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高第要撤回關外兵馬】

“怎麼了?你很爲難嗎?”聰古倫格格的俏臉上立刻略過憂鬱。

“我們之間夾着的是兩大勢力集團,太沉重了,如果我們只是民間的普通人,就不會有這麼多困難。我向金人要銀子,不是爲我個人要的,而是爲天地會,爲寶軍,爲了天地會治下的老百姓要的。而且,你們拿出了大筆銀子,勢必被削弱,以後就不會頻繁發動戰爭了,這也可以說是爲了遼東的局勢穩定好,你明白嗎?”韋寶道。

聰古倫格格嘆口氣:“明白是明白的,可這就要苦了我們金國的老百姓了,他們真的過的很苦的。”

“你不該對我說這些,應該對你父汗說,讓他帶着老百姓安居樂業,鼓勵農耕,別老想着通過戰爭劫掠。”韋寶道。

聰古倫格格沉默不語。

韋寶勸慰道:“你也不用這麼不高興,如果你父汗真的能拿出一千二百萬兩紋銀的話,之後如果金人的生活真的過不下去,我天地會一定會提供一定的援助,否則,他們若是被迫需要靠劫掠生活,也會引起遼東局勢不穩定!如果他們再要劫掠,被削弱之後,將更加不是寶軍的對手。況且,一千二百萬兩紋銀,對於金人來說絕對不算多,這幾十年裡面,你們哪一年不對大明大肆劫掠,哪一個達官貴人家裡沒有幾十萬兩,就是讓金人拿五千萬兩紋銀出來,你們也未必拿不出來!據我估算,我要的只是你們的五分之一。”

聰古倫格格聞言有些緊張,“你不會想出爾反爾,增加索要吧?”

“不會。”韋寶微微一笑,“怎麼了?你開始擔心了是不是?不高興了是不是?所以說,我們兩個人的這門婚事是很痛苦的,在我們之間牽扯了兩大勢力集團,兩大勢力集團之間稍微動一動,就會影響我們的感情。”

“也許是這樣的,但有我的關係,你對我們大金國有什麼決策的時候,只要想到我一點點,就應該會手下留情一點的吧?我父汗應該也一樣,總之,我既喜歡你,我嫁給你也能爲兩家交好提供基礎,還是好處多一些的。”聰古倫格格柔聲道。

韋寶看着雖然才十三歲,卻和自己差不多高的聰古倫格格,忍不住在聰古倫格格的秀髮上輕輕地撫了撫,這是一個懂事和可愛的女孩子。

在見過了聰古倫格格之後,並且將聰古倫格格帶在了身邊,韋寶就想盡快離開京城,返回遼東,或者去河間府也好,總之要離開京城,趕緊去發展勢力。

京城是美好的地方,但京城還不是自己的地盤,有太多無法掌控的因素。

對於現在的韋寶來說,只要那個地方沒有自己的絕對武力,韋寶就不安心。

魏忠賢要是強殺自己,在京城,天地會的力量還遠不是對手,只有天地會統計署的幾百特工和藏匿於郊區的幾百隨行總裁衛隊。

不算老丈人英國公張維賢的京營,光是魏忠賢手裡能夠直接調動的武裝太監上萬人,錦衣衛、東廠、以及順天府衙門的衙役、五城兵馬司的人馬,合計起來,接近三萬,這是很龐大的一個數字。

拉出去可能沒用,用於戰略守城和對京城,以及京城周邊進行控制是綽綽有餘的。

縮編和統一管理大明水師,以及開放通商口岸的事情如韋寶預料的一樣,非常的順利。

在皇帝發了聖旨,讓各個衙門以及各地如果反對海防總督衙門募捐六百萬兩紋銀,就讓他們攤派六百萬紋銀的賦稅的提案出來以後。

各地衙門和各地的士紳大戶反對的聲浪立刻小了很多,尤其是沿海省份之外的反對聲瞬間瓦解。

他們覺得海防總督衙門搞這麼多事情,韋寶搞這麼多事情,實際上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之前不過是眼紅韋寶賺錢,不過是怕海貿影響他們賺錢,仔細想想沒有多少牽扯。

另外,沿海省份的各個衙門和士紳大戶們的反對聲浪也小了不少,一方面因爲勢單力薄,另一方面因爲他們發覺,再反對下去,很有可能面對來自皇帝的壓力,以及沿海之外的省份的士紳大戶和衙門,會向他們施壓。

