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起兵之初,其麾下多爲鄭氏族人及其父鄭芝龍舊部海寇和走私集團私軍,將領多爲鄭氏老人。
永曆四年,鄭成功殺其族兄鄭聯、驅逐鄭彩取了廈門。永曆六年,清軍攻破廈門,鄭成功殺其堂叔鄭芝莞,逼其叔父鄭鴻逵下野,至此完成了對鄭軍的完全掌控。
鄭成功治軍嚴苛,這在當時的情況下實施嚴刑峻法本來也是無可厚非,但他錯就錯在擅殺、亂殺。他一生大小戰役上百次,誅殺臨陣脫逃者、作戰不利者不計其數,並且牽連全家。
鄭成功殺下屬不但喜歡殺其全家,而且在他的控制區域內不服從號令的城寨,也是動不動就屠城屠寨,老少不留!
時廈門同安人阮旻錫在所著的《海上見聞錄》中對他的評論:用法嚴峻,果於誅殺,於是人心惶恐,諸將解體。這確實就是對他的真實寫照。
總的說來,鄭軍麾下將士對鄭成功只有懼怕而根本沒有出自內心的尊重。
後世歷史上鄭成功北伐南京,清軍挨個攻打鄭軍各部,總兵力遠多於清軍的鄭軍因爲沒有得到鄭成功的命令而不敢救援,眼睜睜看着友軍被消滅而導致最終全軍潰敗!
到了收復大員之後,鄭經通姦事發,鄭成功派人賜死鄭經,卻遭到留守金廈的將領羣起抗命,其中就包括黃廷、王秀奇等自他起兵之初就跟隨多年的老將。
此時大興軍大兵壓境,鄭成功詢問應對之策,滿堂文武竟無一人應答,一則大興軍和清兵不同,本身同屬漢人軍隊,而且兵力強盛,根本不是鄭軍所能抗衡。
但最主要的還是衆人都清楚鄭成功的性格,施琅就是前車之鑑,鄭成功不但不採納他的諫言反而將他革職,後來更是殺其父兄逼反了他。這種情況之下,誰還敢跳出來自觸黴頭?
“國姓!下官以爲降大興軍也未嘗不可!”
一聽此話,衆人都吃了一驚,在這關頭勸國姓爺投降,那豈不是找死?不過大家擡頭一看,卻又放下心來——原來說話的是張煌言。
張煌言屬於魯監國浙東一系,雖然現在寄居金廈,但他現在還掛着永曆帝所封的監軍兼兵部左侍郎的職銜,鄭成功既奉永曆帝爲主,也不好明目張膽地斬殺這麼一位“朝廷重臣”。
不過鄭成功也沒有好臉色給他看,他瞟了張煌言一眼道:“此非降戰之議!”意思就是說今日不是商議降與不降,而是如何應戰的問題。
張煌言本是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他出身於前明官宦之家。清軍入關,南京失守之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與張名振等奉魯王朱以海轉戰於浙東沿海,入據舟山,清軍攻陷舟山後,二張又奉魯王跑到福建依附於鄭成功。
永曆九年,張名振與張煌言合兵三入長江,抵燕子磯,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於是又會同鄭成功部甘輝、陳六御等收復舟山。張名振死後,原本遺囑由張煌言統領其軍,而鄭成功卻下令由陳六御接掌。
次年清軍再度佔領舟山,陳六御陣亡,張煌言率領殘部逃回廈門繼續依附鄭成功,鄭成功令其率軍駐金門。
張煌言奉魯監國爲主,但魯王朱以海已經於永曆七年自去“監國”號,如今魯王監國一系文官武將基本都被鄭成功收買拉攏,只有張煌言不願投效於他。
大明已亡,但漢人還沒有死絕,韃子早晚要被趕出中原,可最有希望完成這個壯舉的不是鄭成功,而是漢王!
在張煌言看來,晉王李定國英雄了得,尚且投於漢王門下,可見漢王絕非浪得虛名之輩,況且大興軍兵強馬壯,坐擁七省之地,連韃子都要避其鋒芒。
鄭成功卻負隅頑抗,此舉無異於螳臂當車,還不如降了大興軍,一同對付韃子纔是上策。
但鄭成功可沒有投降的想法。李元利在廣東之時,便給鄭成功連發三信勸他投降,要是他願降,又怎會等到現在?
“降賊之事,休要再提!”鄭成功一聲厲喝,將衆人有些恍惚的心思震了回來。
然而還是沒有人對如何應戰大興軍發出建言,這令鄭成功心下更是震怒,他看着一衆文武將官指名問道:“華明!你且先來說說。”
話聲響過,一員壯碩的武將出列拱手道:“國姓!末將只知衝鋒陷陣、用命殺敵,該當如何行事,但憑國姓吩咐就是!”
此人姓黃名廷,年約三十五六,早些年也拉了一支小隊伍抗清,鄭成功起事之後便率部來投,深得鄭成功信重,現任前提督一職,是鄭軍中的重要將領。
黃廷雖勇武有力,但卻非魯莽之輩,他深知鄭成功的性格,所以此時只是一味附和。
果然此舉對鄭成功來說最是妥當,他輕輕頜首道:“兩軍相逢勇者勝!若衆將士同華明一般有此心,大興賊便休想踏上廈門島一步!”
衆將齊在心內暗罵黃廷“卑鄙無恥”,只有右提督馬信出列奏道:“國姓,大興賊兵甲犀利,更有鐵甲戰艦十數艘,此番傾巢而出,來勢兇猛,然我軍困處孤島,不得不戰!”
這馬信原本是前明浙江台州(治今浙江臨海縣)總兵,清軍陷浙江後降清,永曆九年又率部歸隊了鄭成功,被任命爲右提督。
滿堂文武官吏之中,只有他對鄭成功的性格不甚瞭解,此時見衆將都拿不出一個主張,便想跳出來出個風頭,以搏國姓爺賞識。
“我軍駐於鼓浪嶼,大興賊定然會從島南進軍。以末將之見,當集重兵於島南以抗賊軍,只要能擋住大興賊水師攻勢,廈門便可安然無恙!”
鄭成功聽了此話卻道:“大興軍水師集於島南,步卒集於島北,兩面夾攻,若我軍只於島南拒敵,大興賊於島北登岸又當如何?”
“我聞大興賊步卒強悍,作戰時以一當十,連韃子也不能相抗,若他們一上島,又有何人能夠抵擋?唯一之計,只有在海上用戰船阻之登岸方爲上策!”
“國姓,大興賊集於島南之水師,光鐵甲戰艦就有十二艘之多,特別是其中一艘萬石鉅艦,非我軍戰船所能抵擋,國姓若再分兵,廈門危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