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三面進攻

狂風呼嘯,將城頭之上的大旗吹的是獵獵作響。

似乎是受到了華夏軍的影響,元朝也爲自己的軍隊製作了軍旗。

以青色爲底,象徵着漠北一望無際的草原,而那裡也正是他們的故鄉。而在上面則是繪着一頭蒼狼。

這蒼狼弓着身子,兩眼死死的盯着前方,兩隻前足微微擡起,嘴巴也是張了開來,讓人可以看到那一一顆顆牙齒,鋒利而且致命,一副隨時隨地都準備展開進攻的樣子。這象徵着他們不曾放棄的決心,不管遇到了什麼危險,都會和狼一樣,戰鬥到底。

即使,他們所戰鬥的目標,那是那個華夏軍。

元朝至元十四年,華夏曆一四九九年。

算了算時間,伯顏發現自己已經在這裡待了兩年,算算先前領軍出征得時候,也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

而在三年之前,他那個時候還在大都,也正是在一個清晨的時候,陽光和煦、微風拂面,他當着衆臣的面接受了阿里不哥的任命,開始了殲滅宋朝的行動。而他也沒有讓阿里不哥失望,僅僅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擊敗了宋朝軍隊,並且順利攻入了臨安之內,將臨安衆臣全部擒住,曾經和他們僵持了數十年的宋朝,便這麼崩潰了。

崩潰的讓所有人都感到好像是一場幻夢。

而在這時,遠在長安的蕭鳳做出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也讓伯顏至今也忐忑不安。

“若是沒有這蕭鳳,若是沒有這華夏軍,興許我們便不會變成這樣子。我們也不會被困在這裡,四處都無法逃走。”想着這一切,伯顏更是懊惱無比。

對於此事,他不是沒有提醒過阿里不哥,警惕來自華夏軍的威脅。

然而朝中大臣全都忽略了蟄伏起來的華夏軍,認爲其實力並不足以和元朝對抗,即使在往日的戰爭之中,那華夏軍曾經數度挫敗了他們的計劃,也將其完全的忽略,轉而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滅宋的準備之中,甚至還在暢想着等到吞併宋朝之後,便可以轉而解決華夏軍,並且完成真正的天下一統。

計劃,也一如阿里不哥所預測的那樣,宋朝很快的便崩潰了,完全是不堪一擊。

但是計劃也出現了變數,突然插入的華夏軍,徹底的改變了這一切,不僅僅讓他們體驗到了失敗的感覺,更是將他們徹底的困在這裡。

伯顏也曾經努力過,想要打退對方的圍困,然而每一次的反撲,都只是召來了更爲嚴密的封鎖,而自水軍被擊敗之後,整個長江也被徹底封鎖,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來自北方的援助。另一邊,他們曾經所佔領的土地,那些鄉村之中也出現了衆多的義軍,這些義軍彼此結成小隊,依託着鄉野之中的村落,經常襲擊他們所派出的士兵。

這些攻擊雖是零碎,每次也只能殺傷幾個活着數十個人。

但是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這些義軍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客觀的,至少伯顏麾下三分之一的減員,都是這些義軍所做的。

無奈之下,伯顏只好讓麾下士兵留在城中,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出城。

這就代表着他們徹底的失去了被動,只能蜷縮在城中,靜待着來自北方的元軍了。

但是一個月前所發生的白蓮教起義,卻打斷了這一切,讓他們明白過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夠掙脫這一切。

“這一次,真的是毫無希望了嗎?”

伯顏的心中開始翻騰,也對即將到來的場景感到不安。

…………

中華門堡壘。

就事實上來說,這裡乃是一條戰線,它用戰壕以及各種堡壘,將水西門、中華門、光華門連接起來,組成了一條長達數十里的戰線,而且內外也總共分爲三層,能夠容納上萬人在這裡戰鬥。

爲了保證能夠抵禦華夏軍的進攻,整個戰線的堡壘,皆是以堅硬的山石所建造而成的,厚達一丈厚的條石,足以保障裡面的人員以及火炮不會被摧毀。

而它所肩負的使命,便是抵禦華夏軍進攻,防止對方攻入城中。

在華夏軍抵達此地之後,便針對這裡展開了數十次戰鬥,只可惜每一次都鎩羽而歸。在伯顏的監督之下,這堡壘修築的實在是太過嚴實,憑藉地利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以一當十,若要憑藉人力攻下的話,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所以華夏軍轉變了角度,僅僅是以優勢兵力將這裡包圍起來,轉而以偷襲爲主,經常性的派出一些小隊,趁着黑夜時分展開襲擊。