他們意識到是皇帝在支持韋寶,靠上奏本彈劾,靠各種抗議書的方式,是奈何不了韋寶的。

若是要反對,也只能等到韋寶推行海貿的時候,設法阻撓。

其實這也還不是主要原因。

沿海省份的衙門和士紳大戶知道海貿會對他們有影響,可並不能斷定就一定是壞的影響,至少有的在祖輩,或者接觸過海貿的人,知道海貿的利潤是很大的,知道如果弄得好,與官府勾結,是能賺大錢的。

並不一定虧錢啊。

所以,一場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的反對,越來越淡薄。

在大年來臨之際,京城的大戶人家們都開始張燈結綵,貼春聯,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讓韋寶意想不到的事情,大明的黨爭又趨於激烈了。

起因是高第突然下令,要放棄整個關外,全線退守山海關。

這一點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來,在王在晉時代就有人提出來了。

這不是第一次來。

高第是魏忠賢搞到遼東去的人,但並不屬於閹黨,頂多算一個牆頭草。

東林黨本來都被魏忠賢打壓的偃旗息鼓,匍匐着,就剩下能活一天算一天了。

明亡主要是整個官場如商場,傳統的忠君報國思想改成了忠錢報黨派利益。

晚明整個民風“商業思潮”過濃,整個國家“畸形經濟”發展明顯。

再加上,稅收制度不合理、一條鞭法導致流民大增。

對於這些,明朝從皇帝到內閣再到官員,不思改變反而覺得很正常。

這些纔是關鍵,導致明朝的實力挺大,但問題卻越來越多。

這裡面也有很多韋寶的因素。

晉商當中雖然沒有韋寶這麼出挑的人才,但實力仍然是大明最強大的。

從經濟這塊來說,發展了兩年的天地會,即便加上控制的遼南、韋家莊、朝鮮,天地會的經濟總量與晉商也是沒法相提並論的。

兩邊的差距沒法計算,韋寶估摸差距至少是三十倍以上,甚至可能達到五十倍!

因爲晉商集團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整個大明的財力!

千萬別說商人沒那麼大的本領,老晉商在明末能起到什麼作用。

韋寶認爲是決定性的作用,最關鍵的是持“晉商通敵導致明朝滅亡”觀點的人根本不知道明朝的晉商是什麼人。

所謂八大皇商主要是貿易商人,在晉商中根本不是什麼“大人物”“大商人”,根本接觸不到“朝廷大事兒”。

包括被許多人惦記的李自成起義,商人能鼓譟起來嗎。

崇禎殺袁崇煥,是商人鼓動的嗎。

殺魏忠賢,是商人鼓動的嗎。

同樣,“八大皇商”主要是通過商貿給後金帶去了糧食和武器。

問題是這些起多大作用。

就好比火器,明朝火器很牛,被人認爲是滅明的重要原因,所謂的“八大皇商”運去多少門。

明朝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清撿了一個便宜而已。

就是南明的滅亡,都是因爲內部不合導致,是自己不爭氣。

商人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晉商也沒有那麼大的魄力,沒有一個像韋寶這樣的人,但這幫人搞破壞絕對是好手。

晉商的主流是官僚商人,真正的商人根本不入流。

明朝晉商和清朝晉商完全不同,明朝晉商主要是鹽商家族是權力家族,利用權力壟斷鹽業,例如張四維、王崇古家族。

清朝晉商則是貿易商、銀號等。

明朝的晉商靠的是權力、壟斷,清朝的晉商則靠的是巴結權力並通過自己的努力。

由此,纔有老晉商、新晉商區別。

鹽業改革中經幾次轉變,但總體上,老晉商、徽商成爲“鹽業主導”。

老晉商以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爲代表人物。

王崇古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陝西總督掌握軍事,王崇古的外甥張四維成爲內閣首輔。

張居正依靠的就是張四維家族的經濟,張四維的二弟張四教、四弟張四象都是著名的大鹽商。

王崇古的父親王瑤、哥哥王崇義、從弟王崇勳、伯父王文顯、姐夫沈廷珍和外甥沈江均也是大鹽商。

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叔父張遐齡、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誨等也是大鹽商。

王家、張家在聯姻的同時還與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馬自強的馬家聯姻,三家壟斷整個鹽業市場。

