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難啊!

襄陽之內,因呂文德致仕之事,讓衆人震驚不已。

而在均州之內,卻也並未因爲元軍停止進攻而放棄自己的計劃,至少對於鄭元龍來說,他的目的也從來不是維護和平,而是在於奪取襄陽,進而獲得踏入長江的可能。

“唉!”

背倚欄杆,鄭元龍坐於走廊邊上,臉上愁容滿布,至今也已數日之久。

“是關於襄陽之事嗎?”

嚴申走上前來,眼中露出果然如此的樣子。

鄭元龍回道:“沒錯。就在不久之前,長安已然發來命令,讓我們加快步伐,儘快拿下襄陽。”

“拿下襄陽?往日主公向來平靜,爲何如今卻這般着急?”嚴申略有詫異,也是一般坐了下來。

爲了防止丹江氾濫,往日張威自來到此地之後,便開始沿着河岸修築堤壩,將江水約束住,以免江水氾濫淹沒城市。後來爲了鞏固堤壩牢固程度,又在堤壩之上遍植柳樹,更是在其中修築衆多石亭、走廊,方便人們在這裡歇息。

這丹江更是水路要道,平日裡舟楫連天、好不熱鬧,於是便成了衆人休憩玩樂的地方。

對於鄭元龍來說,在忙碌一天之後,也會選擇到這裡歇息,所以嚴申纔會來到這裡,並且找到了鄭元龍。

鄭元龍回道:“大概是因爲元軍吧。畢竟那元軍目前頻頻調動,似乎是有大的動作,所以才讓我們有所準備。”

“大動作?莫不是打算徹底吞併宋朝,然後好集中力量解決我們嗎?”

嚴申若有所思,轉眼問道:“只是主公當真認爲,那宋朝會這麼輕易的就被剿滅?莫要忘了,那襄陽都沒有攻克呢,他們如何能夠滅了宋朝?”

“爲何不能?”

鄭元龍眉目緊張,並未掩飾自己的擔憂:“你莫要忘了,當初你我在參謀部的時候曾經推演過的局面。”

“你是說海路嗎?”

嚴申變得緊張起來,對於元軍的行動,他們一直都有進行推演。

鄭元龍道:“沒錯。若是走海路的話,便可以避開路上所有關卡,直接攻擊到臨安。”

“但是這可能嗎?莫要忘了,那宋朝水軍相當厲害,應該不可能這麼簡單的就失敗吧。”嚴申感到荒謬,若論水軍的強橫之處,這一點宋朝尚且在他們之上。

“這可不一定。”

鄭元龍搖着頭,並未掩飾自己對宋朝的擔憂:“你又不是不知曉那宋朝軍隊的腐朽程度。不和元軍勾結就算是好的,若是直接和元軍對抗的話,若非咱們存在,他們如何能夠支撐到現在?早十年前,那四川就是他們的了。”

“這倒也是。”

嚴申不予置否,這麼多年來他們早就已經見識到了宋朝軍隊的表現,若是強橫的當然足以和華夏軍匹敵,但大部分軍隊卻是腐朽不堪,根本就無法一戰。

不然的胡,爲何他們始終都維持着對宋軍的輕蔑?

“所以主公方纔讓我們加快速度,儘快控制襄陽。”鄭元龍哀嘆起來,畢竟這襄陽也非是尋常之輩,其守將呂文煥也是機警之人,他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取得?

嚴申道:“但是因爲咱們和宋朝的約定,所以也不能派遣軍隊,以免惹來對方的嫌疑。是嗎?”

“沒錯。若是攻打的話,我等自然不在話下,但若是不動用軍隊的話,那可就難辦了。”鄭元龍埋怨道,估計也是被蕭鳳的要求給嚇住了。

“這個嘛,還不是怕招來對方的反對唄。要不然哪裡需要這麼麻煩?”

嚴申解釋道:“而且就名義之上來說,咱們和宋軍算是名義之上的盟友。再在元軍對抗的時候插他們一刀,這種事情若是傳出去的話,只怕也不好辦。”

鄭元龍點點頭,感覺自己腦子都有點疼:“沒錯。就是這點讓人厭煩。若是沒有這些桎梏,哪裡需要這麼麻煩?”

面對這般場景,兩人一時無語。

“也許,我們可以問問其他人地方意見?”

