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上有政策

bookmark

老回回和九條龍被押解到京城的時候,的確在朝廷裡面引發了轟動,支持鄭勳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張鳳翼等人,臉上特別有光,誰都清楚老回回在流寇裡面的重要作用。鄭勳睿生擒了老回回,對流寇是異常沉重的打擊,而那些反對之人,這個時候的表現稍微的沉默一些,當然也有話語傳出來,說鄭勳睿運氣好,抓住了機會,言下之意就是洪承疇在前面做了墊腳石,讓鄭勳睿撿到了大桃子。

若是沒有鄭勳睿的那份奏摺,也許將老回回和九條龍押解到京城,是一個完美的舉措,雖說這裡面有炫耀的滋味,但奏摺引發了爭論。

三月初一,紫禁城,文淵閣。

溫體仁主持內閣儀式,文震孟、錢士升、張至發、林釺、張鳳翼等人,神情都有些嚴肅,此刻他們商討的是鄭勳睿的奏摺,儘管鄭勳睿剿滅了近十萬的流寇,而且生擒老回回和九條龍,給與流寇沉重的打擊,可這份奏摺有些不合時宜,本來很是高興的皇上,看見奏摺之後,臉色也沉下來了,扔給內閣一句話,要求內閣商議此事。

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其實大家內心都清楚,鄭勳睿的奏摺之中,說到的道理是不錯的,剿滅流寇的事情不能夠過於的着急,必須要雙管齊下,若是老百姓依舊沒有飯吃,掙扎在死亡線上,那麼不管怎麼努力都是沒有作用的,剿滅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其他的流寇也會出現。

可是大家也知道皇上的脾氣,皇上是急性子。容不得慢吞吞的事情,說是剿滅流寇,恨不得明天就看見實實在在的效果,至於說背後需要做出的那些努力,皇上認爲和剿滅流寇沒有任何的關係。

當然也不能夠認爲皇上的認爲完全就是錯誤的。首先耗費大力氣剿滅流寇了,接下來讓老百姓安頓下來,也是可以的,事情總是有輕重緩急。

所以這一次內閣的商議,註定是不平靜的。

果然,溫體仁剛剛開口表明主題之後。錢士升就緊跟着開口了。

“我認爲鄭大人的奏摺不合時宜。”

錢士升首先拋出這句話,沒有出乎衆人的預料,應該說代表東林黨利益的錢士升,在鄭勳睿負責剿滅流寇的事情上面,已經失去不少的顏面。弄得皇上都有些意見了,加上張溥等人的輕狂,就讓事情更加的糟糕,不過錢士升骨子裡是不會支持鄭勳睿的,他和東林黨人的認識一樣,一旦鄭勳睿真正掌握了巨大的權柄,譬如說進入京城,進入內閣。那麼東林黨人一定會吃虧的,所以說只要是有利於攻擊鄭勳睿的機會,錢士升都不會錯過。

“鄭大人生擒了老回回和九條龍。剿滅近十萬的流寇,的確是取得了很大的戰功,可是憑着有戰功,就寫奏摺要挾朝廷,此等的舉措實在不應該。”

錢士升說到這裡的時候,看了看文震孟。他一直以爲文震孟是異常小心的,不會說什麼過火的話語。但上次文震孟說到張溥的話語,令他的額頭冒出了冷汗。從那個時候開始,他不敢小覷文震孟了,有些人平日裡話語很少,但是關鍵時刻,是能夠出口成章的,而且這些話語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皇上要求鄭大人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身爲五省總督的鄭大人,就應該專心致志的考慮如何的剿滅流寇,至於說其他的事宜,自然有各省巡撫思慮,看了鄭大人的奏摺,我感覺到鄭大人有些爭權的意思了,難道想着統管五省的軍政事宜嗎,這個要求也太過分了。”

錢士升的帽子扣得有些大,不要說文震孟,就連溫體仁都沒有想到。

溫體仁微微皺了皺眉,覺得錢士升過了,上次張溥在乾清宮攻擊他溫體仁,因爲事情過於的敏感,溫體仁忍下來了,可是張溥等人絲毫沒有反思,反而更加的激進,此次鄭勳睿剿滅流寇立下大功,到了張溥等人的嘴裡,就是不勞而獲了,就是鄭勳睿搶奪了洪承疇的戰功,若是任由這樣的風氣蔓延下去,到時候鄭勳睿真的甩手不幹了,內閣還真的想不到舉薦誰出來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

“錢大人,皇上的意思,是內閣商議如何的回覆鄭大人的奏摺,還請錢大人不要說到其他的地方去了。”

錢士升看了看溫體仁,冷笑着開口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就事論事,不過下官以爲,不弄清楚其中的淵源,就不能夠更好的回覆,下官的意思,皇上的旨意,要直接訓斥鄭大人,而且需要規定時間,剿滅流寇,下官的意思,鄭大人既然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那就應該在六月份之前,徹底剿滅流寇。”

溫體仁眯起了眼睛,他沒有馬上開口說話,按說他是內閣首輔,既然提醒了錢士升,錢士升就應該明白了,爲什麼會毫無顧忌的反駁,能夠進入內閣的諸位大人,個個都是人精,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內心是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說錢士升背後沒有人支持,是絕不會說這些話的。

