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

bookmark

吳三桂看到的這封信,是鄭勳睿寫的。

鄭勳睿不是憤青,穿越近二十年的時間了,經歷了太多的風雨,他的內心裝着的是天下,是大漢民族的未來,儘管歷史上的吳三桂,充滿了太多的爭議,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聲音,但那都是後人做出的評價,而此刻的鄭勳睿,身處歷史之中,他必須要盡一切的努力,儘量減少大明王朝轟然倒下的損失。

鄭勳睿給吳三桂寫信的時候,賀人龍與左良玉兩人帶着少得可憐的軍士前來投奔。

賀人龍與左良玉都是大明的總兵,歷史上的兩人,也都配得上驍勇二字,只是在大明王朝轟然倒下之前和之後,一人被楊嗣昌斬殺,一人篡奪權力,任憑手下軍士爲所欲爲。

這個時候,兩人不約而同前來投奔了。

鄭勳睿毫不猶豫的接納了兩人,不過給他們的官職不高,鄭家軍的遊擊將軍。

左良玉與賀人龍兩人屁都沒有放一個,高興的上任了,他們知道鄭家軍的驍勇,能夠在進入鄭家軍的時候,就成爲遊擊將軍,知足了。

儘管與他們身份一樣的黃得功被封爲鄭家軍的參將,不過人家麾下有好幾萬人加入到鄭家軍之中,可他們兩人是兩手空空進入鄭家軍之中的。

鄭勳睿決定爭取吳三桂。

與楊廷樞等人商談的時候,衆人對這個決定也是大加讚賞,特別是文震亨,非常的贊同,認爲爭取到了吳三桂,就能夠穩固山海關的防線,阻止後金韃子進入到關內。

不過鄭勳睿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爲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山海關,以保住自身的性命爲主。

鄭勳睿認爲。吳三桂的處境非常的尷尬和兇險,前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後有八旗軍,被夾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其實是實力最弱的一方,與兩方都無法正面抗衡,若是強行廝殺,拼死抵抗到最後,那就是兵敗身亡的結局,或者是吳三桂投靠一方。來打擊另外一方。

歷史是這樣的故事,吳三桂在無法抵禦大順軍的進攻之後,選擇打開山海關,投靠八旗軍,讓多爾袞率領的八旗軍打敗了大順軍。

鄭勳睿很清楚,這個時候要求吳三桂牢牢守住山海關,無疑是讓其送死,只有讓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山海關,帶領麾下的軍士撤離,纔是最佳的選擇。

京城之中暗線傳來的消息。李自成抓獲了吳襄及其家人,劉宗敏強行帶走了陳圓圓。

吳三桂與李自成之間已經沒有絲毫和解的可能性。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鄭勳睿的信函通過特殊的方式。送到了山海關,送到了吳三桂的手中,讓吳三桂陷入到長時間的思索之中。

鄭勳睿不願意吳三桂投降八旗軍,他讓吳三桂抽身,讓大順軍與八旗軍之間捉對廝殺,因爲這是無法避免的廝殺,李自成佔據了京城,絕不願意主動退出來,多爾袞更是眼紅京城。想着佔領京城。

這就讓八旗軍與大順軍之間沒有絲毫調和的餘地。

當然鄭勳睿也清楚,要求吳三桂不經過任何的廝殺就撤離山海關。這也是不行的,吳三桂必須是在無法抵禦的情況之下。撤離山海關。

鄭勳睿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是不是能夠成功,就看吳三桂的選擇了,若是吳三桂依舊決定投降八旗軍,那他也沒有辦法,最終是率領鄭家軍將吳三桂一併剿滅。

鄭勳睿寫完信的時候,很有信心,他認爲吳三桂會按照他的要求辦理,畢竟歷史上的吳三桂,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投降了八旗軍,要是那個時候不投降,那就是死路一條了。那個時候的吳三桂,沒有第三方的力量可以投靠。

盡人力看天意,當然鄭勳睿有着絕對的信心,不管北方如何的鉅變,也不管李自成和皇太極做了多少的準備,最終的勝利屬於他鄭勳睿和鄭家軍。

吳三桂的確陷入到矛盾之中。

收到了鄭勳睿的信函之後,他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連續看了兩遍信函之後,纔將內心的震驚強壓下去。

面對大順軍的進攻,這是肯定的事情,吳三桂不會退縮,在他的內心還殘存一絲的幻想,也許這一戰打敗了大順軍,李自成就會考慮釋放他的父母和家人,可若是不抵抗就撤離了山海關,那父母和家人肯定是活不成了。

鄭勳睿的信函,給吳三桂指明瞭一條道路,那就是投奔鄭家軍。

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站起身來的時候,吳三桂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將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面,詳細寫了一封信函,命令身邊的親兵,務必將信函送到山東德州,交給鄭家軍。