許久之後,嚴申試探性的問了一下。

鄭元龍闔首回道:“也是,那就依你所言,看看其他人的意見如何。”

————

參謀部。

“所以參謀長,你之所以將我們招來,就是爲了商量一個解決的方案?”康履問道。

鄭元龍回道:“沒錯。如何以不驚動宋軍的方式,順利控制襄陽。關於如何解決,我想要問問你們的意見。”

“不能暗中派人嗎?就如同段陵他們當初奪取邯鄲那樣?”鄭士龐訴道。

“很難。”

鄭元龍搖搖頭,解釋道:“段陵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全因爲我朝曾經在此地呆過,並且助當地百姓進行土地改革,於城中百姓尚有賢名,更有王踐行等人提供幫助,方纔有成功的可能。但是那襄陽本是宋朝地界,我等往常並未插手,其地百姓更因爲當地士紳原因,對我等頗有誤解。如何能夠說動當地百姓助我們?”

鄭元龍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法子,只是他仔細一考慮,就知道這條件並不成熟。

而且宋朝也並未如同當初一般被拖住,當然可以騰出手來直接解決。

更重要的是,若是被那襄陽發現他們背後操作的痕跡,那就更坐實了長安的野心。

眼下局勢尚算安寧,可不能惹來宋朝矚目,平白無故增添自己的麻煩。

“其實吧,這個法子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有合適的人選,應該能夠辦成此事。”康履插嘴道。

鄭元龍稍有詫異,問道:“哦?莫非你有合適的人選?”

鄭元龍相當清楚,若要執行這件計劃,執行人員相當關鍵。

第一:必須要對襄陽一代相當熟悉,不然的話很容易被看穿。

第二:需要在當地百姓之中有着相當的名氣,不然的話如何能夠煽動百姓,爲華夏軍進入襄陽創造機會。

第三:自身能力也需要強。

若是無法立足於襄陽,縱然在如何厲害,也是沒有半點用處。

鄭元龍遍搜全軍上下,也沒找到這樣的人,要不然也不會這般苦惱。

“自然。”

康履笑道:“就在半年之前,張知州臨行之前,曾經向我推薦了兩位宋人。這兩人名喚張貴、張順,昔日在漢江之上也是出名,被稱之爲漢江雙蛟。若是他們的話,應該能夠執行這個任務。”言辭中,對張威充滿敬佩。

