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吹出來的弘治大捷

並且,終其一生,正德帝都是十分有理的執着的嚴格執行這套禁令,同時緊盯着手下,不讓他們有任何機會,做出逾越規矩的時候。

可見,在當時登基年輕的十五歲的朱厚照心中,早已對官軍佔役、不復操練的現象深惡痛絕,還沒等登基就先下令罷之。

而在正德執政年間,正德帝就十分重視京營建設,即位之初就命兵部等清查團營、清勾逃亡人數、選兵,重新恢復了操練。

這是正德帝對弘治帝遺留的諸多弊政的一大改革,他身體力行,對恢復京營戰鬥力的努力,一直持續到正德王朝結束。

只是,隨着嘉靖帝以旁支入繼大統即位後,京營也隨着宅男嘉靖,修宮殿、長城等,再次被佔役,戰鬥力也很快又徹底下降。

到了後來沿海倭寇猖獗時,原本在正德帝手底下還能和蒙古人打仗的京營兵,在嘉靖年間,已經做不到了這些,也打不了窮兇極惡的倭寇了。

否則,若是正德帝還在,京營兵沒有腐爛,恐怕戚繼光就算是將門子弟,自身也有才華,也很難得到那份剿滅倭寇的差使吧?

畢竟,京營兵若是實力尚在,按照慣例,那就是調京營兵南下滅倭了,而不會因爲掩蓋衛所糜爛,所以重新選兵將,專門爲剿滅倭寇練兵了,終究他們是離皇最近,並且值得皇帝重用的一支心腹兵馬。

可惜了,那些曾經以疲憊之師,血肉之軀,保衛京師,抵抗瓦剌大軍的京營兵,他們的後輩如今卻是早就失去了先輩的血性和勇敢了。

這就是如今京營兵會如此腐朽的原因,可以說弘治帝背鍋最大,不過,這也不可否認弘治地是個好皇帝,畢竟,是個人就有缺點,就是秦皇漢武都一樣,這無可指責。

當然,文人對於弘治帝吹捧太過也是事實,畢竟弘治帝出色的地方,也就是他的人品和他在內政建設和馭下手段而已,可在其他方面,卻真是吹捧太過,因爲遺留的弊政實在太多了,京營佔役也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其他的就是邊備荒廢最爲嚴重,“三大捷”流傳至今,但“弘治中興”裡,很明顯武備不在中興之列,它應該是弘治朝最出名的弊政,甚至於所謂的“三大捷”完全可以當一個笑話看。

張璟在後世,就記得《明史》所載文治武功的弘治帝,除了文治以外,其他都與《孝宗實錄》記載不同,而在《孝宗實錄》裡,“三大捷”的實際情況,明顯和《明史》不同。

比如《明史》載:火篩犯邊延綏,巡撫陳壽到了,安排部署,率領明軍諸道襲擊,斬獲甚多。朝廷剛剛派遣苗逵等重兵至,可是陳壽已經上奏捷報,孝宗嘉之,加錄一等。

這些可和《孝宗實錄》中所載不同,《孝宗實錄》載:弘治十四年,孝宗命徵虜大將軍總兵官保國公朱暉,提督軍務都御史史琳,及監督太監苗逵,帥五路之師,共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河套。結果卻是“虜已先覺,徙家北遁,軍還。斬首三級。”

不得不說,《明史》就是個大笑話,這場吹噓的大捷結果,根本就是來犯的敵人已經撤退了,明軍根本沒有追擊就“還”。

十萬大軍出征,明軍斬首三級,這叫大捷?

可是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火篩轉頭又回來搶劫了。

實錄記載“時虜擁大衆入內地縱掠,所亡失人口產畜不可勝紀,命將出帥且久,諸鎮擁衆兵不能御虜,先後斬虜止十二級,以捷聞。議者恥之。”

說實話,無論別人怎麼看我,反正張璟都認爲文人吹噓呢弘治朝這場爲大明換來數十年邊塞安穩的大捷,就是個大大的笑話。

畢竟,這次聲勢浩大的出征,先後斬首隻有十二級,“諸鎮擁兵”卻不能抵抗,損失不可勝紀,就是明朝得有識之士,都引以爲恥,又從哪裡來的弘治武功的大捷?

真不知道那位叫陳壽的巡撫官,到底有什麼背景,能讓蟎清修的《明史》這麼給他貼金?

而且最讓張璟疑惑得一點,那就是陳壽到底有沒有參戰,原因就是《孝宗實錄》裡面,都懶得提這人,找不到有關他作戰的任何記錄,倒是《孝宗實錄》裡,在十五年記載陳壽"以內部指揮詐報功次失於覈實"的罪名,被罰俸兩月,後來又因"不能保障地方"被劾,弘治十六年就被調到南京任閒職了。

搞來搞去,原來弘治武功的一場大捷,竟然只是某位巡撫虛報的假功勞,真不知後世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吹噓這場大捷的。

真不知《明史》爲何要添油加醋,把一個平庸無奇的巡撫官吹成曠世名將,又罔顧現實地吹他換來數十年和平,也許因爲他是文官,那些厚顏無恥,跪地喊韃子叫爸爸的文人,特別想拿出來膈應人的吧!

事實上弘治年間,從東到西,整個邊防都被打得跟狗一樣,明軍無力反抗,"不能御","坐虜入境","以爲恥"之類的描述比比皆是。

後世吹噓的弘治武功,北虜不敢南下,完全都是假的。

事實上北虜如何不敢南下,人家那是年年南下劫掠,畢竟弘治末年,河套地區,已有小王子部四十餘萬,實力強大!

