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化干戈爲玉帛

面對着惡化的局勢,張必武知道得穩定軍心爲要務,他立即下死命令不準亂動,就算是將士多心有不服,他們之中也是無可奈何的。

不過那些廣西狼兵要彈壓還真的有點難,他們之中多有怨氣,廣西狼兵作戰雖然英勇,可惜他們就紀律性實在太差了。

當他們在寧遠屯紮的時候,他們就因軍紀差做出了一些**,搶劫的事來,爲此被寧遠軍捉去斬殺了,畢竟寧遠是寧遠軍的所在地,寧遠百姓是他們的鄉親、父老兄弟姐妹。這就是摩擦的開始。

現在又是廣西狼兵想要作亂,不過他們認錢,只要把錢給他們,他們的怨氣就會消了不少,也算是很好擺平他們了。不過這一次卻棘手了。

吳三桂派來的人也到了,告訴了張必武,他的將士們很是氣惱,要是不能讓他的將士們消氣的話,這一場戰爭還是得打的。張必武當然是不想這一場打,而且禤建豪又偷偷地告訴了他,寧遠城外又有清軍在,不能讓清軍佔了便宜。

就在此時,廣西狼兵中有一個偏將過來撲到了屍體上,說:“不行!我們堅決不讓你把屍體給帶走!這對我們來說是恥辱!我們寧願與吳軍決一死戰,也不會把兄弟的屍體交給吳軍!這幫王八蛋,以爲在寧遠他們就強了,就叼了?當初袁崇煥時,我們廣西狼兵不也是在寧遠保衛嘛!他吳三桂算哪根蔥!叼那聲咧!”

偏將一出,許多的狼兵也跟着罵了一聲:“對!叼那聲咧!”

張必武來到跟前,厲聲地叫道:“讓開!你給我讓開!”

可是偏將說什麼也不讓開,他反而是頂撞說:“張必武!本來我們以爲你是個大英雄,我們纔跟着你離開了廣西到這遙遠的東北來,是!在松山的時候,我們救出了邱民仰和曹變蛟是大大地長臉了!可是自從到了寧遠之後,你就成了一隻病貓!不是那位在松山時,在清境復州、蓋州等地驍勇無比的大英雄了!”

張必武不理會偏將,大叫:“給我讓開!我要把屍體拿到吳三桂的跟前!我要吳三桂一個交待!”

可是偏將同樣也火了,他纔不怕你張必武呢!他也站起來,說:“我們廣西人從不怕死!不像你只懂得屈辱地活着!吳軍把我們的弟兄帶去斬了,可是你卻一個屁都不敢放,老子受夠了!有本事你斬了我!”

偏將的話一出,很多人都有同感,因爲讓他們上戰場打仗他們不怕死,就怕受人凌辱,像只縮頭烏龜一樣,這讓他們很是憋屈!在張必武軍中,廣西狼兵與吳三桂的軍兵矛盾也是最深的。

韓潤昌一時看看屍體,一時又看看偏將,最後是看着張必武,心想:“必武啊,你該怎麼辦?我知道你會做出最佳的選擇!人世間就是這樣,不能樣樣都得到,總要有得有舍!”

張必武的頭腦同樣在快速地轉着,他在權衡着現在的形勢將會有何種發展:

要是我再不殺他的話,我的軍令就不能行於全軍了!我的威嚴也受到威脅!這還不是最爲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吳三桂也難以管制他的人馬就會與我軍進行作戰了!清軍就在寧遠城外,他們潛伏着等待漁翁得利啊!化解與吳三桂的矛盾纔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啊!

殺了他的話,狼兵就會對我有意見,說不定作爲瓦氏夫人的後人的岑勇,他勇是勇,就是太過於火爆了,他意氣用事,會讓狼兵離開我的!而且我在他們之中名聲就會很差!以後要想再招募狼兵爲我所用那就難了!

可是我不殺他的話,我們大家都得死!殺也難,不殺也難!我該如何是好?

張必武在左右爲難的時候,就有吳軍早就探得張必武這一方的消息,迅速地報生吳三桂了。

“什麼?張必武也難以壓制他的人馬?”吳三桂頓時感受到一股危險至極的氣息!

他轉向了城頭,是的!城頭上有人是在遠處眺望着,雖然清軍還藏在密林之中,看不清楚。明兵在高處中一直觀察的,能依稀見到有些像是旗幟的在輕輕地搖動,在灰塵起來了,顯示是有人在潛伏着。

一將快速地來報吳三桂,吳三桂更是憂愁!要再打起來,當雙方鬥得個筋疲力盡的時候,或者是城門一開,清軍乘機進城,那就是滅頂之災啊!

“張必武啊張必武,你一定要壓制住你的士兵們,不讓他們與我打起來!只要你把始作俑者交出來,我也能平息將士的憤怒,就能把他們想要出口怨氣的想法給壓下去,同時告訴他們,清兵來犯,讓他們把怨氣全都往清兵的身上發泄出來!”

吳三桂雖然心中急,可他不能顯示出來,他要保持一員大將的風度。“張必武!靠你了!”這就是吳三桂的吶喊!對!張必武不會讓吳三桂失望的!