雖然每一次襲擊都鎩羽而歸,但也對堡壘之中的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堡壘之中的軍隊也明白這一切,他們也曾經組織過軍隊,想要衝破華夏軍的封鎖,可惜每一次都失敗了。

他們早已經失去了反擊的幻想,一如其中的一位將軍說的那樣。

“這裡只是一個墳墓,我們只是在等死。”

這一點,堡壘之中的人相當明白,那華夏軍只要持續投入足夠的兵力,便足以突破他們所守護的堡壘,之所以遲遲未曾行動,不過是因爲忌憚傷亡太大罷了。

作爲當世最精銳的軍隊,華夏軍之中每一位士兵都是寶貴的存在,絕不會就這麼輕易的被犧牲。

遠處響起了炮聲,他們清楚新的一輪攻擊再一次開始了,就和以前一樣,區別只是今天的炮擊似乎格外的猛烈。

於是,他們展開了反擊,不管使用什麼手段,總之就是將對方打退,以免對方闖過防線,攻入城中。若是攻入城中的話,那麼這一切就都晚了。

僵硬的舉起銃槍,瞄準、扣動扳機,然後開火,重複着手中的動作,他們就這樣一刻不停,更不管眼前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那些個華夷之辨、君臣大義,對他們來說還是太難懂了,唯一所明白的,不過是活下去罷了。

“轟隆”一聲,堡壘缺了一口,曾經和他們一起戰鬥的戰友就此倒下,其餘人連忙補上來,不發一言。

一切,就好似那彼此契合在一起運轉的蒸汽機一樣,一時不停的運轉,直到齒輪磨損、壓力暴增,然後迎來徹底崩潰的時候。

…………

幕府山。

相較於水西門堡壘,這裡似卻要猛烈的多,並沒有漫山遍野的士兵,取而代之的則是正在彼此對轟的火炮。

於長江之上,三十艘怒蛟級戰艦頂着火炮,朝着岸邊衝去。而在身後則是有着七艘蒼龍級,也是一樣將火炮揚起來,對準山上修築的炮臺,便是一陣猛轟,山石崩碎、煙塵滾起,凡是命中的地方,皆是被徹底摧毀,而原先正在抵抗的炮臺,此刻也停止了運轉,沒有了半點的動靜。

這裡和水西門不一樣,因爲毗鄰長江的原因,所以並沒有建設戰壕,而是轉而修築大量的炮臺,並且寄希望於這些炮臺能夠阻止華夏軍登岸。

而那些炮臺所使用的火炮,自然是自水軍之中的那些戰艦之上拆下來的。

收編的宋朝水軍,根本無法抵抗華夏軍長江水師的威力,不得不退到了玄武湖之中,保證其安全性。而它們上面的火炮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就被拆了下來,被用在了這些炮臺之上,也算是敬其所能吧。

只是在長江水軍的炮擊之下,這些炮臺也無法堅持太久,就被一個個瞄準摧毀。

無論是射程以及威力,它們和長江水軍所裝備的四寸口徑的火炮還是差的太多,完全是代差般的存在,自然也就無法抵禦進攻。

趁着這個機會,那三十艘怒蛟級戰艦也終於靠近了岸邊,將上面一個個早已經等待許久的士兵放了下來,岸上的軍隊雖是想要抵抗,可是他們卻難以抵抗怒蛟級戰艦上面火炮的襲擊,一個個都被打的擡不起頭來,更別提和對手戰鬥了。

於是,率先衝出的華夏軍,順利的在岸邊建立了一個陣地。

這些精心挑選的士兵相當出色,他們相當利索的拿出準備好的克虜炮,並且將附近的火力點全部打掉,而後續的部隊也跟在他們的身後,一起踏上了岸邊,不斷地擴大着自己的佔領範圍,等到穩定了戰線之後,一支軍隊徑直朝着玄武湖撲去,要將那些停泊在玄武湖的戰艦盡數燒燬。

這些玄武湖停泊的戰艦,乃是元軍逃往的重要器具,若是將其毀了,便等同於徹底斷絕元軍逃走的可能。

另外一支軍隊,則是饒過了幕府山,自下關之處朝着建康城中心攻去。

相較於其他的地方,此地因爲毗鄰長江的原因,地勢相當平坦,並沒有其他地方的陡峭山勢。而其他地方因爲伯顏構築的那些陣地,又是佯攻的模樣,若是要將其攻下,定然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正是因此,所以周成方纔集中全部的力量,突破這一點。

