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七、收穫 T
三三七、收穫
崇禎六年二月,三十六營兵出太行,進入河北,連陷趙州、於邢臺摩天嶺西下,至武安,敗左良玉軍;守備曹鳴、主簿吳應科等皆戰死,三十六營在河北勢力大振。
二月二十六日,參將王之富、祖寬等克登州水城。當時孔有德等在圍城中,糧絕,但恃水城可逃,故不降。王之富等奪其水城門外護牆,孔有德與耿仲明遂逃。官軍攻水城未下,乃採用遊擊劉良佐之策,以火藥炸城。城崩,將士涌入。副將王來聘先登,受傷而死。城破,俘千餘人,自盡及投海死者不可勝計,山東平。,
山東即平,朝廷又多了些兵力可以用於剿匪,圍攻登州的精兵迴轉河北,與數路兵馬一起圍剿三十六營,農民軍不堪重負,只好再次退回山*西。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兒,六月已到了底,天氣炎熱,氣溫拔高。
白水城下的鄉村裡一片繁忙的景象,原來是農民們正在收穫土豆!春天種下的土豆,到了六月底已經可以收穫,這個就叫做“早土豆”,農民們顯然沒有料到這種新式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如此之短,這才夏天就收穫了?百度搜索 看最新章節
由於時間太短,許多農民都抱持着不敢相信的態度!俗話說金秋十月,咱天朝上國自古以來就是春耕秋收,哪有才六月底就開始收穫糧食的道理?
但是當村民們親眼見到夏二多從地底裡刨出幾個泥疙瘩,洗乾淨之後煮熟了分給大家吃之後,農民們的情緒就完全地暴炸了:“天啊!真的可以吃了,而且味道很不錯。”
三個縣城的百姓都炸了鍋,不少人扛着鋤頭急匆匆地向自家的田地跑,手忙腳亂地刨開泥土,也挖出一個個的土疙瘩來,然後又忙不迭地放進鍋裡煮熟嚐鮮,直到確信自家的土芋也成熟了的時候,便趕緊叫上老婆孩子,三姑大嫂,一起收穫土豆。
結果,就形成了田地裡人頭涌動,一片繁華景象。
朱元璋和夏二多並肩走在一片田地中間,周圍都是繁忙的農民們,他們小心翼翼地挖着泥土,生怕把土豆給挖爛了。
咱們後世的農民,主要是用土豆收穫機來收穫土豆,所謂土豆收穫機,其實是一個類似手推車的機器,插入地底,向前一推,機器運轉,泥土就翻起來,原本埋在地底的土豆就翻到了地面,可以輕鬆撿進背婁。這機器的好處是速度快,不吃力,缺點就是經常把土豆給弄破弄壞,所以大家在農貿市場買到的土豆往往奇形怪狀,上面還有破洞啥的。
但是明末不可能有土豆收穫機,農民們只能靠極爲簡陋的工具來刨土豆,這就別有一番味道了。田地裡不時傳來農民們歡喜的叫聲:“哈哈哈,我家挖出一個巨型土芋,好大……這傢伙起碼三斤……”
“切,才三斤就敢說巨型,看看我這個……”
“嗚哇……”有人在哭:“我的鋤頭不小心挖壞了一個土芋……這個土芋起碼一斤,我相於挖壞了幾十文錢啊……嗚……哇……”
“別哭了,瞧你那點出息,把它好好洗淨,自個兒吃吧……”
“兄弟們,小心點挖啊……別學那傢伙,挖壞了損失的可是自個兒啊……”
不得不說,挖土豆這活兒比較適合女人與小孩,粗手大腳的男人們一不小心就挖壞一個土豆,惹來自家婆娘一頓痛罵,但是女人和小孩們卻細膩得多,挖土豆十分靈巧,不像男人們那麼粗心大意容易壞事。
各家各戶的田地裡都挖出了大量的土豆,不一會兒,他們帶來的揹簍就不夠裝了!爲啥呢?因爲農民們錯估了土豆的產量。
在土地貧瘠的陝*西地界,種植小麥、粟等農作物,每畝地的產量一般在兩石左右(兩百五十斤左右),高點的也不過三石,在靠着白水河的比較肥沃的土地上種也頂破天了只能達到四石(不到五百斤)。
農民們對土芋這種新鮮農作物本就沒有抱着多大的信心,而且它的生長週期如此之短,大夥兒更不敢指望它的產量能比小麥和粟高,所以一般人家就挑了幾個小擔子來,一擔也就是一石,兩三個擔子按理來說完全夠裝一畝地的產量。
但是土豆偏偏就不按常理出牌!這玩意兒在後世的改良品種畝產能破萬斤,現在當然沒有改良品種,他們種的是夏二多帶來的美洲原種土豆,產量比後世改良品種差很多,但是……它的產量仍然可以輕鬆達到一兩千斤。
農民們挖着挖着,就開始感覺到不對勁了:“哇,我家都挖出五擔了,怎麼還沒挖完?”