要求鄭勳睿六月份之前徹底剿滅流寇,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也是過分的要求,崇禎元年迄今,九年時間了,不知道多少的大人負責剿滅流寇,最終都是灰溜溜的被罷官,鄭勳睿是做的最好的,去年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雖然時間很短,可也是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剿滅了十餘萬的流寇,此次負責,十多天的時間,斬殺近十萬的流寇,放眼朝廷,除開鄭勳睿,還沒有其他人能夠做到。

溫體仁沒有開口,張鳳翼開口了。

“錢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啊,兵部都沒有提出來建議,錢大人倒是對兵部質疑了,難不成說六月份之前不能夠剿滅流寇,兵部也要跟着受責罰了,若真的如此,我倒是建議錢大人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

張鳳翼說的如此的直白,也出乎了溫體仁的預料,錢士升更是沒有想到,有些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其餘人沒有說話,包括文震孟都沒有開口。

溫體仁嘆了一口氣,慢悠悠的開口了。

“這裡是內閣議事,不用說置氣的話語,錢大人提議限期剿滅流寇,本官看倒是可以考慮,只不過其他方面的事宜,就不要再提了,鄭大人短時間之內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本官還聽到了不少的非議,若是朝廷如此對待有功之臣,還有誰會認認真真的做事情。”

“至於說六月之前剿滅流寇,本官看也不是很現實,還是要求鄭大人年內必須要剿滅流寇,不得延誤,鄭大人剿滅流寇,立下了功勞,朝廷也應該有所表示,昨日內閣議過,老回回和九條龍悉數斬首示衆,這一點毋庸置疑,至於說獎勵鄭大人的事宜,本官看還是請皇上定奪。”

內閣含糊了很多的事情,票擬出來的意見,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懇請皇上賞賜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五省總督鄭勳睿,同時要求鄭勳睿在年內徹底剿滅流寇。

票擬上去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候皇上的聖旨了。

皇上的聖旨沒有耽誤時間,三月初五就下來了。

聖旨要求鄭勳睿在六月份之前剿滅流寇。

得知了皇上的聖旨,溫體仁臉色很不好看了,他是內閣首輔,代表內閣已經提出了建議,要求鄭勳睿年內剿滅流寇,其實內閣做出這樣的決定很不簡單了,其他那麼多的大人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朝廷都沒有限定時間,獨獨對鄭勳睿提出了要求,退一萬步說,萬一鄭勳睿在六月份之前不能夠剿滅流寇,難道朝廷還準備換人嗎,目前的情勢之下,換誰合適。

更加要命的一件事情,是溫體仁從聖旨之中,看出自身地位的動搖,按說這麼大的事情,皇上是應該和他這個內閣首輔通氣的,至少也要詢問一下,可沒有經過任何的詢問,聖旨就直接下來了,這不符合規矩。

錢士升提出六月之前剿滅流寇,溫體仁當時就想到了,這可能是皇上的意思,要不然錢士升也不會貿然提出,可是內閣已經認爲這樣的要求不合適,予以了反駁,想不到聖旨還是下來了,要說錢士升是沒有這等能力的,那麼唯一能夠辦好這件事情的,就是皇上身邊的太監了,他們能夠直接給皇上提出建議和意見。

三個月的時間剿滅流寇,這樣的要求太離譜了。

如此離譜的決定,能夠變成聖旨,那就說明太監之中有人想着對付鄭勳睿了,鄭勳睿若是不能夠在六月份之前剿滅流寇,那麼肯定就會有人迫不及待的彈劾,這樣的彈劾,得到太監的暗中支持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誰也不知道。

想到了這些,溫體仁倒吸一口涼氣,想不到朝廷裡面的這些變化,他居然都被矇在鼓裡,這應該是東林黨人的手段。

威脅到自身的利益,溫體仁就不會客氣了,他本來還想着維持大局,適度採取隱忍的態度,想不到有些人誤解了其中的意思,以爲他溫體仁害怕了,好欺負了。

這樣的認識絕不能夠出現。()

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788章 不着急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44章 初次交鋒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33章 無法淡定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12章 做主第645章 悄悄去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413章 兩難第864章 爆發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979章 戰遼河(1)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427章 想不到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03章 監軍第654章 鼓動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1章 道不同(1)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514章 慘敗(3)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89章 焦灼(1)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83章 利弊第635章 發難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14章 種植技術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4章 會試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69章 本性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159章 整合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432章 引誘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392章 報復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7章 生意經第4章 退婚
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788章 不着急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44章 初次交鋒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33章 無法淡定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12章 做主第645章 悄悄去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413章 兩難第864章 爆發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979章 戰遼河(1)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427章 想不到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03章 監軍第654章 鼓動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1章 道不同(1)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514章 慘敗(3)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89章 焦灼(1)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83章 利弊第635章 發難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14章 種植技術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4章 會試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469章 本性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159章 整合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432章 引誘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392章 報復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7章 生意經第4章 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