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幣和稅(一)

秦淮河畔的煙柳已是落葉紛紛,但這並沒有造成慘淡蕭瑟的感覺,沿河兩岸繁華如夢,商鋪門樓,住家窗口,總能找到時鮮花卉來裝點,花香、茶香、酒香,香風陣陣。

河上畫舫輕蕩,笙歌隱隱,街上人頭聳動,叫賣聲聲。四方士子云集金陵,等着參加恩科考試,聚於酒樓茶肆間點指江南,激揚文字。人們重新換上了漢服,恢復了往日的自信。

秦王廣開言路,在貢院貼出了工部員外郎黃振林有關貨幣和財稅的奏章,向民間廣求意見,尋覓良才。引得讀書人熱情高漲,展開了熱烈的辯論;

若有所得,可寫成陳條或奏本,送到翰林院,翰林院設有專人整理讀書人的陳條奏本,如果你的見解獨到的話,陳條就能直接送到秦王的案頭;

經秦王御覽合意的話,可得面聖的機會,若再通過秦王親自考覈,立即可賜進士及第。讀書人對此自然是趨之若鶩,四處找人切磋,紛紛上書。

第二天還真有兩個讀書人得到秦王召見,其中一個來自桐城的舉人,名叫韋應濤,順利通過了秦王的考覈,賜了進士及第。

這進一步調動了讀書人的積極性,什麼抄家之事,誰還去理會,見面所議的,全變成了貨幣、賦稅之事。

除此之外,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往日滿街髒兮兮的乞丐幾乎都不見了;

聽說秦王得始皇帝託夢,在馬鞍山勘探出了大型的鐵礦,官府將大部分俘虜押去開礦了;

現在又要修建宮城,需要大量勞力,官府出榜募工,稍有些力氣的人紛紛去應募。就算是那些老弱婦孺,也能找到一份燒水做飯的工作;

以往各朝各代但有這樣的工程,無不是向百姓徵役,這次卻大是不同,應募者不但有官府提供的三餐,聽說還能拿到一些工錢。這對沿街乞討的落難之人來說,可是人天大的福音。

有人歡喜有人憂,秦淮河畔的河房裡,魏國公徐文爵、安遠侯柳昌祚、靈璧侯湯國祚、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龍、成安伯郭祚永等人憂心忡忡地等着,當然。這些侯啊伯啊,都是過去的事了,他們彼此之間也不敢再這麼相稱。

昨日,降清的誠意伯劉孔昭、保國公朱國弼等被抄家了,這讓徐文爵等人既僥倖又擔憂。慶幸的是當初逃到江西去了,沒有降清。擔憂的是會不會拔起蘿蔔帶起泥。難保秦牧不會將他們當成肥羊給一起宰了。

在衆人等得心焦的時候,徐永順終於打馬趕到,他一進河房,柳昌祚就忍不住上前問道:“賢侄,怎麼樣了?韓贊周怎麼沒來?”

徐永順搖頭答道:“韓贊周不會來了。”

“怎麼回事?”

“到底怎麼回事?”

一聽說韓贊周不會再來,大夥都有些慌了。紛紛圍向徐永順,七嘴八舌地詢問。

徐永順憂色滿臉地答道:“近段時間,趙王、桂王、保寧王等紛紛起事,秦王問我們知不知道這些事。”

“什麼?這與咱們有何關係。秦王這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詞........”

“噓,你要害死大家嗎?說話小心點。”

“就是,夜不收可不比錦衣衛差多少,說話小心點。”

“大夥先別慌,事情應該還沒那麼嚴重。”徐文爵來回踱了幾步,正在努力思索着。

東寧伯焦夢龍催道:“徐老哥,咱們現在可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有什麼話你倒是快說呀。”

徐文爵沉吟道:“看來秦王對咱們有所不滿是肯定的,不過他應該只是希望咱們更明確地表明立場。”

“咱們捐了那麼多錢,這還不夠嗎?”

“如果光是想要錢,秦王隨便找個理由把你家給抄了,豈不得到更多?”

“是了,看來秦王是想讓咱們站出來,一同質疑唐王、魯王、趙王等。”

徐永順很久沒出聲,入京以來,他已經很難再見到秦牧了,本來讓韓贊周幫忙,希望將自己的妹妹送入宮去,從韓贊周的回信看來,這事也泡湯了,這讓徐永順充滿了挫敗感。

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後說道:“還有一件事,秦王有意將龍江寶船廠交給私人來經營,這也算是咱們的一次機會。”

“寶船廠?”

“沒錯,秦王有意將造船廠全部交給私人經營,今後朝廷將不再設官船場,所須船隻全部向私人船廠下訂單,也就是說船廠與官方的聯繫仍然會很緊密;

秦王很重視水師,弄好了,秦王一高興說不定有額外的好處;弄不好,可能會血無歸。這事看上去是一把雙刃劍,所以一時間可能沒有多少人敢去接手龍江船廠,各位有信心的話,咱們就儘快出手,把船廠接下來。”

徐永順一說完,各人頓時交頭接耳,互詢得失。

若是一般的人,難免擔心和官方打交道會吃虧,但這些前朝權貴卻非常清楚,其中蘊含着難得的機遇;

他們削尖了腦袋,正是想和新朝權力沾點邊,憑藉世代積累下來的底蘊,他們不怕沾上“官”字,就怕沾不上。

因此,議論一番之後,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讓徐永順儘快去找許英傑,打探船廠的細節,好接手經營。