“我家也是……我家這一畝半祖傳的田地,已經挖出八擔土芋了,天啊!我居然還沒挖完。”
“喂,這可不得了啊!就這份量,吃上一年都吃不完了。”
“哈哈哈,今年終於可以不捱餓了……”
農民們一邊挖,一邊欣喜若狂地和旁邊田地裡的鄰居聊着天,幸福而滿足的笑容爬滿了他們的臉龐。這時,他們看到了從田坎邊經過的朱元璋和夏二多,於是便停下了手上的活計,跑到了田坎邊來,沿着田坎跪了長長一排:“是大哥和夏縣丞……”
“多謝縣丞老爺指點我們種植土芋……”
“再生父母啊……”
“請受我們一拜……”
朱元璋的臉上閃過一抹欣慰的笑容,這些都是大明的子民,他由衷地希望他們能過得幸福快樂,如今看到他們滿足的表情,朱元璋自己也感覺到無比的滿足。
而他旁邊的夏二多被百姓們這麼一跪,卻感覺到有點承受不起,趕緊去扶田坎邊跪着的農民,嘴裡連聲道:“別這樣……拆殺我也……我也沒做啥……”
“快起來,別跪了……”
夏二多弄得個手忙腳亂,扶了這個扶那個。
“縣丞大人,咱們有個問題想問您。”農民們道。
“哦?有話只管問。”
“大人,咱們這土芋才六月底就收穫了,難道土地就這麼空半年,等明年春天再播種麼?這農閒時間是不是太長了點?”農民們問道。
咱們天朝的農民無比勤勞,除了不適合耕種的冬天之外,從來都不敢讓土地和人閒着,總是想折騰點什麼出來,大好一片田地,只給種幾個月的田就閒着,這換了誰來也得叫喚兩聲,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吧。
“別急!”夏二多笑道:“土芋分爲早土芋和秋土芋兩種種法,你們現在收穫的是早土芋,咱們還要再種一輪秋土芋呢,大夥兒先休息一個月,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咱們再播種土芋,到了十月底和十一月上旬,還可以再收穫一次。”
“什麼?哇!還可以再來一次?”農民們震驚了:“那不就是,還可以再收一兩千斤的土芋?”
“正是!”
“哇!”這下真是炸鍋了,剛剛好不容易扶起來的農民們,嘩啦啦又給夏二多跪了一地:“縣丞大人,您就是咱們的再生父母啊……”
“我要給您立塊長生牌位在家裡……”
“縣丞大人娶親了沒?要不要我家閨女……”
“……”
夏二多看着這些由衷感激他的百姓,眼裡也嚼上了淚花,他轉過頭來對朱元璋道:“沒想到……幫助百姓們是如此快樂的一件事,比我自己賺了幾百兩銀子還要開心……”
朱元璋淡淡一笑:“同感!”
“這次多虧了您和許員外把我從西安帶過來,不然我哪有機會做這些事情?我覺得百姓們不該謝我,應該謝您纔是。”夏二多認真地道。
朱元璋笑而不答,他不需要誰來謝他,也不畏懼誰來恨他!事非功過轉眼空,這在他漂浮天空數百年間已經看了個明明白白。
他拍了拍夏二多的肩膀,轉身欲走。
這時候,遠處突然有一個人一邊大聲呼喊着什麼,一邊跑了過來,到了近處,朱元璋纔看清來的人是楊洪,他手裡揮舞着朝廷的塘報,急匆匆地到了朱元璋面前道:“大事不好……三十六營的大首領,紫金樑王自用,死了!”
“哦?”朱元璋微感意外,但卻不見驚奇,紫金樑死就死吧,反正他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真正的厲害人物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人沒死,三十六營就垮不了。
但是楊洪就沒有他這麼淡定了,因爲對於朱元璋以外的人來說,李自成和張獻忠是什麼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三十六營最大的頭兒紫金樑王自用纔是最厲害的,他一旦身亡,不知道會給農民起義的整體局勢帶來怎樣的變化。
楊洪急道:“六月,四*川總兵鄧玘在濟源射殺義軍首領紫金樑,義軍乃退至林縣。明將楊遇春追殺義軍,中伏而死。義軍乃用其旗,誘殺其他官軍,川軍大敗,初五日土司馬鳳儀一軍也被義軍擊敗於候家莊,馬鳳儀戰死。”
聽到他說這裡,朱元璋倒是微微一驚:“土司馬鳳儀,嗯?我想想……這人好像有點印象……對了,她是名將秦良玉的兒媳婦……率領的是……川中白桿兵?”
三十二變注:關於王自用之死。各種史籍的記載很不一致。康熙五十年《武安縣誌》卷十五《人物王士儀傳》雲:“崇禎七年,流賊自山右入武安管頭川鎮放火屠殺,勢如鼎沸。知縣張國柱飛報兵巡楊道臺,委(河北兵巡營守備王)士儀領兵一百五十名,扼賊於縣西之小店村。士儀奮勇彎弓射中賊帥紫金樑,貫腦而死。賊衆震怒,蜂叢潮涌。士儀力不能支,遂遇害,陣亡兵丁一百四十六人,止四人生還。事聞,以禮葬死所,從亡兵丁亦埋左右,張令勒石以記。”這裡,時間肯定有誤。
《綏寇紀略》卷一載,崇禎六年“五月,鄧玘擊賊於濟源之善陽山,射紫金樑殪之。或曰王自用自病死,其衆散他部以去。”
《國榷》卷九二記,六年九月,明總兵張應昌於河北平山縣,“獲賊魁張有義,即一盞燈也。始知渠帥紫金樑五月死。”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六,記於崇禎六年四月,“紫金樑死於濟源,其黨歸闖將(李自成)。後左良玉擒一賊目,言是病死,諸賊厚葬之山中。當時諸將妄言死於箭銃。”
《明末農民起義史料》載兵部爲類報山西捷音事題本中說,崇禎五年十二月十四日,都司賀人龍夜襲起義軍於翼城縣官莊屯,“紫金樑臂中四箭,喉下中一鏃”,“重傷而逃”。
根據以上史料,可以推斷出一件事,紫金樑王自用應該是病死的,然後追擊他的官兵,也就是川軍總兵鄧玘爲了爭功,向上面謊報說是自己射殺,於是史料就出現了混亂的情況,有些記的是病死,有些記的是射殺……天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咱們後世的人也沒法親眼確認,也就只能擇一而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