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野先、陳飛虎部全部渡過秦淮河後,郭天敘、張天佑部的先頭部隊也已經抵達東山對面的秦淮河東岸,而尾隊陳兆先部已抵達方山。
看似勝利就在眼前,其實郭天敘、張天佑部也是已經全部進入了元軍福壽部的伏擊圈。
當時天色已晚,郭天敘、張天佑考慮到大部隊連夜渡河不太方便。便令陳野先、陳飛虎部迅速佔領雨花臺,他們二人自己帶領的四萬餘人則立即向東山對岸的渡河地域集結,明日一早渡河。
陳兆先部則在方山附近就地紮營,明日一早繼續向北進軍。
郭天敘、張天佑二人安排完畢,其先頭部隊已開始紮營,後續部隊陸續到達明日準備渡河的集結地域後紮營。
殊不知,死神已經找上門來了。
按照陳野先與福壽的約定,福壽一旦發起突襲,陳野先、陳飛虎二人立即扼守住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向西渡河到東山。
而陳兆先部立即在方山一帶截住郭天敘、張天佑部,防止其回撤南下。
而左荅納識部則迅速佔領方山,扼守險要位置。
這只是福壽與陳野先的謀劃,其實福壽還有更加全面的計劃。
因爲,他還得防着陳野先。
陳野先既然會在太平戰敗被俘後投降起義軍,那他這次臨陣再降元軍,是真降還是詐降?
既然陳野先當着元朝朝廷冊封的元帥又投降起義軍,那就說明他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對他就不得不防。
如果他這次是真心再降元軍的話,那還好說;如果他是詐降,準備和起義軍一道攻集慶,那就不妙了。
如果還是就按着事先與陳野先謀劃好的方案行事,元軍的處境就很危險。
福壽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情形,也將此事向元軍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蠻子海牙作了詳細彙報。
蠻子海牙也認爲,對陳野先其人不得不防。
二人判斷,陳野先最有可能是腳踩兩條船。
跟元軍這邊說,他準備投降,把起義軍引到埋伏地域,跟元軍一起剿滅起義軍。
跟起義軍那邊,他很可能會說,他找到了元軍中的裡應外合之人,準備一舉拿下集慶。
這樣,不管最後誰勝誰敗,陳野先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起義軍敗了,他則又明正言順地歸附了元軍;如果起義軍真的拿下了集慶,他又可以被起義軍記一大功。
蠻子海牙不愧是元軍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對事情發展方向的預判和對當前各種複雜形勢的分析,都是相當到位的。
其實,陳野先的真實想法,也跟蠻子海牙判斷的基本一致。
當初陳野先投降起義軍,的確是個緩兵之計,只是爲了暫時保住性命而已。
但投降起義軍後,朱元璋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軟禁了他,但後來又放了他。因此,可以說起義軍對他還算不錯。
但畢竟當時元朝的實力強大一些,起義軍還沒什麼氣候。從骨子裡,他還是想當元朝的官兒,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但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萬一要是起義軍真的拿下了集慶,他可不能過早暴露了自己暗中投降元軍的事實。
還是得給自己留條後路較好。
所以他與陳飛虎計議,一切按照與元將福壽的約定行事,他們二人渡了秦淮河到了東山。
按照福壽的意思,他們得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渡江。
可按照郭天敘、張天佑的部署,他們得立即拿下雨花臺。
如果要腳踩兩條船,那怎麼辦最好呢?
