澗。

“是……”苟錢只得憋了癟嘴,不敢再說什麼了,這楊榮是個暴脾氣,惹火了對方,他沒好果子吃!

“好了!諸位大臣都不要扯遠了,先商討邊關對策!”幕簾後的張太后也不禁皺眉開口道,隨即看向徐秋澗,道:“徐大人!之前兵部侍郎張嵩說,目前韃靼攻下開平城,兵鋒正盛,建議本宮暫避其鋒芒,本宮覺得也甚是有理!你覺得呢?”

徐秋澗拱手道:“臣贊同張大人的說法,自古以來兵法都對此說法有講究,然而張大人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目前我們處在被動,敵人已經不是我們想能避開就能避開的了,正如剛纔於大人所言,韃靼首戰取勝,嚐到了甜頭,此時與之議和,恐也無濟於事了!”

“可……可我大明開平之戰失利,國內軍士士氣必然低落,對上兵鋒正盛的韃靼大軍,勝算幾何啊?”張太后有些爲難道。

“沒錯!徐大人,戰爭並非兒戲,韃靼常年生長於漠南,強悍異常,而且有十萬之衆,我大明必然要投入更多的兵力,方能抗衡,這一旦戰端已開,我大明朝勝則罷,不勝便亡矣!”蹇義說到,他雖是兵部尚書,但並不希望看到大規模的戰爭。

徐秋澗點了點頭,“太后和諸位大人此時的憂慮徐某能感受到。但當下我們別無他法,只能一戰,況且,我大明朝也並非沒有勝算。”

“噢……徐大人是說我大明能取勝?”張太后愣了愣的道。

“能……”爲了堅定衆人的心,徐秋澗重重的點了點頭,頓了頓,又繼續道:“兵家雲,驕兵必敗,韃靼雖在開平取勝,但敵軍必定志得意滿,心生驕疲,相反我大明軍士,則會因開平之戰,知恥而後勇,此消彼長,此乃其一也。另外兵家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大明堂堂中華,商榮國富,後勤補給自然不成問題,但反觀韃靼,民貧地脊,經濟蕭條,後方毫無保障,軍隊補給只能靠沿途搶掠所得。一旦我們將他們阻擊在外,他們便只能撤兵!此爲其二!以此兩點,我大明必勝!”

徐秋澗一番話,頓時令很多大臣交頭接耳,暗暗點頭起來,幕簾後的張太后也似乎很滿意,對徐秋澗大爲讚賞了一番。

于謙也對徐秋澗更加刮目相看了,以前他一直以爲這位比他小了十來歲的年輕人能坐上錦衣衛指揮使,只是三分膽識和七分運氣,如今一看,對方的心智比他似乎都有過之無不及!正當于謙發呆之際,幕簾後的張太后問話了;

“於大人!你覺得徐大人剛纔所言可否啊?”

于謙趕緊回過神來,拱手應道:“徐大人字字珠璣,確實道出了我大明取勝之根本!而且我大明勝算還有一點!不知太后可願聞其詳?”

張太后聞言,挑了挑眉,“你且講來……”

于謙點了點頭,這纔開口道: “我大明國民富庶,物產富饒!其周邊四鄰都得仰我天朝鼻息生存,因爲他們大部分物資都是來自我朝,只要我朝禁止對韃靼互市,尤其是海鹽的流入,同時責令周邊小國不得對韃靼進行援助,如此便可逼其就範,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好……於大人果然眼光獨到!哀家也甚是贊同,不知各位大臣還有什麼異議麼?”張太后很是高興于謙的這個點子,有心同意了,隨即又看向其他人問到。

其他大臣頓時你看我我看你,不好拿主意,他們雖然不喜歡于謙這個人,但他出的這個點子確實很實用!停止跟韃靼的商業互市雖然是一種自殘的做法,但用在此時,也算的上是利大於弊的。

徐秋澗也深深的看了于謙一眼,暗道;于謙這一招確實夠狠毒的,禁止對韃靼的物資流入,尤其是海鹽,這對韃靼來說無疑是致命的。都知道人不食鹽,便渾身發軟,哪裡還有力氣打仗,相信要不了多久,韃靼便又要對大明俯首稱臣了。