御史永郜春對此憤怒地說“鹽法之壞,由勢要橫行大商專利”,指的就是張四維、王崇古兩大家族。

明朝的晉商和清朝的晉商完全不同,明朝的老晉商以官僚商人爲主,他們都是明朝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團。

然而,正是因爲它們的存在導致明朝經濟出現畸形狀態。

從這個意義上說,明朝亡於官僚商人倒是可以的。

韋寶正急於離開京城,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更加着急了。

因爲韋寶知道寧遠之戰啊。

韋寶雖然不熟悉歷史,但寧遠之戰這麼重要的戰爭還是知道的,畢竟是半個明粉。

寧遠之戰是1626年,明天啓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後金與明朝在寧遠進行的作戰。

明朝方面稱之爲“寧遠大捷”。

此戰明軍取得勝利,後金軍戰敗,這也是首次明軍打敗後金軍。

1621年,明天啓元年、後金天命六年,後金軍繼遼瀋之戰獲捷後,又克廣寧等40餘城堡,並企圖進兵山海關。

當遼西重鎮廣寧失陷的消息傳到京師,明廷大爲震驚,上下一片慌亂,袁崇煥卻很鎮靜,獨自單騎出關巡閱形勢,回來後抨擊那種畏敵言行,並聲稱:“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面對後金的凌厲攻勢,明遼東經略王在晉等人主張退守山海關,而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則主張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得到前往山海關巡視的明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支持。

不久,明廷任用孫承宗取代王在晉。

1623年,明天啓三年、後金天命八年九月,孫承宗命袁崇煥與副總兵滿桂領兵萬餘駐防寧遠。

袁崇煥抓緊練兵屯田,按照以臺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原則修建城堡,親定規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廣3丈,上廣2丈4尺。

寧遠城建築成,遂爲屏障山海關的軍事重鎮。

孫承宗和袁崇煥在遼東花了很大力氣,苦心經營,才把岌岌可危的局面開始扭轉過來。

1625年,明天啓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夏,孫承宗採納袁崇煥建議,派兵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城,將遼西防線向前推進200裡,使寧遠亦有所屏障。

十月,明廷派閹黨高第取代孫承宗。

在原本的歷史中,高第剛一上任就要把錦州、右屯等地的防禦器械撤除,把守軍全部趕進關裡。

袁崇煥堅決反對,高第不但不聽袁崇煥的忠告,還打算進一步放棄寧遠和前屯兩座城堡。

袁崇煥堅決表示:“我的官職是寧遠道,我要死就死在這裡,決不離開寧遠一步!”

高第沒有辦法,只好讓他率領一小部分明軍留下。

接着高第就匆忙的下令盡撤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軍和守城器具,退入關內。

這個撤退命令來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組織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馬爭先恐後,亂成一團,連平日屯積在各地的十多萬石軍糧也丟棄了。

老百姓平白無故地遭受逃難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處聽到悲慘悽苦的哭聲。百姓怨恨,軍隊更加沒有鬥志了。

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誓守寧遠。

寧遠城位於山海關外100公里左右,寧遠小城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設“衛”。

全城呈正方形,共四個門;周長六裡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寬二丈,周長七裡八步,只不過比“所”稍大一點而已。

這樣的小城,無論如何不能與有精銳明軍守衛的瀋陽、遼陽等關外重鎮相提並論。

西洋大炮運至寧遠之初,同樣被放置在城外的壕溝以外。

袁崇煥放棄了在城外結寨、與城池互爲犄角的陣勢,而將寧遠所轄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馬,連同城外的西洋大炮、各種守城器械和百姓一併撤回到城內,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重修的寧遠城城牆四角各有一個方形敵臺,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連,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紅衣大炮便放置在敵臺的特製炮車之上。

火炮調轉,火力可覆蓋城牆外270度的範圍;相鄰城牆角敵臺之間的大炮還可相對射擊城下的敵軍,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過去後金軍動手鑿城的火炮死角。

《明季北略》記載,當時袁崇煥在寧遠城共擁有西洋大炮11門,接受過葡萄牙人訓練的彭簪擔任火器總把,專司訓練炮手使用紅衣大炮。

而袁崇煥早在福建便招募的軍人羅立,則成爲紅衣大炮的發射者之一。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號稱十三萬,於1626年,明天啓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瀋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