在張軍這一邊,張必武心中有了決定,他不再猶豫了。他拔出了思召劍以對偏將,可是偏將根本就不怕,迎着寒光,倔強地高昂着他的頭顱!

“對不起了!”張必武一聲,他一揮動思召劍把偏將的人頭給砍了下來。

“啊!”所有人都驚訝了,岑勇站了出來,說:“你這是幹嘛!”禤建豪立即出來,第一時間就把岑勇給攔了回去。

張必武閉上了眼,他很無奈,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做出選擇,他便是把頭一扭,說:“走!去向吳將軍請罪!”他一說着就大邁步而行了。

韓潤昌便是一笑,他一招手,就跟着張必武一起去了。

岑勇看到這情況,他把牙齒咬得格格作響的,禤建豪見狀,他明白了,狼兵是留不住了,對於狼兵的出走,那麼張必武的實力就會受到衝擊,實力損失是在所難免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張必武便把屍體要扛回吳軍之中,親自去見吳三桂。王承恩也親自陪同了,當然坤興公主也跟着一起來了。

吳三桂的衆將都是怒氣未消,雖然他們見到了張必武所帶來的兇手屍體,並且張必武還帶來了錢財要給予死去的三個弟兄的體恤費,可是他們還是想要不依不饒的。

王承恩便說:“好了!各位,這是一場誤會!請大家不要再以此事來生滋了!現在公主鳳駕在此,要是驚了公主的駕那就不好了!”

吳三桂見到有臺階下了,他也知道清軍就屯於寧遠城外,他便以嚴肅的語氣來讓將士不準再生滋變。這些將士也就不再出聲了。

同時,吳三桂在前段時間就已經是偷偷地見過了王承恩,告訴王承恩,張必武與他同駐寧遠,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希望他能上稟皇上,要是能讓張必武把軍隊開走的話,那自是再好不過了。

吳三桂便把目光落到了王承恩的身上,王承恩自然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他只是一笑,表示明白。

原本吳三桂想要吞併張必武的軍隊,現在形勢有變,不能吞併了,不過要把張必武的人馬給趕出寧遠,從而讓他獨霸寧遠。要是寧遠有一支勢力制約他,那麼是十分不利於吳三桂的,吳三桂能肯定張必武在寧遠是呆不了,怎麼說他是客軍,而吳三桂本部都是本地人是主軍啊!

駱養性當然得上前來參見公主,行禮後對王承恩說:“王公公,我們是不是啓程回京啊!你可不知道啊!皇上因爲公主的事傷心難過極了!要是見到公主安然無恙的話,皇上一定是高興極了!”

王承恩便看看天色,說:“天色已晚,加上這一帶都有清兵爲禍,我看讓公主離開的事還是要暫緩才行!先派一信使啓奏皇上,告訴坤興公主安然無恙,以慰天心!”

每個人都認爲王承恩說的在理,於是便按王承恩所說的定下了。因爲王承恩和駱養性等人並不知道清軍已至寧遠城外了,要是知道,他們就絕對不會說離開了。

吳三桂便說:“據我的探報,有韃子在寧遠附近,我想韃子是不是認爲我們內訌從而想漁翁得利啊?我們可以將計就計,擊敗韃子!只是不知國雄你的人馬是不是與我一同奮戰呢?”

很簡單,只要能擊敗清軍,那麼寧遠就能安全了,吳三桂能安心地在寧遠做他的土皇帝。同時,他也因爲立功,能得到皇上的褒獎。自然是想借助張必武之力了。

還有一點,寧遠和張必武兩軍的將士心中有怨氣,要是與清兵交鋒的話,能讓他們發泄出怨氣,那時他們就會以一擋十,銳不可擋!