他與陳飛虎認爲,他們渡過秦淮河後就在東山一帶駐紮,既不向西北方向進軍,奪取雨花臺,也不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渡秦淮河。
他們就在東山處觀望,如果元軍佔優,他們就把部隊調集到秦淮河西岸扼守;如果起義軍佔優,他們就去攻雨花臺。
至於陳兆先部,他們也派出信使送去密信,讓陳兆先在方山一帶觀望,儘量不與起義軍正面接觸。
如果起義軍南下逃命,自有扼守方山的左荅納識狙擊起義軍。
如果起義軍勝了,繼續北上,他們就跟着北上。
總之,陳野先沒送來具體指示的密信之前,陳兆先的任務就是觀望,兩邊都不得罪。
可是陳野先的這個陰謀還是被蠻子海牙看穿了。
於是,蠻子海牙與福壽計議,此次殲滅起義軍,主要還得靠元軍自己的力量,不要指望陳野先部。
二人商議了一個更大更詳細的作戰計劃。郭天敘、張天佑部進入伏擊地域後,福壽則帶精銳騎兵突襲起義軍,左荅納識迅速佔領方山,扼守住起義軍南下的通道。
當然這兩點,陳野先也是知道的,事先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當然還有沒有告訴陳野先的部分。
就是牛首山、將軍山一帶的元軍主力向秦淮河西岸靠攏,密切關注陳野先部動向,並在秦淮河西岸設伏,防止起義軍遭到伏擊後渡河逃命。
雨花臺方向早從集慶城內調集精兵五千加強防守,這樣一來,要是陳野先真的進攻雨花臺,那可就要吃大虧了。
但東山方向,靠陳野先的部隊阻擊起義軍渡秦淮河還是不太保險,爲了防止陳野先觀望,元軍必須另派人手扼守東山地域。
但元軍實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因爲採石磯方向,康茂才部的防禦也不容放鬆,句容也被起義軍拿下了,集慶城正東面的防守也得加強。
最後,蠻子海牙和福壽計議了好久,纔想出了一個可以擔當防守東山地域任務的人選。
此人叫汪誠,也是一個都元帥,情況和陳野先差不多,也是由於各地起義軍太多,元軍招架不過來,封的一個都元帥。
這汪誠是金壇縣人,他的大本營也在金壇縣,實力不如陳野先。
徐達、鄧愈攻句容的時候,汪誠奉命帶着人馳援句容。
後來句容失守,汪誠可沒退回到金壇縣去,反而在集慶城東駐紮了下來。
原句容也有一些地方武裝,被徐達他們打散了,都向集慶方向逃竄,這些人都被汪誠給收容了起來,最後加上他自己從金壇縣帶來的人馬,總共有了兩萬多人。
蠻子海牙準備派汪誠帶着所屬人馬立即南下,在七橋翁一帶駐紮。
一旦福壽向起義軍發起攻擊,汪誠立即帶人直取東山,一定要把起義軍的郭天敘、張天佑部阻擋在秦淮河東岸。
之所以蠻子海牙要讓汪誠來擔負這個任務,就是因爲汪誠與陳野先之間以前有過節。兩人因地盤的事還開打過,還是蠻子海牙從中當的和事佬。
如果陳野先在東山觀望,汪誠一定會在東山與起義軍拼命。
這樣一來,起義軍一旦遭遇伏擊。東面是福壽率領的元軍精銳,北面有汪誠壓陣,西有秦淮河阻擋,河對面還有牛首山、將軍山一帶的元軍,起義軍只能向南撤退。
南邊的方山又有左荅納識扼守,起義軍就算通過了方山,也得脫層皮。
因此,即使陳野先部是詐降,起義軍這次也得遭受重創。
如果陳野先真心投降,那起義軍這次就不單單是遭受重創這麼簡單的,很有可能是全軍覆沒。
九月十七日早上,陳野先部拿下方山,郭天敘、張天佑部準備北上之際,朱元璋在溧水的守軍就送出四封緊急軍情。
一封是送給太平的朱元璋,其餘三封分別送給太平城北的常遇春、溧陽的湯和、句容的徐達。
按照朱元璋的事先安排,常遇春、湯和、徐達都得立即帶兵向溧水方向機動。
也就是九月十七日下午,我們還在常遇春的軍營跟他敘舊的時候,他接到了這封緊急軍情。
我們回了太平城,常遇春則立即做好相應準備工作,九月十八日一早向溧水方向機動。
與此同時,徐達、湯和都先後接到了這封緊急軍情,也都是準備九月十八日一大早出發。
而按照蠻子海牙、福壽等人的作戰計劃,他們準備在九月十八日上午向起義軍發起突襲。
其準確時間就是郭天敘、張天佑的先頭部隊渡過秦淮河到達東山,大部隊渡河之際,他們則發起突襲。
兵法有云:擊其半渡。
就是在敵軍渡河至一半時,發動進攻是最有利的。這樣,敵軍的兵力被河道天然分爲兩個部分,正在渡河的兵力在水面上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
渡過河的兵力是繼續前進?還是返回參與戰鬥?這個時候指揮官是很難立即作出決策的。
即使作出了決策,渡河也有個過程,場面肯定是很混亂的,這對於渡河的起義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而對於元軍來說,這正是他們大開殺戒的好時機。
按照計劃,陳野先、陳飛虎部應在九月十七日晚或者九月十八日一早,拿下雨花臺。
但這二人並沒有去攻雨花臺,只是給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發出軍報,告訴郭天敘、張天佑二人,他們正在進攻雨花臺,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