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

待得李文忠班師之後,胡惟庸則把有人檢舉揭發楊憲之事透露給楊憲就夠了。楊憲當初與李文忠有矛盾,這回李文忠立下大功班師回朝,而此時有人告發楊憲。

一向心胸狹隘的楊憲必然認爲這些檢舉揭發的材料是李文忠在背後搞的鬼。只要楊憲對李文忠下手,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先讓李文忠與楊憲鬧得不可開交,到時候就是淮西集團趁火打劫的最佳時機。

胡惟庸聽了李善長這個大計劃,一面點着頭,一面暗想:跟了李大人這麼多年,知道他足智多謀,可沒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奇謀,真是佩服呀!

胡惟庸雖然謀略不及李善長,但辦事的執行力,那也不是蓋的。五天之後,就有小道消息傳到楊憲耳中,汪廣洋離開應天之際,曾對楊憲破口大罵。。。。。。

在李文忠班師迴應天之前,第二件事情也準備妥當。告發楊憲的舉報信,隨時將出現在中書省參政胡惟庸的手中。

汪廣洋被罷相之後,劉伯溫是最爲震驚的。他很快就弄清了原來是楊憲在背後搞的鬼,便親自前往楊憲府上質問。

面對劉伯溫的質問,楊憲並沒有迴避。他告訴劉伯溫,如果眼下錯過了扳倒李善長的時機,可能以後再也不會有這種機會了。但汪廣洋不僅不幫他的忙,反而私自扣押他給皇上的奏報。爲了達到徹底擊敗淮西集團的目的,他必須先除掉汪廣洋這個“豬隊友”。

事已至此,劉伯溫也只好搖了搖頭。論交情,他與楊憲不一般,與汪廣洋也十分投機。正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忍心因爲汪廣洋一事,過多責難楊憲。

汪廣洋離開應天之前,劉伯溫多次前往探望。他還不忘給汪廣洋鼓勁兒,讓其先安心回老家高郵,說皇上現在也就是在氣頭上,過個一年半載的,這事兒也就過去了,到時候大家再聚首應天,同朝爲臣。。。。。。

汪廣洋還在回高郵老家的路上,楊憲再次唆使人彈劾汪廣洋,說其因爲罷相一事,頗有怨言。

朱元璋聽聞奏報,再次徵求楊憲的意見。楊憲順勢建議,將汪廣洋貶謫海南。就這樣,汪廣洋回到老家高郵,還沒在母親跟前盡上三天孝,便又不得又踏上前往海南之路。

七月十七日,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在奉天門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李文忠凱旋。

看着李文忠這次攻取應昌繳獲如此之豐,朱元璋當着衆臣的面說道:“文忠,辛苦了!這次班師了,就在應天待上一陣子,你們一家老小也是好久沒團聚了。現在軍務繁忙,大都督府又缺人手,年初朕纔將沐英召回。現在你回來了正好,朕封你爲左都督,和沐英一起幫朕把大都督府給撐起來。”

李文忠立即跪下磕頭謝恩。此時的李文忠正可謂春風得意,當初攻克大都,是徐達、常遇春二人之功;後來攻克上都,常遇春爲主帥,他爲副帥;這次攻克應昌,可就全是他李文忠的功勞了。

徐達的功勞確實大,李文忠要想超越,很是困難。好在是常遇春死了,他李文忠現在說自己軍功排第三,其餘衆將還沒有人敢說自己排第二了。

儀式結束之後,朱元璋率先回宮。一衆官員繼續在奉天門內跟新晉升的左都督李文忠攀扯幾句,說幾句場面上的話,營造出一個和睦、團結的氛圍。

在正常情況下,衆官員都是不會率先退場的,即使是地位比李文忠高的官,也得給這位凱旋的將軍三分薄面。畢竟這是皇上召集百官在此進行的歡迎儀式嘛!

那些地位比李文忠低的官員,就更不消說了。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李文忠入城之後,這些人或陪同左右、或跟着他的屁股後面入城,然後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可是這一天還是發生了稍稍不和諧的一幕,有人率先退場了!這個人便是與李文忠一向不和的楊憲。

楊憲與李文忠不和,這是公開的秘密。要不是朱元璋親自主持在奉天門迎接李文忠,楊憲可不想來這裡迎接這個他十分討厭的人。

朱元璋回宮之後,李文忠還在城門口與一衆阿諛奉承他的人打得火熱,遠遠地在城內冷眼旁觀的楊憲也沒跟任何人打招呼,帶着兩個小跟班兒就走了。

其實,楊憲走了也就走了。這麼多人,李文忠咋記得誰在城門口跟他道賀過,誰又沒有跟他道賀過呢?況且,論地位,楊憲現在是堂堂的中書省左相,也沒有必要在這裡討好李文忠。

不過,楊憲不聲不響地離去,胡惟庸可是瞧在了眼裡。待李文忠走到自己面前之時,胡惟庸帶着幾名中書省的屬官對李文忠打拱道:“恭賀都督大人北伐奏凱!楊丞相因爲要事在身,特命在下率中書省衆官員爲都督大人道賀!”

