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

宣府鎮,在明代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小鎮。

而是東起居庸關四海治,西達山西東北隅陽高縣的西洋河,長一千零二十三裡的九邊重鎮之一,著名的土木堡就在宣府。

宣府因處居庸關外,對保衛燕京的安全來說,其重要性不亞於薊州鎮。

明宣德四年指揮張文於在宣府西北面的長城邊上築了一座城堡,名張家堡。

嘉靖八年守備張珍在城堡北面的長城了一個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張家口處於蒙古高原南端,夏季太陽很白很亮,光芒如鑽石一般;但夏季很短,而冬天漫長而深遠,北風總是帶着尖嘯,洶涌地穿越古老的長城,裹着高原的塵沙,鋪天蓋地地刮來,入面生痛。

由於夏短冬長,這裡除了草,能種的作物不多,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土地普遍裸露着,顯得有些貧瘠。

但如果你真以爲這裡是貧瘠的,那你就錯了。

從明嘉慶三十年明廷批准在張家口大境門外正溝、西溝,和蒙古人開辦“以布帛易馬”的邊界“馬市”,這裡就成了一條從張家口到庫倫、一直延伸到恰克圖的長達八千多裡的中、蒙、俄貿易商道的起始點。

遊牧民族以馬、牛、羊、駝、皮張等畜牧產品,到張家口換取漢民的綢、布、米、茶、鍋等生活必需品。

由於民間“馬市”的開通,吸引來了大量的內地商賈。各行交易鋪沿長四五里許,商賈皆爭居之,賈店鱗比,

走進張家口,但見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南京羅緞鋪”、“蘇杭羅緞鋪”、“臨清布帛鋪”、“絨線鋪”、“雜貨鋪”等招牌林立。

草原上的商人和牧民趕着馬牛羊,拉着皮貨、藥材而來。

內地的商隊則將鹽、茶、布等物資紮上馬背,準備深入草原,換取更大的利潤。

在張家口經商的漢人中,最多的是山西人。他們幾乎壟斷了與牧民的貿易。其中來自山西介休的範家,則是山西商人的魁首。

四十來歲的範永鬥穿着金錢馬褂,戴着瓜皮帽,一付滿人老爺打扮站在自家的商棧前;

目送着次子範純孝率領的龐大商隊漸行漸遠。蕩永鬥心中很是欣慰。兒子長大了。終於可以獨自帶領商隊深入草原交易了。

範家輸出的商品主要是鹽鐵茶,帶回的商品不是一般的馬牛羊,而是名貴的皮毛和藥材。這些東西不但輕便,而且比馬牛羊利潤高百倍。

東北烏蘇裡、綏芬等地的人蔘等貴重藥材,都被範家所壟斷了。

而要想保持這種壟斷,就必須走出去,草原大漠危機四伏,茫無涯際,牧民逐水而居,若不熟悉道路和各股勢力,以及他們遷徙的路線。商隊出去後不是找不着人,就是被人吞滅。

範家正是擁有了熟悉商路、和草原上各股勢力關係密切的優勢,才得已保持壟斷的地位。而在各股勢力中,給範家帶來最大的財富的無疑是滿清。

“東家,外頭風大,趕緊回屋吧,二公子已經出入草原次年,道兒都摸熟了,東家您大可放心。”跟在範永鬥身後的吳掌櫃勸道。

範永鬥一邊往裡走,一邊問道:“吳掌櫃,盧家的茶葉還沒有到貨嗎?”

“回家東,還沒有,聽說秦軍佔領了淮安,截斷了大運河水道,不光是盧家,恐怕江南的茶葉一時半會兒都過不來了。”

“唉,這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範永鬥皺着眉頭感嘆道。

以前滿清還沒入關前,與大明交戰,明廷禁止鹽、鐵、茶、糧食等物資出關,範永鬥與山西其它七家,便走私這些違禁物資給滿清;

而滿清的人蔘、皮貨、以及入關搶到的奇珍異寶,則交給他們販到內地銷售,一來一往,八家從中獲得了鉅額的暴利。

但清軍入關後,這方面的收入基本就斷了,現在連南方的商品也過不來,讓範永鬥很頭疼。

吳掌櫃安慰道:“東家,我已派人到山東收購茶葉,再過半個月應該就有信了。”

“南邊的茶葉過不來,山東的茶葉本就不多,這價格只怕也會上漲,咱們這利潤可就少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東家也不用太擔心,南方的商品也總不會過不來的。”

倆人正聊着,範家商棧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馬蹄聲,一隊清軍士兵風塵僕僕在門前翻身下馬,就直往商棧裡衝進來。

不久之後,範永鬥帶着二三十個護衛,匆匆出門,吳掌櫃跟着出來小聲地問道:“東家,這道路不平靜,何不等等王登庫等人,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範永鬥一邊翻身上馬,一邊答道:“攝政王旨意上不是說明了嗎,接旨即刻進京,這豈能耽擱?他們若來,你就告訴他們,我先行一步了。”

吳掌櫃這纔回過味來,多爾袞這麼急着招八家進京,這可是一個天賜的良機,先到者或許就能掌握先機。

範永鬥來不及與他多說,帶着護衛飛馳而去........

往南四千裡,幾匹快馬飛馳入福州北門,然後直奔隆武的皇宮。

隆武正在和自己的皇后曾氏討論加強西南各省的控制力度,錦衣衛指揮使陸昆亨匆匆告進,聽了陸昆亨的並報,隆武不禁驚呼而起:“什麼,鄭芝龍也投清了?”

