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

劉大夏的能力且先不論,他做官的水平要真的只是個“小白”級,他怎麼混到兵部尚書這個位置上來的?他的官場、士林名聲又是怎麼來的?

論帶兵打仗(工作業績),他比不過秦紘、王軾。更別說弘治初年知兵的兵部尚書餘子俊。

那爲何“弘治三君子”中有他?

如今京師人稱“東山先生”,連高麗使者都知道他的名字?

所以說,此人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

同樣的把戲,不同樣的花樣。

劉大夏還是“乞骸骨”這招,但是這次玩出新花樣來。他不和張昭去嗶嗶,他很清楚他的優勢所在。兵事,他和張昭比那估計真的算外行。但是,政務呢?

弘治皇帝要依賴他處理朝政。他直接和弘治皇帝對話,將壓力給到弘治皇帝。

這種行爲可以叫做“凌迫君上”,但是張昭一個十九歲的小年輕,一個武勳,公然的侮辱大明兵部尚書,兩榜進士,翰林出身的文官,就只是不痛不癢的“罰俸”一年?

這道理說不過去吧?

這是一個很扯淡的邏輯。大明朝文貴武賤,而且張昭的年紀是硬傷。資歷更是硬傷。真沒人覺得他的政治地位和劉大夏相當。所以這個扯淡的邏輯偏偏又成立。

你換一個和劉大夏地位相當的文臣,罵他兩句“尸位素餐”算什麼?罵你咋地?

所以說,劉兵部“變戲法”的水平不弱啊。

劉大夏對張昭的反擊來了。

場面略尷尬。

禮部尚書張升起身奏道:“陛下,張昭言語驕狂,屢次羞辱大臣。臣以爲是其年輕的緣故。臣請陛下奪其議事之權,令其列席御前會議即可。”

他同樣被張昭嘲諷了兩次,這會兒加一把火:釜底抽薪。

禮部在六部之中穩居第二梯隊。吏部是公認的六部、外朝之首,獨佔鰲頭。但接下里的座次,禮部、戶部都想要爭一爭,誰也不服誰。

而弘治朝比較奇葩,兩任兵部尚書先是馬文升,後是劉大夏,都是天下公認的名臣,被弘治皇帝倚爲左膀右臂,治理朝政。

所以,張升這個禮部尚書,話語權並沒有往日重。而張升在御前的對人不對事,屢屢爲其減分。說話的份量越來越低。比如:此時。

人劉尚書營造出這個局面,那是本事、手段。你幫忙吆喝一下,這算什麼?

禮部尚書給兵部尚書打下手,當小弟?

這誰還看得起你!

坐着列席的幾名儲相如王鏊、楊廷和、樑儲都看得出來:禮部尚書張升此人色厲內荏,才具平平,外強中乾。

弘治皇帝沉吟着。

他心中真沒想處罰張昭。兵部的做法,他是不滿意的。有好兵器不裝備起來,反倒要限制國泰商行生產?有這樣做事情的?但,看這架勢不處罰是不行的。

這時,一直眯着眼睛養神的吏部尚書馬文升淡然的開口道:“劉東山,你以‘乞骸骨’凌迫君父,又該當何罪?

有事說事。不要動輒‘乞骸骨’浪費議事時間。京師諸軍換裝的事情,你處理不來,不代表別人處理不來。

張昭,你打算怎麼做?”

馬文升這話就有點公然偏袒張昭的意思。但究其原因,還是劉大夏事情辦的不地道。戶部的鑄幣技術找張昭要,兵部的鑄造技術還是找張昭要。

你們還要不要臉?有沒有點大臣的體統?

另外,這裡還有三個原因。

第一,馬文升和弘治皇帝君臣相得十六年,感情還是有的。他不想讓弘治皇帝被臣子逼迫得當場下不了臺。

第二,以馬文升對張昭的瞭解,既然張昭敢提出來給京師諸營換裝,怎麼可能沒有方案呢?

劉大夏這些人連張昭的意見問都不問,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這是處理國事的態度?

他處事向來以公心爲先。

第三,馬文升和劉大夏不對付。

名臣和名臣之間,一樣會有矛盾的。在原本的明史中,正德元年,馬文升在李東陽和劉大夏聯手之下被迫辭官。

劉大夏面對弘治皇帝跪着。心裡對七十七歲的馬文升這話極其的不滿。打臉是吧?