可惜許英傑這兩天特別忙,連家也沒回,徐永順只能遞上拜貼,耐心等等。

秦國的戶部比較特殊,它轄下多了一個商務司和一個銀監司,戶部侍郎許英傑分管的主要就是這兩個司的事務。

黃振林那道奏章引發了熱議,許英傑對此更是十分上心,他是商人出身,對市面上銀錢的流通情況本來就十分熟悉,這兩天又整理了大量資料。

第三天朝會上,大臣們剛落坐,許英傑就站出來奏道:“秦王,臣有本要奏。”

秦牧與大臣現在每天都在忙着探討軍制、政體、司法、稅制,貨幣等方面的事情,這些體制雖然大都繼承於明朝,但明朝的滅亡本身就說明這些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道,必須總結得失,加以改善。

許英傑先站出來,無疑預示着今天的議題會從貨幣、稅賦方面開始。秦牧頷首道:“許卿請講。”

“秦王,縱觀明朝的貨幣,可分爲四個階段:洪武元年至洪武七年以銅錢爲主;洪武八年至宣德十年的通用紙鈔;正統元年至嘉靖初爲銀錢鈔兼用;嘉靖以後白銀成爲主要貨幣,以銅錢爲輔,但仍十分混亂;

張居正實施一條鞭子法後,將丁役、土貢等各項均歸併于田賦之中,計畝徵銀。舉凡國家稅收、軍餉官俸、京庫歲需,民間貿易借貸無不用銀。

我大秦如今沿用的也是一條鞭子法;計畝徵銀的弊病也越來越嚴重,對朝廷和百姓都極爲不利。”

秦牧點頭說道:“其中的利弊,請許卿細細道來吧。”

“啓奏秦王,計畝徵銀,百姓在糧食收割之後,需要賣糧變現納稅,短期內大量的糧食擁入市場,會造成糧食下跌,這樣百姓就需要變賣更多的糧食,才能湊足稅銀,導致百姓負擔加重。另一方面,朝廷收上稅銀之後,再向市面購糧供給官祿軍需時,糧價又會飆升,使得朝廷支出加重;

是以,計畝徵銀,表面上看似減少了繁雜的環節,消除了稅吏營私舞弊的環節,實際上朝廷與百姓仍免不了吃虧,真正從中獲得暴利的,只有那些糧商;

另外,目前流通的貨幣除了白銀之外,還有銅錢,貨幣不統一,這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了很多弊病;銅錢不僅制式混亂,質地不一,且官鑄不足,私鑄橫行,以致劣幣驅逐良幣,使得銀與錢兌換時得率很不穩定;

官方規定一兩銀了兌一千錢,但實際上市面上不是銀賤錢貴,就是銀貴錢賤。銀貴錢賤時,一兩銀子可兌換一千多銅錢,銀賤錢貴時,一兩銀子只能兌換幾百枚銅錢,十分混亂;而銀價的變動,往往又有每年兩稅所勾連,商人和富戶利用這種混亂謀取暴利,受損的也是朝廷的市井小民。因此,臣以爲,完善稅制和統一幣制勢在必行。”

秦牧橫掃了大坐的大臣一眼問道:“各位大臣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

第84章 李自成的戰略走向第976章 高朗步港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238章 追秦牧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735章 接下來打哪裡第28章 雨夜奔襲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第378章 幣與稅(二)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642章 青藏局勢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751章 沙漠陷阱第39章 初定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820章 巨闕出鞘第284章 共同的夢想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45章 撫軍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653章 伏子第360章 面對現實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1162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1127章 幕後者第1152章 步步爲營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674章 旋璣第271章 人肉盾牌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988章 軟實力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129章 大混戰(二)第722章 莫愁糊上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45章 堂審(上)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63章 戎馬倥傯第732章 老虎發威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1000章 江戶風雲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67章 北巡第165章 攜美遊嶽麓山第179章 金風細細動秦淮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720章 淘金之路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276章 剃髮令第490章 元宵佳節第408章 俯看江淮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566章 萬馬坪中萬馬騰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403章 進士及第第721章 銀圓第236章 襄陽之變第1017章 餘波未了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835章 靜夜思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686章 大炮打蚊子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315章 不屈之魂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1049章 若昂四世的小算盤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551章 漢城風雨聲第1103章 如履薄冰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1063章 七寸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91章 婚禮之變(2)
第84章 李自成的戰略走向第976章 高朗步港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238章 追秦牧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735章 接下來打哪裡第28章 雨夜奔襲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第378章 幣與稅(二)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642章 青藏局勢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751章 沙漠陷阱第39章 初定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820章 巨闕出鞘第284章 共同的夢想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45章 撫軍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653章 伏子第360章 面對現實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1162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1127章 幕後者第1152章 步步爲營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674章 旋璣第271章 人肉盾牌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988章 軟實力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129章 大混戰(二)第722章 莫愁糊上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45章 堂審(上)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63章 戎馬倥傯第732章 老虎發威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1000章 江戶風雲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67章 北巡第165章 攜美遊嶽麓山第179章 金風細細動秦淮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720章 淘金之路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276章 剃髮令第490章 元宵佳節第408章 俯看江淮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566章 萬馬坪中萬馬騰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403章 進士及第第721章 銀圓第236章 襄陽之變第1017章 餘波未了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835章 靜夜思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686章 大炮打蚊子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315章 不屈之魂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1049章 若昂四世的小算盤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551章 漢城風雨聲第1103章 如履薄冰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1063章 七寸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91章 婚禮之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