兩天時間過去,一個讓吳三桂震驚的消息傳來了。

父親吳襄以及母親,連同十多個家人,全部被斬殺了,劉宗敏親率大順軍,已經朝着山海關的方向行軍。

這個消息,讓吳三桂如同掉進了冰窟裡面。

吳三桂徹底的憤怒了,父母家人被殺了,侍妾陳圓圓被搶走了,偏偏這個來征伐山海關的人就是劉宗敏,始作俑者劉宗敏。

吳三桂忍不住了,他命令十萬大軍前往一片石,留在山海關駐守的僅剩兩萬餘人。

吳三桂這次是豁出去了,他要與劉宗敏拼死搏殺。

大軍從山海關出發的時候,吳三桂突然想到了給鄭勳睿送去的信函。

行軍途中,吳三桂對麾下幾個主要的軍官下達了若干的命令,至於說這些是什麼命令,只有吳三桂自己知曉。

駐紮在寧遠的多爾袞,發現了異常。

他每日裡派遣大量的人員到山海關附近去觀察,獲取情報。

皇太極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每天都要稟報山海關以及北直隸的情況,八旗軍暫時不要參與到廝殺之中,靜觀局勢的變化。

多爾袞也給駐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寫信了,不過一切都是石沉大海。

多爾袞最爲擔心的還是吳三桂歸順李自成,那樣八旗軍接下來的征伐就變得困難重重了,強攻山海關是不明智的,只能夠繞開山海關,進入到北直隸搏殺。

多爾袞壓根看不起如今的大順軍,原來的流寇,他認爲大順軍沒有多大的戰鬥力。

不過多爾袞不敢小視大順軍的兵力,人家接近百萬大軍,自己麾下不過十五萬人,要是陷入到百萬大軍的包圍之中,肯定是凶多吉少,人家用人山人海的戰術,你就無法抵禦。

若是依照多爾袞的脾氣,早就率領大軍,繞開山海關,進入北直隸了,不過他還是要聽從皇太極的安排,而且皇太極考慮是深遠的,此次機會難得,八旗軍若是能夠一舉拿下山海關,則進入中原的所有障礙都排除了,到時候八旗軍再也不用擔心腹背受敵的情形,放心大膽的在中原馳騁。

多爾袞最願意看見的局面,就是吳三桂拒不投降大順兵,結果兩方在山海關廝殺,這樣八旗軍就有了莫大的希望,可以趁着雙方廝殺的時候,拿下山海關,到時候不管是哪一方獲取勝利,八旗軍都可以輕鬆的收拾對方。

斥候突然來稟報,說是山海關有大量的軍士調動,看樣子好像離開了山海關,朝着其他的方向開進了,駐守山海關的明軍人數應該不多了。

聽聞斥候的稟報,多爾袞欣喜若狂,他忍住了自身的情緒,命令斥候再次去偵查,一定要偵查到儘量準確的情報。

兩天之後,斥候再次來稟報,肯定的說山海關的確出現大軍調動的事宜,守衛山海關明軍的人數大量減少了。

多爾袞大喜,他預定的最好的情況出現了,吳三桂與大順軍要展開廝殺。

多爾袞迅速下達命令,留下五萬人守候寧遠和錦州城池,剩餘十萬大軍朝着山海關的方向開拔,儘量在早上和傍晚行軍,避免過早的暴露大軍。

瀋陽,得到多爾袞稟報的皇太極,更加的興奮。

皇太極當即召集了滿人權貴,以及范文程、耿仲明和洪承疇等人。

皇太極決定親征了,他將率領滿八旗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兩萬人,趕赴遼東,瀋陽的所有事宜,由鄭親王濟爾哈朗暫時負責處理,禮親王代善以及肅親王豪格協助,豫親王多鐸率領部分八旗軍趕赴蓋州,負責遼南的穩定,防止鄭家軍發動突襲,武英郡王阿濟格、穎郡王阿達禮、安平貝勒杜度等跟隨出征,范文程、耿仲明和洪承疇等人也跟隨出征。

皇太極做出了這個決定,讓滿人權貴很是振奮,他們彷彿看到了大清國入主中原的希望,拼搏了這麼多年,滿人也該是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四月上旬,皇太極親率大軍從瀋陽出發,趕赴遼東。

得知消息的多爾袞,命令大軍原地等候。

四月中旬,皇太極趕赴遼東,見到了正在等候的多爾袞和阿巴泰等人。

多爾袞的安排,皇太極完全同意,八旗軍近二十萬人繼續朝着山海關的方向開進。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無暇顧及山海關,大順軍已經快要到一片石了。(……)

第478章 老辣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467章 乾脆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105章 恩榮宴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71章 慘敗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32章 府試案首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0章 辛苦自知第773章 閃電戰(3)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320章 阿炳爺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240章 慘烈第174章 老軍戶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671章 督戰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29章 暮氣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183章 徐望華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785章 閃電戰(15)第684章 誤判?第979章 戰遼河(1)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8章 痛心(1)第779章 閃電戰(9)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7章 生意經第467章 乾脆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98章 會試會元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6章 古今融合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864章 爆發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84章 納采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129章 暮氣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130章 上任第555章 覈查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836章 潼關之戰(2)
第478章 老辣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467章 乾脆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105章 恩榮宴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71章 慘敗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32章 府試案首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0章 辛苦自知第773章 閃電戰(3)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320章 阿炳爺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240章 慘烈第174章 老軍戶第722章 以假亂真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671章 督戰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29章 暮氣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183章 徐望華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785章 閃電戰(15)第684章 誤判?第979章 戰遼河(1)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8章 痛心(1)第779章 閃電戰(9)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7章 生意經第467章 乾脆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98章 會試會元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6章 古今融合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864章 爆發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84章 納采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129章 暮氣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130章 上任第555章 覈查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836章 潼關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