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舊學,新學

“老古董?”

這一聽,蘇韻頓時有些不悅,辯道:“先賢之術,本爲大道,我等豈能輕易拋卻?罔顧聖人之道,只怕會忘卻根本。”

他畢竟飽受理學薰陶,故而聽到楊承龍貶低先哲之學,就倍感憤懣。

“先哲之學?”楊承龍自覺好笑,訴道:“若是先秦時代,那舊學或許有用。然世事更易,歷經千年之變,又豈能用於今日?我等若是囿於舊學,也不過是自困絕地罷了。”

曾確面有微動,心中卻是認可三分。

但蘇韻卻是心思堅決,又道:“舊學?你竟然將先哲之學繆成爲舊學?”

既然有舊學,那相對的自然也就有新學了。

而對於一向將孔孟之道視作信念的蘇韻,自然是感到怒不可赦,幾有發狂之意。

曾確見了,連忙拉住蘇韻,又對着楊承龍訴道:“我觀先生氣度非凡,當是飽讀詩書主人。卻爲何有此定論?”

“沒錯。今日裡,我倒要看看你那新學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蘇韻面生怒色,死死看着楊承龍,想要一看此人心底裡究竟想着什麼。

“哦?你想知道嗎?既然如此,那我就和你說道說道。”楊承龍朗聲一笑,自有相當自信。

“你那舊學,本是遠古之人所創。彼時人族以氏族而羣居,共抗野獸天災,暴霜露、斬荊棘,放有當今人族興盛。至於春秋戰國時分,因諸國爭霸、戰亂頻頻,遂有先賢整理,方有傳播於神州大地之舊學。此番過程你也知曉。”

長吸一口氣,楊承龍緩了緩話音,笑着看着蘇韻。

蘇韻闔首回道:“沒錯。你繼續說!”

“但是你可知曉,先秦時候人口僅得百萬之衆,而土地遼闊。就算是小康之家,若是勤奮耕作,也可以有百畝之田。故而分封制盛行,與之相配的,便是各種禮法,只求能夠上下相安,不至於徒生事端。”

楊承龍潺潺說道:“但如今我大宋人丁興旺,足有千萬人之計,而其地卻是偏狹無比。要知道,若要一戶能夠順利生活,少說也得三五畝之地。若是全天下任皆要如此,少說也得三千萬畝以上。更有豪強劣紳壓榨,所分之地更爲稀少。你說,若是繼續以禮法相制,可行嗎?”

蘇韻隱隱中感覺害怕,強辯道:“縱使如此,我等也決不可輕易拋卻祖法。”

“哈!”楊承龍又是笑了:“很好。那你也應當知曉,上古時候不過刀耕火種,一畝之地不足上百,故而需得百畝之地,方能養活自己。但自我朝以來,推廣占城稻至今,不僅僅修建水渠灌溉,更是日夜辛勞,祛除病患,纔有今日畝產三五百。否則如何只靠三五畝之地,就能夠養活一家?”

“雖是如此,但這個和先哲之學有何關係?”蘇韻辯道。

“當然有關係。”楊承龍回道:“你也知曉,古今皆有不同。且不說諸多事物,但是自火炮出現以來。若是依靠古法練兵,也不過取死之途罷了。而對於國家來說,也自當因時變化,如此才能長治久安。你說不是嗎?”

他之所以以農業來闡述新學舊學關係,也不過是因爲這東西大家都熟悉,方便解釋而已。

蘇韻卻感有些古怪,又道:“縱然如此,你如何能夠說明舊學已經不適合當今世界了?”

“哈。你若是仔細一想,自然明白其中關鍵。更何況,那所謂的舊學可未必如你所言,全都是先賢所著。”

蘇韻若有所思,點點頭回道:“不是先賢所寫?你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楊承龍笑道:“而且此事也不是我說的,而是崇志學院山長余文威所寫的。”

蘇韻有些驚訝,又問:“余文威?莫不是龍圖閣學士余文威嗎?可是不是說他早在蒙古南下時候,死於戰亂之中?”