張必武一聽,他就想到了要是能寧遠大捷傳來,崇禎皇帝見到坤興公主平安無事,他就會龍心大悅,坤興公主胡來到寧遠來找他,連累到他的這一難關也就能度過了。

張必武的同意,這是吳三桂的意料之中的,他們立即做出了佈置,以求能引誘清軍來攻,從而把清軍打得大敗。

第51章 各國的不安第86章 強攻城池第16章 劉妃的陰謀第84章 退出根據地第69章 與荷蘭海軍交鋒第142章 吳軍將領紛紛陣亡第35章 曹變蛟受傷第9章 奪取指揮權第112章 饑民的哀求第49章 講故事說服顧炎武第81章 太監傳密旨第80章 荷蘭投降,收復臺灣了!第12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78章 刺探軍情第50章 兩軍陣前對話第97章 鄭芝龍被害第120章 再無瓜葛!第44章 順治封賞第36章 生死與共的好友第190章 欲言又止第18章 亮出大纛第31章 華夏無孬種!第64章 定下圍攻之計第91章 孫傳庭孤軍深入第15章 絕處逢生第61章 夫妻間的真心話第26章 情愫暗生第91章 皇太極思緒萬千第55章 阿巴泰決定退軍第149章 兩路進軍第12章 人心可用第129章 完成任務第83章 頂住壓力,絕不出戰第93章 特里大敗第9章 首戰告捷第35章 濟爾哈朗秘密進行計劃第54章 通過雄辯擺脫死亡第26章 與李定國會師第47章 妙計安頓難民第47章 死念生第11章 得離虎穴第59章 無能的倭寇第6章 劍快如閃電!第99章 張必武能獲救的原因第6章 擊殺敵騎第153章 圍困多鐸第52章 心理戰第59章 姜讓的格殺令第92章 明軍與李自成的決戰第29章 訴說救公主的緣由第140章 各國使者魂已失第27章 李定國大敗孔有德第20章 洪承疇已投降第39章 論功行賞第137章 中國軍戰緬甸軍第58章 夫人端坐城頭激勵士氣第21章 被追殺第21章 水師進軍順利第57章 父子隔閡在增大第37章 攻取錦州第76章 圍困荷蘭軍隊於孤城第76章 打小人打得痛快啊!第67章 一艘被吹走的船第87章 周培公戰死第59章 隨着軍旗前進第73章 兄弟相殘的痛苦第58章 倭寇的突襲第66章 乘船出發第67章 目標——要兵要根據地第62章 三十勇士壯烈殉國第24章 計議第70章 凱旋而歸第92章 慌亂的清廷第54章 鳳陽祭帝陵第65章 亮出崇禎的遺詔第140章 三條路該走哪條?第10章 高陽保衛戰第48章 清軍又一次入塞第2章 從悲傷中振作起來的皇太極第150章 血詔第11章 馬元利的奮戰第96章 信第130章 潑髒水第70章 壯烈!誓死不降!第45章 入虎穴談判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52章 危機四伏第65章 急!急急!趕去見心上人第24章 弘光政權覆滅第30章 牛金星的進言第110章 救坤興公主第60章 遭強盜第12章 人心可用第88章 投於李自成第27章 山賊來犯第170章 叛徒出賣,襄陽城破第52章 任性妄爲第69章 與荷蘭海軍交鋒第117章 名醫袁體庵第19章 打賭
第51章 各國的不安第86章 強攻城池第16章 劉妃的陰謀第84章 退出根據地第69章 與荷蘭海軍交鋒第142章 吳軍將領紛紛陣亡第35章 曹變蛟受傷第9章 奪取指揮權第112章 饑民的哀求第49章 講故事說服顧炎武第81章 太監傳密旨第80章 荷蘭投降,收復臺灣了!第12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78章 刺探軍情第50章 兩軍陣前對話第97章 鄭芝龍被害第120章 再無瓜葛!第44章 順治封賞第36章 生死與共的好友第190章 欲言又止第18章 亮出大纛第31章 華夏無孬種!第64章 定下圍攻之計第91章 孫傳庭孤軍深入第15章 絕處逢生第61章 夫妻間的真心話第26章 情愫暗生第91章 皇太極思緒萬千第55章 阿巴泰決定退軍第149章 兩路進軍第12章 人心可用第129章 完成任務第83章 頂住壓力,絕不出戰第93章 特里大敗第9章 首戰告捷第35章 濟爾哈朗秘密進行計劃第54章 通過雄辯擺脫死亡第26章 與李定國會師第47章 妙計安頓難民第47章 死念生第11章 得離虎穴第59章 無能的倭寇第6章 劍快如閃電!第99章 張必武能獲救的原因第6章 擊殺敵騎第153章 圍困多鐸第52章 心理戰第59章 姜讓的格殺令第92章 明軍與李自成的決戰第29章 訴說救公主的緣由第140章 各國使者魂已失第27章 李定國大敗孔有德第20章 洪承疇已投降第39章 論功行賞第137章 中國軍戰緬甸軍第58章 夫人端坐城頭激勵士氣第21章 被追殺第21章 水師進軍順利第57章 父子隔閡在增大第37章 攻取錦州第76章 圍困荷蘭軍隊於孤城第76章 打小人打得痛快啊!第67章 一艘被吹走的船第87章 周培公戰死第59章 隨着軍旗前進第73章 兄弟相殘的痛苦第58章 倭寇的突襲第66章 乘船出發第67章 目標——要兵要根據地第62章 三十勇士壯烈殉國第24章 計議第70章 凱旋而歸第92章 慌亂的清廷第54章 鳳陽祭帝陵第65章 亮出崇禎的遺詔第140章 三條路該走哪條?第10章 高陽保衛戰第48章 清軍又一次入塞第2章 從悲傷中振作起來的皇太極第150章 血詔第11章 馬元利的奮戰第96章 信第130章 潑髒水第70章 壯烈!誓死不降!第45章 入虎穴談判第139章 擒獲緬甸國王第52章 危機四伏第65章 急!急急!趕去見心上人第24章 弘光政權覆滅第30章 牛金星的進言第110章 救坤興公主第60章 遭強盜第12章 人心可用第88章 投於李自成第27章 山賊來犯第170章 叛徒出賣,襄陽城破第52章 任性妄爲第69章 與荷蘭海軍交鋒第117章 名醫袁體庵第19章 打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