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縣試

教諭先生的心情很不好,原來說好的到浙江出任知縣的事情,突然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上面早就有人表態了,應該是手到擒來的,再說也就是一個七品的知縣,並非是什麼了不起的官職,這種快速的變化,讓教諭猝不及防,心情瞬間跌落到了低谷。

好在鄭勳睿學業越來越精了,這讓教諭先生能夠自我安慰,要不然官沒有做到,學生也沒有出色的,那就真的是一塌糊塗了,所以在縣學快要放假的那段時間,教諭特別注重鄭勳睿的學業,看着鄭勳睿每日裡特別的辛苦,變得又黑又瘦,教諭很是高興,他哪裡知道,鄭勳睿操心的不僅僅是學業,還有玉蜀黍和甘薯的事情。

教諭本來想着給知縣大人專門說說鄭勳睿的,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個月的時間下來,他已經相信鄭勳睿的能力了,相信鄭勳睿通過縣試沒有絲毫的問題的。再說若是給知縣大人打過招呼了,就算是鄭勳睿通過了縣試,也有串通之嫌疑。

教諭是舉人,對於學問還是看的很嚴肅的,看不慣那些舞弊的行爲。

縣試和府試,比較鄉試、會試和殿試,要簡單一些,鄉試和會試最爲複雜,持續的時間達到了九天,分爲三個時間考試,每場考試三天的時間,會試也是九天時間,分爲三個時間段,縣試和府試就沒有那麼複雜,一共就是一天的時間。

從主考官來說,也是不一樣的,會試不用說,在京城舉行,主考官基本都是內閣大臣,鄉試在巡撫衙門所在地舉行,北直隸在京城,南直隸在南京,主考官都是朝廷派遣的,大都是禮部的官員,以及六科給事中。

府試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知府大人,順天府和應天府是府尹大人,縣試的主考官都是知縣。

錄取名額上面,限制也是不一樣的,越是往上面去,錄取的名額越少,當然明末的時候,舉人和進士的錄取名額,稍微多一些了,至於說生員和童生,名額就更多了,這對於朝廷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每個地方的稟生名額是嚴格限制的,也就是朝廷提供祿米的生員是限制的,府衙四十個,州衙三十個,縣衙二十個,其餘的生員,享受不到祿米。

當然生員在社會上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絕大部分都是受到百姓尊敬的,見到知府以下的官員,可以不下跪,賦稅方面,也有些許的優惠。

江寧縣的縣試,是一件大事,得到知縣大人的高度重視。

縣試在縣學舉行,每年參加的人都達到了千人,江南學風很盛,這麼多人蔘加縣試不稀奇,加上江寧縣是京畿縣,參加縣試的人就更多了。

江寧縣縣試的案首,府試絕對是可以通過的,不出意外鄉試鐵定也是能夠通過的。

縱觀整個的南方,南直隸和浙江的學風最盛,出來的讀書人也最多。

隨着縣試時間的到來,知縣大人放下其他的事情,專門關注縣試的事情了,他曾經側面詢問過教諭先生,在縣學讀書的那些學子的情況,可教諭什麼都沒有說。

江寧縣是京畿縣,知縣大人的品階是正六品,做得好很有可能直接進入京城六部之中,成爲六部的郎中,最不濟也能夠成爲從五品的員外郎,京畿縣的知縣,一般情況之下,都是直接收到皇上關注的,當然若是做不好,或者背後的靠山出現問題了,調整也是非常快的,到南直隸的六部去,做一個清閒的員外郎,甚至是主事,都是有可能的。

江寧縣知縣也不是尋常人,此人名王鐸,字覺斯,天啓二年的進士,曾經是翰林院庶吉士,有着不俗的學問。

沒有學問的人,不可能成爲江寧縣或者是上元縣的知縣,這裡是文人騷客聚集的地方,學識不行的知縣,根本不能夠立足。

王鐸和教諭先生的關係不錯,也只有他知道教諭的來歷和學識,不要看教諭僅僅是舉人,學識高過了很多的進士,不過這是秘密,他是不會泄漏出去的。

這位滿腹學識的教諭先生,想到的還是做官,這樣不算是什麼奇怪的,一肚子的學問賣給帝王家,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最終心願,也是最爲宏大的目標。

六月三十日一大早,王鐸就起身了,稍微洗漱一下,徑直朝着縣學方向而去。

此次參加縣試的有九百八十八名考生,最年輕的十五歲,年紀最大的四十五歲,按照縣試的規矩,所有的考生早就在縣學的外面等候了。

縣學不需要那麼嚴格的檢查,考題是知縣當衆出的,就算是想着作弊,也要準備很多的書籍,誰知道知縣會出什麼題目。

再說縣試的時間在盛夏,這個時節就是想着攜帶書籍夾帶,也是不大可能的,穿的本來就少,若是真的有夾帶,守門的軍士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檢查還是有必要的,這是形式,也表示了縣試的嚴肅性。

