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

話說劉基的話還未說完,朱元璋就站了起來,對劉基剛纔這番話是大加讚賞。

衆將一看朱元璋這個態度,就已經明白了,對武昌方面肯定是要暫時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了。既然朱元璋都說劉基的這個辦法妙,衆將自然少不得要跟着吹噓一番。

劉基所說的這些,都只是從軍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其實劉基與朱元璋還私下從政治方面探討過這個問題。

劉基告訴朱元璋,眼下宜早日返回應天。一方面是要防備東邊的張士誠趁虛而入,另一方面則是要回應天辦一件大事。

劉基所說的這件大事,就是上表滁州的韓林兒,讓其儘快冊封朱元璋爲吳王。

早些年間,朱元璋剛攻下集慶之時,就有意稱吳王。後來在以李善長爲首的親信的勸阻之下,朱元璋改變了主意,只是找龍鳳政權討了個吳國公的封。

再後來,朱升老爺子被朱元璋請到應天之後,給朱元璋定下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這些年來,朱元璋也基本是按這九字方針行事的。

可是這一次,劉基又爲什麼要建議朱元璋趕緊迴應天稱王呢?

正是因爲形勢的發展太快、太喜人了!

要是在一年之前,劉基絕對不會勸朱元璋稱王。可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來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個孤家寡人了。龍鳳政權也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到了這個時候,韓林兒那“小明王”稱號的號召力也已經很有限了。基本能忽悠來的人,都已經被他忽悠來了。以後想要靠韓林兒的“小明王”這塊金字招牌,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陳友諒死了。陳友諒一死,大漢基本也可以宣告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了。

正所謂“亂世起,明主生”。陳友諒一死,以前大漢統治地盤上民衆對大漢的信仰就轟然倒塌。在這個短暫的信仰真空期,正是朱元璋稱王的最佳時機。倘若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由其他人來填補了陳友諒死去後的信仰真空期,就相當於又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不管大漢方面將來是由誰來繼承大統,朱元璋兵進武昌、剿滅大漢是遲早的事兒。但是,朱元璋是以吳王的身份滅漢,還是以吳國公的身份滅漢,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以吳王的身份征討大漢,願意投誠的,或者是被俘後願意投降的,肯定是要更多一些的。畢竟大家在選擇靠山的時候,肯定是會選擇最大的那一座。

總之,此時朱元璋也是盼着早日回到應天。既然經過劉基的一番話,大部分人都已經認爲要放緩對武昌的攻勢,那朱元璋正好順勢而爲。

朱元璋立即安排部署,三天之後,他親率大軍班師。徐達、常遇春、馮國勝、郭興、廖永忠、俞通海等將領帶領所屬部隊隨他一同迴應天。

大軍走後,整個西線戰場交由大都督朱文正全權指揮。朱元璋要求朱文正以洪都、江州爲依託,穩紮穩打,不可冒進,只需要讓武昌方面感到軍事壓力即可。

另外,朱元璋還交待康茂才一個任務。那就是在朱文正給大漢軍事壓力的同時,去拉攏、誘降一些大漢的官員。

朱元璋還當着衆將的面專門叮囑朱文正,他的軍事攻勢要以配合康茂才的拉攏、誘降工作爲主,萬萬不可輕敵冒進。

你看看,我說什麼來着?朱元璋現在對康茂才是不是已經格外器重了?竟然讓大都督的以配合康茂才的工作爲主,這事兒要是放在一年前,誰敢相信?

當然,就算朱文正不想配合康茂才的工作,也是不行的。因爲此次朱元璋幾乎將精銳部隊全部帶回應天了,就算朱文正立功心切,想在西線整出點兒名堂,他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朱元璋爲了防止侄子朱文正貪功冒進,不僅是將自己此次從應天帶來的精銳幾乎都帶了回去,另外,還把鄧愈也單獨撇了出來。如此一來,朱文正能投入到進攻武昌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

朱元璋這事兒還是做得相當巧妙的。他以鄧愈在洪都保衛戰中有功爲由,晉升其爲江西行省右丞。同時,他還給鄧愈安排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從洪都繼續向南用兵,徹底肅清大漢在江西範圍內的殘餘勢力。

鄧愈此次也是再次展現了與其年齡不相稱的高超的指揮作戰能力,在朱元璋返回應天之後,他立即帶兵從洪都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拿下吉安、贛州。爲了徹底擊垮大漢的殘軍,佔領了贛州之後,他繼續向西南方向追擊,連克南雄、韶州(今廣東韶關)等地。

當朱元璋帶着大軍於九月二十日返回應天之時,東邊又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本已臣服元廷數年、被元廷授予太尉的張士誠,再度宣佈脫離元廷,並扣押了元廷江浙行省右丞達識帖睦邇,自稱吳王。