此時孤城寧遠守軍不滿兩萬,前有勁敵,後無援兵,形勢險惡。

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他在衆將士面前刺血爲書,誓與寧遠共存亡,兵民爲之感奮。

袁崇煥旋以總兵滿桂、副將左輔、參將祖大壽、副將朱梅分守城東、西、南、北四面,自與滿桂提督全城。

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十一門。

東、北兩面及西、南兩面,分由彭簪古、羅立指揮。

動員城廂商民入城,盡焚城外房舍、積芻,讓後金軍露處嚴寒野外。

袁崇煥還針對努爾哈赤善用間諜,親督同知程維楧稽查奸細,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動員街民配合士兵逐戶搜捕。令通判金啓倧編派民夫,供給守城將士飲食。

又派官吏帶領城內商民籌辦物料,運矢石、火藥等。

軍民還在城牆外側潑水爲冰,以阻後金軍登城。

一切守禦準備於正月二十二日就緒,穩定了軍心民心。

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繫,在城北扎設大營。

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

袁崇煥命羅立等向城北後金軍大營燃放西洋大炮,後金軍傷亡甚重,被迫將大營西移。

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

袁崇煥命發西洋大炮,又殺傷後金軍甚衆。

左輔率軍民依託堅城,死戰不退;祖大壽率軍應援,銃炮齊發,藥罐、雷石齊下,後金軍死傷累累。

努爾哈赤命移兵攻城南,以楯車作掩護,在城門角兩臺間守禦薄弱處鑿開兩丈見方的大洞四處,寧遠城危如累卵。

袁崇煥在緊急關頭,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戰袍,仍鎮定自若,督率軍民縛柴澆油並摻火藥,用鐵索垂至城下燃燒;又選健丁五十名縋城,用棉花火藥等物將抵近城下的後金戰車盡行燒燬。戰至深夜,後金軍攻城不破,於是收兵。

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繼續指揮攻城,從早晨至晚上,雙方激戰一天。明軍於城上施放炮火,殺傷大量後金騎兵。

後金軍畏懼炮火,不敢近城,其將領持刀驅兵,僅至城下而返,搶走屍體,運至城西門外磚窯焚化。努爾哈赤無奈,下令退至離城五里之九龍宮紮營。

正月二十六日,後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

努爾哈赤攻寧遠不下,突襲覺華島。

時值隆冬,海面冰封,無險可守,明將姚撫民等率領官兵鑿開一道長達15裡的冰濠,正月二十六日武訥格以騎兵進攻覺華島,明軍由於“鑿冰寒苦,既無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戰,且以寡不敵衆”,最後全員戰死,金兵焚燒城中囤積糧料。

當時守將金冠剛死,其子金士麒與事丁800人至覺華島迎櫬,亦與後金軍作戰,全部被殺。

島上軍民一萬餘口都被後金軍殺戮,糧草8萬餘石和船2000餘艘都被焚燒,這座明朝關外的後勤基地也被後金軍摧毀。

此時毛文龍出兵襲擊後金後方永寧,努爾哈赤率兵回軍,二月九日返回到瀋陽。

此役兵敗之後,努爾哈赤悒鬱疽發,於1626年,明天啓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病卒。

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上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使明朝軍民重新樹立了戰勝後金軍的信心。

《明熹宗實錄》記載:“寧遠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攻具焚棄,喪失殆盡。”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覺華島我軍奪濠口入,擊之,遂敗其兵,盡斬之。又有二營兵,立島中山巔。我軍衝入,敗其兵,亦盡殲之。焚其船二千餘;並所積糧芻,高與屋等者千餘所。”

《石匱書後集》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明季北略》記載:“火星所及,(後金軍)無不糜爛。”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我國譯官韓瑗,隨使命入朝。適見崇煥,崇煥悅之,請借於使臣,帶入其鎮,瑗目見其戰。軍事節制,雖不可知,而軍中甚靜。崇煥與數三幕僚,相與閒談而已。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具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而斃雲。”

高第奏報:寧遠之戰“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衆賊擡去。”“四營盡潰,都司王錫斧、季士登、吳國勳、姚與賢,艟總王朝臣、張士奇、吳惟進及前、左、後營艟百總俱已陣亡”。

程維楧報:“虜騎既至,逢人立碎,可憐七八千之將卒,七八千之商民,無一不顛越靡爛者。王鰲,新到之將,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櫬,俱經剖割。囤積糧料,實已盡焚。”