而就現在的狀況來說,這個計劃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

面對着蜂擁而來的大軍,此地的守軍雖是想要抵抗,無奈他們的兵力太少,終究無法抵禦華夏軍的進攻。

其他的地方都在鏖戰之中,伯顏手中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了,根本就沒有援軍過來支援,所以他們只能拼勁一切,讓自己能夠守住此地陣線。

只可惜面對那蜂擁而來的士兵,他們終究還是徒呼奈何,只能被華夏軍突破陣線。

…………

馬羣。

相較於其他兩個地方,此地卻要陡峭許多,而在南邊便是高聳的紫金山了。

憑藉着紫金山的地勢,也甚少有人會選擇從這裡展開進攻,但伯顏出於謹慎的原因,還是在這裡修築了一條防線,而在今日這條防線也終於起到了相應的用處。

距離蕭鳳發起總攻,已經過去了半日,此刻已經是傍晚時分,按理說應該是睡覺的時候。

然而在山腳之下,卻可以見到正有數千人沿着山路,朝着遠處奔去。

而其首領,正是高達和段陵,此刻他們正帶領着麾下精銳,打算繞過紫金山,直接自後面給那元軍來一下。

他們很容易的便饒過了伯顏設下的那些據點,畢竟他們皆是此地之人,對這裡的狀況,可要比那些元軍熟悉的多。

等到凌晨時分,他們便已經抵達了中山陵,已經能夠看到遠處那聳立的城牆了。依着蕭鳳制定的計劃,他們要等到第二日凌晨時候,纔會展開行動,正是因此所以他們兩個放纔會趁着深夜趕路,好趕到對應的位置。

當然,那濃密的樹林,以及漆黑的深夜,便是他們最佳的保護傘。

等到終於來到了那城頭之處的時候,他們方纔停下了腳步,按照之前約定的時間,他們會在中午時分展開進攻。

四周圍靜悄悄的,什麼動靜也沒有,只是偶爾之間,能夠聽到自遠處傳來的炮火聲來,城頭之上的士兵看起來有些稀少,他們應該也被調去防守別的陣線了吧,畢竟先前經過了那麼慘烈的戰鬥,是個人也難以忍受。

若是這樣,那無疑是最好的時候了。

於是,高達、段陵很快的便讓手下的士兵搭起了火炮,瞄準城頭上面的那些士兵,自己則是帶着麾下士兵一起潛伏到城門口附近,只要那炮火一響、轟開城門之後,他們便會迅速的撲進去,摧毀對方的有生力量,並且攻入城中。

“轟!”

驀然響起的炮聲,果然讓這些士兵有些慌張。

他們還沒有想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也會迎來華夏軍的攻擊,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時候,城頭之上的火炮便被火焰籠罩,變成了廢鐵了。緊接着,伴隨着劇烈的炮聲,那曾經堅固的城牆也整個崩塌,變成了一堆殘渣碎片。