彼時康履不以爲然,以爲張威不過是被人蠱惑罷了,但如今看來,卻可以看到張威謀劃之深遠。

很顯然,在那個時候張威就知曉這一切,並且做出了這個舉動來。

“哦?那真的是太好了。”鄭元龍雙目一亮,連忙讓康履離去,將張順、張貴兩人帶來。

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七十七章夜難寐巡邏問對,深夜中偷襲展開第一章醉香樓宴會開啓,平靜中波瀾翻涌第一百一十一章初戰第五十二章“駙馬府?”第一百零八章變策略謀求合兵,四傑內矛盾驟升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三百五十九章濺起的漣漪第六十一章星夜滅山寨,韃子請援兵第十三章兄弟情不過雲煙,刀槍戰紛爭不休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六十一章毒雖烈,不及人心狠第二百三十一章議和背後的考量第六十六章陰謀終暴露,獠牙已張開第四百三十一章龍組第一百九十四章再度展開的戰鬥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七十七章青衣巷追根究底,深夜中初識禍首第三十二章罪魁禍首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八十一章對峙第七十七章枝杈生變化再起,劍心動萬物絕滅第二百九十五章宋朝覆滅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七十六章入潞州衆人聚首,爲自由肝膽相照第一百四十九章親情之難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一百二十三章臨安內頹勢難阻,朝堂上忠言難說第一百七十四章誰的過錯第八十二章路遇行竊事,屬意爲情報第一百零五章各爲其主第一百八十七章全真教第一百七十一章陌生的長安第三章劍鳴琴音響,玄功定通途第六十一章聞火災赤賊再現,陷害出長卿遭劫第六十九章軍神第三百七十一章一場屠殺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十一章勝負出,憂心誰能懂第兩百零五章內遷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一百五十章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一百三十四章遊丹江方知偉業,建水軍謀求長江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二十九章平叛逆黨第五十四章敵勢強,困境難勘破第三百五十四章九百文第四十五章恆盛毓商談,決意購兵械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二百五十五章掩蓋證據第二百九十三章終點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六章月影朦膿憶親情,三路大軍起烽火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地一百五十二章逆境(二)第一百二十七章入均州驚見張威,洽談中方知緣由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七十九章封賞?不封?第六十三章敵人有異動,高爐終建成第兩百三十一章前往濰坊第一章彈劾?第十章地籠困英傑,兵鋒正待時第三十九章激鬥正酣暢,叢林做火海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二十八章現玉璽波瀾再興,憶往事沉痾難解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三十九章身陷軍陣中,戰意漸高漲第一百九十四章再度展開的戰鬥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四百三十五章海攻第四十七章定計劃崢嶸初露,誘敵出火炮爲餌第四章公判奪女案,一口定天憲第三十七章奸臣當道害天下,關公一怒斬邪佞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一百章迷霧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六章魚鱗冊背後的盤算第一百零三章問緣由根本難除,做準備南下汴京第二十四章奪武鄉糧草再添,心生怨王子逐人第五十二章一人擋關開生路,鳳凰涅槃末世劫第四百二十五章落魄的人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半月過動作皆無,激黑蛋再造殺孽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七章同牀異夢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三十三章退朝!第三十六章傾盆暴雨連綿起,衆志成城鑄長城
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七十七章夜難寐巡邏問對,深夜中偷襲展開第一章醉香樓宴會開啓,平靜中波瀾翻涌第一百一十一章初戰第五十二章“駙馬府?”第一百零八章變策略謀求合兵,四傑內矛盾驟升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三百五十九章濺起的漣漪第六十一章星夜滅山寨,韃子請援兵第十三章兄弟情不過雲煙,刀槍戰紛爭不休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六十一章毒雖烈,不及人心狠第二百三十一章議和背後的考量第六十六章陰謀終暴露,獠牙已張開第四百三十一章龍組第一百九十四章再度展開的戰鬥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七十七章青衣巷追根究底,深夜中初識禍首第三十二章罪魁禍首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八十一章對峙第七十七章枝杈生變化再起,劍心動萬物絕滅第二百九十五章宋朝覆滅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七十六章入潞州衆人聚首,爲自由肝膽相照第一百四十九章親情之難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一百二十三章臨安內頹勢難阻,朝堂上忠言難說第一百七十四章誰的過錯第八十二章路遇行竊事,屬意爲情報第一百零五章各爲其主第一百八十七章全真教第一百七十一章陌生的長安第三章劍鳴琴音響,玄功定通途第六十一章聞火災赤賊再現,陷害出長卿遭劫第六十九章軍神第三百七十一章一場屠殺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十一章勝負出,憂心誰能懂第兩百零五章內遷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一百五十章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一百三十四章遊丹江方知偉業,建水軍謀求長江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二十九章平叛逆黨第五十四章敵勢強,困境難勘破第三百五十四章九百文第四十五章恆盛毓商談,決意購兵械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二百五十五章掩蓋證據第二百九十三章終點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六章月影朦膿憶親情,三路大軍起烽火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地一百五十二章逆境(二)第一百二十七章入均州驚見張威,洽談中方知緣由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七十九章封賞?不封?第六十三章敵人有異動,高爐終建成第兩百三十一章前往濰坊第一章彈劾?第十章地籠困英傑,兵鋒正待時第三十九章激鬥正酣暢,叢林做火海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十二章危機未曾解,玄機已佈下第二十八章現玉璽波瀾再興,憶往事沉痾難解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三十九章身陷軍陣中,戰意漸高漲第一百九十四章再度展開的戰鬥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一百七十五章公義之下,私心難掩第四百三十五章海攻第四十七章定計劃崢嶸初露,誘敵出火炮爲餌第四章公判奪女案,一口定天憲第三十七章奸臣當道害天下,關公一怒斬邪佞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一百章迷霧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六章魚鱗冊背後的盤算第一百零三章問緣由根本難除,做準備南下汴京第二十四章奪武鄉糧草再添,心生怨王子逐人第五十二章一人擋關開生路,鳳凰涅槃末世劫第四百二十五章落魄的人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半月過動作皆無,激黑蛋再造殺孽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七章同牀異夢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三十三章退朝!第三十六章傾盆暴雨連綿起,衆志成城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