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登極大典

戊戌年五月初五日,是永曆帝禪位和漢王登基的黃道吉日。

按禮制,禪位也要舉行大典,由永曆帝宣讀退位詔書,宣佈禪位於漢王,然而永曆帝半瘋半癡,根本不能擔此重任,只得由前明皇太后王氏主持宣讀退位詔書。

紫禁城徹夜燈火通明,侍衛親軍來回巡視,大漢將軍挺胸腆肚地守衛在各宮殿內外。司設監陳御座於皇極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

這是儀式前期的準備工作,司設監、欽天監、尚寶司、教坊司,都是禮部下屬的監司,司設監下設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欽天監負責吉時鳴鐘擊鼓;尚寶、教坊二司一個負責各種儀器的安置,一個負責儀式中的舞樂。

“登極儀”由內閣統籌,禮部主要籌備,其餘各部院司無條件全力配合,包括紫禁城內李元利的侍衛親軍,今日都得聽從禮部官吏的安排。

天剛矇矇亮,王太后便在衆宮女的簇擁下,乘坐御輦來到皇極殿內,鴻臚寺和翰林院官員早已在殿內等候,王太后在龍椅上坐定,代替永曆帝受三叩九拜禮。

皇極殿就是老百姓所稱的金鑾殿,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建於明永樂年間,本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爲皇極殿,韃子入關後,福臨卻將其改名爲太和殿,大興軍收復燕京,將皇宮內那些寫着蚯蚓文的匾額全都換了下來,太和殿又改成了皇極殿。

隨後,鴻臚寺官員奏請頒詔,王太后取出早已寫好的詔書,翰林院學士用皇帝之寶,然後將詔書交給鴻臚寺卿。鴻臚寺卿捧着詔書一路經過皇極門、金水橋,到達午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雲輿內,然後由雲蓋導引送到承天門,在承天門上宣讀詔書。

承天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天色大亮的時候,鴻臚寺卿登上承天門宣讀前明永曆帝禪位詔書:

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

朕在位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大明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李氏……

今踵唐虞舊典,禪位於漢王,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欽此!

鴻臚寺卿宣讀禪位詔書完畢,便有禮部官員將詔書接下,等新皇即位詔書頒佈之後,就要將這兩份詔書送工部刻版印刷,再加蓋皇帝及內閣寶印之後佈告天下。

禪位典禮畢,王太后回皇宮,李元利至皇極殿,登基大典才正式開始。

皇極殿前已經擺好了几筵(陳設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靈的牌位),李元利着孝服跪於幾前,拉開了登極儀的序幕,禮部尚書、左右侍郎率禮部官員分赴天壇、先農壇、太廟祭告祖先。

“王爺!吉時至!”尤烈和樊三一左一右站在身後齊齊躬身稟告,李元利從几筵前站起身來,轉身往皇極殿右側次間走去。

數十名侍衛、宮女捧着鋪了黃綢的托盤早已候在此處,上面放着冠冕、袞服,另有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鞋),不一而足。

李元利脫去孝服,在侍衛宮女的服侍下開始穿戴,先着素紗中單,再着黃蔽膝、黃裳、玄衣,系六彩大綬。

明代服飾上衣下裳,皇帝的袞服也不例外,上衣玄(黑)色代表天,下衣黃色代表地,袞服上繡十二章紋,八章在衣,四章在裳,帽子爲冕。

皇帝冕冠爲前後各十二旒(五彩絲繩),每根穿五彩玉珠十二粒,間距一寸。冕冠的顏色仍然是玄色。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髮髻拴結。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繫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曰“允耳”。

戴好冠冕,衆人退後,李元利輕輕一晃動,冠冕上的玉珠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叮”之聲。

“太重了點!”李元利輕輕搖了搖脖子,“叮叮”之聲更急,尤烈低聲笑道:“王爺!還好這綖板是銅的,要是換成金的,那可更重!”

穿戴完畢,外面鐘鼓齊鳴,時間剛剛好,李元利袞服御皇極門。在皇極門上,他要向天地禱告,祈求上天保佑新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趁着他在皇極門上禱告的時間,早就等在承天門前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經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

但他們這時還不能進入“皇極殿”,因爲皇帝還在皇極門上做禱告。大臣們只能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兩側,等皇帝和各路神仙溝通完畢後從“皇極門”上下來。

李元利當然無法和各路神仙溝通,他只能在禮官“焚香”、“跪”、“叩首”、“退”的輕唱聲中,按部就班地做完儀式,然後重新回“皇極殿”就座。

文武百官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御前侍衛鳴鞭,大漢將軍捲簾,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官員們便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最後山呼“萬歲”。

行禮畢,翰林官員在詔書上蓋上大印,然後由鴻臚寺官員捧着詔書一路經過皇極門、金水橋,到達午門……如同宣讀永曆帝的退位詔書一樣,即位詔書也要在承天門上宣讀,然後佈告天下。

“皇帝臣來亨,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朕惟中國之君,自明運既終,天命女真於遼東,入中國竊爲天下主,十有餘年,今運亦終。朕本秦地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

……四方戡定,民安田裡。

今文武大臣百司衆庶合辭勸進,尊朕爲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衆請,於永曆十二年五月初五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於燕京。定有天下之號曰興,建元漢鼎。恭詣太廟,追尊考妣爲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於京師。

冊封蔣氏爲皇后,立世子瑾爲皇太子。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詔書一出,承天門外萬民跪伏,山呼萬歲,聲震寰宇!

第八十六章軍訓改造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迎第四十八章出征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二十七章規劃第四十六章紛爭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二百五十章昆明來人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二百三十二章參謀監軍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四百三十三章過眼雲煙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後有追兵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五百三十章紳士們,請先開槍!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五百三十六章仇深似海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五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喜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四百一十九章游擊戰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十九章夜飲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三百五十九章心狠手辣 虎口奪食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五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八章南澳海戰(二)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四百二十六章旗花火炮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二百五十七章關刀槳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四百五十八章黑水溝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一百六十六章鋪房第五百一十六章軍費開支
第八十六章軍訓改造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迎第四十八章出征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二十七章規劃第四十六章紛爭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二百五十章昆明來人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二百三十二章參謀監軍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四百三十三章過眼雲煙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後有追兵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五百一十七章紅番鬼夠膽第五百三十章紳士們,請先開槍!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五百三十六章仇深似海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五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喜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四百一十九章游擊戰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十九章夜飲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三百五十九章心狠手辣 虎口奪食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五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八章南澳海戰(二)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四百二十六章旗花火炮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二百五十七章關刀槳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四百五十八章黑水溝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一百六十六章鋪房第五百一十六章軍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