“的確。不過當初幸虧有赤鳳軍蕭月蕭主事相助,所以倖免於難。自此之後,便加入了赤鳳軍之內。”楊承龍回道。

蘇韻自有不解,問道:“加入赤鳳軍?爲何不迴歸朝廷?”

“哈哈。你也知曉他曾經受到的那些事兒,既然如此你如何奢談讓他回去?”余文威輕笑一聲,卻是透着譏誚。

“這倒也是。”蘇韻感同身受,不免黯然下來。

他之所以跑到此處,也是一般原因,所以並不感覺意外。

“只可惜在長征之中,前輩因爲操勞過度,早已經身染病疾,等到來到長安之後,撐不了幾年,就因病去世了。”楊承龍一臉無奈的解釋着。

蘇韻睜大雙眼,問道:“去世了?”

“沒錯。而在去世之前,他就開始着手招攬人才,成立崇智書院!”楊承龍點點頭回道:“只可惜天不假年,崇智書院剛剛建成之後,前輩就因舊疾發作而去世,實在是讓人扼腕痛惜。”

“前輩之才,可昭日月。我等唯有佩服罷了。”

蘇韻、曾確兩人神色黯然,對那位前輩也是不敢有絲毫懈怠。

楊承龍自是闔首以作敬意,之後忽的輕笑一聲,意味深長的說道:“不過我等整理前輩手稿的時候,卻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什麼事?”

“你應當知道四書五經吧。”楊承龍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當然知道!”蘇韻道。

這是他自兒事就熟記的典籍,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了。

“那就好。那你可知,這四書五經之內,可有不少皆是後人杜撰而出。而我等遍尋其中,皆無絲毫痕跡。”楊承龍笑意濃濃看着蘇韻,平淡無比的將這個事實道出。

“你說什麼?”

蘇韻整個人都被驚住了。

自開蒙以來,他一直苦學之法,竟然都是假的?

緊接着,蘇韻又是面色嚴肅,死死看着楊承龍,問道:“你確定嗎?”