“回皇上,鄭芝龍前些天在靖江,確實與秦軍莫名其妙的大戰了一場,而且僞秦刑部尚書白鐵抓住了洪承疇之子,還拿出了鄭芝龍的寫給洪承疇的親筆信,這事恐怕假不了。”

隆武聽完,一股恕火直竄頭頂,額前青筋亂跳,一副要殺人的樣子。

曾皇后連忙安慰道:“請皇上稍安勿躁。”

隆武壓下怒火對陸昆亨說道:“你先下去吧,有什麼新消息即刻來報。”

“是,皇上。”

等陸昆亨退出,隆武立即問道:“皇后,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

曾皇后想了想說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皇上,秦牧表面上是在針對鄭芝龍,實則是衝着皇上您來的。”

“這朕也知道,問題是鄭芝龍投清既然屬實,咱們該當如何是好?”

曾皇后幽幽一嘆道:“秦牧這招釜底抽薪着實利害,皇上若是再想依靠鄭芝龍,只怕西南諸省立即會倒向秦牧。如今之計,皇上只有儘快駕離福建,與鄭芝龍撇開,再說了,鄭芝龍既已投清,皇上再留在福建恐怕也難保安全。”

“皇后的意思是咱們退往廣東?”

“此除之外,妾身也想不出其他好辦法來了。”

隆武思索了一下,毅然說道:“好,就如皇后所言,朕這就和黃道周他們知會一聲,儘快退往廣東。”隆武是個說幹就幹的人,鄭芝龍投清,讓他憂心如焚,一刻也不想拖延。

“皇上且慢,如此走不了,現在整個福州城都在鄭芝豹控制之下,皇上想走恐怕沒那麼容易,必須得另作些安排才行。”

“這都火燒眉毛了,皇后有什麼主意就直說吧。”

“皇上,先前韃虜兵臨分水關,朝中大臣惶惶不可終日,暗通韃虜之人肯定不止鄭芝龍一個,皇上明日不早朝不防詐他一詐,以此先安撫鄭家。唯有如此,皇上南巡纔有可能成行。”

第二天的朝會上,隆武依曾皇后之計,命內臣捧出一盤,覆以黃帕,置於御前。

然後他對殿中大臣說道:“朕本無利天下之心,爲勳輔諸臣擁戴在位。朕布袍蔬食,曉夜焦勞,有何人君之樂?

只是上爲祖宗,下爲百姓,汲汲皇皇,惟恐負諸臣擁戴之初心。今觀諸臣大非初意,前些時日關上主事搜得關中出關迎降書二百餘封,今俱在此。

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錦衣衛檢明封數,捧至午門前對衆焚之。班中諸臣宜亦有之,朕俱不問。有之者當從此改心易慮;其本無者,益宜矢志竭力,毋貳初衷。特諭。”

隆武本是想借此舉安撫好私通滿清的鄭家,然後再找藉口“南巡”廣東。不曾想太遲了,鄭芝龍率領着鄭家艦隊匆匆返回到了福州。

鄭芝龍現在與秦牧撕破了臉,正需要扯隆武這張虎皮充大旗,哪裡還肯放他離開福州?

ps:感謝每一位打賞以及投來月票的朋友,心中莫名的感動,寫書好幾年,一天之內很少有超過十人打賞的,今天總算看到了,各位兄弟每一點支持,都值得我銘記。謝謝你們。頓首再拜!

.

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584章 雲遮商丘城第441章 水龍吟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16章 踏上官途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88章 解酒的方子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998章 漿聲燈影第69章 龍歸滄海第50章 古墓神光第195章 回贛南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819章 更戍法第679章 內監司的發明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872章 準噶爾來使第645章 我想成立個外交部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474章 穎上行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45章 我想成立個外交部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326章 八股之爭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434章 巨螯未斬濤千丈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335章 北伐伐誰?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051章 嫁妝第985章 責任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754章 血戰突圍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135章 紅娘子有些不對勁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407章 龜殼裡坐個閻羅王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1071章 路易·德·波旁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943章 秦時明月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498章 又見螯拜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278章 千家慟哭逢國殤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851章 長安城裡的新鮮事第122章 檢舉大會第535章 簡在帝心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528章 慶功宴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735章 接下來打哪裡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463章 昨日黃花東林晚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981章 應變第1029章 儒法之爭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559章 碭山烽火蹄聲亂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771章 大秦戰鷹第364章 雁奴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61章 春心蕩漾第1093章 好望角第920章 哥薩克騎兵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35章 盜亦有道第836章 牛頓,看你往哪裡跑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817章 軍與商
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584章 雲遮商丘城第441章 水龍吟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16章 踏上官途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88章 解酒的方子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998章 漿聲燈影第69章 龍歸滄海第50章 古墓神光第195章 回贛南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819章 更戍法第679章 內監司的發明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872章 準噶爾來使第645章 我想成立個外交部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474章 穎上行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45章 我想成立個外交部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326章 八股之爭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434章 巨螯未斬濤千丈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335章 北伐伐誰?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051章 嫁妝第985章 責任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754章 血戰突圍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135章 紅娘子有些不對勁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407章 龜殼裡坐個閻羅王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1071章 路易·德·波旁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943章 秦時明月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498章 又見螯拜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278章 千家慟哭逢國殤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851章 長安城裡的新鮮事第122章 檢舉大會第535章 簡在帝心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528章 慶功宴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735章 接下來打哪裡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463章 昨日黃花東林晚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981章 應變第1029章 儒法之爭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559章 碭山烽火蹄聲亂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771章 大秦戰鷹第364章 雁奴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61章 春心蕩漾第1093章 好望角第920章 哥薩克騎兵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35章 盜亦有道第836章 牛頓,看你往哪裡跑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817章 軍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