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

取得完勝的鄭錦宏接到了鄭勳睿的命令,就地休整一個月的時間,浙江巡撫趙單羽也接到了鄭勳睿的命令,配合鄭錦宏疏散和安置好投降的軍士,投降的軍士人數超過了十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羣體,稍微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惹下大麻煩,鄭勳睿的意見,鄭家軍吸納其中的兩萬到三萬人左右,其餘人還是按照處理流寇的方式進行,其中一些冥頑不化以及心術不正的兵油子,則押解到淮北去,參與大運河整治的勞作。

同時鄭勳睿命令鄭勳睿抽調一萬鄭家軍將士,迅速返回南京。

在給鄭錦宏和趙單羽下達命令之後,鄭勳睿再次做出了一個令衆人吃驚的決定,他宣佈南京戶部右侍郎羅昌洛出任江西巡撫,至於說朝廷任命的江西巡撫,請其回到京城去給皇上和朝廷覆命,不管其怎麼說,必須要離開江西。

同時鄭勳睿命令國子監抽調兩百多的培訓人員,跟隨羅昌洛上任,這些人將出任江西各地的知府、知州和知縣等職務。

南京國子監已經培訓了上千的讀書人,這些人有從各地投奔來的官吏,特別是河南、山西、湖廣、四川以及北直隸等地的地方官吏,其中北直隸、山西和與河南等地的大部分地方官吏,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大部分都費盡千辛萬苦,來到了南直隸,培訓的學員之中,也有部分的進士和舉人,而負責在國子監給讀書人授課的是徐望華等人。

國子監的培訓不僅僅是授課,還要帶領培訓人員到南直隸各地去參觀查看,一方面瞭解南直隸地方官府如何的處理政務,另外一方面重點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而最重要的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看看各地是如何發展商貿的,如何發展地方經濟的。

國子監的培訓引發的震動是巨大的,可以說對不少讀書人來說。這樣的培訓顛覆了以前很多的觀點和看法,這裡面肯定有人不服氣。拿出來祖先的規矩進行辯解,更是有人將朱熹的觀點搬出來,以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來反對大力發展商貿,要求遵守祖先制定下來的各項規矩,哪怕是放棄發展,甚至連國子監祭酒陳於泰也部分的支持這些觀點。

鄭勳睿親自到國子監去授課,同時與諸多的讀書人展開了辯論,他提出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踐是檢驗一切道理的觀點。同時以南直隸等地發展的事實來說明問題,讓絕大部分的讀書人心服口服,大明的事實的確說明了這一點,爲什麼北方會大亂,爲什麼朝廷越來越羸弱,爲什麼推行新政的南直隸越來越富庶,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而且根本不存在什麼刁民,地方上異常的平穩,這些事實的確能夠說明很多東西。

國子監本是培養讀書人的地方。不過南京國子監的職能發生了一些變化,重點是培養官員,而且是培養踏踏實實做事情、接受新政觀點的官員。培訓合格的官員,陸續的派遣到南直隸、陝西、浙江、山東、湖廣和四川等地,以派遣到湖廣和四川爲主。

國子監集合形形色色的官員、讀書人和士大夫,摒棄了以前那種科舉考試所謂的師生關係論,嚴禁結黨結社,凡是有此等作爲之培訓人員,一律開除,永不敘用,哪怕你有着天大的本事和高深的學問。

國子監的培訓還重點強調了公開公平和公正的理念。當然這些東西不可能成爲授課的主題,鄭勳睿想着讓公開公平公正的觀點貫穿到每一個官吏的腦海之中。甚至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心目之中,但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社會的發展尚未到那一步。

任命羅昌洛爲江西巡撫,當然不可能讓羅昌洛帶着兩百多國子監培訓出來的準備上任的官員到江西去,跟隨他們一同前往江西的,還有一萬鄭家軍的將士,率領這一萬鄭家軍將士的是鄭家軍的參將王小二,而王小二也即將出任江西總兵。

有了鄭家軍的保駕護航,江西各級的官吏根本不敢反抗。

其實鄭勳睿不是心血來潮做出這個決定的,江西緊靠着浙江、南直隸和湖廣等地,受到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鄭勳睿掌控的地方,大幅度的調整官吏的俸祿,讓江西的諸多官吏非常的羨慕,同時南直隸等地的富庶,也讓江西的官吏好奇,在這些年的時間裡面,已經有不少的江西官吏是認同和支持南直隸的做法的。

故而鄭勳睿這個時候掌控江西,應該說是水到渠成了。

江西沒有多少的駐軍,主要以衛所軍隊爲主,軍隊的戰鬥力不堪一擊,絕非鄭家軍的對手,其實衛所軍隊也沒有能力應對鄭家軍,鄭家軍開進江西的時候,他們只能夠乖乖的投降,接受遣散和安置。

鄭勳睿給羅昌洛下達的命令也非常的明確,要求羅昌洛在半年的時間之內,必須要穩定江西的局面,在江西全面推進新政,同時鄭勳睿要求江西總兵王小二要協助羅昌洛穩定江西的局面,解散江西現有的衛所軍隊,若是遇見強烈的反抗,必須要毫不留情的予以鎮壓。