張昭知道馬天官的脾氣、性情,臉上的表情並未表現出心裡正偷着樂,站起來,拱手一禮,利落的道:“

下官以爲有兩條策略。其一,將各軍淘汰下來的舊兵器折價出售給國泰商行,用以充抵新雁翎刀的銀子。

其二,裁掉各軍中的老弱病殘,轉爲民籍。這部分數萬名額節省出來的錢糧用來支付新兵器的花費。”

正殿中寂靜。

難題解決了。

馬文升就“呵呵”的笑一聲,對弘治皇帝拱手一禮,坐回去。

十幾名文武大臣外加儲相、司禮太監們,沒有一個人出聲。

如禮部尚書張升這樣腦子不靈光,完全是被張昭這個思路搞懵。我草,還能這樣辦?

還有如戶部尚書侶鍾這樣的旁觀者,微微驚訝。張昭還真有辦法啊。但他們在御前肯定不會失態。

現在誰發聲,地位不夠,不管是指責還是安慰,正免冠跪地的劉東山老大人都會記着。

還有一些時間空閒調查過情況,腦子又好使的,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比如:王鏊、楊廷和、樑儲他們三個。

張昭的辦法,不是什麼新鮮事,後軍都督府正在整訓薊鎮軍,用的就是這個辦法。

你只要不帶着對張昭的偏見,略微想一想就明白。試問,國泰商行是天子的產業,張昭真的會拿國泰商行的利潤去補貼薊鎮軍?肯定不會!

薊鎮軍雖然歸張昭整訓,但這整編後的1.5萬人純火器軍隊,還有2萬守備軍肯定不會歸張昭管轄。他犯得着去補貼嗎?

所以,結論是很明確的。

張昭把舊兵器賣給奴兒干都司下的海西四部,換取銀子,那麼爲何不能賣給國泰商行。還有裁軍後空出的錢糧。

但是,爲何上次議事時其他人不提出來?難道大明朝的廟堂諸公都是飯桶?顯然不是。

裁軍,特別是裁撤京營、十二團營、御馬監下屬的騰驤四衛,這裡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啊!

而且,騰驤四衛裡面濫竽充數的人還是弘治皇帝拍板招進去的。

幹這種事,一個不好就會翻船。

但是張昭完全是債多不愁。他廢除衛所已經把京中權貴都給“踐踏”一番。

而以他和弘治皇帝的親近程度,他是真的敢提出來,敢負責此事。

弘治皇帝對馬文升點點頭,心裡暖和,再一次溫言安撫劉大夏,道:“兵部領天下軍政,事關重大。朕信賴卿的才幹。”

又道:“傳朕旨意,削新秦伯張昭食祿一百戶。”

這裡子、面子都給足,劉大夏見張昭真把問題給解決了,再頂着弘治皇帝也沒用,傳出去他就是個笑話,見好就收,叩首道:“臣惶恐。臣謝陛下信賴。”

弘治皇帝心裡嘆口氣,等這位能臣坐回去,再道:“令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張昭負責京師諸軍整編、兵器更換之事。”

騰驤四衛的鍋,弘治皇帝顯然當然想起來。但他很清楚,有新軍營在京師,他根本沒有必須要維持一支三四萬人的騰驤四衛。

張昭躬身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道:“劉先生,繼續吧。”

謝遷喝茶,藉着眼角的餘光瞥一眼首輔劉健,然後把茶杯輕輕的放下。

如果說銀元之事,算是“偷襲”成功。這兵器更換之事,那就算張昭搬回一局。

雖然會讓張昭損失一點在天子面前的印象分,且繼續加深張昭和劉大夏之間的矛盾,但張昭畢竟是實現其意圖。

張昭攬了一堆麻煩事上身。騰驤四衛是御馬監的地盤。十二團營裡有多少軍中的關係?京營裡的二十萬人更是英國公等武勳權貴的自留地。

但同樣的,張昭的職權又一次擴大。

接下來,要是不能壓制住張昭,那關注這場“御前會議”的人,就會有人押注張昭。

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雨後的茶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三十四章 調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兩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廠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求訂閱哦)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
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雨後的茶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三十四章 調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兩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廠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求訂閱哦)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