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

遼東的局勢很是平靜,自從皇太極派人到京城議和之後,後金韃子的確沒有進攻,以前時常出現的小衝突也沒有了,遼東無戰事,另外一個方面,朝鮮派遣的使者,已經兩次來到京城,哭訴後金韃子的殘暴,皇太極率領大軍入侵,讓朝鮮遭遇重創,不僅僅是人口被擄走幾十萬,錢糧也被搜刮了不少,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後金韃子經過的朝鮮各地,依舊是一片狼藉,難以很快的恢復,不過復州等地被大明佔領,這讓朝鮮皇室感覺安全了不少,至少皇太極不敢毫無顧忌的再次進攻朝鮮了。

山西、河南、湖廣以及四川等地,流寇依舊是在肆掠,不過五省總督盧象升竭盡全力剿滅流寇,讓這些地方的局勢,還能夠保持大體上的穩定,加之流寇曾經遭遇鄭家軍的慘烈打擊,不敢小覷朝廷的大軍,作戰很謹慎,故而流寇肆掠的局面,比起前些年大爲減輕。

遼東無戰事,流寇蔓延的勢頭得到了遏制,這讓朝廷裡面的局勢的確出現了一些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戶部再次開始拖欠軍餉,應該說戶部這兩年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後金賠償了一千萬兩白銀,全部都進入到戶部的府庫,期間也就是拿出來一百萬兩白銀賞賜給鄭家軍,其餘就沒有很大的開銷了,按說支付軍餉不是很大的問題,可是遼東最大的隱患暫時不存在了,流寇沒有以前那麼囂張,軍隊的地位自然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關裁撤軍隊的議論,也開始出現了。

其中最大的矛頭,是指向了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遼東駐守的幾十萬大軍,有人認爲駐紮如此之多的軍隊,消耗的錢糧太多,朝廷本就是捉肩見肘,無力承擔如此的負擔,如今遼東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可以考慮裁撤一部分的軍隊。

另外一個矛頭就是指向鄭家軍了,當然沒有人說鄭家軍消耗了太多的錢糧等事宜,畢竟朝廷沒有承擔鄭家軍的軍餉,不過一些人認爲,朝廷應該派遣監軍到鄭家軍之中去,畢竟鄭家軍還是朝廷的軍隊,沒有監軍是說不過去的,其次就是鄭家軍的總兵、副總兵等人選,也要適當的予以調整等等。

這些建議。被內閣次輔張鳳翼以及兵部尚書楊嗣昌怒斥,他們的態度非常鮮明,遼東無戰事,並非是徹底安全了,滿八旗虎視眈眈,實力依舊強盛,隨時可能進攻,流寇尚未被徹底剿滅。如此情況之下,居然有人提議裁撤軍隊。自毀基腳,這豈不是想着斷送大明之江山。

早朝的時候,張鳳翼和楊嗣昌甚至直接說出朝廷裡面有內鬼。

可就算是張鳳翼和楊嗣昌如此說,但有關裁撤軍隊的建議,還是不斷的出現。

當然,目前這種情況之下。所謂裁軍的建議或者是奏摺,是不會登上大雅之堂的,更不會在早朝上面明目張膽的提出來,沒有誰敢冒這樣的風險,大家都清楚。關寧錦防線關乎到京城的安危,萬一遼東大規模裁撤軍隊,導致守衛的力量薄弱,讓後金韃子突然攻破甚至是佔據,那京城就危險了,一旦京城出現意外,就預示着大明王朝的滅亡,這樣的後果,無人能夠承擔,就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了。

可有些事情的出現,讓張鳳翼和楊嗣昌無可奈何。

內閣裡面,張鳳翼主要是管轄兵部、刑部和工部的事宜,側重於管轄兵部的事宜,而戶部是被錢士升和侯恂直接管控的,已經是內閣大臣的侯恂,依舊兼任戶部尚書,決定戶部府庫的一切開銷,張鳳翼是無法插手戶部事宜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拖欠軍餉的事宜。

軍戶制度已經名存實亡,特別是在北方,連年的災荒,讓軍戶的日子無法過下去,比老百姓還要可憐,募兵制早已經替代了軍戶制度,既然是募兵制,那就需要軍餉來維持,軍士長時間拿不到餉銀,肚子無法吃飽,無法養活家人,打仗那就是奢望了。

朝廷曾經因爲拖欠軍餉的事宜,有過慘痛的教訓,沒有誰會忘記這一點,按說在如此慘痛的教訓之下,拖欠軍餉是很不明智的行爲,偏偏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

可不要以爲朝廷裡面的事情,都是很好解決的,有些明明看上去不合理的事情,偏偏還能夠大行其道,拖欠軍餉就是如此,已經這麼多年,大家都習慣了。

當然拖欠軍餉,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冒領軍餉的事情也是非常突出的,有些總兵的麾下號稱上萬軍士的軍隊,實際人數能夠有一半就算是很不錯了,不過人家討要軍餉的時候,可不會說出來實際的人數,反正以前兵部登記的軍士是多少,就按照多少人撥付軍餉,兵部有些時候也派遣人專門去調查,但這些調查的人,拿到了好處之後,肯定是維護下面利益的,反正軍餉不要他們個人掏腰包。