第六十三章 威懾第五十八章 一個時辰破案第十七章 龍管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紅娘死因第三十四章 秘密官爵第一百九十章 賣人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一百七十七章 劫持第三章 錢穀師爺第一百零八章 懷虛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紅娘第二百二十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零二章 多愁善感的女子第十章 梁氏母女第二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九十四章 破船美女圖第三百四十五章 沽名釣譽第三百零三章 邊關之急(十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徐秋澗的要求第五十二章 無奈的酷刑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一章 醒來的意外第二百零七章 邊關之急(二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怒無常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二百九十五章 邊關之急(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勢大壓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九十八章 楊氏第五十章 女俠白如鳳第一百二十七章 茶山雞第三百一十五章 邊關之急(二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又是白如鳳第七十六章 陰謀第一百七十一章 賽哈智的用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質第三百二十九章 再遇龐德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二百一十六章 勢大壓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理疾病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人緣由第七十五章 金鱗並非池中物第二百九十章 邊關之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ru頭案第七十章 打聽第一百八十四章 孤兒院第八十章 劫持二使第一百零二章 多愁善感的女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北域五怪第三十四章 秘密官爵第八十四章 重拾繁華第三百三十一章 搜查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二百五十一章 服喪第三百零八章 邊關危機(二十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對策第三百零四章 邊關之急(十七)第四十章 詠梅詩第二百七十九章 君怒(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家有賢妻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宣宗的深意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邊關之急(六)第二百七十章 劍威第六十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零九章 邊關之急(二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兇手第四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第七十六章 陰謀第四十五章 神秘的老僧第三百一十八章 邊關之急(三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良夫婦第二百四十八章 被皇帝黑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活口第三百四十章 官復原職第七十二章 夜訪同知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鬼魅第二百七十八章 君怒(一)第一百零七章 懷虛公子第九十章 司禮監第二太監第二百二十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無良公公第一百二十九章 猜出來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六十二章 準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君怒(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選閒(二)第二百零七章 爭論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二百五十一章 服喪第二百六十七章 逼問第一百七十三章 華嶽的身份(2)第三百二十九章 再遇龐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求第一百八十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判決第八十三章 二使被殺第二百一十九章 推測
第六十三章 威懾第五十八章 一個時辰破案第十七章 龍管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紅娘死因第三十四章 秘密官爵第一百九十章 賣人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一百七十七章 劫持第三章 錢穀師爺第一百零八章 懷虛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紅娘第二百二十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零二章 多愁善感的女子第十章 梁氏母女第二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九十四章 破船美女圖第三百四十五章 沽名釣譽第三百零三章 邊關之急(十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徐秋澗的要求第五十二章 無奈的酷刑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一章 醒來的意外第二百零七章 邊關之急(二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怒無常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二百九十五章 邊關之急(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勢大壓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九十八章 楊氏第五十章 女俠白如鳳第一百二十七章 茶山雞第三百一十五章 邊關之急(二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又是白如鳳第七十六章 陰謀第一百七十一章 賽哈智的用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質第三百二十九章 再遇龐德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二百一十六章 勢大壓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理疾病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人緣由第七十五章 金鱗並非池中物第二百九十章 邊關之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ru頭案第七十章 打聽第一百八十四章 孤兒院第八十章 劫持二使第一百零二章 多愁善感的女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北域五怪第三十四章 秘密官爵第八十四章 重拾繁華第三百三十一章 搜查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二百五十一章 服喪第三百零八章 邊關危機(二十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對策第三百零四章 邊關之急(十七)第四十章 詠梅詩第二百七十九章 君怒(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家有賢妻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宣宗的深意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邊關之急(六)第二百七十章 劍威第六十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零九章 邊關之急(二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兇手第四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第七十六章 陰謀第四十五章 神秘的老僧第三百一十八章 邊關之急(三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良夫婦第二百四十八章 被皇帝黑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活口第三百四十章 官復原職第七十二章 夜訪同知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鬼魅第二百七十八章 君怒(一)第一百零七章 懷虛公子第九十章 司禮監第二太監第二百二十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無良公公第一百二十九章 猜出來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六十二章 準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君怒(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選閒(二)第二百零七章 爭論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二百五十一章 服喪第二百六十七章 逼問第一百七十三章 華嶽的身份(2)第三百二十九章 再遇龐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求第一百八十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判決第八十三章 二使被殺第二百一十九章 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