也正是有此實力,後來弘治帝駕崩時,北虜明白大明不穩,斷然南下,發起猛烈的攻擊,差點就要把剛剛登基的正德帝打懵逼了,甚至於,弘治帝留下的廢弛邊備,也讓大明在正德帝手裡,遭遇到了自土木堡之變以來,大明最大的敗仗——虞臺嶺之戰。

至於虞臺嶺之戰之戰,爲何是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最大的敗仗,那就是弘治帝一朝留下的所有明軍“精銳”,基本都在那一戰敗了乾淨,可以說完全和後來萬曆帝的薩爾滸之戰媲美。

當然,拿弘治朝的明軍和萬曆朝的明軍對比,其實真是擡舉他們了。

238、安排不安排135、要不國舅爺也來聽一出?64、宮闈內爭237、御馬監人才多257、去宮裡做事124、冤也不冤68、就你還想封爵?252、以次充好343、漢族女英雄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220、把水攪混248、虛驚一場261、都想博關注403、明軍百萬騎兵110、治客氏大不敬之罪240、好一個南海子!149、這皇帝是有多缺錢啊?355、萬曆脫不開干係295、大明沒“大人”112、強封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229、國舅爺會演戲嗎?10、袁應泰有三敗336、王安倒臺296、別被外人知道就行342、川兵白桿兵268、先跑二十圈77、國丈無爵158、書生閻應元128、拜服93、管它要不要改進87、方從哲薦人116、天姿國色89、鄰家有女53、傾家蕩產去賠罪269、畢懋康登門169、言者無罪275、高郎中可真會演戲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319、西山軍器局307、走後門73、真是你大爺!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17、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299、六必居185、軍器局抽離242、端起鹿血幹了334、讓朱由校把話說出來53、傾家蕩產去賠罪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306、酒菜有毒370、楊家人聯絡內廷342、川兵白桿兵130、門前訓僕322、絕不叫“養性”261、都想博關注255、大國表現273、都不想抓人189、臣能看看奏疏嗎?9、遼瀋必失124、冤也不冤290、國母不可輕易干政182、以後就讓皇帝背黑鍋259、不能小瞧張維賢370、楊家人聯絡內廷390、崇禎二百六十五年387、朱徽媞鞏永固318、帶俸千戶73、真是你大爺!243、咱們得靠國舅爺了80、火器研發慢,購買量不足71、大爺小道童157、多數儒生的縮影31、此張嫣非彼張嫣?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220、把水攪混330、王安留中223、會學習會反思的韃子最可怕202、出賣所有文官利益192、保證張嫣的安全38、諸位相公可動不了那張璟180、奴家想要396、竟然是楊鎬!229、國舅爺會演戲嗎?76、餓死朕了!6、皇帝我不認識,但我認識皇后!125、飛鳥也可擊落88、是你!45、公公拿兩箱銀子走吧!378、遼西無底洞302、替死鬼有了158、書生閻應元290、國母不可輕易干政177、貴人背後,貴不可言!207、瓜很苦230、借不會破案的人破案217、真兇是東林黨
238、安排不安排135、要不國舅爺也來聽一出?64、宮闈內爭237、御馬監人才多257、去宮裡做事124、冤也不冤68、就你還想封爵?252、以次充好343、漢族女英雄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220、把水攪混248、虛驚一場261、都想博關注403、明軍百萬騎兵110、治客氏大不敬之罪240、好一個南海子!149、這皇帝是有多缺錢啊?355、萬曆脫不開干係295、大明沒“大人”112、強封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229、國舅爺會演戲嗎?10、袁應泰有三敗336、王安倒臺296、別被外人知道就行342、川兵白桿兵268、先跑二十圈77、國丈無爵158、書生閻應元128、拜服93、管它要不要改進87、方從哲薦人116、天姿國色89、鄰家有女53、傾家蕩產去賠罪269、畢懋康登門169、言者無罪275、高郎中可真會演戲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319、西山軍器局307、走後門73、真是你大爺!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17、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299、六必居185、軍器局抽離242、端起鹿血幹了334、讓朱由校把話說出來53、傾家蕩產去賠罪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306、酒菜有毒370、楊家人聯絡內廷342、川兵白桿兵130、門前訓僕322、絕不叫“養性”261、都想博關注255、大國表現273、都不想抓人189、臣能看看奏疏嗎?9、遼瀋必失124、冤也不冤290、國母不可輕易干政182、以後就讓皇帝背黑鍋259、不能小瞧張維賢370、楊家人聯絡內廷390、崇禎二百六十五年387、朱徽媞鞏永固318、帶俸千戶73、真是你大爺!243、咱們得靠國舅爺了80、火器研發慢,購買量不足71、大爺小道童157、多數儒生的縮影31、此張嫣非彼張嫣?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220、把水攪混330、王安留中223、會學習會反思的韃子最可怕202、出賣所有文官利益192、保證張嫣的安全38、諸位相公可動不了那張璟180、奴家想要396、竟然是楊鎬!229、國舅爺會演戲嗎?76、餓死朕了!6、皇帝我不認識,但我認識皇后!125、飛鳥也可擊落88、是你!45、公公拿兩箱銀子走吧!378、遼西無底洞302、替死鬼有了158、書生閻應元290、國母不可輕易干政177、貴人背後,貴不可言!207、瓜很苦230、借不會破案的人破案217、真兇是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