寧遠之役,就總體而言,就戰術而論,歷史的結論是努爾哈赤兵敗寧遠。

明朝與後金的寧遠之戰,以明朝的勝利和後金的失敗而結束。

明朝由“寧遠被圍,舉國洶洶”,到聞報寧遠捷音,京師士庶,空巷相慶。

寧遠大捷是明朝從撫順失陷以來的第一個勝仗;兵部尚書王永光向皇帝盛讚袁崇煥的功績,稱“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八年來賊始一挫”的一個大勝仗;也是“遏十餘萬之強虜,振八九年之積頹”的一個大勝仗。

明天啓帝旨稱:“此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爲封疆吐氣!”。

與明相反,努爾哈赤原議師略寧遠城,奪取山海關,不料敗在袁崇煥手下。

當時袁崇煥四十三歲,初歷戰陣;努爾哈赤已68歲,傷病滿身。

努爾哈赤在寧遠遭到用兵四十四年來最嚴重的慘敗。

寧遠之戰明軍獲得大捷,兵部尚書王永光向皇帝盛讚袁崇煥的功績言。

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蓋緣道臣袁崇煥平日之恩威有以懾之維之也。不然,何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應之奸細乎。本官智勇兼全,宜優其職級,一切關外事權,悉以委之。

這件事之後,袁崇煥是直接受益者,袁崇煥成了蓋世英雄了,高第接連向朝廷請辭,沒多久天啓皇帝朱由校就同意了高第辭呈。

然後袁崇煥就開始平步青雲了,一下子升任遼東巡撫,然後薊遼經略位置一直懸空,袁崇煥等於已經是實際上的薊遼總督了。

至於在原本的歷史中,後面袁崇煥在崇禎開朝代,在崇禎面前吹牛五年平遼,得以高升。

韋寶相信,這種牛皮,肯定不止袁崇煥一個人吹。

袁崇煥之所以高升成爲薊遼督師,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如果袁崇煥他本身沒有佔據這個位置,沒有達到二把手的位置,薊遼督師還是輪不到袁崇煥的。