王鐸來到縣學的時候,看見黑壓壓的人羣,他搖了搖頭,朝着後面的方向走去,他是主考官,從縣學的後院進入。

縣試開始的時間是辰時,卯時的時候,考生開始進場。

一百名考生在學堂裡面考試,其餘八百餘人,在外面考試,院子裡早就搭建好了棚子,供考生答題用的。

在什麼地方答題,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能夠進入到學堂之中答題的,都是很有希望通過縣試的,在外面的則很難,想一想九百多人考試,那麼多的試卷要看,那麼多的文章需要閱讀,知縣大人就算是神仙,也承受不住的,所以他是有側重點的。

在學堂裡面考試的一百人,就是知縣大人關注的重點。

這樣看好像有些不公平,但實際上是相對公平的,知縣和教諭兩人,對本縣學子的情況,基本都是掌握的,哪些人的學識好一些,內心基本有數。

學堂裡面的座位也有區別。

前面的三十個考生,是重中之重,他們的文章,知縣大人一般都要仔細閱讀的,他們的名字,在考試之前,知縣大人都知道了,教諭自然會稟報的。

其餘的七十人,除非是文章特別的突出,剛開始的部分就能夠引起知縣大人的注意,纔有希望通過縣試的。

不公平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

士紳富戶的子弟,一般都是安排在學堂裡面考試,至於說官吏的子弟,更是爭取安排到前面三十人的座位,這是慣例,考生也沒有辦法,埋怨只能夠埋怨自己出身不好,投胎到士紳富戶的家族,那就能夠得到重視。

其實士紳富戶家族的子弟,學識的確好一些,畢竟家裡有錢,能夠在教育子弟上面大量的投入,每年封給教諭和訓導的束蓨也是不少的,這樣自家的子弟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至於說子弟是不是認真讀書,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王鐸進入到學堂裡面,看着擺放的整齊的桌子,他微微嘆了一口氣,這兩年的時間,江寧縣的縣試不是很出色,風頭幾乎都被蘇州和揚州等地搶走了,上元縣和江寧縣相比之下都是有些黯然的,這可不符合金陵之都的聲譽了。

不過世家子弟慢慢的墮落也是不爭的事實,不知道有多少的世家子弟,不想着好好讀書,反而都到秦淮河去欣賞風花雪月去了,一心不可二用,心思花費到其他方面去了,讀書自然就差很多了。

希望這次的情況好一些。

這也就是期望,反正在縣學讀書的那些學子,好像都不怎麼樣,其中那個劉榮,王鐸是熟悉的,是主薄的兒子,讀書不怎麼樣,心機倒是不淺,也喜歡到秦淮河去,但每次在老爸面前都能夠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樣的年輕人,王鐸是看不慣的。

學生開始進來了,王鐸一眼就看到了走在前面的劉榮。

劉榮的位置在第一排,這在預料之中,王鐸看到劉榮的時候,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可內心卻是嘆息,若是世家子弟都是這等的德行,江寧縣的縣試還有什麼希望。

教諭和三名訓導也跟着進來了,考試開始的時候,他們可以巡視,若是發現有什麼突出的文章,可以稟報知縣,特別是在外面考試的考生,若是文章特別突出,他們是一定要稟報知縣大人的,避免知縣大人精力不濟,漏掉了突出的人才。

考試進入縣學的時候,都是很謹慎小心的,不管怎麼說,他們要給知縣大人留下好的印象,這印象也是可以得分的,畢竟考試交卷的時間不一,有很早就交卷的,也有整整一天才交卷的,若是引起了知縣大人的注意,就能夠仔細看你寫的文章了。

進來的考生越來越多,王鐸站起來,朝着學堂外面走去,他也要看看外面的考生,至少讓人家有信心。

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980章 戰遼河(2)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71章 憂慮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128章 沒商量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304章 結盟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216章 內訌第98章 會試會元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101章 殿試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685章 裂縫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86章 必須改變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641章 不甘心第128章 沒商量第588章 痛心(1)第27章 亦師亦友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2章 決定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771章 閃電戰(1)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24章 山陰幫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65章 亂攤子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6章 揣摩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35章 家底第62章 道不同(2)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651章 露崢嶸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128章 沒商量第167章 末路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787章 勸服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516章 慘敗(5)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59章 陳子龍第97章 吉榜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488章 機會第983章 戰遼河(5)第328章 抓重點第271章 慘敗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44章 拜服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65章 伏筆第211章 出乎預料
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980章 戰遼河(2)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71章 憂慮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128章 沒商量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304章 結盟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216章 內訌第98章 會試會元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101章 殿試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685章 裂縫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86章 必須改變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641章 不甘心第128章 沒商量第588章 痛心(1)第27章 亦師亦友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52章 決定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771章 閃電戰(1)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24章 山陰幫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65章 亂攤子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6章 揣摩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35章 家底第62章 道不同(2)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651章 露崢嶸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128章 沒商量第167章 末路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787章 勸服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516章 慘敗(5)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59章 陳子龍第97章 吉榜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33章 頗感意外第488章 機會第983章 戰遼河(5)第328章 抓重點第271章 慘敗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44章 拜服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65章 伏筆第211章 出乎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