藉着這個機會,高達、段陵兩人當即奮起力量,一個箭步衝入城中,手中長刀猛的一揮,便將那些撲來的士兵整個砍到。

其餘士兵跟在他們的身後,一起涌入城中,將那僅存的一點兵力徹底淹沒,再也沒有了動靜。

解決了這些敵人之後,兩人也帶着手下一起朝着城中奔去,打算趁着這個機會,將剩餘的元軍徹底趕出去,奪回這個曾經屬於他們的地方。

第五十六章混亂的局勢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七十三章期日到雙方見面,送銀彈內外交攻第一百二十章敗退第一百三十四章歸鄉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三十八章鐵鎖巨石堵口子,臨將功成意外顯第兩百零三章異端邪說第三百六十二章希望?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四百四十四章序幕第八十章蕭鳳現三招滅敵,狼煙起紛爭再現第六十一章懸崖下血屍橫躺,山頂上犧牲不止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十一章身悲心仁慈,臨街有娃生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收復德靖寨第二十六章血案亂根本,暗中藏兇手第三百二十七章應對之策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三百四十章自由議政權第一百五十一章逆境(一)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一百零二章烽火漫天造殺孽,劍仙縱橫戰雙雄第四百三十六章發生的事故第四十六章第兩百零一章樊城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難斷的利益第五十八章秦鉅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一百六十五章襄陽流民第八十一章投降第五十四章身份雖暴露,援兵已來到第一百四十七章威逼利誘第二十一章追查到底第一百一十二章夕陽下丹霞問對,溯源頭泰山傲徠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第九十二章城頭失全軍撤退,入陷阱三面皆敵第一百四十七章威逼利誘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一百五十六章使者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一百八十九章神秘之人第二章世事板蕩行第十九章神火展神通,火藥顯威力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四十章承天殿三人和離,神箭現力誅祖龍第一章赤龍肆掠旱災現,災民四起危機出第四十八章織女保護法案第八十一章滅李璮全軍出動,濟南府軍心散亂第一百二十六章再議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火器顯,三軍齊動滅蒙古第三十八章鐵鎖巨石堵口子,臨將功成意外顯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兩百章樊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宮鬥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二百六十七章遵旨第三十五章大清洗第十八章深夜交談第十六章殿論第七十五章火龍現萬物成灰,定後事權責難斷第一百二十八章靜思中誤入魔怔,晚飯中爭執難消第五十七章生死一線間,鬼門關中走第一百四十三章最終決戰(三)第二百二十八章蒸汽機第三十六章對策第八十八章探緣由動力不行,爲求解尋訪安艾第三十五章恩怨糾纏難分斷,私方衆人野心顯第一百五十七章不滅的意志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一百三十七章目標蕭月第三十九章鬧騰的人羣第七十六章死戰第八十章英雄志,問君何所求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二百六十六章宋朝宰相第八十三章定謀略意圖深遠,獻益都南朝動心第三百三十一章安慶之戰(四)第十一章說天下,不過舊時現第一百章迷霧第一百九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十一章陣前論三天爲限,國黨內爭論難休第一百一十六章入襄陽波瀾將起,見國公互贈禮物第七十八章逸軒樓情報到手,錢莊中洽談貸款第一百九十六章允諾第七十一章橫水鎮終遭血戮,十年約一朝盡了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一百八十一章摩尼教
第五十六章混亂的局勢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章崩潰的前兆第七十三章期日到雙方見面,送銀彈內外交攻第一百二十章敗退第一百三十四章歸鄉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三十八章鐵鎖巨石堵口子,臨將功成意外顯第兩百零三章異端邪說第三百六十二章希望?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四百四十四章序幕第八十章蕭鳳現三招滅敵,狼煙起紛爭再現第六十一章懸崖下血屍橫躺,山頂上犧牲不止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十一章身悲心仁慈,臨街有娃生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收復德靖寨第二十六章血案亂根本,暗中藏兇手第三百二十七章應對之策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三百四十章自由議政權第一百五十一章逆境(一)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一百零二章烽火漫天造殺孽,劍仙縱橫戰雙雄第四百三十六章發生的事故第四十六章第兩百零一章樊城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難斷的利益第五十八章秦鉅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一百六十五章襄陽流民第八十一章投降第五十四章身份雖暴露,援兵已來到第一百四十七章威逼利誘第二十一章追查到底第一百一十二章夕陽下丹霞問對,溯源頭泰山傲徠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第九十二章城頭失全軍撤退,入陷阱三面皆敵第一百四十七章威逼利誘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一百五十六章使者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一百八十九章神秘之人第二章世事板蕩行第十九章神火展神通,火藥顯威力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四十章承天殿三人和離,神箭現力誅祖龍第一章赤龍肆掠旱災現,災民四起危機出第四十八章織女保護法案第八十一章滅李璮全軍出動,濟南府軍心散亂第一百二十六章再議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火器顯,三軍齊動滅蒙古第三十八章鐵鎖巨石堵口子,臨將功成意外顯第五章忽逢意外身落水,兵出滅匪又一路第兩百章樊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宮鬥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二百六十七章遵旨第三十五章大清洗第十八章深夜交談第十六章殿論第七十五章火龍現萬物成灰,定後事權責難斷第一百二十八章靜思中誤入魔怔,晚飯中爭執難消第五十七章生死一線間,鬼門關中走第一百四十三章最終決戰(三)第二百二十八章蒸汽機第三十六章對策第八十八章探緣由動力不行,爲求解尋訪安艾第三十五章恩怨糾纏難分斷,私方衆人野心顯第一百五十七章不滅的意志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一百三十七章目標蕭月第三十九章鬧騰的人羣第七十六章死戰第八十章英雄志,問君何所求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二百六十六章宋朝宰相第八十三章定謀略意圖深遠,獻益都南朝動心第三百三十一章安慶之戰(四)第十一章說天下,不過舊時現第一百章迷霧第一百九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十一章陣前論三天爲限,國黨內爭論難休第一百一十六章入襄陽波瀾將起,見國公互贈禮物第七十八章逸軒樓情報到手,錢莊中洽談貸款第一百九十六章允諾第七十一章橫水鎮終遭血戮,十年約一朝盡了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一百八十一章摩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