一個二把手既然這麼有信心,那身爲皇帝的崇禎肯定沒有理由不讓你二把手升任一把手啊。

所以,韋寶現在更加着急離開京城回遼東去,這麼好的事情,絕對不能讓袁崇煥搶了去。

【0667 無所事事】【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788 李精白抓劉養噩】【1058 英國公請辭京營總督】【0972 韋爵爺技驚四座】【0867 恩師哭了】【0699 韋總裁的考覈】【0766 求見英國公張維賢】【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075 馬廄】【0677 開始了】【0614 兩班大臣要打韋寶的臉】【0591 五日之約】【0613 貞明公主的心意】【0489 統計署做劫晉商票號的前期準備】【0614 兩班大臣要打韋寶的臉】【0869 敢怒不敢言】【0630 市價的一倍半】【0982 王體乾來訪】【0831 毛文龍阻親】【0589 趙貴人她爹】【0590 佔萍查探誓約】【0960 理直氣壯的韋爵爺】【0343 吳襄上門】【0070 左右都是美女相伴】【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441 孫老督師的力量能把山踩成肉餅】【0193 挖口井到底有多難】【0279 大禮包送上門】【0782 新媳婦新姑爺回門】【0261 吳三桂逞兇】【0282 海軍訓練學堂和海衛隊】【0991 魏忠賢點頭】【0314 大軍來了】【0706 賣的風生水起】【0527 朝鮮的朝會】【0322 窮瘋了的韋寶】【0005 地位產生的矛盾】【0159 吳襄】【0049 給公子笑一個】【0050 先取點‘款’】【0022 決定幾個人一生命運的夜晚】【1034 韋總裁沒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擊】【0205 趙里正的橄欖枝】【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857 第一次談判】【0221 將計就計】【1005 政治婚姻】【0177 帥炸天的駱養性】【0710 無視阻力】【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354 同窗聚會的目的】【0929 曹文詔到了】【0926 曹文詔來援救】【0641 助人爲樂】【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156 金面扇】【0293 韋寶是傻子】【0592 剛找到鄭英大】【0284 暴發戶不好當】【0637 暗中拜魏忠賢爲乾爹】【0876 內閣減員嚴重】【0829 陛下的聖旨】【0577 朝鮮韋太傅】【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1054 封公爵】【0078 途遇鄭家三人】【0573 獲得整個遼南】【0401 與袁崇煥毛文龍話將來】【0973 內閣出奇的一致】【0014 登記才能領饅頭】【0131 追兵緊隨】【0401 與袁崇煥毛文龍話將來】【0892 學聰明瞭的努爾哈赤】【0912 韋總裁親自赴約】【0660 小韋探花】【0294 院試】【0750 朱由校讓韋寶讀奏本】【0874 魏忠賢邀王體乾報喜】【0119 帶徐蕊和譚瘋子回金山裡】【0456 拉芳姐兒進統計署】【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668 李莊妃娘娘走了】【0361 九成還活着】【0728 楊之才被嚇死了】【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036 小玻璃酒杯】【加更4】【0667 無所事事】【0422 蓋州渾塔和耀州達爾岱】【0731 韋大人壓力大】【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347 主意拿的很定的吳襄】【0483 各懷心眼的韋寶與洋人傳教士們】【0680 韋探花施妙計逼走楊漣】【0984 太監】【0156 金面扇】【0749 韋大人要幫魏忠賢扳倒恩師】【1023 范文程來勸降】
【0667 無所事事】【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788 李精白抓劉養噩】【1058 英國公請辭京營總督】【0972 韋爵爺技驚四座】【0867 恩師哭了】【0699 韋總裁的考覈】【0766 求見英國公張維賢】【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075 馬廄】【0677 開始了】【0614 兩班大臣要打韋寶的臉】【0591 五日之約】【0613 貞明公主的心意】【0489 統計署做劫晉商票號的前期準備】【0614 兩班大臣要打韋寶的臉】【0869 敢怒不敢言】【0630 市價的一倍半】【0982 王體乾來訪】【0831 毛文龍阻親】【0589 趙貴人她爹】【0590 佔萍查探誓約】【0960 理直氣壯的韋爵爺】【0343 吳襄上門】【0070 左右都是美女相伴】【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441 孫老督師的力量能把山踩成肉餅】【0193 挖口井到底有多難】【0279 大禮包送上門】【0782 新媳婦新姑爺回門】【0261 吳三桂逞兇】【0282 海軍訓練學堂和海衛隊】【0991 魏忠賢點頭】【0314 大軍來了】【0706 賣的風生水起】【0527 朝鮮的朝會】【0322 窮瘋了的韋寶】【0005 地位產生的矛盾】【0159 吳襄】【0049 給公子笑一個】【0050 先取點‘款’】【0022 決定幾個人一生命運的夜晚】【1034 韋總裁沒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擊】【0205 趙里正的橄欖枝】【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857 第一次談判】【0221 將計就計】【1005 政治婚姻】【0177 帥炸天的駱養性】【0710 無視阻力】【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354 同窗聚會的目的】【0929 曹文詔到了】【0926 曹文詔來援救】【0641 助人爲樂】【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156 金面扇】【0293 韋寶是傻子】【0592 剛找到鄭英大】【0284 暴發戶不好當】【0637 暗中拜魏忠賢爲乾爹】【0876 內閣減員嚴重】【0829 陛下的聖旨】【0577 朝鮮韋太傅】【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1054 封公爵】【0078 途遇鄭家三人】【0573 獲得整個遼南】【0401 與袁崇煥毛文龍話將來】【0973 內閣出奇的一致】【0014 登記才能領饅頭】【0131 追兵緊隨】【0401 與袁崇煥毛文龍話將來】【0892 學聰明瞭的努爾哈赤】【0912 韋總裁親自赴約】【0660 小韋探花】【0294 院試】【0750 朱由校讓韋寶讀奏本】【0874 魏忠賢邀王體乾報喜】【0119 帶徐蕊和譚瘋子回金山裡】【0456 拉芳姐兒進統計署】【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668 李莊妃娘娘走了】【0361 九成還活着】【0728 楊之才被嚇死了】【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036 小玻璃酒杯】【加更4】【0667 無所事事】【0422 蓋州渾塔和耀州達爾岱】【0731 韋大人壓力大】【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347 主意拿的很定的吳襄】【0483 各懷心眼的韋寶與洋人傳教士們】【0680 韋探花施妙計逼走楊漣】【0984 太監】【0156 金面扇】【0749 韋大人要幫魏忠賢扳倒恩師】【1023 范文程來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