正是在這種反反覆覆的交鋒之中,拖欠軍餉的事情就成爲了慣例,戶部也知道軍餉是大事情,可他們有信心,反正軍餉最終還是要撥付的,只不過時間晚了一些罷了,下面的軍士真的鬧意見或者是譁變了,軍官會着急,會想辦法平息。

也就是說,拖欠軍餉會出現問題,但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內閣的意見也不能夠統一,大家各自負責一塊,誰都說自己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同樣需要平衡內閣的力量,只有平衡了方方面面的力量,讓朝廷整體上看起來穩定,他這個內閣首輔才能夠安穩的繼續擔任下去。

如此和稀泥的過程之中,諸多的矛盾漸漸冒出來了。

最奇怪的還是皇上的態度,要說朝廷裡面的這些事情,皇上不可能視若無睹,可惜這麼長時間過去,皇上沒有任何的態度,好像對這些事情的出現,根本就無所謂。

四月下旬,工部尚書劉尊憲上了奏摺,懇請戶部撥付銀兩,重新修築大淩河城。

大淩河之戰,以明軍的慘敗告終,後金韃子毀掉了已經修建的差不多的大淩河城,讓錦州依舊處於關寧錦防線的最前沿,不過皇太極派遣使者前來議和的時候,已經明確讓出大淩河城,當年修築大淩河城,是朝中威望最高的太子太師、原中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提出來的建議,從戰略的實際來看,修築大淩河城,對於鞏固關寧錦防線,的確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後金的皇太極已經派遣使者到京城來議和,但大家都明白,遼東不可能永遠的平靜下去,後金韃子的實力依舊強悍,所以趁着這個時候,趕快修築大淩河城,鞏固關寧錦防線,纔是防禦後金韃子的最好辦法。

劉尊憲這是第三次提出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奏摺了。

皇上終於有了反應,要求內閣商議此事。

喜出望外的劉尊憲,馬上找到了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內閣次輔張鳳翼。

張鳳翼的態度非常明確,同意重新修建大淩河城,溫體仁的態度有些模糊,沒有明確的表示支持或者是反對。

既然皇上下旨,要求內閣商議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事宜,溫體仁當然不會怠慢了,馬上召集內閣商議此事。

溫體仁是絕對想不到的,這一次商議是不是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事宜,會產生異常激烈的爭論,乃至於一個至關重要的決議會出臺。

幾乎就在開始商議的同時,內閣就分爲了兩派,以張鳳翼、楊一鵬爲一派,他們是支持修築大淩河城的,以錢士升和侯詢爲一派,他們是堅決反對修築大淩河城的。

需要修建大淩河城的理由,不需要多說,大家都知道。

錢士渠和侯詢認爲不需要修建或者說暫時不要修建大淩河城的理由,同樣是充足的,他們認爲目前修築大淩河城,耗費巨大不說,一旦城池修建好了,需要派遣大軍駐紮,遼東各個城池的軍隊人數都是固定的,不能夠隨便調遣的,若是防守大淩河城,那就需要重新招募軍士,這樣的開銷,朝廷暫時是不能夠承受的。

錢士升和侯詢所言的確是很有道理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那麼源源不斷的開銷就會出現,到時候戶部根本無法承受。

提出奏摺的劉尊憲參加了此次的內閣議事,他本來是沒有發言權的,卻在關鍵時刻提出來一個建議,那就是徵收各年欠下的賦稅,並且將這個任務與地方官吏的官帽子掛鉤,若是不能夠很好的清收歷年所欠賦稅,那麼地方上至巡撫、下到知縣,都是要遭受到嚴懲的。而徵收上來的賦稅,就可以拿來修建大淩河城了。

劉尊憲的這個餿點子,東林黨人在崇禎元年就提出來過,結果導致了流寇大規模的造反,這才幾年的時間,劉尊憲再次提出來。

覺得有些不妥的溫體仁,沒有馬上表態,可張鳳翼、楊一鵬、錢士升和侯詢等人,卻出奇一致的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未免讓人感覺到可悲,內閣的大臣,站在了頂點的位置上面,應該是胸懷全局的,卻爲了達到目的,視大明之穩定不顧。

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560章 宿命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326章 後手第55章 明確目標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248章 動手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362章 撤兵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513章 慘敗(2)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983章 戰遼河(5)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858章 城破第359章 血戰(3)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326章 後手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316章 親戚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116章 帝心第456章 閃電戰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379章 議和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213章 盧象升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413章 兩難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785章 閃電戰(15)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73章 閃電戰(3)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517章 邊緣第503章 監軍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144章 拜服第685章 裂縫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0章 儒學教授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67章 楊廷樞的提醒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51章 壯士(2)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517章 邊緣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243章 暗流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430章 很順利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79章 主婚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9章 小私心第235章 直言不諱
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560章 宿命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326章 後手第55章 明確目標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248章 動手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362章 撤兵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513章 慘敗(2)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983章 戰遼河(5)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858章 城破第359章 血戰(3)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326章 後手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316章 親戚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116章 帝心第456章 閃電戰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379章 議和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213章 盧象升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413章 兩難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785章 閃電戰(15)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73章 閃電戰(3)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517章 邊緣第503章 監軍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144章 拜服第685章 裂縫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0章 儒學教授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67章 楊廷樞的提醒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51章 壯士(2)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517章 邊緣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243章 暗流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430章 很順利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79章 主婚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9章 小私心第235章 直言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