李文忠在迴應天的途中就已聽說了應天的人事變動,說實話,楊憲晉升左相,讓李文忠十分不爽。這會兒胡惟庸又刻意提起楊憲離開之事,讓李文忠就更加不爽。

李文忠一面抱拳跟胡惟庸客氣,一面在心中暗想,楊憲這廝,老子早晚得收拾你……

三天之後,胡惟庸神神秘秘地在中書省單獨向楊憲彙報工作。當胡惟庸從懷中掏出幾份告狀信遞給楊憲之後,楊憲顯得氣憤異常。

這幾份告狀信正是告的楊憲,而告狀之人正是當初被楊憲收拾了的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

楊憲將這幾封告狀信“啪”地扔在地上,十分惱怒地咆哮道:“誣告!這就是誣告!我要把這幫人抓起來,治他們誣告之罪!”

胡惟庸見楊憲這副氣急敗壞的樣子,心中暗喜。胡惟庸遂上前勸阻道:“丞相大人不可如此!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均爲有罪之人,他們近親屬的告狀信肯定不足以採信,這也就是我擅作主張,截下這些告狀信的原因。下官只是擔心,這些人突然之間一起上報一些誣告之信,這肯定不是巧合了,這背後是不是……”

胡惟庸說到這裡,楊憲總算稍微平復了一下情緒。他盯着胡惟庸說道:“你,你的意思是這些人是受人指使?”

胡惟庸點了點頭道:“不敢說受人指使,至少也是有人在背後撐腰,不然這些人怎麼一起寫信告大人的狀呢?”

楊憲點了點頭,順着思路,他必然是想起了李文忠。只不過,楊憲並未向胡惟庸言明。

胡惟庸見差不多了,便說:“下官告退!”

不過在退下之前,胡惟庸又看似不經意地說了句閒話。胡惟庸告訴楊憲,三天之前,李文忠見向他道賀的中書省衆官員之中沒有丞相,似乎是有些不高興。

胡惟庸退下之後,楊憲都不用怎麼揣摩,便知道胡惟庸是想告訴他,李文忠就是這背後搞鬼之人。

提起這李文忠,楊憲就氣不打一處來。當年二人在浙東行省鬧得極不愉快,這會兒,這哥們仗着立下戰功,竟然敢找自己的茬兒,非得收拾收拾他。

很快,就有多封告狀信呈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告發的內容是,李文忠仗着北伐有功,回到應天之後大講排場、宴請一些應天的官員及好友、大行奢靡之風,完全有違皇上勤儉治國的教諭。

當這些奏摺放到朱元璋御案之前時,朱元璋有些哭笑不得。要說這些奏摺所言之事,完全都是真實的事情。李文忠回到應天之後,確實是有些太高調了。

但是有人竟然敢將矛頭直指李文忠,肯定是有備而來。而且以朱元璋之精明,很快就能猜到,這事兒肯定跟楊憲有關。

因爲楊憲與李文忠在浙東行省的那些破事兒,可是整個大明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的。

要說這一次,李文忠的確是有錯。但李文忠此次北伐功勳累累,如果就因爲這麼點兒小事就處罰李文忠,似乎也有些說不過去。

朱元璋覺得楊憲有些小題大作了。朱元璋也明白楊憲的脾氣,這哥們兒正如劉伯溫當初所言,氣量太小。先前,老是揪着臥病在牀的李善長不放,這下,李文忠回來了,估計二人又得開始槓精了。

朱元璋知道現在去勸解楊憲是沒有用的,不妨先來一個冷處理,看這楊憲能折騰出個啥名堂。

不過,對於李文忠那裡,朱元璋覺得還是要打一打預防針。這小子太年輕,一時意氣用事,反而容易給人落下把柄。

因此,對於遞到朱元璋面前的參奏李文忠的奏摺,朱元璋毫不理會,既不說這事要辦,也不說不辦,就這麼吊着。但是,朱元璋還是召李文忠私下入宮。

早在李文忠入宮之前,胡惟庸經過巧妙地安排,讓李文忠“無意”中得知自己被人告了,告狀信就在朱元璋那裡。

面對胡惟庸“善意”的提醒,李文忠表達了謝意。李文忠也做好了受到朱元璋責罰的準備。

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朱升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樞密院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四百九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實力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騎兵的剋星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二撥追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花雲配個副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囑常遇春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瘋?第十九章 兵行險着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五百五十六章 決戰鄱陽湖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五十九章 入夥錐子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戰告捷第588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六十三章 先打豪強第二十二章 張然殞命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三百八十二章 堅強的馬家父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萬三的深謀遠慮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
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朱升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樞密院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四百九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實力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騎兵的剋星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二撥追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花雲配個副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囑常遇春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瘋?第十九章 兵行險着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五百五十六章 決戰鄱陽湖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五十九章 入夥錐子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戰告捷第588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六十三章 先打豪強第二十二章 張然殞命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三百八十二章 堅強的馬家父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花兒插在牛糞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萬三的深謀遠慮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