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重大戰略

乾清宮裡,秦牧提硃筆,親擬了一道中旨,蓋上璽印,交給韓贊周說道:“你立即派人將旨意傳給四川布政使歐萬春,讓他組織人手開採瀝青礦,順江運回南京。”

“奴婢遵旨。”

“等等,派人把工部宋尚書及兩位侍郎傳到蒹葭殿,朕要在那裡召見他們。”

“是,陛下。”

蒹葭殿位於乾清宮西南角,有門通前朝,因環境清幽雅緻,花木常新,秦牧平時喜歡在蒹葭殿處理政務、讀書弄墨,召見大臣。

今天雖然是休沐的日子,但皇帝召見,宋應星及左侍郎鄒成芳,右侍郎魏元自然不敢怠慢,匆匆進宮,來到蒹葭殿。

“參見陛下。”

“免禮平身,來人,賜坐,上茶。”

“謝陛下。”

宋應星是個學者形的官員,他的大部份時間其實是用在工部的各項科研上,工部的政務實際上更多的是兩位侍郎在管,尤其是左侍郎鄒成芳,能力十分突出。

三人落坐之後,秦牧讓小太監把那半麻袋瀝青擺到三人面前,然後說道:“四川龍門山出產的這種瀝青,用大鍋熬化,然後拌以碎石,鋪於路面,瀝青冷卻後,效果極佳,雨打不起坑,車行不揚塵,可成康莊大道,若路基不塌,可保路面數十年不壞。這半袋子,你們等下就拿回工部,讓工匠試用。”

秦牧不時弄出些新奇的東西,連蒸汽機都見識過了,對這種瀝青的出現,宋應星幾人雖然好奇,但已無驚訝,算是有些免疫力了。

見秦牧說得這麼好,宋應星立即問道:“敢問陛下,這瀝青開採可難?儲量幾何?”

秦牧說道:“這些你們且不管,光是四川廣元一處。儲量便十分豐富,朕今日找你們幾個來,是朕有意從長沙起,以瀝青修一條官道經貴陽。直達昆明,以加強朝廷對西南的統治。

朕可以告訴你們,這條路將是我朝十年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路先修到昆明,但這絕不是終點,將來國力強盛時,還會繼續向南延伸。”

宋應星,鄒成芳、魏元三人面面相覷,大爲驚異。

鄒成芳立即說道:“陛下,從長沙到昆明,迢迢千里。沿途多爲窮山惡水,懸崖絕壁,要大修直道談何容易,這不但要花費數以千萬兩計的巨資,還要有數十萬勞力。纔有可能完成。目前大秦百廢待舉,絕對承擔不起如此巨大花費,臣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宋應星與魏元也一齊起身相勸。

秦牧擺擺手讓他們坐回去,含笑說道:“朕明白,你們現在大概已經將朕看作修長城的始皇帝了。”

“臣等不敢。”

“始皇帝前車之鑑,朕會不清楚嗎?朕現在就可以向你們保證,修這條路。不花國內一文銀子,不向國內徵一個勞役。需要多少銀子,皇家海軍給你們拉回來,需要多少勞力,皇家海軍會給你們找回來。”

“陛下......”

聽了秦牧這番話,宋應星三個大眼瞪小眼。無言以對,若是以前秦牧說這番話,他們肯定不信;

但這次皇家海軍悄無聲息的,就給大秦開拓了一個省,還弄回了近兩百萬兩資財。後續的產出有多少,還難以估量。

按此類推,如果皇家海軍再攻取幾個地方,拉回千萬兩銀子,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還有免費的勞力,那修這條直道,未必要花到千萬兩呢。

只是,這麼做.......宋應星幾個總覺得哪裡不妥,感覺太不走常規了,有點超出自己的認識範圍,反正感覺很彆扭就是啦。

秦牧徐徐地說道:“修路的錢和人,你們不用操這份心,你們要做的就是,儘快派人去實地勘察,選好路線,設計好各處橋樑,以及制定整體的施工計劃,計算出工程的預算金額等等。”

“陛下,此事關係重大,是不是交到朝堂上,讓各部大臣一起商議一番再作決定?”

宋應星還是感覺不踏實,這個工程之大,雖然與萬里長城不可同日而語,但一個不好,同樣可能引發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甚至有可能把剛剛建立起來的大秦給拖垮。

“宋尚書放心,此事自然是要提交朝堂討論的。不過宋尚書實不必過於擔心,凡事須量力而爲,這一點朕心裡有數;

這路嘛,修起來總是不會錯的,大不了有多少錢,咱們就修多長。能力不及,暫時停工就是。其實這次朕有信心,皇家海軍一定能爲修路解決銀錢和人力的問題;

只要皇家海軍能做到這一點,修這條路,不但不會影響到國內的民生,還能拉動內需......這個嘛,拉動內需是什麼意思你們懂嗎?”