“當然。要知道當初秦始皇陵崩塌之後,墓中典籍都被完善的保存下來,就放在昔日崇志書院之內。只需任何一人,都可以踏入其中,一觀上面的記載。”楊承龍篤定的回道。

第一百零三章復仇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一百八十六章臨終囑託第二百八十四章夜襲第一百一十六章毒計(一)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二百零七章難解的疑惑第一百七十五章終路(十三)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七十二章火槍囚八相,天罡鎮法王第七十一章現蹤跡,何須懼兇敵第二十九章追查到底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一百二十五章攻陷安西第七十四章問情況蕭月念情,處下風威風不墜第一百二十四章對策第四百四十四章序幕第一百四十二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一百一十七章匆忙中比賽開啓,形式急段陵上場第六十四章背後的謀劃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三百八十一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三百二十四章泉州之變(三)第一百四十五章城門之處的騷亂第八十一章驚聞計方知強敵,全軍出日月爭輝第九十七章神醫出干戈平息,談摯友方知世情第九十八章窮途末路第十三章衝鋒第一百四十八章真的下雪了!第一百七十二章元宵佳節萍花時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二十六章血案亂根本,暗中藏兇手第二十七章曇花剎那芳,烈焰滅淫僧第十九章興致來,師徒定名分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二十九章頑疾爲宗族,法典正當時第五十一章軍心難定藏邪徒,華夷之辨需謹記第兩百一十五章兒子還是質子?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一百四十四章最終決戰(五)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四十四章騎兵再出陣,手炮開殺伐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七十六章入潞州衆人聚首,爲自由肝膽相照第一百一十四章鬥玄通乾坤挪移,孟珙出彥誠俯首第三十章深夜兩心知,心劍有所屬第一百八十三章熟悉的刺客第二十五章學生暴亂第五十五章中都內過往浮現,論計劃謀求轉機第七十八章錢莊內章末來訪,歹心起陰謀再掀第九十九章滅叛徒蕭鳳奪糧,無奈中撤軍已成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八十章立名分火燼薪傳,得民心星火燎原第七十五章火龍現萬物成灰,定後事權責難斷第二百九十六章灰燼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一百五十四章大戰之後的安寧第六十一章百姓齊歡呼,附軍存怨氣第二百八十七章劍朽盾碎第五十三章掀起的衝突第五十八章星夜有人蹤,火器新設想第二十五章深夜有密談,行刑正開始第三百零二章忠臣之子第六十六章陰謀終暴露,獠牙已張開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四百二十一章所謂大義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一百一十九章孤家寡人第四百三十二章暗中的謀劃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十七章突來的兇案第一百九十八章樊城之戰(四)第五十章定裝後膛槍第五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二十二章攻勢起韃子分兵,雨臨近小麥搶收第四百零九章十二兇星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二百八十七章劍朽盾碎第三章劣頑童,終困昇仙臺第九十九章心憂愁商量對策,爲消災了結案件第九十五章四方提議錢莊啓,新式鎖具保安全第一百四十章最終決戰(一)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二百零三章唯一的目的第三百九十六章目標——終生制首相第九十一章尋舊人友情重續,問實情初解狀況第九十一章枯井死嬰第五十一章萬馬破軍寨,銳士探位置第三百一十六章弊端
第一百零三章復仇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一百八十六章臨終囑託第二百八十四章夜襲第一百一十六章毒計(一)第三百零三章意外的消息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二百零七章難解的疑惑第一百七十五章終路(十三)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七十二章火槍囚八相,天罡鎮法王第七十一章現蹤跡,何須懼兇敵第二十九章追查到底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一百二十五章攻陷安西第七十四章問情況蕭月念情,處下風威風不墜第一百二十四章對策第四百四十四章序幕第一百四十二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一百一十七章匆忙中比賽開啓,形式急段陵上場第六十四章背後的謀劃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三百八十一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三百二十四章泉州之變(三)第一百四十五章城門之處的騷亂第八十一章驚聞計方知強敵,全軍出日月爭輝第九十七章神醫出干戈平息,談摯友方知世情第九十八章窮途末路第十三章衝鋒第一百四十八章真的下雪了!第一百七十二章元宵佳節萍花時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二十六章血案亂根本,暗中藏兇手第二十七章曇花剎那芳,烈焰滅淫僧第十九章興致來,師徒定名分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二十九章頑疾爲宗族,法典正當時第五十一章軍心難定藏邪徒,華夷之辨需謹記第兩百一十五章兒子還是質子?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一百四十四章最終決戰(五)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四十四章騎兵再出陣,手炮開殺伐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七十六章入潞州衆人聚首,爲自由肝膽相照第一百一十四章鬥玄通乾坤挪移,孟珙出彥誠俯首第三十章深夜兩心知,心劍有所屬第一百八十三章熟悉的刺客第二十五章學生暴亂第五十五章中都內過往浮現,論計劃謀求轉機第七十八章錢莊內章末來訪,歹心起陰謀再掀第九十九章滅叛徒蕭鳳奪糧,無奈中撤軍已成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八十章立名分火燼薪傳,得民心星火燎原第七十五章火龍現萬物成灰,定後事權責難斷第二百九十六章灰燼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一百五十四章大戰之後的安寧第六十一章百姓齊歡呼,附軍存怨氣第二百八十七章劍朽盾碎第五十三章掀起的衝突第五十八章星夜有人蹤,火器新設想第二十五章深夜有密談,行刑正開始第三百零二章忠臣之子第六十六章陰謀終暴露,獠牙已張開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四百二十一章所謂大義第一百四十五章祖龍死餘恨難消,驪山復根基已成第一百一十九章孤家寡人第四百三十二章暗中的謀劃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十七章突來的兇案第一百九十八章樊城之戰(四)第五十章定裝後膛槍第五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二十二章攻勢起韃子分兵,雨臨近小麥搶收第四百零九章十二兇星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二百八十七章劍朽盾碎第三章劣頑童,終困昇仙臺第九十九章心憂愁商量對策,爲消災了結案件第九十五章四方提議錢莊啓,新式鎖具保安全第一百四十章最終決戰(一)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二百零三章唯一的目的第三百九十六章目標——終生制首相第九十一章尋舊人友情重續,問實情初解狀況第九十一章枯井死嬰第五十一章萬馬破軍寨,銳士探位置第三百一十六章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