由於不久之後,朱元璋也稱吳王,因此在這段時期,張士誠被稱爲東吳王,而朱元璋則被稱爲西吳王。

張士誠爲什麼突然宣佈再度稱王呢?因爲他也得知了陳友諒身亡的消息。

本來早在這一年年初,陳友諒派人秘密聯絡了張士誠,意圖雙方聯合起來,合力剿滅朱元璋。

可是當張士誠圍攻安豐之際,陳友諒卻按兵不動,他一心想着讓張士誠與朱元璋鬥個不可開交,他來坐收漁翁之利。直到朱元璋部圍攻廬州之際,陳友諒才採取行動,圍攻洪都。

本來陳友諒與張士誠的聯盟,就是一個互相利用的聯盟,二人都是企圖讓對方去與朱元璋打消耗戰,而自己從中得利。也正是因爲如此,朱元璋纔在本來不利的局面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當陳友諒身亡的消息傳到張士誠耳中之時,張士誠的內心又開始騷動起來。在弟弟張士信、女婿潘元紹等一干親信的勸進之下,張士誠終於再次宣佈稱王。當然,衆人勸他再度稱王的說辭,也是與陳友諒的大漢敗亡休慼相關。

衆親信都勸說張士誠,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經過與陳友諒的大戰,也耗費了不少元氣,此時正是登高一呼,收羅天下羣雄的大好時機。此時不稱王,更待何時?

當時的元廷雖然已是風雨飄搖,對於張士誠的再度稱王,他們也是無力阻止。但是,爲了給老百姓一個交待,元廷還是要裝模作樣一番的。

這個裝模作樣,自然就是要派兵討伐張士誠咯!而地處張士誠地盤最北端的淮安、徐州等地,自然成了元軍的主要攻擊方向。

蘇北地區是張士誠的發祥之地,張士誠既然準備稱王,當然已經做好了元軍前來討伐的準備。張士誠讓女婿潘元紹在淮安坐鎮,應對元軍的進攻。同時,張士誠又讓大將呂珍將廬州的兵力重心東移,兼顧徐州。

元軍當然也是迫於壓力不得不進攻。既然張士誠已經做好了防守準備,那元軍就只能擺出一個進攻的架勢,保持一個僵持的局勢,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對於張士誠這種鬧獨立的行爲,朝廷是堅決不能容忍的。

就在張士誠的軍隊與元軍在蘇北地區雷聲大、雨點小,鬧得不可開交之際,睿智的朱元璋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戰機。

回到應天之後,朱元璋並沒有讓軍隊好好休整,而是迅速召集衆將,研究對張士誠的作戰策略。

這次的會議,衆人的聲音出奇的一致,都認爲應該趁着這個機會,去搶點兒張士誠的地盤兒。至於應該攻取哪裡,主要分爲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爲,應該去攻取廬州。因爲張士誠的地盤從浙江東部一直向北延伸到蘇北,然後從蘇北向西延伸到廬州,差不多對應天、和州、滁州、揚州等地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的結構。

如果拿下廬州,就相當於解除了應天西北的威脅,張士誠再也無法對應天及周邊地區形成半包圍的態勢。

另外,廬州對於張士誠來說,相當於戰略突前的位置。如果要從富庶的江浙運送給養過來的話,得先運送到蘇北,然後向西轉運到廬州,戰略補給線就相當長了。這也是有利於我們迅速拿下這塊地盤重要因素。

第二種意見認爲,應該加強對浙江戰場的用兵,最好能一鼓作氣拿下杭州。因爲浙江屬於富庶之地,在浙江擴大地盤,將更加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實力。

另外,從去年以來,浙江戰場先後發生三起叛亂事件。這也充分說明,當前在浙江戰場的基礎並不牢固。不如趁着元軍在北邊向張士誠施壓之際,迅速在南北搞點動作,讓張士誠顧此失彼。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謝再興等叛將目前均在浙江,如果能活捉或殺死這些叛將,對一些蠢蠢欲動之人也將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威懾。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八十章 到達峽州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三百一十二章 常遇春受傷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六百八十三章 湯和慘敗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二百三十章 研製火槍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門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二百五十三章 準備投資集慶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五十章 手術成功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一百五十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四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六十七章 圍點打援(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襲白馬寺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達蘇州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紀律的張思淑第七十五章 再獲大勝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二十章 滅絕師太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戰集慶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四百一十一章 羣龍無首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八十章 到達峽州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三百一十二章 常遇春受傷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六百八十三章 湯和慘敗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二百三十章 研製火槍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門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二百五十三章 準備投資集慶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五十章 手術成功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一百五十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四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六十七章 圍點打援(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襲白馬寺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達蘇州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紀律的張思淑第七十五章 再獲大勝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二十章 滅絕師太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戰集慶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四百一十一章 羣龍無首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