宋應星他們大概能猜到一些,只不過一時理不清思路,不知如何作答。

“這麼說吧,大秦剛剛在廢墟中定鼎,百姓的生活還不寬裕,整體購買力還不強,一個國家的經濟呢,主要是靠消費拉動起來的;

打個比方,一個作坊生產布匹,如果沒有人購買,作坊就得倒閉,反之,購買的人多了,作坊就能生意興旺,帶動更多的作坊興起,市井才能繁榮,國家才能從中得到更多的稅收;

現在百姓剛剛從戰亂中安定下來,手上不寬裕,沒錢消費,那怎麼辦?此時就得由朝廷來投資,把錢花出去,消費各種商品,這樣才能帶動國內的產業興起;

要想富,先修路。路一通,商貿才能興旺,百姓往來才更暢通,所以朝廷要消費,投到修路上是最合算的,路修好了,從長遠來說朝廷能從這條路得到源源不斷的效益回報;

在修路時,朝廷投入巨大,只要不是強徵勞役,沿途的百姓從中就能得獲得很大的利益,甚至挑擔水,摘籃野果往工地上送,也能賺到錢。

所以說,修這條路,不但不會讓百姓背上沉重的負擔,還能拉動西北的經濟民生的發展。從長期來說,路修好後,有利於朝廷加強對西南的控制,改土歸流將會容易得多,更長遠的看,則是完善了大秦的重大戰略步驟,爲將來大秦的勢力向南延伸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秦牧這一長篇闊論,讓宋應星三人受益匪淺,平時在經濟民生方面,他們沒有戶部的許英傑他們內行,這些道理許英傑他們不用秦牧去解釋也懂。

現在宋應星三人也懂了,如果真能象秦牧所說,海軍能承擔修路的花費,這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

三人一齊起身施禮道:“陛下英明睿智、高瞻遠矚,臣等受教了,這就回去着手準備。”

“嗯,你們一定要牢記,這條路關係到大秦以後的重大戰略,朕要的是一條實實在在的康莊大道,瀝青路面最窄處,也要保證能並行三輛車子。如果一些大江大河無法架石橋,就先架鐵索橋吧,沒有山岩的地方,可用水泥與鋼鐵鑄墩,以拴鐵索。總之,便是鐵索橋,也要保證能通行馬車。”

“是,陛下!”

歷代中原王朝,之所以沒法統治西南,以至於不得不採取羈縻政策,任由當地土司自治,缺的就是一條路。

而西南諸省要是控制不好,想再向南擴張,把大秦的疆域擴展到中南半島,擴展到印度洋去,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海上雖然可以做到這一點,但陸路若不通,還是很難完全控制中南半島的內陸。所以修這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何況修路本身還能拉動內需,發展經濟呢?

ps:才發現,又被兵魂超過了,這名次又降了一位,兄弟們,請多多支持,讓我再向上衝一衝吧!

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9章 南曲爭名石頭城第455章 西南策第1122章 驚變第1015章 鏖戰第972章 心態第599章 條件第897章 前塵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539章 久別情濃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602章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第1105章 突破口第61章 春心蕩漾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1118章 內鬼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55章 跳窗告別第1章 初到秦淮第109章 接着下套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54章 兩不安生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1009章 兩難境地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47章 又值烽煙四起第455章 西南策第81章 繾綣月光下第716章 喜報傳來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1028章 專業性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460章 精減機構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983章 分歧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085章 援軍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822章 不甘認命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439章 棄卒保車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762章 龍吟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1159章 政變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76章 張獻忠何去何從第628章 玄機子第31章 大秦鐵騎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59章 往死裡練第873章 底線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557章 驚天陰謀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34章 雙雙遇險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289章 叔嫂姦情第45章 撫軍第525章 東海大戰(六)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902章 夜雨滂沱第1605章 法蘭西之殤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936章 航行第163章 今夜圓房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919章 舒心的日子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88章 香囊暗解
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9章 南曲爭名石頭城第455章 西南策第1122章 驚變第1015章 鏖戰第972章 心態第599章 條件第897章 前塵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539章 久別情濃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602章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第1105章 突破口第61章 春心蕩漾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1118章 內鬼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55章 跳窗告別第1章 初到秦淮第109章 接着下套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54章 兩不安生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1009章 兩難境地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47章 又值烽煙四起第455章 西南策第81章 繾綣月光下第716章 喜報傳來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1028章 專業性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460章 精減機構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983章 分歧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085章 援軍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822章 不甘認命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439章 棄卒保車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762章 龍吟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1159章 政變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76章 張獻忠何去何從第628章 玄機子第31章 大秦鐵騎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59章 往死裡練第873章 底線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557章 驚天陰謀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34章 雙雙遇險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289章 叔嫂姦情第45章 撫軍第525章 東海大戰(六)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902章 夜雨滂沱第1605章 法蘭西之殤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936章 航行第163章 今夜圓房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919章 舒心的日子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88章 香囊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