羅昌洛臨危受命,在鄭勳睿的面前立下了軍令狀。

羅昌洛是最早跟隨鄭勳睿的官員,當初鄭勳睿出任延安知府的時候,羅昌洛就是綏德州知州,且是延安府所轄州縣的少數幾個進士之一,這麼多年過去,羅昌洛一直都追隨鄭勳睿做事情,早就全盤接受了鄭勳睿的思想和要求。

鄭勳睿對羅昌洛同樣是非常放心的。

江西巡撫的調整,包括各級官吏的調整,只是在江西境內引發了巨大的波動,在南方沒有引起什麼關注,甚至連福建和廣東等緊鄰着江西的省都沒有多大的反響,可能到了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看明白了,鄭勳睿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權力的巔峰,那一天遲早都是要到來的,而在南方發生的這一切,不過是爲那一天的到來做好的鋪墊。

鄭勳睿沒有僅僅停止在調整江西巡撫和江西府州縣官吏的基礎之上,他按照徐望華和楊廷樞等人的建議,親自給福建總兵鄭芝龍和黔國公、雲南總兵沐天波寫去了信函。

之所以親自寫信函,是因爲徐望華等人起草的信函,鄭勳睿都不是很滿意,口氣太軟了一些,要求也不是特別的明確。

鄭勳睿親自寫出來的信函,清晰明瞭,要求非常的明確,就是告訴鄭芝龍和沐天波兩人,接下來需要怎麼做,若是達不到要求,要麼自行離開福建和雲南,要麼就被鄭家軍圍剿。

鄭勳睿提出來的要求,可以說是嚴苛的,鄭芝龍和沐天波必須降服鄭家軍,自身不能夠掌控任何的軍隊,本人要到南京來,可以出任南京的官員,但不能夠回到福建和雲南等地,不得與當地有什麼接觸,包括他們的家人都要跟隨來到南京,他們麾下的軍隊交給鄭家軍處理等等。

這樣的要求,一般人是不可能接受的。

按說鄭勳睿也不應該提出來如此過分的要求,不過鄭勳睿沒有閒心思去和鄭芝龍、沐天波等人糾纏了,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慢慢解決問題,若是北方發生了鉅變,南方尚未基本穩定下來,那麼鄭勳睿面臨的處境就有些惱火了。

徐望華和楊廷樞等人不是很明白鄭勳睿的意思,曾經就如此強硬的書信提出了異議,鄭勳睿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主要是分析北方的局勢很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大亂,而南方必須在短時間之內穩定下來,鄭家軍纔有可能真正將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北方去,平定北方的局勢,以至於真正的統一大明之天下。

徐望華和楊廷樞勉強接受了鄭勳睿的看法,不過他們還是有異議,他們認爲南方的南直隸、浙江、山東以及江西等地穩定下來,包括湖廣和四川也穩定下來,鄭家軍就有了足夠的依靠,完全可以放心的征伐北方,而不需要整個的南方都穩定下來,鄭家軍一旦穩定了北方,同樣可以抽調兵力,繼續來穩定南方,一切的行動都要看失態的緊急程度。

應該說徐望華和楊廷樞的建議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鄭勳睿的做法,有些過於的追求完美了,其心思已經放到了整個的天下,不侷限於某一地了,這樣會讓自身很累,有些事情也不可能做的很好。

經過了數次的討論和辯論,甚至在淮北主持治理大運河的周延儒也專程回到了南京,參與了這一次的討論,周延儒同樣是支持徐望華和楊廷樞的,認爲南方徹底的穩定需要時間,不能夠一味的採取強壓的態勢,鄭芝龍和沐天波在地方上經營多年,有着雄厚的基礎,完全採取軍事進攻的方式,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波動。

鄭勳睿最終接受了衆人的建議,修改了給鄭芝龍和沐天波的書信,他也認識到自身的心急和完美主義了,治理這麼大的地方,有些事情的確不能夠着急,欲速則不達,這是最爲簡單的道理,想要南方各地都如同南直隸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幾百年之後這種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都無法徹底改變,就不要說現如今了。(。)

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80章 人之本性第183章 徐望華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430章 很順利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1章 京城路上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979章 戰遼河(1)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60章 儒學教授第64章 鄉試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116章 帝心第517章 邊緣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47章 震撼第434章 千古恨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02章 恐金症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52章 決定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692章 揪心第96章 揣摩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89章 痛心(2)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111章 陰影第240章 慘烈第478章 老辣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376章 平衡術第514章 慘敗(3)第555章 覈查第167章 末路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69章 鹿鳴宴第515章 慘敗(4)第343章 旅順口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02章 恐金症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304章 結盟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26章 後手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26章 淡定第14章 種植技術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46章 有容乃大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559章 青縣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689章 焦灼(1)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654章 鼓動
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80章 人之本性第183章 徐望華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430章 很順利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1章 京城路上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979章 戰遼河(1)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60章 儒學教授第64章 鄉試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116章 帝心第517章 邊緣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47章 震撼第434章 千古恨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02章 恐金症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52章 決定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692章 揪心第96章 揣摩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89章 痛心(2)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111章 陰影第240章 慘烈第478章 老辣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376章 平衡術第514章 慘敗(3)第555章 覈查第167章 末路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69章 鹿鳴宴第515章 慘敗(4)第343章 旅順口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02章 恐金症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909章 圍三缺一第304章 結盟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326章 後手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26章 淡定第14章 種植技術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46章 有容乃大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559章 青縣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689章 焦灼(1)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654章 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